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作戰的海上「蟾蜍」

2020-12-04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中國海洋報

兩棲登陸作戰

「蟾蜍」級坦克登陸艦

編者按

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近日在位於俄北極圈內的泰梅爾半島舉行了大規模兩棲登陸演習,出動了兩棲裝甲車輛、海軍陸戰隊、北極機動步兵團及空降部隊等大批軍力。其中,4000噸級的「蟾蜍」級坦克登陸艦是首次參加北極地區演習。作為俄海軍兩棲登陸作戰的主力艦艇,「蟾蜍」級登陸艦性能如何,垂垂老矣的它為何仍受到俄軍重視?請看本期解讀。

坦克登陸艦屬兩棲作戰裝備,主要遂行的是把坦克、裝甲車和人員物資運送到灘頭陣地,從而實現由海向陸的攻擊作戰。在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爭和諾曼第登陸作戰中,坦克登陸艦都有過不俗的戰績。二戰後,坦克登陸艦也在中東戰爭、海灣戰爭等局部戰爭中有著亮眼的表現。

「蟾蜍」級坦克登陸艦是蘇聯在1965年開始建造的大型登陸艦「鱷魚」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共有兩個型號,主要由原華約成員國波蘭建造。該級艦與「伊萬·羅戈夫」級船塢登陸艦一起,標誌著蘇聯兩棲艦艇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蟾蜍」級坦克登陸艦的整體性能可圈可點。它長112.5米,寬15米,滿載排水量約4000噸,在世界坦克登陸艦中屬於中等體型。

作為一型坦克登陸艦,裝載能力是衡量其性能的關鍵指標。「蟾蜍」級坦克登陸艦在這方面頗具優勢。它採用了「身寬體胖」的平甲板船型,艦艏前部甲板上翹,舯後部甲板平直,擁有較大的艦體裝載空間。由於採用了滾裝設計,搭載的車輛物資可以從艦艉直接上艦,再從艦艏的登陸跳板完成登陸,十分便捷。登陸作戰時,該艦最多可以搭載l0輛主戰坦克和190名登陸士兵,或24輛裝甲戰鬥車和170名士兵,裝載能力比較可觀。除投送人員裝備,「蟾蜍」級坦克登陸艦還可以搭載90多枚水雷,執行近海防禦布雷任務。得益於較淺的吃水深度,該艦可以抵近海岸直接搶灘登陸,雖然這種登陸方式比較原始,但仍是重型裝備批量登陸時比較高效的方式。

在兩棲作戰中,坦克登陸艦是敵方主要的打擊目標,因此需要本方火力的掩護。但就登陸艦艇本身而言,與搭載艦載火力相比,如何更快地把人員物資投送上岸才是核心。因此,「蟾蜍」級坦克登陸艦的艦載武器相對俄羅斯海軍的驅護艦而言較為薄弱。它配備了飛彈、火箭、艦炮和水雷,其中SA-N-5「杯盤」發射裝置配備32枚近程防空飛彈,具備有限的點防空能力。搭載的76毫米艦炮和兩座毫米速射炮,也使它具備一定的對陸對空打擊能力。有些「蟾蜍」級坦克登陸艦還加裝了兩部40管122毫米的火箭發射模塊,進一步加強了對陸火力支援的能力。

以現在的標準看,「蟾蜍」級坦克登陸艦的性能並不突出。特別是與美國、韓國、法國等國海軍的兩棲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相比,其性能已經全面落後,但目前該艦仍是俄羅斯海軍兩棲登陸作戰的主力艦艇。這從一個角度反映了俄海軍裝備建設的嚴重滯後。事實上,現在的俄羅斯海軍已經逐步失去了遠洋作戰的優勢,近海防禦作戰和有限的遠海作戰是其主要作戰模式。因此,「蟾蜍」級坦克登陸艦雖然老邁,但恐怕還將受到俄海軍的重用。不過,在冰天雪地的北極地區,各國海軍力量相對較弱,佔據北極地利之便的俄海軍,輔之以「蟾蜍」級坦克登陸艦的實力,仍然是其他北極國家難纏的對手。(艾海君)

相關焦點

  • 兩棲作戰「硬核」先鋒:05式兩棲戰車丨央視《國防科工》
    登陸作戰最考驗一個國家軍事硬實力。兩棲登陸裝備性能的優劣,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戰爭態勢的走向。那麼在國產戰車大家族中,誰是搶灘登陸的「排頭兵」呢?已躋身世界先進戰車行列的05式兩棲戰車車族必須榜上有名。央視國防軍事頻道《國防科工》播出《兩棲作戰「硬核」先鋒》,用鏡頭記錄這款戰車如何獨步水陸,發揮出最大戰鬥力。
  • 美海軍「大膽美洲鱷-12」演習驗證兩棲作戰能力
    海軍陸戰隊領導層認為,現在是時候重建和提高其執行核心任務——從海上強行進入危險或者拒止區域——的能力,也就是他們所稱的海軍陸戰隊的「兩棲」特性。為了提高海軍陸戰隊部隊在敵人領土的海灘實施作戰行動的技能,海軍陸戰隊正在規劃十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訓練演習——「大膽美洲鱷魚2012」演習。
  • 071型:萬噸級船塢登陸艦,海軍兩棲作戰主力艦
    艦的上層建築,位於艦體中間部位,後部是超大的直升機甲板,能同時起降數架直-8大型直升機,艦上能攜帶至少4架13噸級的直-8運輸機,以及數架武直-10武裝直升機,能輸送登陸作戰人員上島礁,具備強大的直升機立體登陸作能力。
  • 兩棲攻擊艦的主要功能和作戰任務是什麼?
    問 網友提問: 兩棲攻擊艦的主要功能和作戰任務是什麼? 李唐攝 兩棲攻擊艦是搭載直升機用於輸送登陸部隊及裝備的登陸艦船,也稱直升機登陸運輸艦,其主要功能是使用直升機輸送登陸部隊進行垂直登陸,以提高登陸作戰的突然性、快速性和機動性。
  • 兩棲戰車緣何會沉沒
    有的兩棲戰車航渡能力相對更強,它們一般經過專門設計,直接以實施海上航渡為目標,比如AAV7A1兩棲突擊車、EFV遠徵戰車等。這類兩棲戰車要對抗的則是包括高等級海浪在內的複雜海況。前不久,一輛BRDM-2裝甲偵察車在航渡刻赤海峽時進水沉沒。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設計「瞄準」的本來就不是海上航渡。
  • 05式步戰車:具備兩棲作戰能力,能在水面航行時射擊
    05式步兵戰車,是有6對負重輪的履帶式車輛,現已大規模裝備我數個海軍陸戰旅,以及陸軍數個兩棲機械化作戰單位,成了新時期我軍遂行軍事鬥爭中,非常重要的兩棲作戰的主戰車輛, ZBD-05,其車載火力可謂非常兇猛,炮塔上裝備有1門射速非常高的30mm自動鏈式機關炮,以及1挺7.62mm並列機槍。
  • 兩棲飛機「鯤龍」海上首飛成功
    本報青島7月26日電 (記者趙展慧)今天上午,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本次海上首飛,為測試飛機海上抗浪性、操控特性、結構與系統的工作特性奠定了基礎。編輯:李偉本網所轉載信息,不代表左右新聞域名:ZUOYOUXINWEN.COM的觀點,凡本網註明「來源:左右新聞」的所有作品,均為左右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網稿件務必註明來源。
  • 守護糖分快樂的蟾蜍,什麼時候成了生態殺手?
    圖片:OlegTarabanov,Camelops / Wikipedia滑體亞綱兩棲類的皮膚裸露,且能分泌豐富的黏液,可以進行氣體交換,輔助呼吸。但也因此,這樣的皮膚通透性高,無法耐受高鹽、高滲透壓的環境,因而許多兩棲類對生境的選擇比較挑剔。對於起源於海洋的四足動物來說,爬行類、鳥類、哺乳類都有重新回到海洋懷抱裡生活的類群。
  • 劈波斬浪 競飛蒼穹——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海上首飛成功紀實
    「按計劃執行海上首飛!」隨著一聲洪亮的指令傳來。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的4個渦槳全開,轟鳴的發動機響聲與強勁的風力交織在一起,劃破了這個海濱城市的安靜,在陽光照射下,藍白色相間的機身格外器宇軒昂。起飛!在跑道滑行不久後,AG600從日照機場昂首從容地向青島團島附近海域急速飛去。
  • 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海上首飛
    2020年7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試飛科目訓練及驗證飛機相關性能奠定了基礎。作為我國「大飛機家族」之一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是為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
  •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2020年7月26日,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
  • 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7月26日上午,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海上首飛有啥不同?AG600有啥能耐?AG600別名「鯤龍」,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採用懸臂式上單翼、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單船身水陸兩棲飛機布局形式,選裝4臺國產渦槳6發動機,機長37米、翼展38.8米、機高12.1米(外部尺寸與波音737相當),最大起飛重量53.5噸。
  • 兩棲攻擊艦也有甲板跑道,為什麼不能算航母
    我們都知道,兩棲攻擊艦和航母一樣也有甲板跑道,儘管如此,仍然和航母有一定的差距。不過,美國媒體發表文章稱,中國建造4萬噸兩棲攻擊艦看上去很像航母。對此,有不少網友提出疑問:真的能夠狐假虎威嗎?那麼,兩棲攻擊艦為什麼不能算航母呢?
  • 國產無人機高海拔測試,藍色光電探頭顯眼,放大版或上兩棲攻擊艦
    國產兩棲艦之前在舾裝時,曾在甲板上出現了一種無人直升機模型,外界猜測為國產AR-500C無人機,可用於長航時海上戰場監測,物資運輸等方面。而就在9月27日,國產AR-500C無人直升機在稻城亞丁機場,進行了首次高海拔試飛,創造了國產無人直升機起降新紀錄。
  • 三亞海事局禁航:或不排除075型兩棲攻擊艦,與其他艦艇舉行軍演
    包括環球時報在內的國內媒體刊文表示,此次軍事訓練不排除是以山東號航母為核心的海上編隊訓練,軍演內容可能會包括以編隊防禦為課目,以及實際使用武器包括艦載戰鬥機突擊海上目標的攻擊訓練等。作為軍迷國平軍史據此判斷,也不能排除先前已經同時停泊在三亞軍港的075型兩棲攻擊艦首艦「泰山」號和055型萬噸大驅3號艦「蘇州」號,加上南部戰區海軍艦隊其他驅逐艦、護衛艦、綜合補給艦組成以075型兩棲艦首艦「泰山」號為核心,組成海上兩棲遠徵攻擊群,或在南海上述海域舉行兩棲攻擊群的綜合攻防演練。
  • 美海軍將於2021年首起「大規模演習」,實兵演練新作戰概念
    據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近日報導,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和海軍陸戰隊司令近日表示,將於2021年舉行首次「大規模演習(LSE Large Scale Exercise)」,實兵實彈演習「分布式海上作戰(DMO 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s)」、「對抗性環境中瀕海作戰(LOCE Littoral Operations in
  • 美國復活冷戰武器 兩棲攻擊艦,將其編入航母艦隊
    最近與裡根號航母屢屢配合的,就是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 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是冷戰之後才生產的,實際在冷戰結束之前,美軍就不斷建造大批兩棲攻擊艦,如黃蜂級、惠德貝島級等,這些大型戰艦主要為登陸作戰而設計。冷戰之後,美軍似乎也不再需要大規模登陸作戰了,正在把兩棲攻擊艦兼作輕航母,如今美俄軍事對峙,美軍大批冷戰時期的兩棲攻擊艦,有可能再次派上用場。
  • 美海軍要買幾十艘輕型兩棲艦做根本轉變
    據美國The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5月5日報導,美國海軍想購買30艘新的輕型兩棲運輸艦以支持海軍陸戰隊的根本轉變。小型低成本兩棲戰艦對於美國海軍陸戰隊未來幾年的作戰計劃至關重要。[美國輕型兩棲戰艦(LAW)的概念圖]美國海軍希望採購多達30艘新型輕型兩棲戰艦(LAW),這種輕型兩棲戰艦比現有的大型兩棲戰艦要小得多,而且運營成本更低。美國海軍已經在探索可能的設計,包括帶有船尾坡道的滾裝滾降型。這些艦船將成為其支持美國海軍陸戰隊新的,仍在不斷發展的計劃的關鍵組成部分,該計劃將探索如何進行未來的遠徵和分布式作戰。
  • 下海、隱身 首款水陸兩棲無人艇「軍民融合造」
    從「黑魚」智能無人艇到「海蜥蜴」兩棲智能無人艇、再到正在設計研發中的「獵鯊」百噸級無人艇、「海獵犬」20米級無人艇、「獵空」反無人機系統……無不凝聚著「新十八羅漢」的軍民情懷。負責配套產品技術的無疆技術副總經理劉中凡說,公司科研團隊成員的職業背景構成多樣化,專業領域跨度較大,其中包括研究院所研究員、作戰部隊專業軍人、大學教授、網際網路企業的研發工程師、兵工廠技術員。
  • 脊索動物門中的牛蛙和蟾蜍
    蟾蜍又稱癩蛤蟆,屬水陸兩棲爬行動物,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白天棲息在河邊、草叢等陰暗的地方,晚上在塘邊、河岸、路旁或者房屋周圍覓食,夜間和雨後最為活躍。蟾蜍主要分布除了馬達加斯加、玻里尼西亞和兩極以外的世界各地區;在我國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西北、西南多個省份。分布廣泛,而且在不同海拔的各種生境中數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