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標題:《40年印跡 | 列入全國試點!寧波要打造這樣一個先行示範區!》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過40年,寧波整裝換新行駛在發展的快車道上。今天,推出「潮起東海岸——寧波改革開放40年印跡」重大主題報導之第71篇《託起一方永續發展》。
託起一方永續發展
事件
2015年12月31日,寧波獲批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試點城市」。
△特約攝影師潘旭光攝
從環保模範城市創建,到生態市建設,再到「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思路確立。
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綠色GDP政績考核的深入人心,生態體制機制改革的快速推進,不僅讓四明大地「藍天長現、碧水長流」,更讓綠色發展低碳生活成為寧波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2015年年底,寧波正式獲批「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試點城市」。
從頂層設計到制度創新,堅持「生態優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東海之濱的寧波,從頂層設計到全面部署,每一項有力度、有分量的體制和制度創新,都堅持「生態優先」,順應民生新期待。
2010年和2013年,我市先後作出《關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關於加快發展生態文明更努力建設美麗寧波的決定》。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納入我市「六化協同」戰略布局,作為推進「名城名都」建設的重要支撐。一批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體系密集形成。
只有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在9784平方公裡的市域範圍內,一條摸不著的紅線正在生長。它決定著未來寧波「山、水、城」的生態格局。眼下我市已劃定的紅線面積佔陸域國土面積的17.1%。
以紅線為界,寧波重點區域生態保護迎來「加速跑」;四明山區域、象山港區域保護政策法規不斷完善;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逐步建立。
出臺懲治力度「史上最嚴」的《寧波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配合國家相關法律,推出「水十條」「土十條」……以法為本,寧波全力打造「環境執法最嚴城市」。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我市已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136件,罰款1.39億元;移送行政拘留22件10人,移送刑事拘留26件23人,環境監管力度穩居全省前列。
堅持生態優先發展,離不開生態體制機制改革的持續推動。
全省率先推廣「河長制」、環評登記表備案實現「零上門」、全面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一項項「美麗」改革為生態建設注入澎湃動力。
從綠色製造到探路低碳,重繪「發展底色」
前不久,慈谿市三德模具企業有限公司正式入駐慈谿市掌起鎮五金模具創新中心二期,與100多家同行抱團發展。
慈谿掌起鎮並不是寧波加快節能減排、推進綠色製造的「孤獨探路者」。
鎮海,不惜犧牲數億元產值,將九龍湖鎮40多家緊固件企業的酸洗廢液集中處理,實現了行業集群發展;杭州灣新區,拿出超過五分之一的年財政收入,關停漂印染園區,發展新興產業……
綠色製造是生態發展的需要,更是寧波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根本。
2011年,寧波在全省率先向不鏽鋼行業徵收差別電價,利用價格槓桿倒逼高能耗企業轉型升級。3年後,寧波將實施範圍擴大至鑄造業。在部分企業關停的同時,寧波合眾不鏽鋼有限公司等更多產能落後的企業開始轉戰新興產業。
統計顯示,近幾年,我市累計淘汰落後產能企業404家、「散亂汙」企業1134家,整治提升16個「髒亂差」「散亂汙」塊狀行業,為優質新興產業騰出了更多發展空間。
為了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寧波以「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為契機,著手打造一批綠色製造樣板工程。今年2月,寧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春曉工廠等4家企業被工信部認定為綠色工廠。
與此同時,寧波的低碳發展之路也越走越寬。
2015年年底,在全球地方領導氣候峰會上,峰值目標約束下低碳發展的「寧波模式」受到500多個參會城市和地方代表的肯定和關注。
事實上,寧波的產業和能源結構正逐步邁向「低碳化」。3個國家級開發區成為「國字號」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形成了12類40多條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鏈。光伏發電、風力項目在寧波炙手可熱,全市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74.72萬千瓦。
從全域治汙到綠色生活,共享「生態之甜」
對鎮海創業電鍍有限公司來說,同樣一個電鍍車間,生產線從6條變4條,工人從60名減至40名,每月的產值卻從60萬元猛增至250萬元。
3年前,寧波在全省率先對電鍍業進行深度治理。預計到今年年底,184家電鍍企業在汙染物排放量減少三分之一的同時,勞動生產率可提高三分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寧波集全市之力,全域化治理環境汙染,守護一方青山綠水。
「治氣」是核心。全市累計建成禁燃區1083平方公裡;在全省率先開展化工企業有機廢氣相關治理,讓廢氣告別「跑冒滴漏」;提前一年超額完成省定黃標車淘汰任務……
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一系列「真金白銀」的舉措,旨在消除百姓的「心肺之患」。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為86.8%,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8%,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環境空氣品質排名中位居第17。
水是生命之源。經過數十年的治理,「母親河」姚江再現「水清魚躍」的美景。和姚江一樣,摘帽「黑臭」之名的河道有480條。在全省率先開展「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加強近岸海域汙染防治……近幾年,全市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常年保持100%達標,居民飲用水水質保持全省第一、全國領先。
「八廢共治」,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能力總體規模全省第一;「增綠護綠」,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8.66%;生態創建換擋升級,自去年象山獲得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以來,全市又有5個區縣被命名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縣),寧波市獲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全域化治汙背後,是寧波民間環保力量的持續壯大。
鎮海「綠絲帶」環保志願者十年如一日記錄「藍天日誌」、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綠色風環保協會成長為規模最大的學生公益組織……在寧波,從企事業單位到普通家庭,參與環保志願服務,已經成為一種自覺行動。
當「藍天」「綠水」重新回歸,「開枝散葉」的「生態文明建設」根系已達每一位寧波居民,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篇章由此開啟。
溫馨提示
40年滄桑巨變,40年成就輝煌!截至目前,「潮起東海岸——寧波改革開放40年印跡」主題報導已陸續推出70篇。回顧精彩內容,請進入「寧波發布」官方微信號,點擊自定義菜單欄「甬政務」下「改革開放40年」子欄目,進入查看。
來源:寧波日報
文字:馮 瑄
編輯:沈曉燕
共築寧波的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