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然保護區生態亮紅燈 保護區邊界調整亟待規範

2020-12-08 新華網客戶端

  保護區生態亮紅燈,「綠盾」行動再敲警鐘

  位於西藏阿里地區的岡仁波齊,海拔6656米。2004年,岡仁波齊國家級森林公園成立。

  不久前,安徽、重慶、雲南等3省所轄的8市(州、區)政府和林業部門的主要負責人被生態環境部約談,因為他們轄區內的7個自然保護區存在嚴重的違規開發建設問題,甚至在被環保督察「點名」後,仍然違規審批、虛報情況、敷衍整改。

  因自然保護區的生態保護問題,一次性約談11名正廳級官員,過去並不多見。生態環境部此舉也被認為是發力自然保護區管理。

  這場「超高規格」的約談緣起於一場代號為「綠盾」的行動。今年3月以來,生態環境部等7部門共同開展「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46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847個省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體檢,集中巡查、清理各級保護區內的舊帳新題。

  保護區中看界立碑不明確、人員自由進出、垃圾隨意堆放、旅遊生產設施「叫停不停」的仍然存在,有些地方甚至以「扶貧攻堅」「改善民生」的名義,為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問題撐起「保護傘」。保護區邊界劃定隨意,管理方式粗曠,核心區內存在大量原始居民更成為保護區的通病。

  部分地方官員進入約談會場後,甚至還在詢問:「為什麼會被約談,轄區內的保護區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我國自然保護區確實存在很多歷史遺留問題,這些問題產生與在座的各位無關,但是現階段,解決這些問題實實在在是各位的責任和義務。」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的這段話是此次約談會結束語,也吹響了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問題整治的衝鋒號。

  巡查時,巡查人員發現,甘肅省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衝區內,神樹水電站未完成生態治理任務。

  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需「閉門謝客」

  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北麓珠峰腳下,是去珠峰的必經之路。每年4月到10月,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都會形成一個季節性的商業中心,來自珠峰腳下的農牧民在這裡搭起帳篷,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和登山者提供住宿、熱水、餐食等服務。

  一間帳篷旅館的老闆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住宿價格每人每晚30元至50元,是農牧民每年一筆不小的收入。」

  事實上,這樣的收入並不合法。巡查發現,這些帳篷旅館的搭建地位於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自然保護區內禁止進行砍伐、放牧、狩獵、捕撈、採藥、開墾、燒荒、開礦、挖沙等活動;保護區的核心區、緩衝區禁止開展旅遊和生產經營活動。

  「在保護區的核心區內開設旅館屬於違法行為,珠峰保護區應加快完善保護區管理機制,推進保護區規範化管理。」在日前召開的「綠盾2018」巡查座談會上,巡查人員對西藏自然保護區管理提出要求,隨後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也對該問題進行通報。

  一直以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從未停止過博弈,但在最新一輪的較量之中,後者越來越佔據上風。

  今年4月,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的支柱產業年保玉則國家公園關門謝客了,總投資1216萬元的景區木棧道和帳篷營地被全部拆除。

  巡查時,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天祝煤業仍在開採運輸。

  年保玉則位於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地帶,是青藏高原重要水源地和綠色安全屏障,被譽為「天神後花園」。在年保玉則的山麓中,生長著千百年的雲杉、松柏,山坡上有蟲草、貝母、大黃等名貴藥材。山腳下,野犛牛、藏羚羊、巖羊、白唇鹿、黑熊等珍貴動物成群出沒, 湖內有多種高原上特有的魚類。

  年保玉則命運的轉折開始於2000年。隨著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成立,年保玉則先後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4A風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聲名鵲起之後,遊客蜂擁而至。

  2008年後,年保玉則景區人數開始增多,到了2013年、2014年遊客更是急劇增加。根據久治縣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年保玉則景區共接待遊客15.7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14億元,貢獻了該縣1/4的GDP。

  但人類活動的日益頻繁,難免也對生態環境帶來擾動。由於遊人素質參差不齊,亂扔垃圾,違規穿越,踐踏草場的不文明行為,讓年保玉則垃圾成堆,加速了雪山的退化。

  巡查了解到祁連山華龍大灘煤礦正停產進行生態治理。

  2016年7月,久治縣拆除了位於保護區內違規建設的拉則、煨桑臺並整治受損草場。如今,隨著年保玉則國家級地質公園停止對外開放,年保玉則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和遊客接待中心也一併關停。

  年保玉則的關停僅是一個縮影。今年四五月,青海陸續發布通告,位於可可西裡、黃河源頭等涉及三江源、祁連山和青海湖等生態敏感的自然保護區的相關景區要禁止接待遊客。

  保護區內小水電隱患重重

  「綠盾」巡查組離開甘肅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第三天一大早,就接到了隴南市兩當縣副縣長汪小波的電話:「引起河道斷流的雲屏水電站攔水壩已經完全拆除了,下遊恢復了正常水流。」

  始建於1976年的兩當縣雲屏水電站最初由村集體出資建造,裝機容量僅400千瓦,目的是為當地居民提供照明用電。2006年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雲屏水電站被整體劃入了保護區的實驗區。巡查人員發現,隨著農村電網改造工程的推進,目前雲屏水電站已經不再是保護附近居民用電的必要存在,但是這個小水電一直保持著運行。

  「引水式水電站非常容易導致下遊河道的斷流。」巡查組的專家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由於沒有未執行生態流量保障措施,雲屏水電站壩後近3公裡河道乾涸斷流,嚴重影響了河道水生生物的棲息,同時也影響植被,造成生態系統的碎片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三章第二十八條,禁止在保護區的緩衝區開展旅遊和生產經營活動;第三章第三十二條,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衝區內,不得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原環境保護部、國家發改委等10部委於2015年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涉及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活動監督管理的通知》明確,對在核心區緩衝區違法開展的水(風)電開發,要立即予以關停或關閉。

  「綠盾」巡查人員下到深約5米的井下檢查,確認甘肅祁連山雜木寺水電站生態基流控制閥鎖死。

  在我國,通常將裝機容量25000千瓦及以下的水電站稱為小水電。統計數據顯示,全國類似於雲屏水電站的小型、微型水電站數量高達4.7萬多座。小水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曾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發揮重要的作用,為無數的偏遠村莊帶去光明。但大量的引水型水電站,極易導致河流脫水、斷流,冬季枯水期就更為突出。

  近年來,小型水電站破壞生態環境的案例頻遭曝光。在此背景下,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公布了全國小型水電站無序開發及相關環境破壞問題清單。但在實際落實整改的過程中,並不是每一個違規小水電項目都能做到即知即改。

  在青海省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衝區內,拉貢水電站、尕多水電站一前一後建立在長江源上遊通天河上,裝機容量分別是8000kw和500kw,均為環境敏感區域內的引水式小水電站項目。

  2017年12月8日,《關於青海省「綠盾2017」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巡查情況的通報》明確指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綠盾行動方案要求,青海省相關州縣政府以及省級部門應制定予以拉貢水電站、尕多水電站關停的整改方案。然而,「綠盾2018」在對該問題「回頭看」時發現,這兩個水電站發電機組仍轟隆作響,從未停止運行。

  「綠盾」巡查人員核對位於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衝區內拉貢水電站的發電數據,並拍照取證。

  2017年年底,青海省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安局曾分別對拉貢水電站、尕多水電站開出過行政處罰決定。處罰決定書明確指出,兩個水電站屬於違法經營並對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而長達10餘年的違法經營,處罰金額只有不到1萬元。

  9月11日,針對拉貢水電站、尕多水電站「罰而不停、以罰代改」的情況,環境保護部官方微信作出通報。巡查人員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下一步我們會持續監管,確保整改落實到位。」

  「自然保護區存在這麼多問題,我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認識不深入、重視程度不夠。」崔書紅指出,有的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守法意識淡薄,為侵佔自然保護區的開發活動開「綠燈」;甚至在整改過程中,有的工作人員還弄虛作假,敷衍整改。

  保護區邊界調整亟待規範

  在「綠盾2018」中,巡查組在安徽發現,宣城市涇縣經濟開發區長期違規侵佔保護區雙坑片區核心區土地近300公頃,保護區管理局不但不履行監管職責,甚至變更保護區範圍和功能區劃,為非法侵佔行為站臺,私自調整保護區邊界,用山地換溼地,表面看似面積沒有變化,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揚子鱷真真切切只能生活在水裡。

  「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邊界是上個世紀80年代劃定的,整個縣城都在保護區裡面。」安徽宣城的領導在約談會的整改表態環節還在以邊界不合理為由,為侵佔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行為辯護。

  在巡查過程中,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發現,「申請調整保護區的邊界」幾乎是每個地方政府都向巡查組提過的建議,甚至在一些地區,「保護區邊界劃定不合理」成為違法違規行為的擋箭牌。

  在我國,根據區域內部生態價值,自然保護區一般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三個功能區,對人類活動有嚴格限制。除實驗區可進行參觀考察、旅遊等活動,核心區和緩衝區通過物理的隔離,構成了一個「無人區」,以確保原始生態不受幹擾。

  據了解,我國的第一個保護區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建立於1956年,但自然保區條例頒布於1994年。儘管60多年來,我國的保護區、保護地建設體現逐漸完善,但由於專業水平限制、政策的導向性等問題,保護區邊界劃定不盡科學合理,部分保護區甚至在核心區內還存在大量原始居民,管理方式粗曠。

  「綠盾」巡查組專家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舉例說,一些省級水生動物保護區,沒有充分了解受保護動物的生活習性,將縣城區域的水庫、電站、主要道路,甚至整個村、整個鎮甚至整個縣都被劃入了保護區的情況並不少見。

  當初,保護區劃分面積大,可以獲得更多的經費支持和人員編制,但隨著社會發展,保護區可以獲得的紅利逐漸淡化,區域發展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當巡查人員問起自然保護區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的時候,多個保護區管理機構都把「保護區內的原始居民數量龐大」列在了困難清單的首位。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留意到,甘肅、青海、西藏三地關於「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工作開展情況的匯報中,均提到了保護區內存在數量龐大的原始居民,為保護區的依法管理造成困難。據統計,甘肅省自然保護區內常住人口達60萬人,青海省自然保護區也尚有30餘萬人世居其中。

  「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嚴格保護的法律規定與民生改善、區域發展的矛盾日益積累,民生改善特別是脫貧攻堅項目因核心區、緩衝區嚴格管控受到影響。」某保護區管理局負責人曾抱怨,由於無法避讓保護區,國家和省級規劃確定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要基礎設施建設難以落地實施。

  畜牧業是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產業。有專家提出,隨著自然保護區保護力度的加強和城鎮、生態、農業「三區」劃定工作開展,畜牧業發展空間受限,影響農牧民生產和民生改善,同時由於拆遷、搬遷的養殖場尚未制定具體統一的補償標準,部分養殖戶難免遭受損失。

  巡查組建議地方,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學校、公路等涉及民生的項目,不要搞一律停止的「一刀切」。

  日前,生態環境部在例行發布會上透露,我國將在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工作,初步估計全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比例將達到或超過國土面積25%左右。

  崔書紅坦言,由於歷史原因,我國部分自然保護區的設置是基於搶救性保護的目的,導致保護區劃的面積過大,有的城鎮很大部分劃在保護區內,確實存在著範圍和功能分區不科學、不合理的情況。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儘量做到與地方的生產生活區域不交叉、不重疊,讓生態保護紅線能夠起到真正的嚴格保護作用。

  違法成本過低,生態破壞屢禁難止

  2017年7月11日,由原環保部、原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原農業部、原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國家海洋局聯合發文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也就是幾天後,中辦、國辦對外公布《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的通報》,多名甘肅官員因祁連山生態問題,「扎堆兒」上了被問責的名單。

  通報中「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徹底」「在立法層面為破壞生態行為放水」「不作為、亂作為,監管層層失守」「不擔當、不碰硬,整改落實不力」等嚴厲的措辭,敲響了生態環境保護的警鐘。在實地巡查中,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也頻頻聽到:「祁連山生態保護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政治問題。」

  數據顯示,2017年「綠盾」行動共調查處理涉及自然保護區的問題線索2.08萬多個,追責問責1100多人。2018年以來,共調查處理了1.4萬多個涉及自然保護區的問題線索,關停取締違法企業1800多家,強制拆除違法違規建築設施1900多萬平方米,追責問責900人。

  巡查組到出現問題的現場時,所有的違法行為都停止了,可是等巡查組走後再殺回馬槍時,卻發現生產活動仍然熱火朝天。「綠盾」行動就像是一臺「測謊儀」,讓一些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弄虛作假、敷衍整改的問題得以暴露。

  為何我國的自然保護區會出現這麼多問題?

  「法律制度不健全、處罰偏輕、違法成本低是保護區問題高發的原因。」崔書紅指出,我國的《自然保護區條例》制定於1994年,受當時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等影響,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偏輕,最低罰款100元,最高罰款僅1萬元,「違法成本太低,不能對違法違規行為形成有效震懾。」

  接下來,生態環境部將督促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層層壓實責任,對「綠盾」專項行動發現的問題「拉條掛帳」,形成清單,查明原因,整改銷帳。要依法依紀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並責成造成生態破壞的相關責任主體開展生態修復。

  「我們還將以建立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重大改革為契機,根據不同的價值定位、保護目標和管理模式等,對包括自然保護區在內的各類自然保護地開展歸併、整合。」崔書紅說。(張奪文並攝)

相關焦點

  • 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加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
    為落實「人與生物圈計劃」和對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1993年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成立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CBRN),截至2019年底,網絡成員已增至181家。12月13-17日,「第22屆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大會」在山東煙臺舉行,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正式被授予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單位,成為江蘇省首個加入CBRN的省級自然保護區。
  • 中國生物圈保護區醞釀未來十年行動計劃 允許社會資本適度參與
    包括33家自然保護區在內的中國生物圈保護區正在醞釀未來十年行動計劃,以實現保護區建設與國家戰略、區域發展的全面協調和融合,促進周邊區域居民福祉的提升,並打造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典範。
  •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熱帶雨林保護區)是具有世界意義的生物多樣性...
    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是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推薦理由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臨滄市境內,總面積50887公頃,最高海拔2977米,南滾河保護區山體為橫斷山山脈,山脈走向為東西走向呈現北高南低,形成溝谷縱橫的地貌特徵。是具有世界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是中國熱區的生物多樣性的寶庫之一。
  • 中國十大著名植物自然保護區,國內十大植物自然保護區
    1、花坪自然保護區花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龍勝、臨桂兩縣交界處,在八十公裡天平山的主峰蔚青嶺周圍,其前身為桂林地區廣富林區。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建立最早的一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5133.33公頃。
  • ...水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水域繼續實施禁捕
    7月1日,記者從雲南省農業農村廳舉辦的《關於在金沙江(長江幹流)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金沙江幹流和主要支流除水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水域於2020年7月1日0時起繼續實施禁捕,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 陸地和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區體系基本建立自然保護區面積翻番
    本報尖峰嶺7月11日電(記者陳超通訊員陳康蘇文拔)記者從今天在尖峰嶺召開的全省林業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會議上獲悉,兩年內全省保護區面積翻了一番,陸地生態系統和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區體系基本建立。  2004年,我省批准設立了自1988年建省後首批新增省級自然保護區,包括鸚哥嶺保護區、猴獼嶺保護區和黎母山保護區。
  • 青藏兩地邊界警方合作:打造最安全自然保護區
    青藏兩地邊界警方合作:打造最安全自然保護區 2017-08-15 18:08: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魏巍
  • 環保部就生態環境問題約談五個自然保護區負責人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據環保部消息,2016年1月13日~14日,就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河南小秦嶺、寧夏賀蘭山、山東長島、廣東丹霞山等5個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問題,環境保護部約談了5個自然保護區相關負責人。
  • 湛江市司法局關於《廣東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送審...
    第二條【適用範圍】本辦法所稱徐聞珊瑚礁保護區,是指經國務院批准的廣東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邊界坐標連線內的區域。其具體面積、範圍和功能分區以國務院授權部門的公布為準。在徐聞珊瑚礁保護區從事建設、保護、管理和利用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辦法。
  • 世界海洋日聚焦紅樹林~快收藏,中國6大紅樹林國家級保護區信息
    它們是: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山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內6大紅樹林國家級保護區基本情況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緯度最北的國家級紅樹林保護區
  • 中國著手制定長江上遊保護區行動規劃
    13日上午,國家農業部、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和大自然保護協會聯合在廈門召開了「長江上遊自然保護區保護行動研討會」。中國政府已決定著手制定長江上遊保護區行動規劃,以切實保護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和長江水生態系統的健康。
  • 海洋自然保護區劃分中的「無奈」
    但實際上,大部分海洋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同時也是旅遊景點的核心區。很難說是保護區保護不利,這是因為一些國家級的海洋自然保護區,也是國家級的溼地風景區,同樣在一個地方,「孰先孰後」還是個問題。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專家丘君認為,《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在實施中遇到的困難,主要有兩種,第一因為中國有自己的國情,很多人集中在沿海。
  • 自然保護區_中國臺灣網
    4.環境狀況:空氣符合國家一級標準。保護區內無任何工業汙染源。 5.資源狀況:(1)植物資源,有高等植物247種。(2)動物資源,有哺乳動物42種。 6.類別類型:自然生態系統類草甸與泡沼生態系統類型。
  • 三亞國家珊瑚礁自然保護區,一個特殊的保護區,同樣非常值得一看
    導語:三亞國家珊瑚礁自然保護區,一個特殊的保護區,同樣非常值得一看那麼我們前幾天一直在陸地上看過三亞的海邊和三亞的大海以及三亞上面一些非常漂亮的山峰,這些熱帶的山峰同樣有著他們自己的風格,那麼今天我們來到了大海的內部,一起來看一看,在這裡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保護區,它的名字叫做三亞國家珊瑚礁保護區保護區
  •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省生態研究所聯合開展保護區土壤監測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典型寒溫帶針葉林原始林,區內土壤形成受到氣候、地形、森林、植被及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在土壤不斷弱度灰化和草甸腐殖質化及沼澤化過程下形成了寒溫帶森林土壤。為研究寒溫帶落葉松林土壤溫室氣體排放通量動態變化,上半年,呼中自然保護區與黑龍江生態研究所聯合開展土壤監測研究,以期闡明落葉松林土壤溫室氣體對森林生態系統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為評價寒溫帶落葉松林生態系統在全球碳、氮循環中的作用提供理論依據。
  • 黑熊、獼猴、豺……白馬雪山保護區拍到珍稀瀕危物種活動影像
    下一步工作中,保護區管護局將不斷加強宣傳力度,進一步規範紅外相機布設,加大紅外監測範圍。全方位掌握野生動物分布狀況和結構性變化。保護區成為全球25個優先重點保護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黃喉貂據介紹,1983年4月,雲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白馬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1988年,國務院批准白馬雪山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自然保護區
    5.資源狀況:(1)植物資源,有高等植物247種。(2)動物資源,有哺乳動物42種。 6.類別類型:自然生態系統類草甸與泡沼生態系統類型。 7.保護對象:科爾沁沙地與東北平原交界地帶的草原植被及特有的野生荷花湖沼生態系統。
  • 廣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6)廣西花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花坪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龍勝、臨桂兩縣交界處,在八十公裡天平山的主峰蔚青嶺周圍。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建立最早的一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5133.33公頃。
  • 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名錄 33個自然保護區解析
    根據《海洋特別保護區管理辦法》,分為海洋特殊地理條件保護區、海洋生態保護區、海洋公園和海洋資源保護區等四種類型。會後,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管理司副司長陳力群接受了中國網記者的採訪,他指出,此次批准成立的5處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和7處國家級海洋公園,將充分發揮海洋特別保護區在協調海洋生態保護和資源利用關係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地推進我國海洋特別保護區的規範化建設和管理,促進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海洋生態文明的建設。
  • 中國最大的獼猴自然保護區,獼猴數量不足兩千隻,就在河南境內
    中國建立了非常多的自然保護區,這些動物區分了種類,有專門保護自然資源的保護區,也有要保護很多不同動物種類的自然保護區。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個中國最著名的太行山獼猴自然保護區。希望小夥伴們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能夠進一步更加地了解中國的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愛惜動物,從自身做起。講到太行山獼猴自然保護區,自然就得先講一講獼猴們所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