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稱「尊嚴說」令人耳目一新

2020-11-29 搜狐網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3月開學,正是師生見面最繁忙的日子,無暇看電視和報紙。此時開「兩會」,我多半犯糊塗。先是編輯來電話,要我談兩會,只能如實相告,不知新聞故而不敢談新聞;後《中國新聞周刊》來電,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出了一個新看點:溫家寶講政府所作的一切,是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這一說法令人耳目一新。

  在普遍飢餓的年代,民眾不是為尊嚴,而是為吃飯苦苦掙扎,甚至付出生命代價。餓死3000萬人的慘痛不提了,謹舉最近網上披露舊聞一例:1960年8月2日,太原市公安局發現路邊小樹上有反動標語:「為吃飯,打倒XXX」。為此,該局公布此案為反革命案件,發動全市普查。在那個年代,這類案子不難破,書寫者肯定被打倒,多半是活不下來。

  相比這樣的時代,改革開放接受「人權」這一提法,將人權定位於「溫飽權」(其實是吃飯權)是一大進步,理應肯定。30年前這樣說,是可以的,30年後還這樣說,就不像話了。中國早已解決「溫飽」問題,按GDP計算,已經超過德國,到年底或可超日本,在如此富足的年代,再將「人權」定位於「溫飽權」,豈非授人以柄?

  還應該表揚的是與「尊嚴說」配套,此次兩會舉手表決「選舉法修正案」。其中最大亮點是「城鄉同票同權」。以前農民只享有城市居民選舉權的八分之一,後改為四分之一。回想上世紀90年代末,三農問題吵得沸反盈天,有記者找我採訪,要我說說改革開放從農民、農村、農業開始,二十年過去,為什麼三農成為負面危機?我先問他一道算數題,小學生都會算:五分之三大,還是四分之一大?他說五分之三大。然後我告訴他一個史實:1787年美國制憲會議曾為南方黑奴的選舉權吵得一塌糊塗,差一點崩盤。南方種植園主為擴大眾議院議席,提出南方的黑奴按選舉人口算,有一個算一個,北方不幹,認為這是欺騙與訛詐。雙方討價還價,在零與一之間對價,最後摸到零點六即五分之三,每一個南方黑奴算五分之三選舉人口,制憲會議渡過難關,勝利閉幕。華盛頓興奮至極,稱之為「偉大的妥協」。

  記者聽我一席言,立刻明白我的意思:三農之所以鬧危機,就在於農民的根本政治權利——選舉權,還不如兩百年前的美國南方黑奴,四分之一小於五分之三!牽牛要牽牛鼻子,這才是牛鼻子所在。當時為三農發言的學者專家沒有一個牽住牛鼻子,都是在外圍打轉。國共決戰,用陳毅老總的話來說,淮海戰役的奇蹟,是「五百萬民工用小車推出來的!」農民用小車把共產黨推進了城,卻只能享有城裡人八分之一的選舉權。農民的政治權利從八分之一進步到四分之一,花了42年(1953~1995),從四分之一到同票同權,花了15年(1995~2010)。這是歷史性的重大進步,理應獲得更大的表揚。

  農民與市民同票同權後,下一步就是城鄉居民如何共同前進,如何共享尊嚴。朱學勤

2010兩會發布臺

2010兩會熱點關注

兩會高清圖

相關焦點

  • 中國旅遊產品創意案例發布 令人耳目一新
    中新網博鰲12月9日電(記者 洪堅鵬)山裡DOU是好風光、上海環球港、牛人專線、文和友龍蝦館……2019年第二屆「中國服務」旅遊產品創新大會8日-10日在海南博鰲舉行,來自國內多個省市區旅遊主管部門的官員、旅遊協會負責人、旅遊業界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圍繞
  • 如何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講話稿
    習近平總書記用著名學者王國維關於治學的三種境界,來論述讀書學習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也要有「衣帶漸寬」「人憔悴」的心甘情願,更要「眾裡尋他千百度」,最後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這種新穎的觀點和巧用的語言比一般地提學習要求更妙趣橫生、意味深長。
  • 胡志強支持蔡英文選主席 稱可讓民進黨耳目一新
    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將改選黨主席,前「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決定參選,對此,臺中市長胡志強上午公開推崇,蔡英文女士是位難得人才,這股清新的力量可讓民進黨耳目一新 據悉,胡志強公開稱許蔡英文是民進黨主席適當人選後,又擔心的說,不希望自己對蔡英文客觀的中立的意見,反而傷害到她。
  • 《與世隔絕》真實再現小人物的美與尊嚴,隔絕的是地域而不是人心
    李娟筆下的新疆牧場,那是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風情異域,與我們漢人生活的世界不一樣。那裡遠離現代科技、生活簡單,仿佛與世隔絕。那一種奇異的隔絕,真實再現小人物的美與尊嚴,隔絕的是地域而不是人心。這是我讀《與世隔絕》(節選自《冬牧場》)的感受。在節選《冬牧場》的《與世隔絕》中,李娟的筆調輕鬆詼諧,不緊不慢中,透露出一種天然的質樸和幽默。
  • 人格權編:讓每個人活得有尊嚴
    比方說,各種頻發的騷擾電話、簡訊、強制彈窗,令人頭疼又無計可施。民法典首次對「隱私」作出清晰界定,將「私人生活安寧」納入隱私權,這就意味著,侵犯隱私不僅局限於人們熟知的各種非法獲取行為,「午夜來電」、彈窗廣告、廣告傳單等任何可能破壞個人生活安寧的現象,也將被認定為侵犯隱私權的行為。   「像廣場舞擾民,過去最多只能藉助相鄰權來維權,舉證門檻高、難度大,現在可以直接依據安寧權來維權。」
  • 實用口語:「耳目一新」的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潮英語>正文實用口語:「耳目一新」的英文怎麼說?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給大家分享幾句,關於"春天"的英文表達,超級應景哦~   a breath of fresh air   令人耳目一新的人或事
  • 為何說李冰冰的《巨齒鯊》是讓人耳目一新的鯊魚電影?
    儘管如此,《巨齒鯊》是一個緩慢的鐘擺,朝著「腦死亡」的大預算類型娛樂片的正確方向回歸,因為它的角色以無辜的誠意說著有些愚笨的臺詞,並且不時的花費時間來哀嘆同齡人的程序化死亡。
  • 張龑:康德論人之尊嚴與國家尊嚴
    國家與人是法政哲學的基本單位,可否同時賦予二者以尊嚴是現代以來備受爭議的話題:國家難免會侵犯人之尊嚴,若說國家有尊嚴,這一尊嚴如何能同人之尊嚴和諧共在。這一問題同樣也構成了康德法政哲學的問題意識。在他的作品中,談及尊嚴有兩類主詞,一類是關於人的,一類是關於國家的。
  • 在科學中尋求上帝是對智能設計論點的一種令人耳目一新公正的探索
    注釋「 在科學中尋求上帝是對智能設計論點的一種令人耳目一新和公正的探索。與許多意識形態驅動的智能設計詆毀者不同,蒙頓拒絕建立一個稻草人,毒害井,或將其視為不科學。布拉德利蒙蒙寫道:「一個友善的無神論者」 - 一個認真,誠實地考慮挑戰無神論的主張的人。
  • 感悟死亡和生命的尊嚴
    ———編者   現代人天天講求所謂的「生活品質」,卻常忘記「生活品質」必須包含「死亡(的尊嚴)品質」在內。或者不如說,「生活品質」與「死亡品質」是一體兩面、不可分離的。高齡化到死亡的過程,不外是訓練每一個人培養「生命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雙重實存態度的最後階段。
  • 明日方舟:新幹員的精二立繪令人耳目一新,再現跳兔子洞的畫面
    愛麗絲來到羅德島的原因還尚未清楚,按照她所說的話來分析,是來歸還什麼東西的,這樣的話肯定不是文案組隨便寫出來的,這鋪墊已經很明顯了。現如今就是那個被稱為客人的人,還沒有找到,以及這個寄存在城堡的神秘物品,究竟會是什麼,剛來就是疑點重重了。當你對別人介紹愛麗絲的時候,就需要用這些一味誇大的前綴詞語加以修飾,這樣也能最快了解她這個人。
  • 貼近觀眾需求、傳播主流文化 網絡紀錄片令人耳目一新
    網絡紀錄片更符合網際網路用戶接受習慣,令人耳目一新—— 貼近觀眾需求 傳播主流文化(網絡文藝趨勢觀察④)  核心閱讀  網絡自製紀錄片通常節奏明快、信息密集、娛樂性強、重視視聽體驗,在互動性、整合性、易分享、可遷移性等方面和傳統紀錄片有明顯區分  工業化是紀錄片發展重要方向。
  • 「基因編輯嬰兒」之問:法律如何防範科技對人類尊嚴的威脅?
    領導這一試驗的學者賀建奎消息一出,不僅引發全球學界震動,更是瞬間陷入輿論漩渦,「基因編碼技術是否已經可以用於人體試驗?」「對試管嬰兒進行基因編輯是否有悖倫理道德?」公眾與學者對該項研究的安全性與倫理性的質疑紛至沓來。
  • 中共反腐傳播展現耳目一新形象
    專家指出,十八大以來,中共反腐傳播令人耳目一新,顯示出了從嚴治黨的決心和新思路。 【時時有「存在感」】 從《永遠在路上》到《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兩部成功引發公眾熱議的話題性紀錄片有個共同點:把貪腐官員落馬後的形象曝光於電視觀眾面前,讓他們現身說法,親口講出懺悔錄。
  • 郝曉光和他的豎版世界地圖令人耳目一新
    新近,湖南地圖出版社全國地圖編輯室分別出版了豎版《中國地勢圖》和豎版《世界地勢圖》,果然令人耳目一新。    中國地圖由橫改豎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著名地圖專家鄧吉芳說,常見的橫版中國地圖不是一張中國全圖,而是兩張局部圖的拼接。圖上將相當於中國大陸面積1/4的南海及南海諸島切下來,再將比例尺縮小一半,繪成一個小方塊,放在右下角。
  • 是夏天「天然爽口菜」,每隔三到五天就吃一次,他令人耳目一新
    是夏天「天然爽口菜」,每隔三到五天就吃一次,他令人耳目一新!夏天來後,街上的人多了,人們穿著他們最喜歡的裙子和短褲,因為他可以很酷,當夏天來的時候,你必須注意你的體溫和身體,如果不注意可能會會引起暈厥和中暑,那麼的營養師大喬推薦這個夏天必備「爽口菜」,來看看吧。
  • 語義學者:尚需進階的「學術秘書」
    從搜尋引擎到「語義學者」科研人員常藉助學術搜索來尋找自己想要的資料。但有些學術搜索工具只為某一研究領域的專家服務,不同領域之間的關聯不足,難以為跨界學者提供服務。還有一些專注科研領域的搜尋引擎,偶爾也會檢索出相當一部分非學術文檔。更重要的是,從網際網路上搜索到的資料容易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差錯,甚至數據也面臨被篡改的風險。
  • 生命的尊嚴,選擇的真諦
    在那個人心悲悽的天日,當用夢與歌編織的花環在你的窗臺下痛苦地枯萎,你說害怕受傷,便躲進蠶繭.當你的真誠與勇氣在你的殼外被撞得粉碎,鋒利的碎片將你割得遍體鱗傷,你飢餓 你痛苦.生命的尊嚴與金錢和權力放在你的面前,你選擇了金錢和權力.你說生命的尊嚴不能挽救你的生命,不能給你當飯吃,充飢餓.
  • 香港學者立新說:中國人更早發現美洲新大陸(圖)
    對於許多研究中西交流史的學者而言,利瑪竇當年展示的《坤輿萬國全圖》,清晰勾畫出五大洲四大洋的準確輪廓,不僅證明了歐洲的先進地理知識,更開啟了延綿四百年的「西學東漸」序章。  然而,這幅圖是否西方人原創、是否吸收了早前中國人航海資料,一直在學界存有爭議。
  • 這個女護士說:面對死亡,讓逝者更有尊嚴地離去
    賈曉陽說,看到網上這些信息後,自己熱血沸騰。「軍人本來就應該在前線工作,作為醫護人員這又是我的職責。」於是,大年三十,賈曉陽寫了一份請戰書交給護士長,第一時間報了名,並最終獲得醫院同意,隨著河南省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奔赴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