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獎之作都發表在什麼雜誌上

2021-01-11 搜狐網

  金冬雁

  諾貝爾醫學及生理學獎和化學獎的得獎之作都發表在什麼雜誌上呢?當然CNS是少不了的,確實有不少得獎佳作都刊登在Cell、Nature、Science上。推崇CNS、重視雜誌的IF(影響因子),不見得完全錯誤或沒有意義。但我想指出的是,同樣有許多被諾獎委員會引述的得獎論文,是發表在優秀的專業雜誌甚至是被國內某些評鑑系統認為是次等甚至是不值一提的學術刊物上的,以下我舉一些例子說明。

  2009年化學獎得主Ada Yonath(阿達·約納特)關於核糖體亞基晶體學研究的關鍵性論文,有三篇發表於J Mol Biol(1984、1987、1991)上,也有兩篇發表於現已停刊的雜誌Biochemistry International (1980、1987)上。雖然J Mol Biol(分子生物學雜誌)在2008年的IF只有4.146,但在上世紀80年代它是與CNS齊名的頂尖雜誌,至今也仍然是結構生物學領域最好的雜誌之一,可以說是該領域的旗艦。至於Biochem Int由國際生化分子生物學聯合會主辦,其1999年IF只有0.77。這是小雜誌發表大論文的又一經典案例。

  2008年化學獎關於綠色螢光蛋白的發現,Osamu Shimomura(下村修)從1962年到1979年的幾篇重要論文發表於Biochemistry(生物化學)、FEBS Lett(歐洲生化學會聯合會快報)和J Cell Comp Physiol(細胞和比較生理學雜誌,J Cell Physiol的前身)上。上述三份雜誌在2008年的IF分別為3.379、3.264和4.313。雖然它們的IF都不高,但在相關領域內仍是重要的學術雜誌,也以發表過諾獎得獎之作為傲。

  2008年醫學獎關於人乳頭瘤病毒的發現,Harald zur Hausen(哈拉爾德·楚爾·豪森)教授被引述的論文有6篇發表於J Virol(病毒學雜誌),有10篇發表於Int J Cancer(國際癌症)上,更有一篇發表於Arch Dermatol Res(皮膚病研究文獻)上。三份雜誌2008年的IF分別為5.308、4.734和1.927,再次說明重要論文也可以發表在IF較低的優秀專業期刊上。

  類似的例子可以說是不可勝數。2004年幾位諾獎得主有關泛素的經典論文發表在JBC(生物化學雜誌)、FEBS Lett和BBRC(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研究通訊)上,我記得其他人過去也提到過。這三份雜誌的IF都不高(2008 IF為5.520、3.264和2.648)。

  從上述例子可見,諾獎得獎之作也可以發表在相對不太顯眼的期刊上。真正劃時代的突破,無論發表在大雜誌或小雜誌,最終同樣會得到充分的肯定。從根本上說,從事或評價科研工作和論文,更重要的是其長遠影響和科學價值。IF以及其他所有定量指標,只能作為參考,只能在缺乏專家、缺乏客觀評價、缺乏更科學評價系統的情況下用作參考指標。即使如此,採用多個不同指標也要比採用單一IF更好一些。

相關焦點

  • 今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不僅一個比一個奇葩還有中國人得獎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結果近日揭曉,這項由美國幽默科學雜誌《不可能研究年鑑》(the 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主辦的搞笑諾貝爾獎(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日前公布了2020年度得獎名單,受到疫情影響,頒獎禮只能在網上進行
  • 諾貝爾獎統計,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得獎?
    一、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諾貝爾獎作為授予世界各國在物理、化學、生理與醫學、文學及和平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的至高獎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與經濟水平,那麼盤點一下各國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
  • 諾貝爾獎第一彈:諾貝爾獎之「最」
    世界上最長的的分離,是陰陽兩隔,而時間,僅僅三天。不過諾貝爾委員會維持授獎的決定,他仍然獲得諾貝爾獎。獎金由他的遺孀領取。 最「另類」 如果有人通知你,你獲得了諾貝爾獎,你是什麼反應?激動,興奮,腦中一片空白,多巴胺分泌加速,腎上腺素分泌過高,可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讓·保羅·薩特得知自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即刻對外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此獎項,理由很簡單:謝絕一切來自官方的榮譽。他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其代表作《存在與虛無》是存在主義的巔峰作品,在得知獲得了諾貝兒獎的時候竟然是拒絕得獎,或許這才是哲學家的境界吧!
  • 2020搞笑諾貝爾獎公布
    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一個熱鬧程度不遜於諾貝爾獎的年度盛會,受疫情影響,其第30屆年度活動近日在線上舉行。(一項將揚子鱷置於氦室的研究揭示了它們發聲的機制,其研究者獲2020年搞笑諾貝爾獎。圖片來源:GREGORY G.
  • 「希格斯」終於得獎了
    當時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物理學家克雷恩預測,希格斯玻色子贏得諾貝爾獎是十拿九穩的事。然而,201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卻並未授予奪獎呼聲很高的希格斯粒子,這讓許多人大呼失望。不過年末的《科學》和《自然》雜誌在回顧本年度的重大科學事件時,希格斯粒子的發現都位列其中,這讓人們看到了希格斯粒子「總有一天會得獎」的希望。終於,2013年塵埃落定。
  • 歷史解讀:歷史上10位應該獲諾貝爾獎,最終卻沒有得獎的傑出作家
    這篇文章列出了10位為寫作做出貢獻的人,他們絕對應該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卻沒有得獎。6.易卜生(1826-1906)易卜生是挪威最偉大的作家,也是歷史上最優秀的現代戲劇作家之一。自從諾貝爾獎項於1901年開始以來,他有6次獲勝的機會,但由於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資格要求問題上的爭論,他敗訴了,這是他的遺囑中寫出來的。他打算讓獲勝者展示「崇高而健全的理想主義」。
  • 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還有搞笑諾貝爾獎?
    這兩天諾貝爾獎相繼公布了,關於諾貝爾獎,你究竟了解多少,為什麼發了這麼多年,獎金還是沒有發完,為什麼還有一些奇怪的獎項,為什麼獎項裡沒有數學,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這麼多疑問,跟著阿貓一起了解一下吧!
  • 諾貝爾獎今年無黑人得主,CNN:缺乏多樣性
    【文/觀察者網 齊倩】10月9日,隨著和平獎得主花落世界糧食計劃署,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周結束。 然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日盯上了一個現象:儘管在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9名學者和1個國際組織)中有4名女性,但沒有一個非洲裔得獎。 文章指出,自該獎項1901年設立以來,共有931人和28家機構獲得這一殊榮,但非洲裔諾貝爾獎得主寥寥無幾,僅有16人。
  • 世界數學家的搖籃,世界上諾貝爾獎得獎人數最多的大學之一
    截止2017年,哥廷根大學共有45位校友、教職工及研究人員獲得過諾貝爾獎,在歐洲僅次於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柏林洪堡大學和巴黎大學,是世界上諾貝爾獎得獎人數最多的大學之一。學院一角另外,哥廷根本市即設有5家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分別為馬克斯·普朗克宗教與少數民族多元化研究所(前身為歷史研究所)、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馬克斯·普朗克實驗醫學研究所、馬克斯·普朗克動力學研究所以及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均同哥廷根大學具有學科上的緊密合作關係
  • 你也可以得諾貝爾獎——有趣的「搞笑諾貝爾獎」
    【墨叔叔】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還是這麼無釐頭。可惜啊,就是少了小墨。【小墨】我才不去呢,一點都不符合我的身份!【墨爺爺】哈哈,沒錯,咱們志向是要遠大一點。【小墨】我做的是正經的研究,表面上是有點搞笑,可我呼喚的是大家對動物的關愛,歌頌的是善良,傳達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對鱷魚吹氦氣、用糞便做刀具……2020搞笑諾貝爾獎公布
    DIMIJIAN/SCIENCE SOURCE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一個熱鬧程度不遜於諾貝爾獎的年度盛會,受疫情影響,其第30屆年度活動近日在線上舉行。搞笑諾貝爾獎旨在評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古怪」研究,主辦方為科學幽默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據《科學》報導,這是該獎項首次在線上舉行頒獎儀式,包括一系列預先錄製的演講、音樂和「閃電」講座。
  • 對鱷魚吹氦氣、用糞便做刀具,2020搞笑諾貝爾獎公布
    DIMIJIAN/SCIENCE SOURCE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一個熱鬧程度不遜於諾貝爾獎的年度盛會,受疫情影響,其第30屆年度活動近日在線上舉行。搞笑諾貝爾獎旨在評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古怪」研究,主辦方為科學幽默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據《科學》報導,這是該獎項首次在線上舉行頒獎儀式,包括一系列預先錄製的演講、音樂和「閃電」講座。
  • 各種奇葩研究的搞笑諾貝爾獎,這個獎項是如何產生的?
    奇葩的搞笑諾貝爾獎?在2019年,研究袋熊粑粑的科學家獲得了這個獎項,他們研究的問題是,為什麼袋熊粑粑是方的?科學家通過解剖袋熊的消化系統,發現袋熊腸道的不同位置,有著不一樣的彈性,有的位置腸道彈性較大,而有的位置彈性較小。
  •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的魔咒到底是啥
    委員會一致同意Grothendieck是最好的數學家,但是太年輕了,只有30歲,讓他等到1962年,很多結果也沒有發表,當時也沒有發給Grothendieck,1962年並沒有得到,又過了8年之後,1966年得到菲爾茲獎。在1958年名單上有一些很有名的人,Nash當年也是30歲,實際上他在那次正好排第三,1966年前的菲爾茲獎只發給兩個人,他排在第三沒有得到。
  • 吳健雄、貝爾真的是因為性別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嗎?
    也許正是因為諾貝爾獎的光芒太過耀眼,一些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科學家讓人倍感遺憾;還有一些人會因某某某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而對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有所抱怨,認為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搞歧視。諾貝爾獎能夠成為影響力最大的獎主要就是因為評選過程公平、公正。雖然有個別獎項的評選結果並不能讓一些人滿意,但整體上是還是堅持公正的原則,至少在科學獎項上不存在所謂的歧視。
  • 搞笑諾貝爾獎:廣西「外包殺人」獲管理學獎,川普等獲醫學教育獎
    先發笑再思考頒獎人是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搞笑諾貝爾獎由幽默科技雜誌看看搞笑諾貝爾獎的得獎名單,一開始可能令人覺得愚蠢和荒謬,但是深入鑽研之後,看到的可能不僅僅是搞笑的意味,大多數的研究都在嘗試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而且也在學術界發表研究論文。每年的搞笑諾貝爾獎通常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舉行,頒獎儀式熱鬧而喧譁,眾人互相丟擲紙飛機,還會安排一位小女孩在得獎人致辭太久的時候大喊「無聊」,把得獎人趕下臺。
  • 諾貝爾獎冷知識:他入圍13次未能折桂,有人拒絕殊榮
    諾貝爾獎各個獎項的得獎名單會在10月5日起陸續公布,這些有逾百年歷史的獎項,你又認識多少?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被傳入圍多年但一直沒有得獎,很多人把他視為極大遺珠,但他並不是失落最多次數的入圍者;至於有人獲獎卻無法領取,或多年以來,一共有多少女性獲獎你又知不知?
  • 得了諾貝爾獎後的人生
    許多諾貝爾獎得主接受訪談時,都會提到得獎之後的生活與之前會完全不同。諾貝爾獎是學界同儕對於得獎者的貢獻所能夠給予的最大肯定。得獎者除了會收到相當可觀的一筆獎金之外,還會開始收到突然之間瘋狂湧入的訪談邀約和不同類型的工作和研究機會。
  • 日本那些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可能是這些年老拿諾貝爾獎,弄得有點審美疲勞,在日本連日本人拿了諾貝爾獎也上不了頭條。斯德哥爾摩的發表是在日本時間下午六點半,但日本最主要媒體的電視也就是打了一條字幕出來,一不注意就滑過去了,最大的門戶網站雅虎日本發表新聞的時間是在6點42分,比中國的網站都還晚了四分鐘。
  • 搞笑諾貝爾獎2018獲獎名單 搞笑諾貝爾獎是什麼獎
    ­  影視界有評選年度爛片的金酸莓獎、金掃帚獎,傳媒界有失敗新聞攝影展,科學界的笑料擔當必須屬於「搞笑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要正裝出席,向瑞典王室敬禮;搞笑諾貝爾獎則是愛穿啥穿啥,(還有人打扮成蜜蜂),但需向瑞典傳統肉丸子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