人的耳朵為什麼會分成「油耳」和「糠耳」?原來我一直都誤解了

2020-12-05 琳琳講健康

網友回答:油耳和糠耳是由基因決定的,是遺傳的。二者都是外耳道的正常分泌物。油耳是如何形成的?外耳道分為軟骨部和骨部,靠近鼓膜的是骨部,靠外的是軟骨部。在軟骨部,有兩種腺體,即耵聹腺和皮脂腺。當耵聹腺分泌比較旺盛的時候,就會出現油性耵聹,俗稱「油耳」。耵聹腺是一種變形的汗腺,所以,狐臭患者常常伴有油耳。而「糠耳」是指耳屎乾燥成鱗屑狀或片狀。很多人認為油耳比糠耳更會讓人嫌棄,主要是因為油耳髒,油乎乎的,一不小心就流到外面來了。前幾天科裡的一個小大夫瞅著我耳朵驚奇地問「你怎麼成中耳炎?」我一聽,大概就明白了,尷尬地回答:「應該是耵聹流出來了。」油耳的人可能經常會面臨這種尷尬的情景,所以一有空就拿棉籤在外耳道口輕輕擦拭。

網友回答:這是遺傳造成的,或者說自然選擇的結果。耳屎又叫耵聹。耵聹分為溼性耵聹(油耳)和乾性耵聹(糠耳)。油耳朋友們的耵聹腺和皮脂腺分泌特多,排出的呈棕黃色、油性粘稠物質,有的甚至流出耳外,為軟耳屎。在人類孟德爾遺傳資料庫上可以查到,耵聹在人種和民族之間有差別。油耳在歐洲和非洲裔美國人佔了幾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我國漢族人則基本上為糠耳。這裡,我們不得不提一個基因——ABCC11。我們大多數亞洲人ABCC11基因上有個鹼基發生了基因突變,導致大汗腺減少分泌。所以,我們沒有腋臭是基因突變的結果。那麼,耳屎為什麼要提腋臭呢?因為目前有部分科學家們認為,這個基因也跟耳屎的種類有關。也就是說,腋臭和油耳都是同一個基因控制的,所以相關性很大。

網友回答:皮脂腺為正常分泌腺,對油狀皮脂進行排洩,可潤膚及於外來物,如小蟲子等進行粘著。耳道裡分泌物一般人均為乾燥鱗屑狀,發淡黃茄塊,稱為幹型耵聹。小部分分泌的為油、糊狀、粘稠、深褐色物質,一些人誤以為時自己外耳道發炎、中耳炎造成的膿汁。其實,這些油狀物也為耳道所正常分泌出來的,叫做「油耳」。「油耳」也稱溼型耵聹、油狀耵聹。油耳形成和人種、民族存在較大關係。據相關統計,國內漢族油耳形成率最低,大概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七。「油耳」沒有自覺表現症狀,但多伴腋臭。油耳與腋臭儘管出現於不同位置,但兩者關係一般密不可分,為遺傳規律導致的。「油耳」其實傳染不了他人,但油脂物堆積太多,易堵塞外耳道,有礙聲波傳入,會造成聽力下降、耳鳴、耳部出現不舒服,叫做耵聹栓塞,出現這種情況需要進行治療。拿棉籤蘸百分之七酒精也可選擇百分之四硼酸酒精,輕力進行外耳道擦洗。在擦洗時不要把棉籤伸入太深,0.5到1釐米深度適宜,避免有損外耳道裡皮膚、鼓膜。若已產生耵聹栓塞,要及時去醫院進行取出。

網友回答:耳屎對大多數人應該都不陌生吧!它是我們生活一部分,小時候睡在在母親懷裡央求幫自己掏耳朵,感到溫馨、溫暖,輕撓輕癢間一種奇妙的感覺在耳朵裡湧動,掏耳朵時大多習慣性地閉上眼睛,聆聽耳朵裡那難以言語的響聲,隨著響聲那種舒爽的感覺會隨著掏耳勺的撓動層層奔湧,一直鑽進了心窩,心仿佛都酥了。生活中也發現很多人一有時間,就用一些工具給自己掏起耳朵,享受那種美好感覺。很多人掏耳屎沒有多少考慮,有些細心的人,就發現很多人耳屎都不一樣,有的耳屎是棕黃色、油性粘稠物質,有時是褐色,像出血,自己流出耳道,這種耳屎就是「油耳」;有的人耳屎淡黃色、臘樣的碎屑,也有的就像我們頭皮屑一樣,也有的片狀耳屎,這些乾燥耳屎就是「糠耳」;也又很多耳屎集聚成團,非常堅硬,也就是鐵耳屎等等。這些人就疑問了,為什麼會油耳和糠耳?耳道外側三分之二皮膚有豐富腺體,也就是耵聹腺,它分泌出淡黃色液體。由於家族遺傳傾向,所以很多人耵聹腺及分泌量是不同,在就是由於環境因素,也分泌量不同。當耵聹腺分泌量少,耳道蒸發水分,耳屎變幹,就出現糠耳這種耳屎;當耵聹腺分泌量多,很難蒸發掉水分,再出現棕黃色、油性粘稠物質,外界物質汙染後,有時是褐色水狀物質,也就是油耳。

網友回答:人的耳朵分為油耳和糠耳,主要是由於家族遺傳、或民族人種不同(比如亞洲人基因變異,多為糠耳)等原因而形成的不同類型的。「油耳」又名溼型耵聹、軟耵聹、油狀耵聹、脂性耵聹等。這種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一種淡黃色、粘稠樣的物質,人們俗稱為「耳屎」。有一些人耵聹腺和皮脂腺分泌特多,排出的呈棕黃色、油性粘稠物質,在尚未乾燥後就已積滿在外道眼裡,有的甚至流出耳外,有的凝聚成團,這些統稱為軟耳屎,俗稱「油耳」,醫學上叫油性耵聹。這是由耳道皮膚裡的耵聹腺分泌物與外耳道脫落的上皮混合而成的。皮脂腺排洩油狀皮脂,有潤滑皮膚和對外來異物有粘著作用。

網友回答:經研究發現,人體基因能決定耳屎的乾濕,即「油耳」和「糠耳」。受基因變異影響,多數東亞人的耳屎是幹的,歐洲及非洲人的耳屎多是溼的。從健康的角度講,「油耳」和「糠耳」都是正常生理現象,也就是說耳朵本來就有糠耳和油耳兩種,不會影響健康,不過油耳的人多有腋臭。需要注意的是,若耳屎逐漸凝聚成團,阻塞於外耳道內,便會耵聹栓塞。如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無症狀,完全阻塞者可使聽力減退。若耵聹壓迫鼓膜可引起眩暈、耳鳴及聽力減退。若耵聹壓迫外耳道後壁皮膚,可因刺激迷走神經耳支而引起反射性咳嗽;若遇水膨脹時可致聽力驟降。因此,一旦耵聹栓塞應及時清理,如外耳道衝洗法:衝洗前需將耵聹膨化,用5%碳酸氫鈉溶液滴耳,3~4日後待其全部或部分膨化,再衝洗。必要時到醫院就診由耳科醫生處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的人耳朵很油,有的人很乾?答案其實很簡單
    另外,有部分人在觀察耳朵的過程中發現有部分人的耳朵狀態異常,有的人耳朵十分油膩,給人一種邋遢的感覺,有的人卻是糠耳。那麼,這些情況的出現是怎麼一回事呢?據了解,油耳以及糠耳主要受到基因的影響。人的耳朵會有分泌物,這些分泌物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溼性分泌物、乾性分泌物,而黃種人一般是溼性分泌物,受到基因的影響分泌出來的這些分泌物狀態不同。因此,會出現油耳以及糠耳這兩種差別,這些都是先天條件決定的。如果發現自己有油耳這些表現,要保持局部乾淨衛生即可,不用太過在意,這些都屬於正常的現象。如何保護好耳朵?
  • 為什麼有些人是油耳,並會流出黃色的「油」?答案不簡單
    耳屎也是一門大學問,因為有些人是油耳,有些人又是幹耳,所以能從有些人的耳朵裡,掏出黃色的「油」來也是不足為奇的,耳朵裡的耳屎,在醫學上也有專業的名詞叫做耵聹,它是由耳道皮膚腺體自行分泌出來的物質,同時還混有灰塵和皮屑。
  • 健康科普丨用棉籤掏耳朵的危害,很多人還「蒙在鼓裡」!醫生為你解釋
    趙趙的母親說,從孩子出生到現在都沒掏過耳屎,每次要掏孩子就不肯,後來索性不掏了。小小的耳屎,威力並不小。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給孩子掏耳屎,認為耳垢會「自己掉出來」,這是真的嗎?為什麼有人是油耳,有人是糠耳?
  • 為什麼有的人是「油耳」,答案或許是這樣的,看完可能就明白了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耳朵裡過一段時間,就會產生一些耳屎。這是因為我們的外耳道軟骨部皮膚有耵聹腺。耳屎是這些皮膚耵聹腺的分泌物。耳屎經過空氣中的乾燥一般呈片狀。但是有的人耳屎非常粘稠,像油脂一般。我們一般叫它為「油耳」。為什麼有的人是油耳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為什麼有的人是「油耳」,答案或許是這樣的,看完可能就明白了。
  • 耳朵裡為什麼會流出黃色的「油」?能用手摳嗎?答案其實很明顯
    耳朵裡的油是什麼?耳朵裡掏出來像油一樣的東西,實際上也是耳屎,耳朵裡面會分泌較多的腺體和皮屑,附在人體的耳廓、耳道中,就會定期的分泌出一些黃色的液體。一般居住在海邊的人,耳朵「流油」的現象會比較普遍,因為靠海的地方比較潮溼,所以比較容易出現油耳。正常人的耳朵,一般不會太油膩。
  • 原來並不是所有人掏耳朵都會咳嗽,自以為原來很可怕
    我是一個十分喜歡掏耳朵的人,每一次掏耳朵都覺得很舒服。但是,總有一個位置,仿佛是個潘多拉的盒子,只有一碰那裡,我的喉嚨就會咳嗽。這個情況從小就是這樣,我從來都不認為是並,而且覺得幾乎所有人都應該是這樣的。
  • 酷醫點 | 為什麼有的人掏耳朵時喉嚨癢甚至會咳嗽?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歡掏耳朵,在成都甚至還有專門提供掏耳朵服務的民間手藝人。不過,有些人在掏耳朵時會發現自己喉嚨發癢,甚至咳個不停,這是什麼原因呢?喉嚨的事怎麼會扯上耳朵呢?
  • 道理我都懂,可兔子耳朵為什麼這麼長?
    我們日常中看到的兔子都毛絨絨,跑跑跳跳拉攏著耳朵特別可愛,當釘喵喵我第一次看到這位兔子的時候,就特別想喊聲兔大哥:這位大哥外表非常威武雄壯,兩個耳朵又大又長。醫學生都紛紛表示:如此清晰完美的耳緣靜脈令人技癢,非醫學生也覺得想上手rua,但且看這勁瘦有力的腿和靈活的身材。
  • 耳蠕蟲是什麼蟲?快看看你耳朵裡有沒有?
    兩歲多的女兒最近迷上了安與騎兵的《紅山果》這首歌,但只會前面一小段,所以一直反覆在唱「一朵花,一棵樹,一座房子一條路。一座山,一條河,一隻小船,一個我!」每天這樣聽著,我也總是不經意就跟著唱起來,經常在幹活的時候嘴裡哼著,洗澡的時候也哼個不停,我老公就對我說:「你耳朵進蟲子啦!」嚇得我一大跳,趕緊問他:我「什麼蟲子?在哪?趕緊幫我看看!」原來,我老公說的蟲子叫耳蠕蟲。當你聽到這個名字時,是不是跟我一樣想到那是一種令人討厭的蟲子,而且能鑽入你的耳朵?
  • 吃東西為什麼耳朵疼 這些傷耳行為要注意
    耳朵是我們人體重要的聽力器官,耳朵如果發生疾病,就會導致我們的聽力受到損害。有些人會在吃東西莫名地感覺耳朵疼,吃東西為什麼會與耳朵有關呢,是不是患了什麼疾病了?不要著急,下文為大家詳細講解。
  • 原來我們聽的一直都不是白噪音!
    為了維護我白噪音的名聲我上網瘋狂查詢了一下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在這裡,「均勻」的意思是指各頻率聲音的響度都相同。均勻混合聽起來挺不錯的啊,可白噪音為什麼會刺耳呢?那我們平時聽到的白噪音,為什麼是柔和的呢?其實我們一直聽的都是粉噪音。
  • 原來我們一直都誤解了精子的前進運動方式?
    今天島君給大家講解一個雖然隱私但卻又一直被大眾誤解的話題。就是生命之源(精子)的運動方式。就在最近布里斯托大學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的研究表示:他們利用了每秒55000幀的超高速攝像機和三維顯微鏡來觀察精子,並且發現了精子的遊動方法原來跟以前人們的認知完全不一樣。
  • 大伯耳朵越挖越癢,成都民生耳鼻喉醫生一看:得了外耳道黴菌感染
    老伴兒費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章大伯耳朵裡的一顆「黃金」勾了出來。可到了第三天,章大伯卻感覺耳朵裡又癢又疼,聽聲音還有點悶悶的,老伴兒趕緊帶著章大伯來到成都民生耳鼻喉專科醫院找到梁傳餘教授。  大伯原來得了「外耳道黴菌感染」
  • 「油耳朵」的人,為何還老有狐臭「縈繞」全身?答案全在這裡
    耳屎在醫學上被稱為耵聹,能保護外耳道皮膚,同時也能沾附外物,一般能藉助咀嚼和張嘴等運動排出。耳屎分為油性的和乾性的,前者耳屎就如同濃稠的油脂一般,後者耳屎呈現薄片狀,很多油耳人群常常伴有狐臭,可以來看一看。
  • 掏過耳朵的人請注意!有人這樣掏耳朵差點喪命,你都試過!
    很多人都喜歡沒事就掏耳朵,而且掏耳朵的花樣也是相當多。左掏掏,右掏掏…棉籤掏掏,耳勺撓撓……總之是怎麼爽怎麼掏。特別是當不經意掏出一小塊耳屎的時候,那種爽快和舒服仿佛就在耳畔但掏耳朵這件小小事還真沒那麼簡單!日前,澳大利亞《那就是生活》雜誌刊登的一篇報導引發關注。一名37歲的女性因為用棉籤掏耳朵差點進了「鬼門關」。
  • 我本不會蹦迪,直到昆蟲飛進我的耳朵
    我一下子清醒過來,意識到應該是某種昆蟲好巧不巧地飛進了自己耳朵裡,並且狠狠咬了一口。凌晨三點,我光顧了耳鼻喉科想起昆蟲有趨光性,我趕緊打開手機手電筒對準耳朵,給它指了一條明路,希望它能循著光源自己飛出來,一人一蟲好聚好散,不要再互相折磨。舉著手機照了半天,蟲子也沒出來,期間它似乎又咬了我耳朵幾口,我整個腦殼都疼。
  • 知識科普 為什麼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動來動去
    知識科普 為什麼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動來動去時間:2020-06-07 23: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知識科普 為什麼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動來動去 最近發現知識科普 為什麼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動來動去這話題成為了網友關注的焦點,小明對知識科普 為什麼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動來動去比較感興趣
  • 範冰冰耳朵是精靈耳嗎 一刀切造型太罕見
    剛剛與金馬獎失之交臂的範冰冰又上了熱搜,這次是因為耳朵,原來範冰冰雖然美豔萬分,但是被網友發現在鏡頭前很少露出耳朵,有粉絲指出這是因為範冰冰的耳朵造型奇特,耳骨突出,沒有耳垂!很像一刀切出來的,這是真的嗎?    範冰冰耳朵長啥樣?
  • 私享家 | 為什麼有的人的耳朵會動,而你的卻不會動?
    看過動畫片大耳朵圖圖的一定都知道圖圖有一個神奇的技能,那就是動耳神功!
  • 男孩掏耳朵引發癲癇:千萬別亂掏耳朵,耳屎的這些好處你不知道!
    雖然知道經常掏耳不對,但大家有沒有發現,如果一直忍著不掏耳,耳屎積聚太多也會十分難受,甚至堵得耳朵聽力下降? 為了搞清楚耳朵到底能不能掏、怎麼掏,小編還是總結一些知識點跟大家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