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讀:歷史上10位應該獲諾貝爾獎,最終卻沒有得獎的傑出作家

2020-12-05 百家號

這篇文章列出了10位為寫作做出貢獻的人,他們絕對應該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卻沒有得獎。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1.博爾赫斯(1899-1986)

博爾赫斯獲得了整整20年的諾貝爾獎,其中很多年他都在競選中熱火朝天,但諾貝爾委員會拒絕將它授予他,因為他支持皮諾切特這樣的右翼獨裁者。聽起來他不應該支持的人,但是委員會通常把這個獎頒給那些支持約瑟夫·史達林這樣的左翼獨裁者的作家。(皮諾切特難道比史達林還壞?)博爾赫斯寫了迄今為止最好的超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並獲得了第一屆國際普立茲獎。政治似乎是一個不好辯論的話題。

2.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899-1977)

納博科夫最著名的小說,也是他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就是《洛麗塔》,是英國最偉大的非本土作家之一。他寫了許多優秀的小說和評論作品以及詩的翻譯。1974年,他和格雷厄姆·格林(不是演員)一起被提名,最後輸給了艾文德·詹森和哈裡·馬丁森,他們是聯合冠軍。前者是瑞典人,他們當時都是諾貝爾委員會的成員。

3.奧登(1907-1973)

奧登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獲得了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並對後來的所有詩人,特別是英語詩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據說,委員會拒絕了他的請求,因為他翻譯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戴·哈馬舍爾德的一本書,而且他還暗示哈馬舍爾德與奧登一樣是同性戀。

4.弗羅斯特(1874-1963)

到目前為止,20世紀最偉大的美國詩人。東北的吟遊詩人。他的詩歌獲得普立茲獎,獲得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等40多項榮譽博士學位。另外唯一一位獲得過四次普利茲文學獎的人是尤金·奧尼爾,他曾獲得過諾貝爾獎。弗羅斯特的第四次普立茲獎是在他去世前20年頒發的。而諾貝爾委員會在這20年中都沒有理睬他。

5.左拉·埃米爾(1840-1902)

左拉·埃米爾是法國自然主義文學流派的最偉大典範。他寫了30多本小說,其中任何一本都可以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獲得普立茲獎。他兩次獲勝的機會就因為和下一次一樣的原因被毀掉了。

6.易卜生(1826-1906)

易卜生是挪威最偉大的作家,也是歷史上最優秀的現代戲劇作家之一。自從諾貝爾獎項於1901年開始以來,他有6次獲勝的機會,但由於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資格要求問題上的爭論,他敗訴了,這是他的遺囑中寫出來的。他打算讓獲勝者展示「崇高而健全的理想主義」。但從1901年到1912年,該委員會認為他的意思是「理想的方向」。顯然,易卜生,現代戲劇之父,並沒有帶領文學界走向理想的方向。

7.普魯斯特(1871-1922)

普魯斯特是20世紀小說史上最不朽的著作的作者,這本小說是《尋找失去的時間》。這是一部7卷本的小說,展示了意識流寫作的第一個例子,如果不是第一個的話。然而,委員會將1920年的獎項授予了克努特·哈姆松(挪威語,比法語更接近瑞典語),因為他的巨著《土壤的生長》。今天還有很多人都在讀這本《尋找失去的時間》。

8.詹姆斯·喬伊斯(1882-1941)

除了贏得諾貝爾獎的葉芝之外,喬伊斯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意識流小說作家。他幾乎發明了投機小說的現代思想,與他的最後一部作品,芬尼根守靈,這幾乎是不可讀的。他認為這是他最好的作品,但更出名的是《尤利西斯》、《都柏林人》和《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

9.列夫·託爾斯泰(1828-1910)

歷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典範,也可能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他的兩個最偉大的作品,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將已足以獲得克努特漢姆松獎。如果託爾斯泰出生在離瑞典更近一點的地方,委員會可能會忽略他們對諾貝爾遺囑的翻譯。顯然,委員會並不認為託爾斯泰在「理想的方向」上領導著現代文學界。

10.馬克·吐溫(1835-1910)

馬克·吐溫與湯姆·索耶和哈克貝利·費恩共同創作了美國小說,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家、幽默家、散文家、批評家和全面的作家之一。和託爾斯泰一樣,他有10次獲勝的機會,有10次被錯過,下面的11位作者支持:蘇利·普魯多姆、西奧多·蒙森、比約恩·博恩森、弗雷德裡克·米斯特拉和何塞·埃切拉蓋(均於1904年)、亨利克·西恩基維茨、喬斯·卡杜奇、魯德亞德·吉卜林、魯道夫·克裡斯多夫·格倫、塞爾馬·拉戈洛夫。我敢打賭你可能只聽說過其中的一個。我有三個英語學位,但我只聽說過其中一個。然而,除此之外,我聽說過馬克·吐溫。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歷史上的趣味事兒
    未經本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在媒體上轉載本文!)諾貝爾獎,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獎項。
  • 諾貝爾獎黑歷史這麼可怕!?
    諾貝爾獎從1895年創立到今天,能堅持125年如一日地在各個領域尋覓對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人才,也算是「深耕一隅、追求極致」了,所以全世界人民相信它的權威性,願意去關注、討論,給得獎者以尊重。 但如果諾貝爾獎出錯了呢?如果它也有黑歷史呢?
  • 伊朗裔美女獲菲爾茲獎 為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圖)
    晨報記者 徐惠芬 綜合報導  2014年「國際數學家大會」13日在韓國首爾開幕,共有4位數學家獲得了有「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  其中,現年36歲的伊朗裔女數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瑪裡亞姆·米爾扎哈尼成為史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性,此前獲得該獎項的52位數學家皆為男性。
  • 激蕩四十年 · 衝刺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科學獎勵系統,獲獎的成果基本上代表了人類科學研究 的最新成就和最高水平。但相對於科學成果的匯聚,諾貝爾獎更應該是一種象徵,其意義更在於激勵人類在智力探索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不斷創新。諾貝爾獎對人類有重要的影響,在這些方面,中國科學家也應該做出應有的貢獻,因此對中國科學家來說,得獎的意義在於鼓勵大家在基礎研究方面進行原始創新。
  • 二十世紀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百位傑出作家
    需要說明的幾點是:1、這些作家都已不在人世,因而也基本是蓋棺定論的了,而還健在的就不提了,說不定還有機會得獎呢;2、除了純文學作家,還有通俗作家,包括偵探作家、科幻作家等;3、個人見識有限,無疑還有更多傑出的作家未列入其中。
  • 瑪麗-居裡家族獲得5個諾貝爾獎,是歷史上得獎最多的家族!
    他們沒有想到,瑪麗在1911年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兩次獲得該獎的人,而且伊蕾娜和她的丈夫弗雷德裡克-約裡奧也在1936年捧回了自己的諾貝爾化學獎。1965年,他們的小女兒埃夫的丈夫亨利-拉布伊斯代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接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是他經營的人道主義組織。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關於這個家族的情況,這個家族擁有的諾貝爾獎比任何其他家族都多。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趣聞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0月7日新鮮「出爐」,所謂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百年歷史中,有人過世3天獲殊榮,有人陪跑32載終成空。諾貝爾獎官網在近日的報導中,為我們分享了1901年至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相關事實和趣聞。
  • 歷史上8位傑出的女性科學家
    但是,女性是如何開始在傳統上只有男性的職業中佔據一席之地的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來看看在不同的蒸汽領域(蒸汽代表科學、技術、工程文章和數學)中成為傑出人物的8位女性的生活,她們的才華為其他女性打開了通往不同科學職業的大門。
  • 作家曹乃謙稱未獲入圍諾貝爾文學獎複評通知
    我認為中國作家之所以不能獲諾獎,有這樣的原因:漢語翻譯成英文的作品,太少,而且漢語非常難翻譯,國際上優秀的漢語翻譯家也太少。這些因素都導致了中國作家要想得到世界承認,是很漫長的道路,困難重重。  另外,我們國家有深遠的文化歷史傳統,我感覺我們沒有必要那麼急迫地想要通過諾獎這樣一個獎項去求得某種認可。而且,獲不獲得諾獎也不能代表中國作家的水平與世界文學差距有多遠。
  • 高行健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作家
    中國作家莫言獲得本屆諾貝爾文學獎,不少國人的情意結得到紓解,終於圓夢。  莫言不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即使在文學獎的領域,早有了高行健。高行健當年獲獎,內地官方低調處理,原因是他的作品在國內向來沒有獲廣泛推崇,部分更曾被禁,他又自我流放法國,成為法籍華人,與早前獲得物理學獎的外籍華人一樣,不屬於中國公民,他的獲獎,不能標誌國內社會主流獲得諾獎象徵的西方社會價值觀推崇。  不少中國人,對於沒有主流作家躋身諾貝爾獎殿堂,有一種難解的情意結。
  • 諾貝爾獎冷知識:他入圍13次未能折桂,有人拒絕殊榮
    諾貝爾獎各個獎項的得獎名單會在10月5日起陸續公布,這些有逾百年歷史的獎項,你又認識多少?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被傳入圍多年但一直沒有得獎,很多人把他視為極大遺珠,但他並不是失落最多次數的入圍者;至於有人獲獎卻無法領取,或多年以來,一共有多少女性獲獎你又知不知?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趣聞—新聞—科學網
    1895年11月27日,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籤署了他的遺囑
  • 諾貝爾獎各國排名,中國讓人痛心,只有2人獲得:莫言、屠呦呦
    諾貝爾獎: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諾貝爾獎統計,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得獎?
    又到了一年一度頒發諾貝爾獎的時候了,諾貝爾獎的歷史大家都清楚了,根據「炸藥天王」諾貝爾的遺囑獎金設定的獎項,但沒有數學獎,具體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百年以來,諾貝爾獎從一個只在歐洲有影響的小獎項變成如今在全球都有影響力的大獎,相信很多人都關心,這100年來,到底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
  • 21世紀來日本年均1個諾貝爾獎,得獎的都是誰?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2018年諾貝爾獎系日前開始頒布,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攜美國同行,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意味著21世紀以來,日本基本保持著「年均收穫1個諾貝爾獎」的勢頭。新華社曾在2001年報導,日本政府在當年的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提出,「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在提出這一目標前,在諾貝爾獎的百年歷史中,日本僅有9位得主。
  • 歷史和當今——諾貝爾獎是權威
    然而諾貝爾文學獎則是象徵意義和沒有實際作用的獎項!諾貝爾和平獎則是往往同和平背道而馳的!比如竟然在歷史上有五位美國總統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或許整個世界都承認,美國人用武力可以換來和平!當然情況確實如此!像20世紀初的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都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 吳健雄、貝爾真的是因為性別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嗎?
    也許正是因為諾貝爾獎的光芒太過耀眼,一些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科學家讓人倍感遺憾;還有一些人會因某某某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而對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有所抱怨,認為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搞歧視。諾貝爾獎能夠成為影響力最大的獎主要就是因為評選過程公平、公正。雖然有個別獎項的評選結果並不能讓一些人滿意,但整體上是還是堅持公正的原則,至少在科學獎項上不存在所謂的歧視。
  • 數字解讀諾貝爾文學獎 共110位獲獎者13位女性
    中新網10月10日電 北京時間10日晚7點,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在瑞典揭曉,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獲獎。愛麗絲•門羅成為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第13位女性獲獎者。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用數字解讀了諾貝爾文學獎百年來的歷史:  106次頒獎  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文學獎已頒發106次,其中,1914年、1918年、1935年、1940年、1941年、1942年和1943年這7年未頒獎。
  •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史上僅3位女性獲獎,12位華人獲獎
    為什麼這幾年沒有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 因為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規定:"如果審議中的作品均未發現章程第一段所述的重要性,獎金應保留至下一年。即便未能頒發獎金,該金額也應添加到基金數額中。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諾貝爾獎的頒發次數較少。
  • 盤點12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他成為繼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之後,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1956年到美國密西根大學,在物理系和數學系學習,1960年獲碩士學位,1962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曾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