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新能源汽車:股價銷量雙上漲,斷軸自燃被召回

2020-12-02 騰訊網

新能源汽車被高估了嗎?

文/森語 王古鋒

編輯/葉麗麗

一直不愛露面的理想汽車CEO李想,前兩天出現在了北京的一場媒體溝通會上,相比於三個月前在理想用戶日活動上因「很多同行不認可增程技術」而「開懟」,他的臉上少了幾分傲氣,卻多了幾分歉意,他這次是來「認錯」的

李想在媒體溝通會上,圖源《財經》雜誌

11月1日,李想在溝通會上對理想汽車的「斷軸」事件做了回應,坦承前懸架下擺臂球頭是造成「斷軸」的主要原因,同時這也是理想汽車設計缺陷。這一回應,引起業內激烈討論,因為這也是「斷軸門」事件以來理想首次官方回應。

據理想官網發布的消息顯示,「截止2020年10月31日,理想ONE累計發生前懸架碰撞事故一共97起,其中有10起發生了前懸架下擺臂球頭從球銷脫出的情況。」並且,「通過對已發生事故的分析和匯總,理想ONE在碰撞事故中球頭脫出的概率確實高於同級別車型。」

對此,在這次溝通會上,理想方面也給出了解決辦法——將採用「硬體升級」的方式,為相關汽車提供脫出力更高的前懸架下擺臂球銷。

在媒體的一再追問下,李想表示這並不是召回,而是升級。

但在外界看來,與其說是「硬體升級」,更像是一次變相「召回」。

但需要「召回」的不僅僅是理想,今年10月底,威馬汽車再次爆出車體自燃事件,這也是威馬自9月開始的第四次車體自燃事件。經調查後,威馬方面認為是電芯方面的問題引起車輛自燃的發生,對此威馬被迫緊急召回總計1282輛威馬汽車。

與國內新能源汽車安全事件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這些車企在美股市場的火熱。新能源汽車可謂是一邊海水、一邊火焰。

截至上周收盤,蔚來、理想漲幅均超過10%,在業內看來,這或許受益於特斯拉的帶動效應,特斯拉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營收、淨利潤均有大幅增長,並且已連續五個季度實現盈利。

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軍者,特斯拉自去年12月進入國內市場後就帶動了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國產新能源車企的車型陸續推出。

然而,隨著自燃、撞車斷軸和爆炸等事件的不斷發生,再次將新能源汽車安全性問題擺在了公眾面前,以至於讓公眾和業內再次對新能源汽車產生質疑:

新能源汽車還有多少BUG?新能源汽車是不是被高估了?

1、新能源汽車上演「冰與火之歌」 

新能源汽車市場正逐步回暖。

本周美股開盤,理想和蔚來股價繼續上漲,截止周一美股收盤蔚來汽車較上一交易日上漲8.96%到33.32美元/股,理想較上一交易日股價上漲13.44%到22.88美元/股,小鵬汽車較上一交易日股價上漲6.91%到20.72美元/股。

而在去年的這個時候,蔚來汽車的股價甚至在不到2美元的低位,一度面臨著退市的危機。蔚來的發展,正如創始人李斌所說的那樣——「從ICU轉移到了普通病房」。

圖源蔚來汽車官網

其實,很多新能源車企的境況,並不會比蔚來好。

自特斯拉Model S在國內發布後,各種新能源造車企業接連入局,但在陸續推出的新政的「刺激」下,各種「PPT造車」、汽車自燃以及交付問題相繼曝出,以至於在政策補貼的降坡之下,充斥在整個行業中的「資本潮水」也逐步退去,剩下一地雞毛。

據統計,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投融資數量為55件,同比下降30%。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公開表示,「在中國,並沒有任何一家新能源造車企業值得投資。」一度引起了行業內的熱議。

正因為這樣,2019年對於蔚來、小鵬和理想等新能源車企來說,可以說是寒冬,以至於在高管離職、資金鍊斷裂風險下,李斌被稱為「2019年最慘的人」。

進入2020年後,這樣的困境並沒有改變多少,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眾多資本更加重視風險,同時也更加謹慎,對項目的考核也更加嚴格。

無法完成交付、持續虧損的新能源車企,成了被拍死在沙灘的裸泳者——前途、拜騰、博郡等新能源汽車相繼倒下。

不過,一波上市潮拯救了一些車企。今年,理想和小鵬汽車相繼上市,威馬也被爆出正在籌備上市。

伴隨上市發生的是,資本市場的關注回來了。今年6月,騰訊向蔚來投資1000萬美元,被業內視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回暖的信號,在今年9月,威馬汽車完成了總額100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

特斯拉Model 3,圖源騰訊新聞網

然而就在整個行業回暖之際,新能源汽車自燃、斷軸等負面事件相繼爆發。

自新能源汽車誕生起,安全事故便屢有發生。

在自燃事件中,特斯拉更是首當其衝。據不完全統計,特斯拉至今已經發生20多起自燃事件,其中2019年4月22日上海徐匯區地下停車場發生的自燃事件引發全國關注。

國產新能源汽車方面,無論是今年的小鵬G3街頭起火,還是理想由於撞車導致自燃起火,造車新勢力們幾乎無一倖免,威馬更是今年創下一個月3起自燃事件的記錄。

接二連三的車輛安全問題,也給消費者的購買慾澆了「一盆涼水」。

2、新能源汽車真的比燃油車能打嗎? 

特斯拉最想幹掉的對手是誰?

對於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是同賽道的新能源汽車,而是燃油車。

「特斯拉的汽車將會比燃油汽車更受歡迎,購買這些汽車就像『騎著馬用翻蓋手機』。」馬斯克曾對媒體這樣表示。而在9月的特斯拉「電池日」上,馬斯克的野心更是顯露無疑。

據馬斯克在活動上介紹,這些新電池技術將在2022年才能正式上市,但在被問到「這些技術實現後,對燃油車將有什麼影響」時,馬斯克曾直言「燃油車會消失」。或許是覺得不夠嚴謹,馬斯克補充道「可能還會有一點點量」

馬斯克之所以有自信這樣說,得益於國產Model 3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良好表現。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1-9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上險量方面,特斯拉Model3以80385輛排名第一,相比於第二、第三名的五菱宏光和歐拉黑貓幾乎有4倍。而出自寶馬的新能源車型——寶馬5系,卻排在了第9位,與特斯拉更是相差7000多輛。

2020年1-9月國內新能源汽車上險量排名,數據來源於乘聯會,連線Insight製圖

儘管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傲視群雄,但特斯拉和燃油車的差距還不小。

首先在銷量方面。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9月國內轎車銷量排行榜中,前十名除五菱宏光MINI EV之外,其他九位都是燃油車型。相較之下,特斯拉的Model 3則以11329輛排在榜單的第26位。相較於轎車銷量第一的東風日產軒逸,銷量幾乎相差5倍。

而蔚來、小鵬和理想等車企主推的SUV方面,2020年9月SUV銷量榜單中,前十名依然是以燃油車所包攬,而新能源車企的諸多車型均未出現在這份榜單的前50名之中。

也就是說,儘管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呈逐年上升趨勢,但更多人願意把錢花在燃油車上。

這樣的差距背後,是消費者對續航裡程和綜合性能的考慮。

眾所周知,與燃油車不同,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動力基本來自於動力電池帶動電動機所產生的,但兩者一樣的是,同樣擁有著有限裡程——油箱裡的油燒完了,或者電池電用完了,車自然失去動力。

然而,燃油車並不會像新能源汽車存在電池損耗導致裡程縮短等現象。

再加上充電站基礎設施數量還較為不足,以至於讓新能源車主陷入電池續航裡程不夠的尷尬局面中,被業內稱為「裡程焦慮」。

「開新能源汽車在城市裡代步還行,如果一上高速,還是會有對裡程的擔憂,雖然現在充電站越來越多,但這種焦慮依然存在,開著開著就會看剩餘多少裡程了,之前開燃油車基本沒這個焦慮。」一位新能源汽車車主對連線Insight表示。

為了解決這一困局,新能源車企們一方面通過換用更大能量密度的電池來增加續航,比如國產特斯拉Model 3長續航後驅版就已達到668km 的續航裡程,小鵬的P7更是達到了706km。

另一方面,車企們也在充電方面進行嘗試,比如蔚來汽車通過換電站來解決充電時間長的問題,特斯拉建設了最多的超充站,而理想汽車更是從源頭入手,通過插電混動模式來徹底解決焦慮。

理想汽車插電混動動力模式,圖源理想汽車官網

除了「續航焦慮」之外,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也是消費者另一個關鍵考量因素。

據中國工業信息網統計,2020年上半年國內共有20起電動汽車起火事故,其中就包括理想汽車和比亞迪等新能源車型。

不過,一個被忽視的事實是,燃油車的「起火」事件也不少。

據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臺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的起火事故發生率為0.9-1.2次/萬輛,低於燃油車2-4次/萬輛。

儘管如此,但由於新能源汽車行業正處風口,媒體輿論更為關注,「每年有超過100萬輛內燃機汽車起火,並造成數千人死亡。但只有一輛特斯拉起火,無人受傷卻成了最大的頭條新聞。」馬斯克曾這樣對媒體說。

除了裡程續航和安全性方面,車輛損耗也成為很多消費者的顧慮。

不同於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自於動力電池,但動力電池的折損一直是行業內在解決的問題。這正如手機電池一樣,充電充久了,電池自身就會產生損耗,從而導致整車性能和價值上折損。

對此,蔚來和小鵬汽車相繼推出了「車電分離」的BaaS方案,通過換電或者將電池所有權不再由車主所擁有,這樣就可以讓車主不再承擔電池折損的風險。相比之下,燃油車雖然也有一定年限的損耗率,但在這方面,更多的車主還是願意選擇燃油車。

蔚來汽車發布BaaS方案,圖源蔚來汽車官微

「買車後,電池不屬於自己,總感覺買了一個二手貨,不踏實,相比之下,還是買燃油車更為保險一些,在之後賣車時也可以更有議價能力。」一位新能源車主對媒體表示。

總結來看,在續航裡程和車輛損耗等方面,新能源汽車遜於燃油車。

不過,新能源汽車也有不少優點,比如在能源利用率這塊,常見發動機在工作時會受到變速箱和其他傳動構件的影響,導致能源轉換效率較低,據業內人士對媒體表示,燃油車的能源轉換效率僅有16%-25%,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是直接利用電池能源,所以不存在能源消耗,能源轉換效率可以達到60%-65%。

除此之外,在駕駛體驗方面,新能源汽車也正在變得更好,目前的新能源車型均可以做到5秒以內的瞬間加速。

此外,在購買燃油車方面,很多車主會遇到上牌難的問題,而購買新能源汽車能享受「買車送牌」的政策。

兩種車各有優劣,最終還是看消費者更重視哪方面的體驗。

3、新能源汽車是否被高估了? 

「在我看來,特斯拉的股價太高了。」

今年2月,當特斯拉市值漲到1400億美元時,馬斯克吃驚地說出了這句話。與此同時,特斯拉也以這個市值成功超越德國大眾,在全球製造商中排名第二。

或許讓馬斯克沒有想到的是,就在短短五個月後,特斯拉的市值再一次上漲。

今年7月初,特斯拉憑藉著1120美元/股的股價,創下了2080億美元的市值,較2月市值增幅達到了48.6%,就此一度超越了豐田1774億美元的市值,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

儘管特斯拉超越了豐田,但在彼時業內也有人士認為特斯拉被高估了。

據特斯拉財報顯示,特斯拉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銷量為8.84萬輛,營收為59.9億美元;而據豐田公開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銷量為231.69萬輛,營收為22.83萬億日元(折合為21690億美元)。

相比之下,特斯拉無論在銷量還是在營收方面都與豐田有較大的差距,但前者的股價卻超越了後者。

「特斯拉超越豐田,本質上是科技公司用市值講故事,特斯拉的高市值是由產品之外的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誕生的產物,比如馬斯克的個人魅力等等。」一位證券分析師對媒體表示。

正因為這樣,當馬斯克和特斯拉所做的事情低於大眾的預期時,股價和市值就會像「晴雨表」一樣隨即變化。

就在9月底特斯拉「電池日」上,馬斯克發布了一系列特斯拉新電池計劃,但這些技術需等到兩到三年後才能上市,可想而知這與大眾對此的預期大相逕庭,以至於在活動後特斯拉股價下跌了7%。

而在上月初,特斯拉發布了在業內看來「優秀成績」的第三季度財報後,股價卻卻遭遇大幅下跌,一度跌到了415.09美元/股,相較於三個月前的股價,跌幅甚至達到了62.9%。

特斯拉股價變化,數據來源於東方財富網,連線Insight製圖

「特斯拉更真實的股價應遠低於現在的水平,接近50美元/股,而不是500美元/股」,投資研究公司New Constructs執行長David Trainer這樣對媒體表示,「特斯拉是華爾街最危險的股票。」

其實,被看空的不僅只有特斯拉,還有蔚來、理想等一眾「學徒們」。

11月2日,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相繼發布了最新的銷量和交付數據,據披露數據顯示,蔚來10月共交付了5055輛,這也是其首次月交付數突破5000輛大關;理想和小鵬交付量同樣創下了歷史新高,為3692輛和3040輛。

由於銷量和交付的優秀表現,隨後三家車企的股價集體上漲。然而,這樣的成績也引起了業內的討論,有人認為整個行業被高估了,也有人認為,這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應得的。

「雖然現在全球汽車市場中,新能源汽車佔比只有7%左右,但這個行業潛力是巨大的,隨著電池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在五到十年後肯定會更加普及,這是一個趨勢,因此該行業並沒有被高估。」汽車從業者劉凱對連線Insight表示。

而隨著國務院辦公廳在近日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後,在業內看來是對新能源汽車目前的發展給予了肯定和之後的規劃,算是一顆「定心劑」。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通知發布,截圖自國務院辦公室官網

文件指出要繼續推動充換電、加氫等設施布局,對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並表示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

此外,規劃也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質量保障和基礎設施建設有點完善,產業尚不健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等問題。

燃油車從誕生到真正成熟,用了大概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而新能源汽車發展到現在,也才用了僅僅不到10年的時間,在清華大學研究能源創新的副教授何繼江看來,要真正做到新能源汽車普及,至少要到2040年。

在這個階段,投入精力和時間,研發出更好的產品,是每個新能源車企的重點。

現在來看,理想和威馬由於產品問題而做出的主動召回,並不是一件壞事。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劉凱為化名。)

相關焦點

  • 電池問題居投訴榜首、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高增長
    此外,比亞迪和理想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曝光投訴指數也達到7.52和7.41,顯著高於其他品牌,曝光問題涉及工信部約談、續航縮水2/3、電動汽車召回、汽車自燃等問題。 上市、融資成行業熱詞
  • 前瞻電動汽車產業全球周報第89期:國外召回國內不賠!寶馬插混自燃...
    國外召回國內不賠山東的王先生爆料,2020年9月20日,自己購買不到1年的寶馬530Le插混轎車停放至半夜1點多時無故自燃,車子損傷嚴重。路線圖列出了幾個落實到數據的產品應用指標:到2035年,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將全部轉變為混合動力,而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主流,銷量佔比達到50%以上,其中純電動汽車的佔比將佔95%以上。此外,網聯式高自動駕駛車輛到2035年將在國內廣泛運行。
  • 誰是年度汽車召回大戶?本田召回近200萬輛 奔馳累計召回17次
    12月4日,奔馳又因安全帶雙鎖扣故障、發動機艙保險絲損壞、轉向控制單元線束絕緣層受損等不同問題進行召回。 主打安全卻頻召回? 部分新勢力的召回問題還曾引發爭議。例如,理想汽車旗下理想ONE在2020年多次發生斷軸事故。11月1日,理想汽車首次承認前懸架下擺臂球頭存在設計問題,同時提出將進行「硬體優化升級」,沒有稱之為「召回」。此舉立即遭到了業界質疑。
  • 10月新勢力造車銷量盤點:蔚來汽車同比翻倍 小鵬汽車超兩倍
    10月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火爆,各家車企都創造了銷量新高,特別是新勢力造車市場,蔚來汽車銷量同比超過了一倍,小鵬汽車更是同比超過了兩倍多,理想汽車銷量也是一路攀升,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新勢力造車的銷量。
  • 理想ONE斷軸:煮熟的鴨子嘴還硬!
    前不久,咱們剛聊過威馬自燃的事兒,沒想到最近一段時間,理想ONE也來湊熱鬧,因為連續斷軸事件又上了頭條。 剛開始,理想公司還有些不太願意承認是自己的產品設計有缺陷,反覆強調這是由於受到外力撞擊導致的。
  • 卡門簡報|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同比下滑8.2%;特斯拉股價首次突破500...
    (未來汽車日報)特斯拉大漲9.77%,股價首次突破500美元創歷史新高特斯拉股價周一首次衝破500美元大關,截至收盤,特斯拉股價大漲9.77%報524.86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分析人士稱,這主要得益於特斯拉近期在中國市場的出色表現,以及2019年強勁的交付量。根據金融數據提供商FactSet的數據,特斯拉股價在過去的三個月裡上漲了一倍多。
  • 特斯拉斷軸是中國車主的鍋 召回是被迫?美國官方開始出手
    並且在國內外接連發起多輪召回動作。前段時間,因為國內Model S/X車主頻頻爆出,車輛「斷軸」事件,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車輛的懸架連杆突然斷裂,造成車輛趴窩。有業內人士曾表示,從2016年至今,特斯拉「斷軸」事件已經出現數十起。
  • 火山口上狂歡的新能源汽車盛宴
    可以說,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這三個造富神話的此季財報(尤其是小鵬和理想上市後交出來的首份財報答卷): 在過去一段時間,造車三巨頭以近乎瘋狂的速度把股價推向火山口——從10月初到11月中旬,小鵬股價上漲了67.1%,理想汽車股價累計上漲了43.6%,蔚來股價累計上漲了103%。無論是個體還是研究機構,都試圖從財報中找到新能源高估值的合理性,或者「暴雷」的蛛絲馬跡。
  • 新能源汽車:全球經濟增長新動能——記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全球銷量的一半以上,為全球節能減排和應對氣侯變化作出巨大貢獻。可以說,在技術、政策和市場等方面,中國已成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風向標。大會發布的《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博鰲共識》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發展樹立了新坐標: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有望達到50%。
  • 沒啥銷量,股價卻暴漲,新能源車的系統性風險是什麼?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裡,特斯拉、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的股價紛紛飆漲的同時,一眾傳統車企如寶馬、豐田、奇瑞等廠商,也將新能源業務作為重點板塊分離運營。隨著各個品牌新能源產品的入「市」,市場對於車的定義開始發生著本質性的改變:過去,人們提到汽車,多會聊到發動機型號、扭矩、馬力等性能方面的表現;而如今,人們對車的關注更多聚焦在電子大屏、智能駕駛、整車OTA等物聯體驗。
  • 新勢力召回之玄學:蔚來威馬向左,特斯拉理想向右
    [車友頭條-車友號-車聚網]  引言 |佛魔一念間 十月份,中國市場的造車新勢力共召回3.1萬輛問題車,佔當月召回總量的25.6%。而1-10月,純電動車只佔乘用車銷量的3.8%。 接二連三的召回,讓人不得不審視新勢力到底怎麼了?
  • 解決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痛點,難在哪裡?
    南德新能源汽車檢測(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海亮在第8屆電池「達沃斯」論壇上分享的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9年新能源汽車爆炸起火的事故(公開報導的)有127件,涉及38家企業和48種車型。其中,2015年後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起火事故也明顯增加。
  • 全年股價累漲超700%,五菱汽車是如何煉成的?
    隨著新能源汽車浪潮席捲全球、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在迎來一波消費熱潮的同時,也使得整個產業鏈上的不少企業收益頗多。 其中被封為2020"妖股"的五菱汽車,全年股價累漲超700%,成為市場頗為關注的焦點。為何這家從事汽車業務的公司能享受這麼高的估值?逆天股價高速之後,五菱汽車能否在市值上持續取得突破?
  • 北汽新能源問題纏身:買車不到半年電池電量掉一半
    在過去的2019年,儘管受到補貼的退坡的影響,北汽新能源在2019年仍售出了15.06萬輛,同比下滑4.69%,連續7年保持純電動汽車市場銷量第一。其中,北汽新能源EU系列在2019年累計銷量達111047輛,成為2019年最受歡迎的新能源汽車。進入2020年後,北汽新能源的銷量卻直線暴跌,已經超出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常跌幅。
  • 一輛理想ONE長沙又「斷軸」?呼籲理想二次召回徹改設計缺陷
    現在它的召回有了「責令召回」的含義,確實和其它召回不一樣了。關鍵問題是:更換50KN的球銷,能解決問題嗎?一、無碰撞「斷軸」證明升級無效?11月8日,一位網友向車聚君爆料,稱11月7日深夜,長沙一輛理想ONE又「斷軸」了!
  • 新能源汽車股回落,質量問題頻發的特斯拉為什麼逆風獨漲?
    一方面產品質量風波不斷,特斯拉相繼在美國和中國啟動了不同數量的召回計劃,涉及2016款Model X和2020款Model Y。另一方面,在高漲多日的新能源汽車股普遍回落,比亞迪、蔚來都有出現過輕微跌幅,小鵬汽車更是出現了近10%的跌幅的逆風下,唯獨特斯拉還沒有停下它瘋漲的腳步。
  • 自燃的理想汽車,被增程器蹭著了現金流-虎嗅網
    近期,新能源汽車領域好消息不斷,比如補貼政策延續、總體銷量環比回升等等。然而,理想ONE的一場大火,讓市場又開始變得微妙起來。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系統是歷次自燃事件的主要因素,在這方面發生重大事故的不僅僅有特斯拉,還有造車新秀蔚來汽車——2019年的大規模召回事件,就是因為汽車電池系統故障。與大多數純電動新能源汽車不同,理想ONE是一輛混合動力電動車,引以為豪的技術核心,來自於增程式駕駛模式。
  • 「銀十」汽車市場加速回暖 新能源汽車銷量翻番
    中國汽車市場素來有「金九銀十」一說。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汽車市場一度略顯低迷,也令各方對下半年車市回暖格外期待。中汽協日前發布數據顯示,汽車市場如期迎來「銀十」,其中10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更是同比翻了一倍多。  新能源汽車為何賣得好?後市又將如何發展?記者進行了採訪。
  • 新能源汽車:泡沫還是革命
    新能源汽車業績超預期新能源汽車企業股價上漲背後,是其業績的不斷增長:2020年10月22日,特斯拉發表了2020年Q3財報,其季度交付13.93萬輛新車,較去年同期的9.7萬輛同比增長43%,較第二季度的9.065萬輛環比增長53%;總營收87.7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63.03億美元增長
  • 2021年 新能源汽車前景好 「錢景」更好
    在下半年,特別是在近期,國家不斷出臺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在11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明確了將從技術創新、制度設計、基礎設施等領域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步伐,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而現在銷量比還不到5%,新能源汽車發展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