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海洋報
兩棲登陸作戰
「蟾蜍」級坦克登陸艦
編者按
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近日在位於俄北極圈內的泰梅爾半島舉行了大規模兩棲登陸演習,出動了兩棲裝甲車輛、海軍陸戰隊、北極機動步兵團及空降部隊等大批軍力。其中,4000噸級的「蟾蜍」級坦克登陸艦是首次參加北極地區演習。作為俄海軍兩棲登陸作戰的主力艦艇,「蟾蜍」級登陸艦性能如何,垂垂老矣的它為何仍受到俄軍重視?請看本期解讀。
坦克登陸艦屬兩棲作戰裝備,主要遂行的是把坦克、裝甲車和人員物資運送到灘頭陣地,從而實現由海向陸的攻擊作戰。在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爭和諾曼第登陸作戰中,坦克登陸艦都有過不俗的戰績。二戰後,坦克登陸艦也在中東戰爭、海灣戰爭等局部戰爭中有著亮眼的表現。
「蟾蜍」級坦克登陸艦是蘇聯在1965年開始建造的大型登陸艦「鱷魚」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共有兩個型號,主要由原華約成員國波蘭建造。該級艦與「伊萬·羅戈夫」級船塢登陸艦一起,標誌著蘇聯兩棲艦艇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蟾蜍」級坦克登陸艦的整體性能可圈可點。它長112.5米,寬15米,滿載排水量約4000噸,在世界坦克登陸艦中屬於中等體型。
作為一型坦克登陸艦,裝載能力是衡量其性能的關鍵指標。「蟾蜍」級坦克登陸艦在這方面頗具優勢。它採用了「身寬體胖」的平甲板船型,艦艏前部甲板上翹,舯後部甲板平直,擁有較大的艦體裝載空間。由於採用了滾裝設計,搭載的車輛物資可以從艦艉直接上艦,再從艦艏的登陸跳板完成登陸,十分便捷。登陸作戰時,該艦最多可以搭載l0輛主戰坦克和190名登陸士兵,或24輛裝甲戰鬥車和170名士兵,裝載能力比較可觀。除投送人員裝備,「蟾蜍」級坦克登陸艦還可以搭載90多枚水雷,執行近海防禦布雷任務。得益於較淺的吃水深度,該艦可以抵近海岸直接搶灘登陸,雖然這種登陸方式比較原始,但仍是重型裝備批量登陸時比較高效的方式。
在兩棲作戰中,坦克登陸艦是敵方主要的打擊目標,因此需要本方火力的掩護。但就登陸艦艇本身而言,與搭載艦載火力相比,如何更快地把人員物資投送上岸才是核心。因此,「蟾蜍」級坦克登陸艦的艦載武器相對俄羅斯海軍的驅護艦而言較為薄弱。它配備了飛彈、火箭、艦炮和水雷,其中SA-N-5「杯盤」發射裝置配備32枚近程防空飛彈,具備有限的點防空能力。搭載的76毫米艦炮和兩座毫米速射炮,也使它具備一定的對陸對空打擊能力。有些「蟾蜍」級坦克登陸艦還加裝了兩部40管122毫米的火箭發射模塊,進一步加強了對陸火力支援的能力。
以現在的標準看,「蟾蜍」級坦克登陸艦的性能並不突出。特別是與美國、韓國、法國等國海軍的兩棲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相比,其性能已經全面落後,但目前該艦仍是俄羅斯海軍兩棲登陸作戰的主力艦艇。這從一個角度反映了俄海軍裝備建設的嚴重滯後。事實上,現在的俄羅斯海軍已經逐步失去了遠洋作戰的優勢,近海防禦作戰和有限的遠海作戰是其主要作戰模式。因此,「蟾蜍」級坦克登陸艦雖然老邁,但恐怕還將受到俄海軍的重用。不過,在冰天雪地的北極地區,各國海軍力量相對較弱,佔據北極地利之便的俄海軍,輔之以「蟾蜍」級坦克登陸艦的實力,仍然是其他北極國家難纏的對手。(艾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