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誰最有希望化解新能源汽車自燃危險,提升續航能力?

2020-12-06 東方財富網

針對近來 20 多起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專家坦言:「別怪電池,怪你自己」——避免新能源汽車自燃,車主要從自身做起,定期更換電池,避免長時間充電;避免電池板磕碰。要是這麼說,新能源汽車還是賣不動!

更換電池幾乎就是換車,成本不菲;避免長時間充電,以現在的快充技術,無異於讓電池自毀前程,很快也要更換了;避免磕碰,車就是開的,什麼樣的情況都可能發生;另外,環境溫度高也在所難免。像專家說的那樣:難!

愛迪生時代的技術

一百多年前,愛迪生率先認識到元素周期表第 30 號元素鋅(Zn)是有用的電極材料。他甚至為首個可充電鎳鋅電池申請了專利。但不幸的是,其循環壽命不是很好,受到枝晶的影響。枝晶是所有電池設計者的禍根,就像鐘乳石一樣。它們會不斷生長,直到刺穿隔離膜並使電池短路。鋅恰好會迅速生長出枝晶,愛迪生沒有找到解決方案。

鋅(Zn)是有用的電極材料

鋅屬於一次性電池,即不可充電電池,常見的有碳性電池和鹼性電池等。但是開發人員並沒有忘記鋅的用途,並且在過去的 50 年中一直致力於製造有用的可充電鋅基電池,已經實現了許多今天使用中的一些解決方案。它們的範圍從抑制枝晶的添加劑到離子電解質、可移動鋅板,以及流動式或燃料式電池。這些方法確實有效,但有一些妥協。它們能量很大,但是功率很低。它們是相對簡單的組件,但要使用有泵、存儲、水箱、控制閥和控制器的複雜系統。大多數都更適用於大型固定式應用,例如網格存儲。對於移動應用和固定式應用都沒有用。

到現在。人們一直在尋找簡單易用、可以數百次循環實現高能量和高功率、讓愛迪生會為之驕傲的解決方案。

關於爆炸和起火

近年來,對安全電池的需求在急劇增加,這主要是由於使用鋰離子電池的各種電子設備不時發生火災。引起此類火災的主要原因是高度易燃的電解液,避免此類事故就要採用不易燃的電解液。在這方面,使用水基電解液的鋅離子二次電池首當其衝。由於沒有爆炸的危險,它被認為是替代鋰離子電池最有希望的候選者之一。

9 月初,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在一篇「下一代鋅離子電池,無爆炸或著火的危險」的文章中介紹了克服了現有鋅離子電池局限性的鋅金屬表面處理技術的進展。

文章說,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儲能研究中心的 Joong-Kee Lee 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下一代二次電池,這種電池使用鋅金屬作為電極,沒有任何爆炸或起火的危險。這種電池足夠安全,可以戴在身上,並且可以製成纖維狀,這意味著將來有可能將其用作可穿戴設備的電源。

KIST 研究人員通過電極的表面處理技術開發了安全的鋅離子電池。中為 Joong-kee Lee 博士。

然而,作為現有的鋅離子電池的核心材料的鋅陽極存在固有的問題,因為它在水基電解質中經受著連續腐蝕。不僅如此,當鋅離子存儲在金屬表面時,它會以支鏈(樹突狀)的形式積累成晶體,並導致電極之間的短路,使效率急劇下降。人們試圖通過諸如鋅金屬配合物、表面塗層和形狀改變的方法進行各種研究來解決該問題,但是在加工成本和時間方面存在很大限制。

從有樹突到塗在鋅六角錐芯上的無樹突「功能化 ZnO 層」

由 KIST 的 Lee 博士領導的團隊開發了一種周期性陽極氧化方法,該方法涉及反覆允許和防止電流在金屬電極表面上的流動,從而成功同時控制了氧化鋅膜陣列的表面塗層形態和形狀圖案。

使用這種方法,KIST 研究團隊通過在鋅金屬表面形成六角形錐體的功能化形狀,抑制了電化學反應期間枝晶的生成。根據周期性陽極氧化方法,覆蓋六邊形錐體上部的氧化鋅較厚,而側面較薄。厚度的變化促使鋅金屬在具有相對較薄的氧化鋅層的一側積聚。由於在金屬表面上垂直積累,枝晶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但是所討論的新技術使得鋅金屬膜在電極表面上沿水平方向生長,並且能夠有效地抑制枝晶的產生。在表面上形成的氧化鋅膜阻止了與電解質的直接接觸,從而同時防止了腐蝕和副反應的發生。

通過這項研究開發的鋅離子二次電池在 1000 次循環中仍保持了近 100%的容量,即使該電池在極端條件下(9000 mA/g,完全充滿和放電大約 2 分鐘)重複充電和放電,也具有結構和電化學穩定性。基於這種穩定性,KIST 研究人員製造了一種具有柔性纖維形式的鋅離子二次電池。除了很容易彎曲(鋰離子電池不能彎曲,受外力作用容易短路)外,它還可以用於衣服、袋子(如果用織物製成)。

Lee 博士說:「本研究開發的高性能鋅離子二次電池不會出現鋰離子電池與人體接觸相關的任何潛在風險。我們希望它作為下一代對人體安全且不會引起任何爆炸或著火危險的二次電池而受到關注,並且其出色的電化學性能可與現有的商用電池相媲美。看來,基於出色的穩定性、改進的電化學性能和簡單的工藝,將有可能使其製造工藝在現實生活中實際應用。」

關於續航能力

8 月下旬的一條消息同樣讓我們看到了消除新能源車續航焦慮的希望。據《科學機器人》報導,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工程師用一種新型鋅電池演示了一種與機器人「融為一體」的技術,可以為未來的機器人提供高達 72 倍於當前配置的動力。無獨有偶,其鋅電池與 Lee 博士的研究結果都顯示了鋅電池柔性的一面。

研究人員以這種電池作為蠍形機器人的結構材料,讓機器人具備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能力。這種結構材料可以儲存能量,就像動物體內的脂肪一樣。

採用鋅電池材料的蟲形機器人

這項研究旨在用廉價、無毒的鋅電池為新一代機器人設備提供電力。這些電池通過由水基聚合物凝膠和凱夫拉背心中使用的芳綸納米纖維製成的膜在鋅電極和空氣陰極之間傳輸氫氧離子,這種設計開啟了一些有趣的多功能特性。

該團隊使用這種結構材料製造了蠍子和蠕蟲形狀的小型機器人。這些連接機器人電機的電池被包裹起來,以保護內部的脆弱部件。這樣,多功能的生物形態電池就變成了機器人的結構部件,也是其動力來源,其性能類似於今天使用的典型鋰離子電池。

領導該研究的 Nicholas Kotov 解釋說:「就能量密度而言,目前沒有其他結構電池能與當今最先進的鋰離子電池相媲美,但為了儘可能完美,我們對之前結構的鋅電池版本進行了 10 項改進。」

Nicholas Kotov

Nicholas Kotov 表示,目前機器人的設計通常會受限於電池的體積,它不僅佔據了約 20%的可用機載空間,而且也佔了總重量的 20%。而結構電池的能量密度可能會在這方面改變供電遊戲規則,例如,它可以將送貨機器人的續航能力提高一倍,甚至更多。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 Mingqiang Wang 表示:「然而,這並不是極限。我們估計,如果將機器人的外置電池也換為鋅電池,與使用單節鋰離子電池相比,機器人的電力容量可以增加 72 倍。」

這樣的想法不僅適用於針對送貨或倉儲物流等應用的機器人,還可能塑造尺寸更小的機器人。傳統的電池太大、效率太低,無法完成這項工作。而對於新能源汽車呢?這項技術應該也是一個福音,續航效果可想而知。因為能量密度非常高,電池可以做得很小,也意味著同等尺寸的電池可以儲存更多電力。

還是 8 月,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科技期刊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發表了新型複合膜調控水基鋅離子電池實現超長循環壽命取得突破的文章。

文章指出,水基鋅離子電池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等優勢,因而是下一代具有產業化前景的儲能技術之一,但其商業化應用面臨鋅負極生長枝晶、電解液析氫、鹼式硫酸鋅副產物生成等問題。通常有機塗層可有效阻止陰離子、自由水與鋅負極接觸,隔離陰離子可以有效緩解鋅離子沉積過程中陰離子聚集引起的空間電場不均問題,達到鋅離子均勻沉積的目的,還可以有效抑制副反應,但目前採用的有機塗層缺乏鋅離子傳輸通道,導致電池極化增大,而水基鋅離子電池電化學窗口較窄,極化增大對其發展非常不利。

潘鋒教授團隊的新型複合膜是在鋅負極上原位重塑了 Nafion-Zn-X 複合膜,它不僅能有效阻止陰離子、自由水與鋅負極接觸,顯著抑制鋅枝晶和副反應,而且該複合膜中的磺酸基可以與鋅離子配位,降低鋅離子脫溶劑化勢壘,並形成鋅離子傳輸通道,顯著降低鋅的沉積過電勢。測試結果顯示,用這種方法製作的電池可穩定循環 10000 次,電池的庫倫效率也得到顯著改善,數次循環後可達 97%。最後,將改進過的鋅金屬陽極組裝成全電池或電容器後,獲得了優異的循環性能,說明該複合膜層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

鋅電池替代鋰離子電池的腳步

20 多年來,鋰離子電池在充電電池市場上堪稱一枝獨秀,而用鋅電池取代鋰離子電池的腳步也一直沒有停止過。

鋅電池研究層出不窮

目前鋰離子電池在各種可充電電池中顯示出最高的能量密度、循環穩定性和能量效率。然而,鋰離子電池的致命缺陷之一是安全問題。安全事故的高風險歸因於易燃的有機電解質和電極材料與電解質的反應引起的熱失控。此外,由於特殊的電池組裝技術、製造過程中的嚴格乾燥環境要求以及過渡金屬、有機電解質和鋰鹽的高價格,使得鋰離子電池的成本相對較高。此外,有機電解質的有限離子導電性要求鋰離子電池設計採用薄電極,以實現高功率、高能效。

儘管應用廣泛,但鋰離子電池不能彎曲、不耐高溫、容易起火等安全隱憂一直沒有解決。鋅電池沒有這樣的困擾。

對比一下傳統鋅電池和鋰離子電池:電壓分別為 1.5V 和 3.7V;鋅電池不能重複使用,鋰離子電池可以充電重複利用;鋅電池容量較小適合電流小的用電器,鋰離子電池容量大適合電流大的用電器。

由於鋰離子電池的易燃性,早已在美國海軍艦艇和其他軍事平臺上已經被禁用。2017 年 4 月,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化學部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可充電鋅電池,稱這種鋅電池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

該研究顯示,可充電鋅電池的容量和鋰離子電池相仿,但成本更低,速度更快,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可望應用於混合能源車、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甚至手機和大規模儲電設備。

電池技術公司 EnZinc 的 CEO Michael Burz 表示,他們正在測試和推廣這項技術,希望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他說,鋅是大量、安全且可回收的金屬,北美就有開採。它具有較高的比能量和能量密度,非常適用於電池。EnZinc 將成為第一家提供可充電鋅基電池的公司。想像一下,同一裡程的成本只有一半,滿足全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帶啟停發動機的汽車需求,基於 3D 鋅的電池將以較低的成本提供所需的功率和續航裡程。它們的重量更輕,更安全且可回收。鋰主要由玻利維亞和中國提供,價格很昂貴,並且隨著全球需求的增加,鋰的價格可能還會上漲。用於鋰離子電池陰極的鈷價格昂貴且資源有限。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先進電化學材料部門的負責人 Debra Rolison 認為,鋰離子電池的最大弱點是容易過熱,甚至起火爆炸。美國海軍一直希望尋找一種替代鋰離子電池的技術,以避免鋰離子電池的不穩定性對軍人和武器的潛在危害。鋅電池的起火危險性遠遠小於鋰離子電池,單位體積和單位質量儲能不低於鋰離子電池。此外,鋅在地球上的儲量比鋰要多,也便宜得多。因此,鋅電池是很有希望的下一代可充電電池。

然而,長期以來,鋅電池被認為是不可充電的,因為僅僅幾輪充電後,鋅電池內部的兩電極之間就會產生導電細絲,最終發生兩極短路。而這次,美國海軍科研團隊通過將鋅陽極做成多孔海綿狀結構,找到了一種抑制電池內部導電細絲產生的方法。這樣,在電池的充電放電期間,電流在鋅陽極上的分部會更加均勻,因此導電細絲難以產生。

新的鋅陽極與充放電 100 次後的鋅陽極

據介紹,鋅以開孔海綿形式存在,即連續接線的結構。與典型的粉末或漿料形式不同,電流在充電和放電過程中可以不間斷地流動。熱點無法形成,枝晶無法生長,就不會發生陽極開裂。

3D 鋅多孔海綿狀結構

鋅電池能夠以鉛酸電池的成本提供鋰離子電池的電量,並且可充電,更安全,原材料更豐富。鋅是地球上儲量第 4 位的元素,年產量 1400 萬噸。

更為奇妙的是,鋅電池的可用尺寸幾乎沒有限制,從紐扣電池、消費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大型儲能站,都可以使用。

美國海軍實驗室成果轉化辦公室的 Steven Marquis 表示,EnZinc 已獲得鋅鎳電池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產業化授權。研究人員仍然在探索其他材料,比如,銀鋅電池的電力是鋰離子電池望塵莫及的,因此很有希望應用於海軍的水下潛航設備。

2018 年 4 月,在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ARL)和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通力合作下,美國馬裡蘭大學(UMD)A。 James Clark 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的研究小組發明了一種水溶性鋅電池,它具備強大的電量、可反覆充電且從根源上保證電池的安全可靠,有望成為目前廣泛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的理想替代品。

研究人員將舊電池技術(金屬鋅)與新電池(鹽包水電解質)結合在一起,使用新型水性電解質替代傳統鋰離子電池中使用的易燃有機電解質,從而創建了更安全的電池,通過添加金屬鋅提高了水性電池的能量。

ARL 博士後研究員 Fei Wang 說:「水基電池對於防止電子設備起火可能至關重要,但是直到現在,其能量存儲和容量都受到限制。我們首次擁有了一種可以在能量密度上與鋰離子電池競爭的電池,而沒有爆炸或火災的危險。」

研究人員說,新型含水鋅電池最終不僅可以用於消費電子產品,為汽車和電網存儲提供低成本、安全的替代方案,還可以在極端條件下使用,以改善對安全至關重要的車輛性能,包括航空、軍事和深海環境。

2019 年 12 月,香港城市大學師生研究出一種水基鋅電池,以柔軟和安全作賣點,有望用於穿戴式電子產品等部分用途,挑戰鋰離子電池的地位。目前這種水基鋅電池已在少量試產。

香港城市大學科學及工程學院副教授支春義說:「鋅電池已有百年多歷史,是世界上第二種商業化的電池,只比鉛酸電池稍遲。不過,以往的鋅電池主要是一次使用。此外,以往的鋅電池的充放電性能一直不理想,充放電次數太少。」

3 年多前,支春義和一批博士生開始研究水基鋅電池(其電解質含水),初期遇到很多困難。那時的水基鋅電池只可充放電 100 次至 300 次。兩年前,他們棄用強鹼性電解質,改用弱酸性電解質,並將其中一個電極改用納米二氧化錳材料,取得重大突破,將充放電次數大增至 1000 次以上;而且在充放電 1000 次後,其儲電量仍然可以維持在最初的 97%。

由於水基鋅電池的電解質原為液態,較難封裝和較易洩漏,所以他們加入了水凝膠,令電解質變成半固態,既可保持柔軟和可彎曲的特性,同時較容易封裝,萬一封裝出現破損,電解質也不會洩漏。

此外,由於水基鋅電池的電解質含水,所以其本質就不易燃,比鋰離子電池的有機電解質更安全。經過改良後,在極惡劣的工作環境中,如撞擊、切割、火燒、彎折等,他們研發的水基鋅電池也不會爆炸或起火,並能夠繼續提供穩定的電源,安全程度大大提高。

支春義認為,由於電動車對續航力要求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較高,相信仍會在這個市場佔優勢。但考慮到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成本以及鋰金屬在地球上的儲量等因素,他相信,鋰離子電池未來不太可能獨霸所有充電電池市場。

參與研發工作的博士生李洪飛和唐子傑均認為,1996 年鋰離子電池才在行動電話市場興起,至今不過 20 餘年,在電動車市場的歷史更短,所以鋰的產量暫時沒有問題。但隨著部分國家限期停產燃油車、全面轉為純電動車,可能引致鋰產量不足和價格上升的問題。鋅儲量較多和成本較低,鋅電池未來的前景值得看好,相信一定可以在充電電池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商業化需要制定標準

今年 8 月,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和馬裡蘭大學的科學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以幫助可充電鋅金屬電池實現商業可行性,並與其他儲能技術競爭。

許康教授團隊發表在《自然能源》雜誌上的文章指出,可充電鋅金屬電池(RZMB)為現有鋰離子電池和新興鋰金屬電池提供了引人注目的補充,可以滿足未來不斷增長的儲能需求。最近的多項報導表明,優化的電解質通過實現極為可逆的鍍鋅 / 剝離,庫侖效率(CE)接近 100%,解決了 RZMB 的一個世紀挑戰問題。

但是,目前已發布的測試方法和條件之間的差異嚴重困擾著電解質性能的比較。缺乏嚴格和標準化的協議已迅速成為正在進行的研究和商業化努力的障礙。

他們認為,在統一的條件下缺乏標準的 CE 測定協議,妨礙了電解質系統之間的有效比較,這是目前阻礙類似電池商業化的原因。文章解釋說:「這不僅在準確評估技術狀況方面造成了公眾困惑,更重要的是,它阻止了研究人員開發和評估新材料,也阻礙了向最有前途的系統分配資源。」

作為一種替代方案,他們建議採用恆電流蓄水池 CE 方案,因為該方案具有電流密度、面積容量和上限截止電壓的標準參數。他們將這種溶液定義為「一種強大的篩選工具,用於測量鋅體系的商業可行性,並建立對電鍍 / 剝離可逆性與鋅形態、枝晶形成和循環壽命之間聯繫的更好的理解。」

電流密度和面積容量與累積鍍鋅容量、形貌和循環壽命的關係

還是未知數

電池技術在不斷發展進步,鋰離子電池也在針對易燃性的缺點做出改進,另一方面,人們也在發現新的材料。

鋅電池是否能成為替代鋰離子電池最強勁的對手?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與非網)

相關焦點

  • 誰是新能源汽車電池未來發展的趨勢?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離不開其核心元件——電池,而與其它商業化的可充放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工作溫度範圍寬和安全可靠等優點。而且對於續航裡程來說,同樣是為48V電池,在充滿電情況下,鋰電池電動車的續航裡程相對比鉛酸電池要高出三分之一,容量更大,裡程更遠。
  • 冰火新能源汽車:股價銷量雙上漲,斷軸自燃被召回
    自新能源汽車誕生起,安全事故便屢有發生。 在自燃事件中,特斯拉更是首當其衝。據不完全統計,特斯拉至今已經發生20多起自燃事件,其中2019年4月22日上海徐匯區地下停車場發生的自燃事件引發全國關注。
  • 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商機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公布,當中對未來15年的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比例、能耗標準、扶持政策都有較詳細的說明,指明了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說是重大利好,對全產業鏈已經投資超過2萬億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更是一劑「強心針」。
  • 新能源自燃、續航短,換個電池要5萬!規定網約車要用新能源,合理嗎?
    但對於爭分奪秒的網約車司機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新能源汽車的續航成為問題。 新買的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500公裡,但實際續航裡程可能只有300公裡,網約車司機運營7-8個小時就要充電。
  • 您只能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安全性和續航之間進行選擇?
    之所以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的續航裡程不夠,是因為動力鋰電池的成本很高,有些成本可以佔到整車的一半以上;即使購買了續航滿意的新能源汽車,也存在電池安全問題,即使不是全部都是電池原因,但續航長度意味著船上有許多電池,這也意味著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從兩個極端中選擇一個,你想跑續航英裡還是安全?您只能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安全性和續航之間進行選擇?
  • 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頻發,電池定期檢測和保養刻不容緩!
    新能源汽車自燃爆炸事件最近,一段新能源汽車起火爆炸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從視頻中可見,一輛停在地下停車場的新能源汽車突然從底部開始冒出白煙,5秒後發生自燃爆炸,兇猛的火勢引燃了旁邊停放的3輛汽車,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安全問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本次事故起因與大部分電動汽車起火原因一致——電池問題,鋰電池一旦起火,火勢蔓延極快,劇烈燃燒溫度可能會達到600℃—1000℃,同時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 現代的氫能源汽車NEXO 會是未來汽車的最優解嗎?_易車網
    隨著新能源汽車或者更加準確的說純電車市場銷量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純電車開始穿梭在大街小巷,可隨之引起的各種安全事件也隨之而來。最嚴重也是最引人擔憂的事莫過於車輛自燃。不得不說,純電車自燃的概率也太高了點了,今年以來網友們已經撒了好幾把孜然了,特斯拉、寶馬、理想等等知名品牌都都出現過電動車自燃事件。從技術角度上說,電動車自燃可能避免不了。當前電動車主要使用的是三元鋰電池,這種電池雖然續航能力強、充電快,但從設計角度上來說就很容易造成短路,典型的例子就是這種類型的電池無法像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一樣做針刺實驗。
  • 特斯拉意外自燃!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燃料電池誰將勝出?
    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評論和報導鋪天蓋地,有的說燃油汽車才是王道,新能源汽車都不靠譜;有的說燃料電池才是真正環保安全的新能源,鋰電池不靠譜;有的說「磷酸鐵鋰電池」才是當今最安全的鋰電池,「三元鋰電池」不靠譜……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汽車是科技進步引領時代的變革,許多歐美國家都相繼宣布停止生產和禁止銷售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
  • 新能源汽車:固態電池時代來臨,挖掘風口上的「豬」?
    蔚來NIO Day發布 1月9日,蔚來汽車新款DayNIODay正式發布,2022年Q4交付,新車定位為大型純電動轎車,其新車有兩個亮點引起大家關注,也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發展方向
  • 自燃特斯拉拆開後,七千多節五號電池在裡面,網友:這算啥技術?
    因為現在的新能源技術還沒有很好的發展嗎,而特斯拉在這方面是行業是技術一流的,那麼我們都知道,新能源車最關鍵就是電池,就是燃油車的發動機一樣,而特斯拉之所以性能好,就是因為其電池的技術比較好,但是特斯拉採用的松下18650型號的電池就存在一些問題,雖然續航能力是比較好的,但是這種電池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只要一節出現問題,那麼剩下的電池也會受到影響,出現爆炸的危險
  • 特斯拉在香港又發生自燃事件!電動車該不該執著高續航?
    新能源頻頻起火,三種聲音齊為安全發聲再一次回顧新能源車起火事故,每一件案例都觸目驚心。香港發生自燃事故後的特斯拉Model S5月14日,一輛特斯拉Model S電動汽車停在新蒲崗廣場停車場時,發生了自燃。
  • 電動汽車安全焦慮-雷雨出行真的比燃油車更危險嗎
    一方面,電動汽車從2015年開始,像火一般引領了全球的熱潮;而另一方面,電動汽車的著火事件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2018年開始,也許是為了解決裡程焦慮的問題,大幅提升了電池能量密度,導致電動汽車的自燃事件頻率增加,甚至幾天內接二連三的「火」。而在全球範圍內,電動汽車最火的應當算是中國,得益於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和銷量都走在世界前列,而新能源電動汽車的著火事件也是遙遙領先。
  • 車主:續航靠這個?
    車主:續航靠這個?現在道路上的汽車不光是以燃油車為主,而且還增加了很多的綠牌車,因為國家大力倡導新能源,既可以節省車主的後期費用而且還可以為保護環境出一份力。但是也有一些人買完了新能源之後,發現續航實在是太差,如果遇到堵車那電量真是蹭蹭的往下降,這邊是國內的領頭羊比亞迪也做不到那麼好的續航,所以說有些車主在買車時還是比較考慮國外的特斯拉。
  • 特斯拉電池都說好,自燃的特斯拉被拆開後,眼前遍布「5號電池」
    很多人都說現在燃油車不再是汽車界的龍頭老大,反而是新能源汽車,我覺得這句話是不對的,雖然新能源節能不耗油零排放,並且在保養方面比燃油車要節省很多錢,但畢竟新能源汽車現在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要想新能源汽車完全替代燃油車成為人們最普遍的出行工具,我感覺這條路還是很漫長,具體要什麼時候實現
  • 續航問題備受詬病多年,固態電池會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拯救者」嗎?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靖恆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逆市增長。1月14日,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12月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該報告顯示,去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其中,純電動車分別完成110.5萬輛和111.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4%和11.6%。
  • 國產特斯拉 Model 3 長續航版發布,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再受衝擊
    值得注意,特斯拉強大的完全自動駕駛能力包,國產車型均需要額外多花 5.6 萬元選配。新車發售對傳統車企和新勢力造車影響特斯拉自 2003 年由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共同創立以來,一直在新能源電池和自動駕駛方面投入重金研發,技術積累在新能源汽車電池和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累計完全是行業標杆式存在。
  • 比亞迪重磅推刀片電池 用安全賦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
    針刺實驗,有動力電池領域「珠穆朗瑪峰」之稱。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的發展,三元鋰電池成為應用性最廣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同樣的針刺實驗,當鋼針刺穿三元鋰電池體的那一瞬,「呯!」2003年,當比亞迪決定造車,就開始布局電動汽車的研發,彼時選擇的電池技術路線是磷酸鐵鋰電池。然而當新能源汽車大發展時,三元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的路線之爭,讓磷酸鐵鋰電池一度落於下風。不過比亞迪一直沒有放棄磷酸鐵鋰電池的研發,於2020年3月底推出了基於磷酸鐵鋰技術的超級電池——「刀片」電池。在進一步強化高安全、長壽命特點的同時,大幅提升了續航能力。
  • 自燃的理想汽車,被增程器蹭著了現金流-虎嗅網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系統是歷次自燃事件的主要因素,在這方面發生重大事故的不僅僅有特斯拉,還有造車新秀蔚來汽車——2019年的大規模召回事件,就是因為汽車電池系統故障。與大多數純電動新能源汽車不同,理想ONE是一輛混合動力電動車,引以為豪的技術核心,來自於增程式駕駛模式。
  • 「新能源大佬」也「自燃」?拆開之後,7千多節5號電池映入眼帘
    近年來,來自美國的超級汽車品牌特斯拉頗受消費者歡迎。特斯拉作為電動汽車的領導品牌,售價並不便宜,即使是最便宜的model3,國產價格也超過了30萬元人民幣。電動汽車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近年來銷量也非常不錯,在2019年,特斯拉超越比亞迪,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隨著銷量的增長,特斯拉汽車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尤其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電池。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就是以電池為主的整套系統,電池、電機和電控三電系統技術含量最高。
  • 史上最嚴安全測試通過「自燃」將成為電動汽車發展歷史
    是什麼原因導致你在想要購買一臺電動汽車的時候望而卻步?有人的答案是續航,也有更多的人擔心的是安全問題。近幾年來,電動汽車一方面為人們帶來了便利,比如節省費用、綠色出行等等;另一方面,有關電動汽車的負面新聞也是不斷纏身,在這些負面的聲音中,最常見的一種聲音則來自於電池安全——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