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試點十年,貿易方式、開放體系不斷拓展— 義烏:續寫「買賣全球...

2021-01-09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1月6日訊(記者 肖淙文 市委報導組 陳華棟)義烏,一座建在市場上的城市。「買」和「賣」,看似很簡單的兩個字,義烏人不斷賦予它們新意義。

  2011年,國務院正式批覆《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義烏成為全國首個由國務院批准的縣級市綜合改革試點,這也意味著浙江在轉變國際貿易發展方式上擁有了先行先試權。

  繁忙的義烏港。 義烏市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正逢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十周年。新年伊始,記者在義烏感受到新型貿易蓬勃發展、開放體系全面拓展、廣大中小微企業走向世界……我們不妨通過三個關鍵詞,重新認識試點十年後的這個「世界小商品之都」。

  市場採購

  參與國際貿易的門檻更低

  2020年12月末,由浙江國貿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組貨出口的最後一箱貨運送至義烏港。貨櫃中,密密麻麻堆疊著160個品類、900餘件貨品。監管方式一欄標註著「1039」,它有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市場採購」。

  2014年,這一代碼首次出現在了企業的報關單上。作為首批「吃螃蟹的人」,企業負責人鄧超鋒仍記得,那一單匯集了來自不同供貨商的40餘種產品。彼時他已有預感,這項創新將為義烏外貿開闢一片新天地。

  有人說,如果把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比喻為一場大戲,那麼「市場採購貿易方式」便是臺上的主角。

  此前,傳統的貿易方式多以國家之間、大公司之間整箱出口為主。針對義烏小商品貿易貨物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拼箱組貨等特點,2013年,商務部、發改委等八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同意在浙江省義烏市試行市場採購貿易方式的函》,2014年海關總署發文,義烏正式推行市場採購貿易監管辦法及其監管方式。

  新方式使得中小微企業乃至普通大眾能低門檻地參與國際貿易,單小貨雜的商品可便利地通關走向國際市場,這充分釋放了國際市場對中國高性價比商品的需求。結合配套的通關無紙化、管檢分離等監管制度改革,出口效率提高了50%至80%。

  「以前抽中檢驗需要1~2天,現在不到兩個小時就能拿到通關單,4~7天便可完成商品收貨到出港的過程。」鄧超鋒說。目前市場採購已在全國其他30個城市複製推廣,2019年全國市場採購貿易出口同比增長19.7%,超出全國出口增速14.7%,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重要引擎。

  順應外貿新形勢,近年來不斷有「新角色」亮相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舞臺。破除傳統路徑依賴,義烏正推動貿易數位化轉型,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等貿易型業態,合作拓展全球商貿網絡。

  2020年11月26日,浙江義烏國際智能裝備博覽會在義烏國際博覽中心舉行,近400家企業參展。拍友 龔獻明 攝 

  2019年6月19日,義烏市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籤署eWTP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探索服務全球中小企業的貿易新規則新模式。落地一年多,越來越多的義烏中小企業開始了數位化出海。阿里巴巴國際站的數據顯示,義烏地區商戶線上交易額在一年內增長82%,吸引活躍採購商近300萬家。同時,義烏企業還與阿里巴巴攜手,布局盧安達、衣索比亞等境外數字貿易樞紐,推動更多中國製造商品在eWTP樞紐之間流通。

  為了抓住貿易數位化轉型的風口以及緩解疫情對國際貿易的衝擊,2020年10月,由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義烏小商品城」平臺(www.chinagoods.com)正式上線。平臺聚合義烏中國小商品城7.5萬家實體商鋪,對接小商品產業上遊200萬家中小微企業,覆蓋26個大類、210萬個單品,相當於把「世界超市」搬上了網。

  「我們一直在做的就是讓國際貿易變得更簡單,為中國外貿轉型發展提供新方向新動力。」 義烏市改革辦副主任朱毅說。

  買賣全球  打造商品雙向流動的「世界集市」

  2020年3月,義烏迎來重大利好——國務院同意設立義烏綜合保稅區。與現有的義烏保稅物流中心(B型)相比,這次創新升級成為義烏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橋頭堡。

  有人說拿下「綜保區」,義烏是「十年圓夢」。在外界看來,義烏一直有「小商品出口王國」的盛譽,是「中國製造」走向全球的重要平臺。但其實,早在十年前,義烏便已開始謀劃設立綜保區,布局發展進口貿易。近年來市場紅利已充分釋放,產業發展接近「天花板」,使得發展進口貿易、培育進口市場進一步成為義烏逆流而上的突破口。

  與全球219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義烏充分具備發展進口貿易的堅實基礎和獨特優勢。借力「一帶一路」,利用遍布全國的內貿營銷網絡和物流網絡優勢,從「賣全球」到「買賣全球」,義烏正在打造進出口商品雙向流動的「世界集市」。「眾多外商和外貿企業匯聚於此,他們站在世界貿易風口浪尖,充分掌握國內外市場需求,這些都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主體。」朱毅說,懂得市場是義烏獨有的優勢。

  浙江金迅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下簡稱金訊)2016年開始由純出口向進出口貿易轉型。「我們的國外客戶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多年觀察下來我們也覺得內貿市場潛力巨大。」負責人葉勝說,隨著國內消費升級,越南腰果、泰國榴槤等快消品需求巨大,內貿市場廣闊。彼時,金訊剛剛入駐的義烏保稅物流中心(B型)只有一期的4萬平方米,如今二期建成後的10萬平方米空間也早已飽和。

  2017年,義烏市政府發布《促進進口貿易發展十項舉措》。出現頻次最多的詞是「培育」「鼓勵」「服務」以及實實在在的「獎勵」和「補助」。金訊的產品進駐義烏中國進口商品城,有了更多對外展示的機會。2019年1月,藉助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落地義烏的紅利,金訊大大提升了進口貿易收發貨的效率,進口業務增長了40%,與西門子、三隻松鼠、雀巢等品牌達成了長期戰略合作。

  大力發展進口貿易,為越來越多的境外中小企業打開了一扇進入中國市場的窗戶。2012年,首屆義烏進口商品展應運而生。至2020年,提出「買全球,賣全球」的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展覽面積拓展至5萬平方米,吸引了近1000家參展企業,展品來自全球78個國家和地區。

  而作為第六代新型市場的有益探索,2019年11月,義烏中國進口商品城孵化區開業,經營面積12萬平方米,匯集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15萬種源頭商品。有別於傳統進口市場,這裡突出「保稅+」概念,開展「保稅+轉口」「保稅+展示」「保稅+跨境」等進口商品銷售模式,努力打造境內關外、全渠道進口商品貿易中心。

  眼下,金訊正在忙於布局企業在綜保區的新業務。根據規劃,綜保區建成後將擁有保稅物流、保稅展貿、保稅加工、保稅研發等五大功能,並探索新型數位化監管模式。金訊計劃首期規劃面積1.3萬平方米,包括一般貿易、跨境倉庫和冷凍倉。「入駐後我們計劃嘗試保稅加工的新業務,這一新平臺拓展了我們商業維度,給了企業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葉勝說。

  陸港聯動 讓外貿運輸像送快遞一樣方便

  在義烏港海港功能服務大廳,一張浙江省沿海港口總體空間布局圖,展示了義烏「向東依港出海,向西依陸出境」的氣概。西進,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東聯寧波舟山港,對接長三角核心城市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為聯合國亞太經社會認定的國際陸港城市,義烏國際陸港正對標德國杜伊斯堡港,加速布局。

  義烏是「義新歐」中歐班列和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的交匯點,一直以來打通陸港通道都在義烏進出口貿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來,「義新歐」班列從1條線路拓展至15個方向的線路,聯通亞歐大陸49個國家和地區;海鐵聯運發運量,年均增長103%,成為長江經濟帶南翼黃金貨運通道。2019年,義烏已成為全省唯一陸港、海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聯動的城市。

  近乎「無中生有」的義烏港見證了義烏融入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的過程。從早期以承擔倉儲功能為主,到搶抓寧波舟山港優質服務和碼頭功能前移契機,匯聚浙中西地區箱源、船代、集卡等物流供應鏈區域資源。如今,客戶在義烏就能享受到報關、報檢、倉儲管理、通關查驗等國際物流一站式服務。當下,這座「無水的海港」正在推進寧波舟山港第六港區建設,全面開展港務、船務、關務一體化改革。

  走進義烏港,一輛輛集卡貨車排隊進港,堆場中各色貨櫃正有序調運。通過智慧港區建設,一手船信息,貨櫃進港、放行信息等都在後臺留下了「數據足跡」。同時,義烏港接入海港EDI數據,實現了與寧波舟山港之間的信息聯動,可提供物流跟蹤查詢服務,實現船期靠離泊計劃與動態、貨櫃物流跟蹤等現場查詢功能。

  2020年7月,義烏港直通倉項目正式開園運營,進一步把「把碼頭搬到市場裡」。以「關務、港務、船務、倉務」的直通為核心,直通倉具備訂艙、籤單、換單、箱管等海港功能業務,並可開展倉儲集拼、智能理貨、短駁甩掛等物流業務,實現「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功能。業務前移讓「第六港區」名副其實。

  如果說義烏港的建設提升使得「倉倉」直通成為可能,商城集團旗下國際物流平臺「環球義達」便是為中小外貿企業「端端」直達提供了平臺。平臺充分整合了義烏海、陸、空、快、幹線和海外物流資源,只需線上輸入貨品目的地、重量、體積等,便可查詢不同服務商運價,下單後由服務商將貨物直接送至境外買家手中,整個流程雙方都可在線監控物流信息。

  這個端到端的數位化、標準化、可視化平臺在全國領先,為小商戶的「出海」解決跨境物流費用高、不透明、流通效率低等難題。2020年6月,義烏商品城中一家仿真花商鋪希望運送0.5立方米的貨物,但因貨品體積大、重量輕,傳統商業快遞需8000元,藉助環球義達平臺,最終運送成本降至1200元。目前,環球義達已入駐專線服務商30餘家,散拼物流方式覆蓋60多個國家,700多個城市,累計開闢專線100餘條。

  「我們希望降低小商戶的貿易門檻,讓外貿運輸像寄快遞一樣方便。」環球義達項目負責人楊陸洲展望道。

相關焦點

  • 義烏邁入「自貿試驗區時代」
    機遇:承接國家戰略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於國際國內發展大局,深入研究、統籌考慮、科學謀劃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彰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決心的重大舉措。義烏對自貿試驗區的渴求由來已久。2011年,國務院批准義烏開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讓義烏在轉變國際貿易發展方式上擁有了先行先試權。
  • 承接和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義烏借自貿區東風加速「買賣全球」
    跨入了「自貿時代」的浙江義烏,「買全球、賣全球、買賣全球」的貿易紐帶作用進一步加強,也在加速打造「雙循環」商貿流通體系和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高地。「5」即「五大功能定位」:一是建設國際小商品自由貿易中心,以小商品為特色引領全球自由貿易;二是建設數字貿易創新中心,在eWTP合作框架下推進數字貿易實踐,探索數字貿易規則;三是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港,實現義烏國際陸港由「內聯外通」躍向「連結全球」;四是建設製造創新示範地,形成現代服務與先進位造深度融合的現代化產業鏈;五是建設「一帶一路」開放合作重要平臺,成為融入開放型世界的新窗口。
  • 探析「義烏商圈」的演進機制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義烏試點》一書,系統闡述了國務院批准的「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以下簡稱「義烏試點」)的主要內容、理論依據、發展前景等,完成了對為期十年的「義烏試點」研究的理論框架與政策實踐的建構。作者運用前沿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揭示了「市場採購」新型貿易方式的生成機制、路徑與演化規律。
  • 開放大學試點轉型改革發展研究
    關鍵詞:開放大學;轉型;發展201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在《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中指出,探索開放式大學建設模式,建立學習成果認證和「學分銀行」制度,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該試點項目至今已經探索了十年。
  • 義烏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舉行第79次會議 研究全球貿易服務商...
    全媒體記者王婷本報訊3日,義烏市長王健主持召開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深改會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79次會議。會議研究了全球貿易服務商改革轉型、義烏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運營改革、依託自貿試驗區培育進口寵物用品產業、依託自貿試驗區發展文化貿易等議題。推動陸港集團向全球貿易服務商改革轉型,對建設自貿試驗區,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 全球貿易體系深層改革分歧的背後邏輯
    宣言避開對「貿易保護主義」的直接批評G20領導人在峰會發表的宣言中指出,「G20致力於實現自由、公平、非歧視性、透明、可預見、穩定的貿易和投資環境,並保持市場開放」。G20領導人警告稱,在貿易和地緣政治局勢越來越緊張的背景下,全球經濟增長依然疲弱,同時正面對下行風險,並就貿易體制確認了自由、公平和無歧視的基本原則。
  • 義烏「吃螃蟹」的人,將享受這些紅利…
    >「十三五」期間,義烏市進口商會會長黃媛麗搭乘「一帶一路」倡議東風,「義新歐」班列加密開行,疊加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紅利,一路見證了義烏從「賣全國」到「賣全球」。五年前,黃媛麗成為義烏第一批享受「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出口貨物的企業之一;五年來,義烏獲批綜保區,又加入自貿試驗區「朋友圈」,隨著義烏改革紅利不斷釋放,黃媛麗的進口貿易做得風生水起。
  • 西部大開發十年成就顯著 改革開放繼續不斷深化
    進出口貿易總額由172億美元增加到915億美元,年均增長20.9%。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2009年底,累計新開工重點工程120項,投資總規模達2.2萬億元。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步伐加快,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在繁榮城鄉經濟、擴大社會就業、優化經濟結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設立重慶、成都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積極推進西安統籌科技資源改革。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積極推進,草原家庭承包責任制全面推行。
  • ...數字貿易「中國方案」服務貿易開放提速 中國市場釋放巨大磁吸力
    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開放平臺建設、繼續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主動擴大優質服務進口、加快數字領域國際合作、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支持組建全球服務貿易聯盟……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稱「服貿會」)集中釋放了一系列我國擴大服務貿易領域開放信號。
  • 國務院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六批改革試點經驗複製推廣工作的...
    國務院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六批改革試點經驗複製推廣工作的通知國函〔2020〕9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肩負著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的重大使命。
  • 智庫重磅丨躍出「內陸樊籬」,加快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
    湖南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湖南新徵程上推動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湖南如何躍出「內陸樊籬」,加快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湖南大學湖南發展研究院與湖南日報《理論·智庫》聯合組織策劃,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大力發展數據要素市場賦能湖南高水平改革開放謝赤 謝裡當今時代,數據要素已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新資源」。
  • 改革開放關鍵詞(25)從無到有 「義烏髮展經驗」照亮城市發展之路
    資料圖 在40年史詩般的徵途中,地處浙江中部的義烏從「無中生有」到「無所不有」,不僅創造了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場的奇蹟,也使自己成長為折射改革走向的「風向標」城市。1991年,國家工商局第一次統計中國「十大專業市場」龍虎榜,義烏高居榜首。此後,義烏飛速發展,進而崛起為被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確認的「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以發展提升義烏小商品市場,推進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實現義烏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義烏經驗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
  • 我的改革開放詞典:經濟篇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或許,你是改革大潮的親歷者;或許,你是改革開放的同齡人;又或許,你出生長大在新世紀,是改革開放成就的享有者。無論你是誰,對於改革開放40年間發生在家庭內外的各種變化,一定都有切身的感受。
  • 浙江推進義甬舟開放大通道西延 輻射江西安徽等地
    ,增強大通道西向輻射功能,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提升陸海雙向開放大通道支撐作用,近日,浙江省制定了《義甬舟開放大通道西延行動方案》,將打通交通物流、貿易、創新和生態的西延通道。  今天(24日)下午,浙江省發展改革委舉行義甬舟開放大通道西延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介紹《西延行動方案》。
  • 義博會:「標準+」引領 貿易更暢通
    浙江在線10月26日訊(記者 龔望平 楊 晨)作為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義烏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從「雞毛換糖」時代開始,這裡的小商品貿易就堅持「走出去」,如今正加速邁向「買全球、賣全球」的世界「小商品之都」時代。
  • 中國改革開放對世界的貢獻
    2001年到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口額年均增長13.5%,高出全球平均水平6.9個百分點,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國;服務貿易同期增速達到16.7%,佔全球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的近10%;2017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佔全球零售總額的約25%。無論在供給側還是需求側,中國都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 打造連接世界的全球物流體系
    全球化深化了國際分工,促進了全球經濟增長和貿易擴張,推動了全球範圍的人員、商品、資源、資金、信息、數據、知識和技術的流動。全球化要求各國間加強交通運輸、物流、信息通信、網際網路、金融、文化、制度等方面的連接。全球連接、全球流動進一步推動著全球化與全球經濟的增長。  過去的數十年,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著眼於全球市場和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主導著全球連接,推動著要素、商品、服務的全球性流動。
  • 改革開放與中國的變遷
    改革要解決的是國內經濟體制效率不高,缺乏活力的問題;開放則為打破長期形成的封閉狀態,發展對外經濟、貿易關係,開展科技、文化交流。然而,中國的實踐表明,內部的改革與對外開放難以分開。稍加留意就會發現,農村改革是純粹的中國特色,而城市改革則更多地與對外開放聯繫在一起。經查閱,「改革開放」合併成一個詞,作為一個完整概念,實際是1983年下半年後才出現在報紙和中央文件上的。
  • 「低空開放特區」加快推進空域體制改革
    一、空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但進展緩慢。  自2008年以來,我國低空開放大致經過了提出、實踐、政策完善、進入實施四個階段。2008年,國家空管委提出在長春、廣州、海口實行飛行管制分區改革試點。2010年,《關於深化低空空域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低空空域改革試點自2011年起開始向全國推廣。
  • 全力打造全球數字自由貿易中心!自貿區杭州片區濱江區塊建設動力...
    1月15日,杭州高新區(濱江)舉行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杭州片區濱江區塊建設推進大會,自貿區杭州片區濱江區塊建設方案、36條政策措施和創新清單發布,濱江區塊自貿大廈揭牌,首批18個項目籤約入駐自貿試驗區(自貿大廈),數字貿易便利化舉措試點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