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專輯
大格局 拯救人類未來
第四節 人人生而平等
「就在「9·11」恐怖襲擊發生前,聯合國的一個專門小組曾在報告中指出,即便世上的富人對於窮人沒有任何利他主義的關懷,出於自利,他們也應該幫助後者,在地球村內,他人的貧困很快就會變成我們自己的問題:產品缺少市場、非法移民、汙染、傳染性疾病、缺乏安全保障、狂熱主義、恐怖主義。」——彼得·辛格《如何看待全球化:寫給每一個關心世界的人》
平等的規章制度本來是最簡單,最有效的。然而,我們總是突破這些簡單有效的東西,讓一小部分人享受特權。特權,等級分化給平等帶來許多麻煩。
有等級分化就會有種族歧視,有不平等就會有競爭。我們一些人所擁有的,所享受的東西有好多是從別人那裡掠奪來的,有些東西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和艱辛上的。「這世界哪有什麼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很多東西,有人得到,就會有人失去,我們應該感謝那些替我們負重前行的人們。我們擁有財富,是因為有人在為我們創造財富;我們享受和平,是因為有人還在戰火與硝煙中掙扎;我們享受富足,是因為有人還在貧窮與落後中奔波。儘管很多東西符合法律,符合道德,符合社會標準,如果不能夠符合大集體的利益,我們是不是應該調配一下相應的法律與道德標準呢?
人與人之間應該生而平等,我們肉體的需求基本相同,無非就是吃喝拉撒,認為自己是高人一等並不是聰明人,你比別人多的僅僅是那些身外之物,這些東西也可能成為你的累贅。人本來是沒有距離的,是我們的各種生活觀念讓我們慢慢地產生了距離感,說白了,所謂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只不過是一種感覺而已。也就是精神上的東西,精神上的追求永無止境,所以我們的佔有欲永無止境,這樣就會出現空虛,空虛如黑洞,怎麼能填滿?所以我們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依然不能擺脫空虛。
「玉多了就是石頭,石頭少了就是玉」,在很久很久以前,玉躺在石頭中間,人們不是一直把它當石頭嗎?金子過去就是沙子中的一員,是我們人類把它叫做金子,在其它動物眼裡,它還是沙子。所以人類會「拜金」,而其它動物根本不需要「拜金」,我們會認為這是我們的高明之處,作者覺得這是我們不如其它動物的地方,我們因此而「累」,這是一種沒有由來的「累」,其它動物就簡單多了。到底石頭好還是玉好?沙子好還是金子好?這要看把他們放什麼位置。
我們之間的身份與地位只存在於我們同類之間,在其它動物眼裡我們只是一個籠統的「人」。我們一直認為我們是高級動物,這只是我們自以為是的表現,前面說過,我們有許多不如其它動物的地方,我們也未必知道其它物種會怎麼評價我們。實際上,正是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精英人物,無意中成為了「地球害蟲」的主要力量。我們現在財富過剩,只不過分配不均而已,有的人缺衣少食,有的人可以養活整個世界。資本的競爭讓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子都不好過,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必須努力來保證財富的充足。
相信我們對「人人生而平等」這句話一點都不陌生吧,《聖經》上經常出現,馬丁·路德·金等激進人物也經常提到這句話。既然「人人生而平等」,為什麼要讓一部分人高人一等呢?給他們創造優厚的的發展環境,讓他們像普通人一樣生活,也許更加有利於這些智慧特殊的人們。至於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大,還是社會對他們的貢獻大,這筆帳恐怕只有上帝才能算的清。霍金認為:科學家和娼妓都是做他們喜歡的事賺錢。
縱觀歷史,有誰能夠在優厚的待遇下創造奇蹟,拯救地球,風靡天下。倒是因為待遇優厚而生活糜爛,荒淫無度,昏庸無道的例子數不勝數。
在凱文·凱利的《失控》提到一個叫波林的機器人設計師,他當時設計的機器人比那些矽谷大佬們設計的還要先進,但是成本卻不足他們的1%,他的原材料都是廢舊市場買回來的,有一些甚至是「偷」來的,因此人們說他的做事風格就是「耍流氓」。如果波林進入矽谷,未必會如此有才。可見,天才不一定需要優厚的待遇,有時候優厚的待遇還可能造成一些思想上和思維上的局限性。
儘管波林有些玩世不恭和多愁善感,但他所造出的機器人,屢屢打敗那些世界頂級大學所研製出來的機器人。而他所用的設備恰恰是那些大學所擯棄的。——凱文·凱利在《失控》中這樣評價波林。
中國有句俗話「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還有一句話叫做「爭名奪利一場空」。功名利祿僅僅是一種欲望而已,人人都去爭取他,卻從來都沒有滿足過。每一個人都會攀比,都想勝出,一個人在某個方面的優秀主要受興趣和環境的影響,而待遇平等,並不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也未必會影響到我們的上進心,而金錢卻可以扭曲我們本來的興趣愛好和發展方向。
當然,我們提倡待遇平等,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們現在的財富只要稍微平均一下,足以讓我們所有人衣食無憂,一些人佔有多餘的財富也是一種浪費。作為現代人類,我們首先要保證的是衣食無憂,而且我們也具備這個能力和條件,只有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才能幹方方面面的事情。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曾指出,世界上1%的人擁有著世界90%的財富。如果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的說法正確,那麼,我們如果進行均貧富的話,地球人根本不需要拼命破壞環境,也不需要拼命發展經濟,豐衣足食根本不是問題。事實上,那1%的人到最後有90%的財富都都留給了後人。所謂的擁有財富,其實是擁有暫時管理權而已,我們僅僅是對財富的支配有了一定的主動性。地球上的財富屬於地球上生生不息的各種生物,包括我們也是一筆財富,不會真正屬於某一個人。畢竟,一個人真正的「消化「能力是相當有限的,大部分的財富還是要通過各種途徑分享出去的,積壓在自己後院裡的財富如果無休止地積壓下去,那就不是財富,而是垃圾。我們現在有能力在保證每一個人衣食無憂的情況下進行方方面面的發展。
不是肉食者鄙,也不是布衣就笨,這一切都只是門檻問題,一個在門檻這邊,一個在門檻那邊,跨過來,你是肉食者,跨過去,你是布衣,無論在哪一邊,你的本質不會變,都是可以直立行走的人。就好比一塊金子,放到哪裡,都是金子,唯一不同的是包裝,放到精美的盒子裡是金子,放到沙灘上也是金子。我不想說什麼「是金子總要發光」,我只想說,人肯定有不同的地方,肯定各有專長,但是待遇優厚不一定是好事,我們只要給創造條件,每一個人都會更好。我們總是覺得金子比沙土高貴,美酒比水高貴,卻忽略了這個世界沒有金子,沒有美酒就像飯裡缺少了一種微不足道的調料一樣,不會受到任何影響,然而,這個世界如果沒有了水,沒有了沙土,這個世界還存在嗎?不要因為值錢就高貴,值錢只能說明它是「缺貨」而已。科學家需要的是一個好的實驗室和充足的研究經費,管理者需要的是好的管理環境,明星們需要的是一個好的舞臺,但是他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費用和大家應該沒什麼區別。混凝土是由各種材料組成的:水泥、沙子、石子和鋼筋,這些材料起著不同的作用,不可或缺。我們人類也是一樣,是形形色色的人在幹方方面面的事,才組成了人類社會這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裡,我們僅僅是分工不同而已,不應該有明顯的高下之分,就算我們中間有一些「不可救藥」的人,他們至少也是的「填料「。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填料「,只不過位置和作用不同罷了。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因為別人的膚色、背景或種族而仇恨對方。」曼德拉說。但是不平等的社會就會有種族歧視。
儘管相對來說,現在這個社會要比過去平等。但是,大多數人的利益還是不能得到公平的保障,所謂的健康、醫療總是面對著有精力和財力來維護自己的人,那些走在生產第一線的人們為生計奔波,環境(本來我們的環境已經被汙染)惡劣,幹活又累。他們的收入是社會上最低的,真正需要醫療和養老保險的是他們,而他們的醫療待遇和養老保險卻是最少的,在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他們的養老待遇更是少的可憐,儘管作者一再認為「上帝給予我們的已經足夠,我們本來可以衣食無憂」,可是真正「衣食無憂」還是少部分人,而那些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有時候連公平申訴的資格和機會都沒有。
就是這些最廉價的人們養育著這個世界的一草一木;為工廠和住房添加著一磚一瓦;在生產線上揮汗如雨。沒有這些人的負重前行,另一部分人的吃、穿、住、行未必如此輕鬆。這些人對這個社會的付出未必比高層管理人,科學家和明星大腕小,可是因為默默無聞,不被重視,這些人總是被遺忘,事實上,這些人佔我們的大多數,雖然不能引人注目,也是我們中間不可或缺的。他們廉價的勞動換來了部分人奢侈的生活。就好比我們經常喝的水一樣,我們身體需要的營養很多,水同樣是一種不可少的營養,我們經常喝,又容易弄到,就很容易忽略它,一旦沒有了水,我們也不存在。我們一直在努力,「人人生而平等」這句話到目前為止還是空話。
馬雲曾經在一次演講提醒我們不要聽經濟學家的話,確實,我們中間有很多的經濟學家和軍事專家、政治精英缺乏全局觀念,他們啃著從書本裡得到的有限的知識,沒有一點實際經驗,趴在辦公桌上引經據典,看上去頭頭是道,實際上胡言亂語,沒有一句是他們自己的東西,他們只不過是一群記憶力不怎麼樣的「背書機器」。這些「紙上談兵」的人對社會又有什麼貢獻?
我們的高端手機、高檔衣服等等,哪一樣不是出自地位卑賤的生產工人之手。一位搞爆破的詩人陳年喜說「再低微的骨頭裡,也有江河。」我們真的不應該瞧不起任何人。
如果財富能夠均衡,這個世界可能沒有窮人。可我們沒有能力控制人們「霸佔財富」的野心。我們所以要霸佔財富是因為我們對未來生活充滿顧慮,充滿危機感。大多數人拼命掙錢的同時卻很少有寬裕,這種生活危機感斷送了我們其它方面前程。儘管這個世界財富相當,還是有七、八成的人在為填飽肚子整日奔波,無暇顧及其它。我們真正可怕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鄙視體力勞動,都在為擺脫體力勞動而努力。請問,沒有體力勞動,人類社會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性?
當然絕對的平等就像絕對的自由一樣是不存在的,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永遠存在。比如「言論自由」到底該不該發揚,言論自由可能導致一些煽動人心,謠言惑眾的現象發生,從而產生一些不安定因素;不過從大局上講,言論自由真正的受益者是政府,政府可以隨時掌握實際情況,從而採取有效措施,把危機解決在萌芽狀態,言論不自由則會讓各種危機深藏暗處,如貪汙腐敗,官僚作風,暗箱操作和其它危害社會的潛規則很快羽翼豐滿,等到發現,已經失去控制了。
我們需要保障生存,就必須放棄一些自由,況且我們的自身條件也是有限的。我們想做的事情太多,我們能做到的事情卻太少了。我們一直在為自由而奮鬥著,自由卻離我們越來越遠,生活、社會、科技為我們的自由打開了一個窗,卻關上了一扇門。我們想過輕鬆快樂的日子,可我們似乎越來越累,這種累的感覺,不會因為財富的增加而減少。我們追求自由,卻自己把自己鎖進了自由的牢籠裡不能自拔。我們的悲哀不是因為我們去追求自由,而是因為我們相互攀比,相互競爭。我們現在的智慧甚至有能力打破「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個鐵的規律,卻不能夠擺脫自己給自己套上的自由枷鎖。我們有時候所謂的追求自由,其實是為滿足私慾找理由。
「身為人類,我們不可能脫離想像所建構出的秩序。每一次我們以為自己打破了監獄的高牆、邁向自由的前方,其實只是到了另一間更大的監獄,把活動範圍稍稍加以擴大。」―《人類簡史》郝拉利
人類從來沒有平等過,等級制度和等級分化使人類進入了惡性競爭之中,解決這種現象的方法就是:讓大家明白自己既不高貴,也不低賤。人人生而平等,高人一等和低人一等的就是歧視與自卑。我們是同類,歧視別人就是歧視自己,一方水土一方人,我們的歷史背景和生活習慣不相同並不能說明誰高誰低,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歧視是一種道德上的骯髒。
應該提高我們的觀念和素質。人與人之間的收入不要產生太大的差異。人類從事的每一個崗位都是同樣重要的,只不過是社會分工不同而已。我們的待遇應該是一樣的,因為我們身體的吸收需求是一樣的,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健康。滿足了每一個人的健康,是人人平等的根本。我們現在社會的財富,滿足個人健康並非難事,然而因為競爭,那些財富相當盈餘的人,也未必身體健康。大家相互攀比,追求面子,工作緊張,無暇顧及健康。這只是關於身體健康方面,我們經常把健康分為身體健康和心裡健康,我們在心裡健康方面更是說不清楚。我們對於心裡健康沒有明確的標準,受各種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根本不知道我們心裡不健康到何種程度,幾乎每一個人都會懷疑自己有心裡問題。我們都能夠感覺出來:無論身體還是心裡,我們這個大集體確實是病了,幾乎是病入膏肓,而內耗,是我們致病的主要原因。
我們的上進心不可無,我們的攀比和競爭心不可有,解決這個矛盾需要統一管理。
「很多生活優越富足的人,卻丟了悲憫之心。我們把所有的掌聲都送給那些耀眼的成功人士,卻總是忽略平凡的勞動者;其實那些在平凡的崗位上踏實而努力的人,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愛的人。正是有了這些千千萬萬個勞動者,才創造了我們美好的生活。「摘於網絡。
『』長久以來,華盛頓的一小群人攫取了利益果實,代價卻要由人民來承受。華盛頓欣欣向榮,人民卻沒有分享到財富。政客們塞滿了腰包,工作機會卻越來越少,無數工廠關門。
『』建制派保護的是他們自己,而不是我們國家的公民。他們的成功和勝利不屬於你們。當他們在我們的首都歡呼慶祝時,這片土地上無數在掙扎奮鬥的家庭卻沒有什麼可以慶祝的。「——川普
這段話也是我們所有社會團體的現實寫照。同樣是人類,真正富裕,真正能代表社會發展的是一小群人,而這些人以此為榮,同時也成為人類鼓吹的對象。如果不能讓全世界和平統一,大家只能相互扯皮,誰有精力去顧及這些呢?這只能是個「夢想」。
這世界沒有頂級思維,如果有,那就是「大格局」思維;
這世界沒有精準自私,如果有,那就是「大格局」情懷;
互利可以共贏,互害導致俱損。
站在上帝視角,像呵護我們的孩子一樣呵護我們的世界。
我們沒有超級大腦,也不一定了解精準自私,但是一定要有大格局。
大格局是做人應該有的教養。
請關注大格局,願世界因為我們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