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連山境內拍到4隻雪豹同時漫步 瀕危物種現生機
祁連山境內拍到4隻雪豹同時漫步原標題:甘肅祁連山境內拍到4隻雪豹同時漫步場景近日,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隊回收保護區內的紅外相機時,在多個區域發現了雪豹活動的影像。調查隊隊員張俊濤表示,根據近年來的調查發現,祁連山雪豹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發現頻次越來越高,這充分說明祁連山生態系統得到明顯修復和改善。
-
祁連山系雪豹靚照 雪豹幼仔罕見同框 屬瀕危物種
2月7日,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首組紅外相機在祁連山系記錄到的雪豹「靚照」。據了解,本次雪豹監測是祁連山系青海境內及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內開展的首次大規模野生動物監測工作,安裝布設紅外相機154臺中,37臺相機記錄到雪豹照片及視頻251條,此前這一區域雪豹分布及種群數據空白。
-
環江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近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首次發現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珍稀雉類——白頸長尾雉,這是在廣西西部石灰巖地區首次監測到該物種。
-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赤頸鶇
近日,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野生動植物調查監測過程中意外發現了眉紋和脖頸都是紅色的鳥兒。經保護區專家鑑定為成年雄性赤頸鶇,為旅鳥。據《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記載,赤頸鶇一般棲息於繁殖在西伯利亞的開闊針葉林間。該種鳥類在中國東北僅有少量分布,在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尚屬首次發現。
-
九龍山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黑熊蹤跡:至少2隻,吃野生蜂蜜
昨天(10月31日),遂昌縣人民政府對外發布消息:在縣西南部的浙江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首次監測發現了黑熊的蹤跡。這是繼2011年開化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7年開化縣南華山紅外相機監測到黑熊後,浙江省第三次拍到熊。根據監測照片和視頻可以判斷,至少有2隻黑熊個體。專家稱,這在浙江乃至華東地區都極為罕見。
-
祁連山:西部生態安全的守護者
在祁連山的庇護下,河西走廊形成一個個綠洲城市,並產生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絲綢之路。祁連山地區2019年植被覆蓋度呈現從西北向東南呈現遞增的空間格局,基本與2019年淨初級生產力分布趨勢一致,對該地區的能量、生物量化學循環、水循環以及區域氣候變化有重要意義。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本報訊(記者 陳璠)從市規劃資源局獲悉,隨著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和雙城生態屏障建設等生態工程的有力推進,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候鳥經我市遷徙、停歇。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從市規劃資源局獲悉,隨著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和雙城生態屏障建設等生態工程的有力推進,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候鳥經我市遷徙、停歇。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2021-01-04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構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體系 無人機等新技術投用祁連山
甘肅連續3年運用無人機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內工礦用地、旅遊設施等點位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定點巡查,對疑似問題點位實行監測預警。圖為甘肅張掖市境內的祁連山草場。利用遙感及無人機等新技術對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遙感監測和研判分析。29日,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舉辦2019年第4次例行新聞發布會。趙曉穎介紹說,甘肅連續3年運用無人機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內工礦用地、旅遊設施等點位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定點巡查,對疑似問題點位實行監測預警。圖為甘肅張掖市境內的祁連山草場上牛群遍野。
-
中國自然保護區生態亮紅燈 保護區邊界調整亟待規範
巡查時,巡查人員發現,甘肅省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衝區內,今年四五月,青海陸續發布通告,位於可可西裡、黃河源頭等涉及三江源、祁連山和青海湖等生態敏感的自然保護區的相關景區要禁止接待遊客。巡查組的專家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由於沒有未執行生態流量保障措施,雲屏水電站壩後近3公裡河道乾涸斷流,嚴重影響了河道水生生物的棲息,同時也影響植被,造成生態系統的碎片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三章第二十八條,禁止在保護區的緩衝區開展旅遊和生產經營活動;第三章第三十二條,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衝區內,不得建設任何生產設施。
-
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天津北方網訊:從市規劃資源局獲悉,隨著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和雙城生態屏障建設等生態工程的有力推進,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過境北大港溼地候鳥數量累計達到100餘萬隻,相較往年增長5萬隻左右,鳥類種類由2017年的249種增加到2020年的279種,並且在去年首次觀測到白頭硬尾鴨和雪雁,多年不見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大鴇也現身北大港溼地。
-
讓「綠色水庫」永葆活力——走進大美祁連山系列報導之二
在祁連山生態系統中,連接山地與綠洲、荒漠之間的水源涵養林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省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6.4%的面積在張掖境內,這裡成為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的主戰場,同時也是水源涵養林保護重點區域。 大山深處的綠濤林海 8月1日,中伏第六天,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我們驅車從張掖市區出發,向祁連山保護區腹地挺進。
-
祁連山發現珍稀猛禽,能在空中獵殺大雁,被視為神鵰海東青
就在今年春天,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大山自然保護站,在馬圈溝管護區內發現了兩隻白尾海雕,體形健壯,狀態良好。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青藏、蒙新、黃土三大高原交會地帶的祁連山北麓,屬大陸性高寒半溼潤山地氣候。近年來,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的種類與數量,均得到恢復性增長,白尾海雕也出現在這裡。
-
祁連山發現珍稀猛禽,叫聲如黑啄木鳥,能在空中捕食大雁
就在今年春天,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大山自然保護站,在馬圈溝管護區內發現了兩隻白尾海雕,體形健壯,狀態良好。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青藏、蒙新、黃土三大高原交會地帶的祁連山北麓,屬大陸性高寒半溼潤山地氣候。近年來,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的種類與數量,均得到恢復性增長,白尾海雕也出現在這裡。
-
重慶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經過近5年的持續觀測,發現不僅有珍稀瀕危候鳥頻繁現身,而且數量和種類很穩定。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裡食料充足多樣,溼地類型多樣,是理想的候鳥越冬地。每到冬季,雁鴨類候鳥向南遷徙中,或到漢豐湖歇腳或留下來過冬。
-
有人說:「祁連山是大型猛獸的天國」,是真的嗎?
從生物的豐富程度上來說,祁連山並不是大型猛獸的天堂,而且,祁連山的物種豐富度也不如我國秦嶺地區。但是在西部地區,祁連山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牧場和自然保護區,這裡生活著非常多的當地珍稀動物。大約在2億年前,祁連山地區還是一片海洋,但隨著地球板塊運動,印度洋板塊不斷擠壓歐亞板塊,導致青藏高原的隆起,青藏高原在隆起時順便擠壓周圍地勢,形成了很多山脈,其中就包括祁連山。
-
兩大人工影響天氣工程落戶祁連山,促進雲雨轉化遏制生態退化
兩大人工影響天氣工程落戶祁連山,促進雲雨轉化遏制生態退化 記者11日從甘肅省氣象部門獲悉,國家級人影項目西北區域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工程和甘肅省祁連山人工增雨(雪)體系工程已「落戶」祁連山。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昆蟲專項調查成果評審會順利召開
為全面系統調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昆蟲綱、蛛形綱等無脊椎野生動物的種類和分布,掌握其主要類群組成、區域食物鏈結構、生態功能發揮等情況。2019年7月,在「2019年第二批林業改革發展資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補助資金」支持下,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啟動了「昆蟲專項調查項目」。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在大群候鳥中,觀測人員首次發現頭部為黑色、腹部是白色的候鳥。經過比對,這種候鳥名叫青頭潛鴨,屬全球瀕危物種。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風景園林系研究生程威介紹,目前,觀測到的青頭潛鴨數量有兩隻。它是全球瀕危物種,全球的數量也就不足1500多隻左右。受北方寒冷天氣影響,越來越多的候鳥落戶漢豐湖溼地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