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博:@攝影-盛夏之舞
前幾天認識了一個也喜歡攝影的朋友,雖然她有相機,但只會使用自動擋拍攝,類似的情況其實我也碰到不少。所以我想寫下這篇關於曝光三角的教程,也是攝影中基礎得不能再基礎的知識,希望可以對初學攝影的你有一些幫助。
曝光三角就是指感光度(ISO)、快門和光圈之間的聯繫,學會曝光三角,不僅是使用相機的基礎,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手機拍照。
感光度,又稱為ISO值,是相機傳感器對光的靈敏程度,ISO值越高,感光元件對光越敏感,環境亮度不變時,拍出來的圖像就會越明亮,反之越暗。
光線條件比較好時,比如在晴天室外拍攝,一般可以設置為100-200,因為ISO值越低,畫質越好。
ISO的作用就是當光線不好時,提高ISO使傳感器對光更敏感,擴大光圈和快門調節的範圍,使拍攝有更多的可能。
但太高的ISO值會嚴重影響畫質,這張圖是在ISO為20000左右拍攝的,可以看到噪點非常嚴重。這種情況下要麼用三腳架長曝光,要麼用燈補光來降低ISO值,很可惜那天我都沒有帶。
不同相機可以調節ISO的範圍不一樣,越好的相機可以調節的範圍越大,而且高ISO下的畫質更好。
手機的專業拍照模式也可以調節ISO
一張照片的曝光與傳感器的敏感度有關外,還和相機進光量有關。而進光量,由曝光的時間和光通量(每一秒進了多少光)決定。快門就是用來控制曝光時間的,單位是秒,比如10秒,1/60秒,1/1000秒,快門越快,曝光時間越短,照片越暗。
一般來說,只要曝光時間比1/60秒短,就不會因為手抖導致畫面的模糊。
拍攝高速運動物體(貓可是很快的哈哈)時,需要將快門設置得很快,才能定格住畫面。
上圖是長曝光拍攝(曝光10秒),在這10秒內,相機會記錄下所有的光的信息,圖中的光軌就是汽車的燈留下的,因為汽車本身不亮,而且一直在移動,所以相機並沒有拍下汽車,只拍下了車燈的軌跡。長曝光的關鍵之一就是保持三腳架的穩定,相機在曝光時間內不能抖動。
前面說到進光量由曝光的時間和光通量(每一秒進了多少光)決定,光的通量就由光圈決定。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數值」 表示。
嚴格來說,光圈並不是一個圈,而是由眾多葉片圍成的一個多邊形,就像上圖中的光圈有6個葉片,f後面的數值代表了葉片的伸展程度,這個數字越大,光圈就會越小,葉片越往裡伸展。
從上面的對比可以看到,數值越小,光圈越大,照片就會越明亮,而且背景的虛化效果越強,或者說景深(成像清晰的範圍)越小。
大光圈虛化效果
大光圈的虛化在拍人像時頻繁常用,這樣更能突出主體,也能讓照片更耐看
小光圈星芒效果
上圖的燈光源為放射狀,這是小光圈帶來的星芒效果,星芒的線條數量和光圈的葉片數量是正相關的,葉片數量越多,放射線就越多,這種效果也越明顯。小光圈拍攝時光通量會減小,所以拍攝時需要較長的曝光時間。
手機中的專業拍照模式也可以調節曝光三角,知道了其中的原理,利用手機也可以拍出不錯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