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雜誌評選出2019年十大論文撤回事件

2020-12-04 生物谷

2019年12月30日訊/

生物谷

BIOON/---又過了一年,又有1433篇論文(數量還在增加)撤回。《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已存在10年頭了。就像往常一樣,它報導了一個新的記錄,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還有一些離奇的事件。當然,它也報導了一些值得效仿的行為。以下是本年度最熱門的撤回報導,排名不分先後:

1.當研究人員在2018年9月報導他們找到了一種將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CAR-T)療法用於治療實體瘤的巨大潛力釋放出來的方法時,

腫瘤

學領域一時沸騰不已。但是,好景不長。這項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研究的批評者很快就開始找出其中的漏洞,指出這篇論文中的一些圖片存在問題。Nature期刊起初提醒讀者,它正在調查這項研究的有效性,但是在今年2月,該期刊認為別無選擇,只能撤回這篇論文,理由是「圖形表示和數據存在問題。」 這一撤回也殃及城魚:NEJM期刊撤回了2019年1月發表在該期刊上的一篇引用了這篇Nature論文的綜述文章。

2.當Pediatric Research期刊在今年9月撤回了Erin Potts-Kant及其同事們在2013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時,這篇論文成為這名前杜克大學研究員的第18篇被撤回的論文。但是,今年這家研究機構的官員可能會考慮一個更大的數字:1.125億美元。這是在一名舉報人指控Potts-Kant曾在數十筆向學校提交的經費申請中使用偽造數據之後,杜克大學同意向美國政府支付的金額。這位舉報者獲得了將近3400萬美元的獎勵。

3.說到數字,據我們所知,一家不幸的期刊不得不一口氣撤回了434篇論文。這些論文已發表在Journal of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Sciences期刊上。2018年世界應用研究學會(Universal Society for

app

lied Research)

會議

論文也發表在這家期刊上。但是在今年5月,Clarivate Analytics從Web of Science---這是彰顯學術出版物受到良好管理的標誌---上撤下了這家期刊,這促使這家學會召回這些論文並為它們尋找一個新的更有信譽的歸宿。

4.隨著今年大學賄賂醜聞在美國法庭上的展開,韓國也上演了它自己的狗血劇。引發爭議的是Cho Kuk,他在辭職之前是韓國的司法部長,但是他幫助家人,尤其是他的女兒,在大學裡獲得不勞而獲的特權而觸發眾怒。今年10月,也就是在Journal of Path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當時的名稱為Korean Journal of Pathology)期刊撤回了他的女兒作為論文第一作者(當時是一名高中生)在200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後不久,他辭職了。據路透社報導,他的女兒上了釜山國立大學的醫學院,在那裡她兩次考試不及格,但是成功地保持了上學資格,並獲得了將近1萬美元的獎學金。

5. 2018年10月,一群氣候科學家在Nature期刊上發表了一份令人不安的報告,聲稱他們發現世界海洋的變暖速度比以前想像的要快得多。毫不奇怪,這項研究立即成為懷疑論者的攻擊靶標,他們指出該分析是錯誤的。這些作者們迅速將它存在的潛在問題告知了Nature期刊。2018年11月,該期刊以表達關注的形式提醒了讀者。但是今年9月,Nature期刊認為這項研究的不確定性太大,無法保留,於是撤回了這篇論文。這些作者說,他們計劃校正他們的分析,然後將這項研究重新提交給另一家期刊。

6.若問撤回論文有多麼令人痛苦,請想像一下英國劍橋大學的Steve Jackson的感受。在Jackson的合作者被發現犯有研究不端行為後,他發表在Science期刊和Nature期刊上的兩篇論文在同一天就慘遭撤回。這兩篇論文均被高度引用。該大學的調查人員得出的結論是,Jackson的合作者Abderrahmane Kaidi(2018年9月從布裡斯託大學辭職)至少在其中一篇論文中捏造了數據。

7. Magnetochemistry期刊在今年早些時候撤回了紐西蘭一位有爭議的心理學家的一篇論文之後,感覺有些騎虎難下了。這篇由Susan Pockett應邀發表的評論文章稱,由於存在日益嚴重的利益衝突,政府有關射頻輻射安全的報告失去了權威性。Pockett說,為了支持這一點,編輯要求她添加一些數據,為此,她通過購買現成的射頻測量儀,站在公共汽車站測量環境輻射。這些測試並沒有給至少一個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相反,這些讀者的抱怨促使這家期刊移除了這篇論文,並寫道這篇文章「沒有任何科學貢獻,Magnetochemistry期刊也不是發布此類『觀點』類型文章的合適論壇」。

8.當德國雷根斯堡大學心理學家Gesine Dreisbach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次研究會議上遇到一個朋友時,她沒想到會有壞消息。當時,Dreisbach與她的朋友兼同事分享了她的研究團隊的一些數據,但她的朋友告訴她,2018年發表在Acta Psychologica期刊上的一篇基於這些數據的論文在用於評估研究結果的腳本中存在編碼錯誤---這種錯誤嚴重到足以破壞整個分析。Dreisbach衝回實驗室並進行檢查:她的朋友是對的。一旦她知道這篇論文存在致命缺陷,Dreisbach就與該期刊聯繫並要求撤回。她談到這一事件時說,「我們所有人立即明白,清晰和透明是處理這種錯誤的唯一方法。」

9.稱他們為同行評審海盜也不為過。在審查過程中,印度的兩名研究人員竊取了一篇論文,並以自己的名字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出版的一家期刊上。 這篇於2017年發表在CrystalEngComm期刊上的論文表面上是印度高哈蒂大學的Priyadarshi Roy Chowdhury和Krishna G. Bhattacharyya撰寫的。但是,根據這家期刊的說法,這篇論文與兩名其他的科學家提交給Dalton Transactions期刊的論文手稿具有「驚人的相似性」,這兩名研究人員中的一人是審查該論文手稿的評委。CrystalEngComm期刊撤回了這篇違規的論文。

10.「來自我們的贊助商的一項研究。」今年4月,PLoS ONE期刊撤回了2017年發表在該期刊上的一篇有關正念(mindfulness)的論文,理由是這些作者(來自麻省總醫院本森-亨利身心醫學研究所)忽略了他們在這項研究中的商業利益,並且還犯了其他錯誤。這篇標題為「Standardised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in healthcare: 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of RCTs」的論文最初並未列出任何財務聯繫。但是心理學家James Coyne指控其中的一些研究人員在本森-亨利身心醫學研究所任職,包括Herbert Benson本人,而且這篇論文似乎只是一篇幾乎不加掩飾的實驗性文章,旨在推銷該研究所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他還指出,這篇論文的學術編輯在麻省總醫院的夥伴哈佛醫學院任職,這是另一場衝突。PLoS ONE期刊的評論與Coyne相一致,並且也發現了這一薈萃分析本身存在一些問題,並選擇撤回這篇論文。(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The Top Retractions of 2019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the-top-retractions-of-2019-66852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雜誌評選出2018年十大論文撤回事件
    對那些想要進入前十名的人來說,41篇文章撤回是最低要求。今年秋天,《科學家》雜誌正式啟動了它的論文撤回資料庫。它為科學家、記者以及任何對論文發表問題和學術不端行為感興趣的人以及任何想知道自己是否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引用被撤回論文的人提供資源。以下是今年的一些最熱門的論文撤回事件,排名不分先後:1. 他們不是活力四射的二人組。
  • 回顧2018年度十大撤稿事件丨《科學人》雜誌評選
    其中,頭號位置仍然屬於(或許一直是)Yoshitaka Fujii,共計183篇稿件被撤回。如果你想擠進該榜單的前三十,則需要至少21篇。而對於那些不滿足於前十的學者來說,41篇是最低要求。今年秋天,「撤稿觀察」正式啟動了撤稿資料庫,旨在為科學家、雜誌編輯以及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引用了撤銷論文的學者提供查找資源。
  • 一文讀懂韓春雨事件:論文已被撤稿 系作者主動申請撤回
    [摘要]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發表論文公布NgAgo基因編輯實驗,但隨後多國實驗室表示實驗無法重複,質疑其論文真實性。8月3日,韓春雨論文已由《自然-生物技術》撤回,該期刊稱系作者主動申請撤回。2016年5月2日,韓春雨(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作為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即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時興技CRISPR-Cas9發起了挑戰。論文發表後,在國內外引發強烈關注,甚至被部分媒體譽為「諾獎級」實驗成果。
  • 兩院院士評選2019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月11日在京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6次。
  • 蘭州大學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雜誌Science News評選的2019...
    繼近日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學術帶頭人陳發虎院士領銜、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再次入選Science News雜誌評選的2019年年度十大新聞,排名第五。
  • 美《科學》雜誌評選出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
    (圖片來源:美國《科學》雜誌網站)新華社華盛頓12月20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學》雜誌20日公布了其評選的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單細胞基因活性分析技術當選頭號突破,有望在未來10年改變生物學和醫學研究格局。該技術使研究人員得以在單細胞水平上確定哪些基因會在胚胎早期發育時被開啟或關閉。
  • 科學院工程院評選2019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南大物理學院參與項目入選
    導語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月11日在京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6次。
  • 【科技資訊】2019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月11日在京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6次。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科學突破 人類首次捕捉到黑洞真容位居...
    央廣網北京12月22日消息(記者馬喆 朱敏 劉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還有不到10天,我們即將揮別2019年,迎來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都有哪些人類重大科學突破?近日,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公布了2019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
  • 2020年十大學術不端事件|冰川凍土|教授|文章|論文_網易訂閱
    這4篇論文發表於2013年和2014年,此時桂日軍在上海交通大學做博士後。除了這4篇論文被撤稿,2年前桂日軍還有9篇論文被撤稿,加起來則有13篇之多。  2020年8月10日,該文章被質疑存在學術不端:文章的多處圖片與先前發表的文章高度相似。2020年9月4日,Science雜誌發表對於該文章「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重點關注。  2020年10月9日,該文章被撤回。這就意味著,該文章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
  • 【中國科學報】兩院院士評選2019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
    1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京揭曉。
  • 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揭曉
    月31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長江中下遊等地梅雨期及梅雨量均為歷史之最」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前赴後繼,加劇氣候異常不確定性」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兩院院士評出2019年中國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
    中新網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兩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世界十大科技進展11日在北京揭曉,「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人類首次『看到』了黑洞」分別領銜2019年中國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
  • 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 超強颱風「利奇馬」等入選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月3日,「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等事件入選「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當日,在中國氣象局2020年1月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張祖強宣布了「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據悉,「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
  • 2018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內附中獎名單)
    中國天氣網訊 12月28日下午,在中國氣象局2019年1月新聞發布會上,「2018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山竹』強勢登陸粵港澳大灣區」和「超強颱風『山竹』重創菲律賓」分別成為2018年度最受公眾關注的國內外天氣氣候事件。
  • 《科學》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基因編輯嬰兒為「負面事件」
    據國外媒體報導稱,每年年底美國《科學》雜誌都會公布年度「十大科學突破」,這些突破往往預示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在今年的評選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在今年實現科技突破的技術、事件出現在榜單中。
  • 2019年國際十大環境事件
    2019年國際十大環境事件 前言 過去的一年中,環境領域發生了諸多重要事件。不論是全球各地敲響警鐘的森林大火,剛剛過去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行動峰會,還是不斷進步的新能源行業。這些或好或壞的大事都在影響著我們共同的家園。以下是IFCE評選出的2019年度十大環境新聞。
  • 《科學》雜誌評出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
    美國《科學》雜誌近日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單細胞基因活性分析技術突破拔得頭籌,成為年度頭號科學突破。 單細胞基因活性分析可讓研究人員逐個追蹤細胞發育,了解哪些基因會在胚胎早期發育時被開啟或關閉。
  • 兩院院士評選2018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於1月2日在京揭曉。
  • 兩院院士評選出2014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的2014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5年1月31日在京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1次,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使公眾進一步了解國內外科技發展的動態,對宣傳、普及科學技術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