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阿基米德定律,即液體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重量。
關於這個定律,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據說國王請工匠打造了一頂王冠,精美絕倫,國王很喜歡。但是國王擔心工匠用銅等便宜金屬替換了一部分黃金,王冠上這部分僅僅只是鍍金,就把這個問題交給阿基米德來判斷。因為不能損壞王冠,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多日卻不得其法。某天洗澡的時候,阿基米德進入浴缸,浴缸中的水溢出,阿基米德瞬間豁然貫通,終於找到了正確的測試方法。首先稱得王冠的重量,再將其沉入水中,測出王冠溢出排開的水量,再與相同重量的黃金排開的水量相比較,發現王冠排開的水更多。因為在當時黃金是最重的金屬,所以斷定有一部分黃金被更輕的金屬替換了。由此工匠被送進了監獄,而阿基米德通過對這個問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實驗,最終發現了我們熟知的阿基米德定律。
故事雖然有趣,定律也很簡單,然而有多少同學想過,為什麼浮力必須等於排開的液體重量呢?就好像牛頓看見蘋果落地,他會追問為什麼一樣,是否能主動去探尋物理現象背後的道理,乃是成為學霸的重要前提。即使在中學階段,這樣的探尋不可能非常嚴謹,可是這種對現象本質的思考,對學好物理是大有裨益的。
設想物體浸入液體中,可以是漂浮、懸浮或沉底,如下圖所示:
無論哪種情況,物體都會排開一部分液體,換言之,液面都會上升。首先,對於容器底部來說,無論哪種情況,其承受的重量顯然都等於液體重量加上物體重量。其次,僅僅考察液體的話,液面上升帶來的效果,相當於往容器中添加了一些液體,添加了多少呢,不就是物體排開的量嗎?所以,容器要承受的液體重量"變大"了,然而又必須維持總壓力不變,那麼物體重量就必然"變小"。這個"變小"的幅度,顯然必須等於液體重量"變大"的幅度。物體"變輕",不就是受到浮力了嗎?所以物體受到的浮力,無論哪種情況,都必然等於其排開的液體重量。
這樣的理解,當然談不上嚴謹,也不是唯一的理解方式。不過對於學好物理來說,不斷詢問自己"為什麼",多探尋多思考,終歸會受益匪淺的。
回到阿基米德測量王冠的故事,其實還有後文呢。工匠被投入監獄後不久,他的姐姐找到了阿基米德,並拿出一大一小兩個黃金球做實驗。大球是空心的,能漂浮在水面,小球是實心的,只能沉底了。小球體積雖小,但是完全浸沒,其排開的水,反而比大球還要多。工匠的姐姐就說,阿基米德的方法只能測量實心王冠,如果王冠的一部分是空心的,就不能說明工匠偷了黃金。最終,阿基米德承認了姐姐的說法,工匠被無罪釋放。
故事看起來很像是後人續寫的,不過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阿基米德定律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層。
最後必須指出,阿基米德定律不止適用於液體,對於氣體也是適用的。
歡迎關注,查看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