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志雲︱方德萬與中國海關史研究
作為西方史學界理解近代中國的四大系統檔案,英國外交部檔案、基督教士傳教檔案、商會檔案(太古、旗昌和怡和洋行)和中國海關檔案(中國海關出版品、海關關員的個人文集、中國海關內部公文等),向為西方史學界重點耕耘的園地。自從中國海關造冊處稅務司馬士(H. B.
-
新書《近代山東城市下層社會群體研究》簡介
《近代山東城市下層社會群體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中國近代城市近代化的進程中,城市下層社會群體發揮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作為人數眾多,生活貧困的群體,他們的生活卻真實記錄和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轉型和城市社會近代化進程所帶來的影響,能夠全面反映中國社會的歷史面貌。店員、學徒、人力車夫、碼頭工人、攤販、妓女、乞丐等群體在近代中國城市中普遍存在,山東城市也不例外。
-
張俊義:近代中國海關的反走私努力與1948年中英關於香港《關務協定...
但是,在配合查禁走私上,由於港英政府始終缺乏誠意,加上半殖民地中國的積貧積弱和帝國主義把持中國海關的事實,雖然中國方面作出了種種努力,但始終收效甚微。香港猖獗的對華走私活動成了一個難以解決的痼疾,它貫穿了整個近代中國的歷史。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第22屆青年學術論壇在杭州舉辦
張會芳《中共革命中的農民土地問題:研究回顧與展望》,從土地與革命、土地政策的演變與實踐、社會史視野下的中共革命等方面,回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學界對土地問題的相關研究,並就開拓研究方法與研究視角,加強學術對話等進行展望。
-
中國經濟學構建的近代探索與現實鏡鑑
當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已成為學界共識。事實上,近代中國的社會科學界及經濟學界也曾有過學術中國化與中國經濟學構建的思潮,並被付諸實踐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理論創新成果。回顧這段歷史,對於新時期中國經濟學構建的進一步推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鏡鑑價值。
-
海洋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
「海洋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四、常建華(南開大學教授、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主任) 五、龐中英(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海洋發展研究院院長) 六、羅一星(廣州市東方實錄研究院院長) 會議地點:南光樓311室 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高超群研究員(8:30—11:30)
-
保護檔案 LED冷光燈裝備哈爾濱資料庫
由於檔案庫的保密性、歷史資料的珍貴性等原因,該「史庫」不對外開放。哈爾濱市歷史檔案重要資料專庫(圖片源自新晚報) 專庫裡的珍貴歷史檔案共兩萬餘卷,分為三部分,一是歷史檔案:1946年前檔案;二是革命歷史檔案:1946年哈爾濱解放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期間檔案;三是重要歷史資料:解放前哈爾濱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重要歷史資料等。
-
50年來的中國近代歷史人物研究
如同整個中國近代史學科一樣,近代中國歷史人物的研究在過去50年間一直隨著中國政治、社會生活的變動而變而而發展,大體說來可分為1949年至1976年、1977年至1989年、1990年至1999年三個大的歷史階段。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世界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研究40年
與該主題相關,中世紀晚期近代早期成為關注的主要時段,人們在研究中傾注了自己的反思,也呼應了國際史學界70年代以來關於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大討論。一些學者重視傳統社會中農牧業經濟結構差異與資本主義產生的關係,一些學者重視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作用,一些學者重視商品生產的作用,③還有學者重視農民個體力量增長或私人財產權利體系發展④。與「過渡」問題討論聯繫在一起,是比較史學的興起。
-
羅家倫: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意義和方法
要知人類或民族過去的來歷和演進,現在的地位和環境,以及他將來的生存和發展,都非研究他近代的歷史不可。這不是說遠的古的不要研究,或是研究了也不重要,乃是說近的切的更當研究,尤為重要。所以做近代的人,必須研究近代史;做中國近代的人,更須研究中國近代史。 說到時間空間的本質,原來是不可以割裂的。所以歷史有兩個特性:一個是連續性,一個是交互性。
-
中國社會科學網英文頻道上線 擴大國際學術話語權
中新網12月31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網英文頻道今日正式上線。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王偉光表示,中國社會科學網中英文頻道相繼上線,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加快哲學社會科學信息化建設,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擴大國際學術話語權的重要舉措。
-
徐秀麗:中國近代史研究70年(1949—2019)
1977年之後,隨著國家整體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近代史研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不但突破了政治史、革命史的單線敘述,理論方法也超越單一模式,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和爭鳴。應當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立相對獨立於政治的、理論和實證相結合的、宏觀研究和微觀研究並行不悖的、自主而包容的中國近代史學,在開放而有紀律的環境中,不斷推動學術進步。
-
重視中國社會工作的學術史意識
比如,彭秀良在《守望與開新》一書中就認為,社會工作在中國的引入與美國社會學家步濟時(John S.Buegess,1883—1949)和北平社會實進會有直接的關聯。該會創辦的旬刊《新社會》是近代中國第一份研究社會的期刊,也是「五四」時期一份極有影響的刊物,其宗旨和目標就是改造社會、實現民主。
-
中國近代公共衛生學建制化起源
方益昉教授方益昉教授近年來致力於西醫東漸與中國現代化起源的關係研究,擅長運用西方近代醫學史料與中國醫學典籍,研究中西醫在中國近代的交流碰撞,提出了「醫源性現代化以下獲準轉載的這篇刊載於《科學》雜誌2020年第2期的《中國公共衛生學建制化起源芻議——始於認知致病微生物的顯微鏡時代》,有助於公眾了解公共衛生事業在中國的產生與早期實踐。在方益昉教授即將出版的新著《西醫東漸中的社會密碼:從牛痘接種到醫政啟動》中,也敘述了近代中國公共衛生教育的起源及早期公共衛生建設和防疫實踐。疫情肆虐,除了鼓勁加油,以史為鑑也是一味百年不變的苦口良藥。
-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2018年學術年會科技人物研究分會場報告梳理
隨著相對穩定的研究者群體的形成及相關學術交流需求的增多,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於去年年底正式成立了科技人物研究專業委員會。在今年10月27日至28日於清華大學召開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年會上,科技人物研究分會場共有國內外48位學者與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對專委會成立一年來開展的工作和會員們取得的新成績進行了展示。 分會場的活動集中於27日上午和28日下午。
-
中國近代史研究範式與方法再檢討
一些研究中國近代社會與國家關係的論著只是通過自己的研究,重複著前人的相關觀點,缺少了「社會—國家」範式最初的學術創新性;還有一些社會史研究流於一般的描述,缺少理論分析和宏觀觀照,趨於碎片化。就像中國近代史研究中任何一種範式都有其適用範圍一樣,在經過30餘年的研究之後,「社會—國家」範式的研究漸臻成熟,中國近代社會史和中國近代史的研究期待新的範式為其注入新的活力。
-
程朝雲:大陸學界有關日據時期臺灣經濟與社會文化問題研究綜述
但何的研究缺乏對時代背景的關照,過分強調了政策的作用,甚至以政策實施的效果來反推政策出臺的初衷。山本有造採用的是數量經濟史和計量經濟史的方法,對日據時期臺灣和朝鮮的經濟進行了比較研究,通過數量分析說明日據時期臺灣、朝鮮等地經濟的殖民地性質,但他同時又認為有些問題難以通過數量分析來做出判斷。
-
《經濟地理》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4年12月16日,「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暨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國內引證報告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科教文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中宣部、教育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協
-
「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12月13至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編輯部主辦的「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本次會議匯聚了日本名古屋大學、御茶之水女子大學、義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韓國首爾科技大學、澳門大學以及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遼寧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歷史檔案館等海內外多所高校研究機構的五十餘名學者,《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華讀書報》等媒體列席參加了會議。
-
全球化視角下的海關教育-光明日報-光明網
隨著中國與世界經濟聯繫的日益密切,「洋垃圾」進口的規模與範圍都前所未有的增大,為跨境環境治理帶來巨大壓力。從非傳統安全理論角度,「洋垃圾」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也對社會安全、經濟安全造成威脅。據統計,僅1998年至2015年,全國海關通過對走私進口「洋垃圾」等多個重點行業和商品開展稽查行動,為國家追徵稅款434.9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