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阿基米德定律 為什麼浮力必然等於排開的液體重量

2020-10-31 空白的檬

我們都知道阿基米德定律,即液體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重量。

關於這個定律,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據說國王請工匠打造了一頂王冠,精美絕倫,國王很喜歡。但是國王擔心工匠用銅等便宜金屬替換了一部分黃金,王冠上這部分僅僅只是鍍金,就把這個問題交給阿基米德來判斷。因為不能損壞王冠,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多日卻不得其法。某天洗澡的時候,阿基米德進入浴缸,浴缸中的水溢出,阿基米德瞬間豁然貫通,終於找到了正確的測試方法。首先稱得王冠的重量,再將其沉入水中,測出王冠溢出排開的水量,再與相同重量的黃金排開的水量相比較,發現王冠排開的水更多。因為在當時黃金是最重的金屬,所以斷定有一部分黃金被更輕的金屬替換了。由此工匠被送進了監獄,而阿基米德通過對這個問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實驗,最終發現了我們熟知的阿基米德定律

故事雖然有趣,定律也很簡單,然而有多少同學想過,為什麼浮力必須等於排開的液體重量呢?就好像牛頓看見蘋果落地,他會追問為什麼一樣,是否能主動去探尋物理現象背後的道理,乃是成為學霸的重要前提。即使在中學階段,這樣的探尋不可能非常嚴謹,可是這種對現象本質的思考,對學好物理是大有裨益的。

設想物體浸入液體中,可以是漂浮、懸浮或沉底,如下圖所示:

無論哪種情況,物體都會排開一部分液體,換言之,液面都會上升。首先,對於容器底部來說,無論哪種情況,其承受的重量顯然都等於液體重量加上物體重量。其次,僅僅考察液體的話,液面上升帶來的效果,相當於往容器中添加了一些液體,添加了多少呢,不就是物體排開的量嗎?所以,容器要承受的液體重量"變大"了,然而又必須維持總壓力不變,那麼物體重量就必然"變小"。這個"變小"的幅度,顯然必須等於液體重量"變大"的幅度。物體"變輕",不就是受到浮力了嗎?所以物體受到的浮力,無論哪種情況,都必然等於其排開的液體重量。

這樣的理解,當然談不上嚴謹,也不是唯一的理解方式。不過對於學好物理來說,不斷詢問自己"為什麼",多探尋多思考,終歸會受益匪淺的。

回到阿基米德測量王冠的故事,其實還有後文呢。工匠被投入監獄後不久,他的姐姐找到了阿基米德,並拿出一大一小兩個黃金球做實驗。大球是空心的,能漂浮在水面,小球是實心的,只能沉底了。小球體積雖小,但是完全浸沒,其排開的水,反而比大球還要多。工匠的姐姐就說,阿基米德的方法只能測量實心王冠,如果王冠的一部分是空心的,就不能說明工匠偷了黃金。最終,阿基米德承認了姐姐的說法,工匠被無罪釋放。

故事看起來很像是後人續寫的,不過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阿基米德定律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層。

最後必須指出,阿基米德定律不止適用於液體,對於氣體也是適用的。

歡迎關注,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用科學找到真相之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
    物體浸在任何一種液體中時,該物體浸入的體積都等於所排出的液體的體積,因此,物體所受的液體的浮力一定與所排開的液體重量相等。這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浮力定律。 相傳,阿基米德當年正是為了找到某個真相,才發現了浮力定律。
  • 用科學找到真相之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
    物體浸在任何一種液體中時,該物體浸入的體積都等於所排出的液體的體積,因此,物體所受的液體的浮力一定與所排開的液體重量相等。這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浮力定律。相傳,阿基米德當年正是為了找到某個真相,才發現了浮力定律。傳說,敘拉古國王希羅給了珠寶匠一錠黃金,讓珠寶匠用這些黃金製造一頂純金的皇冠。
  • 阿基米德定律錯了?廈門市民狀告教科書出版社
    林連城先生所提到的論文標題是——《浮在液面上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於重力是正確的嗎?》  眾所周知,阿基米德定律是物理學中力學的一條基本原理,即液體對物體的浮力等於物體所排開液體的重力大小。阿基米德定律誕生於2200多年之前,一直以來都是公認的一個物理定律。
  • 初中物理浮力的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入液體裡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
  • 曹衝稱象和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哪個更早?
    大家應該都知道曹衝稱象和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吧,二者都是利用「排水」這一原理進行測量。那麼二者發生的時間誰前誰後呢? 曹衝(196年-208年5月甲戌),字倉舒,東漢末年人物,曹操和環夫人之子。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之意。
  • 2021初中物理知識點之壓強和浮力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物理知識點之壓強和浮力,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不會漂浮)   3.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裡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 浮力的計算公式是什麼,中考初中物理必考知識點
    對很多初中生而言,浮力的計算公式是什麼並不知道,然而這是中考初中物理必考知識點。浮力的計算公式:F浮=ρ液gv排浮力的計算公式總結漂浮在液體上,根據二力平衡:F浮=G物。在液體中測量物體的重力。F浮=ρ液gv排,ρ液是指液體的密度,g指重力加速度。v排是排開液體的體積。物體浸在液體中,排開液體的體積的時候會受到一個向上的浮力。方向豎直向上,產生的原因是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壓力差。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於排開液體的重力排開液體的重力又等於液體的質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 視聽物理:《阿基米德原理》基礎鞏固
    阿基米德原理(又叫浮力定律)是流體靜力學的一個重要原理。它指出,浸入靜止流體中的物體受到一個浮力,其大小等於該物體所排開的流體重量,方向豎直向上並通過所排開流體的形心。阿基米德發現的浮力原理,奠定了流體靜力學的基礎。
  • 挑戰阿基米德定律?《自然》最新論文稱發現「反轉浮力」
    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物理研究論文稱,科學家報告了一種在懸浮液體層下面反向漂浮的迷你船,展現出顛覆傳統認知、挑戰阿基米德定律的不同尋常的浮力。在重力的作用下,容器(如燒瓶)中的液體通常會落至容器底部。但是在特定情況下,垂直振動液體可以使之浮於某低密層(如空氣層)之上。
  • 初中物理——10.2阿基米德原理
    二、阿基米德原理1、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浮力定律中的V並不是指液體本身的體積,而是指物體浸入液體之後物體所對應的液體體積,與液體本身是多少體積無關。故1kg水完全可以浮起2kg木頭。這可以從實驗中得到證實:找一個圓玻璃杯,放入一個直徑稍小的圓柱體木頭,不需要灌入超過木頭質量的水就可以把木頭浮起來。
  • 挑戰阿基米德定律?《自然》最新論文稱發現「反轉浮力」
    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物理研究論文稱,科學家報告了一種在懸浮液體層下面反向漂浮的迷你船,展現出顛覆傳統認知、挑戰阿基米德定律的不同尋常的浮力。圖為科學家們通過實驗,觀察到塑料小船漂浮在懸浮液體的上下表面(版權歸屬Benjamin Apffel等)。 中新社發 自然科研 供圖在重力的作用下,容器(如燒瓶)中的液體通常會落至容器底部。但是在特定情況下,垂直振動液體可以使之浮於某低密層(如空氣層)之上。
  • 浮力定律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起源!智慧的光芒太美了!
    早在2200年前,最早的物理定律之一就已經出現了,它們就是浮力定律這就是物理學的起源!我們先來說說浮力定律,浮力定律說的是:物體在液體或氣體中所受的浮力等於它所排開的液體或氣體自身的重力。所以浮力定律,也叫「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的背後還有一個著名的故事。阿基米德這個人,出生在一個叫作敘拉古的城市裡。當時,這個城市的國王希倫(古希臘一個城邦就是一個小國家,所以這裡才叫他「國王」)剛剛坐穩寶座,很是得意,想打造一頂黃金王冠,奉獻給神,請諸神保佑自己。
  • 「經典習題周周練」第十章 浮力 第2節 阿基米德原理
    題目一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為:當物體全部或部分浸在液體中時,它會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它所排開這部分液體所受的重力大小,即F↓浮=G↓排。答案:排開液體的重力;C;物體的重力;B或F點評:在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中,需要測量的是物體所受的浮力和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圍繞這兩個量的測量可確定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步驟,這是解答的關鍵。
  • 對浮力原理的認識和運用:曹衝稱象實際比阿基米德定律早幾十年
    以舟稱物運用的是浮力原理。提起浮力原理,人們自然會想起古希臘的著名學者阿基米德。相傳公元前3世紀,在現今義大利西西里島上有個敘拉古王國。有一回,國王希羅請工匠為他製作王冠。王冠製成了,精美絕倫。希羅十分高興。他稱了一下,王冠的重量跟原來給工匠的黃金分毫不差。他懷疑工匠用同樣重的白銀偷換走一部分黃金,可是想不出檢驗的辦法。
  • 物理不講牛頓第三定律,力學怎麼學?還用學浮力嗎?
    那麼,用彈簧測力計測物體重力時,不用牛頓第三定律,彈簧所受拉力為啥就等於物體所受重力,有誰能說清楚?由於「放在水平面的物體所受重力就等於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也涉及到相互作用力相等的問題,對此,學生就只能死記硬背了?
  • 想讓初中物理浮力得滿分,一定不能錯過這些知識點和典型例題
    初中物理《物體的浮沉條件、應用、四種求浮力的方法》知識總結和經典例題1、通過木塊簡單了解浮沉三種現象我們將一個正方體木塊完全浸沒在某液體中,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1)木塊上浮,最終漂浮在液面上;(2)木塊懸浮
  • 「反轉浮力」實驗挑戰阿基米德原理
    圖片來源:《自然》在線版  英國《自然》雜誌2日發表一項重磅物理學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種在懸浮液體層下面反向漂浮的迷你船,展現了如同重力倒轉般非比尋常的浮力。這項觀察挑戰了人類對於「液體—空氣界面」的直覺理解,有助於未來進一步研究液體邊界行為,並對流體材料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重力的作用下,容器(如燒瓶)中的液體通常會落至容器底部。
  • 「反轉浮力」實驗挑戰阿基米德原理
    對流體材料研究有重要現實意義科技日報北京9月2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日發表一項重磅物理學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種在懸浮液體層下面反向漂浮的迷你船,展現了如同重力倒轉般非比尋常的浮力。這項觀察挑戰了人類對於「液體—空氣界面」的直覺理解,有助於未來進一步研究液體邊界行為,並對流體材料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能夠「撬起」地球的科學家阿基米德
    對於我們學物理的人來說,從初中就開始接觸,而且對我們的生活影響非常深遠,始終繞不開的一個科學家,那就是阿基米德浮力定律。最初阿基米德對這個問題也是無計可施阿基米德在洗澡是發現了浮力定律有一天,他在家洗澡,當他坐進澡盆裡時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浮力原理的發現
    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浮力原理的發現》,僅供參考!   浮力原理的發現     阿基米德原理告訴我們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個原理的發現卻源於一個看似偶然的事情。     相傳公元前245年,敘拉古的國王艾希羅交給金匠一塊純金,命令他制出一頂非常精巧、華麗的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