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合作區多維空間地理信息平臺可視化系統已上線試運行啦

2020-12-04 瀟湘晨報

據區屬國企——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深汕智研院公司」)介紹,近期,深汕合作區多維空間地理信息平臺可視化系統(簡稱「可視化系統」)已上線試運行。

目前,該可視化系統已匯集了全區15個部門近130萬條數據,初步形成地上地下、空天地海、二三維一體化的城市數據資源池,可為空間規劃、住房建設、土地收儲、生態環境、防災救災、城市管理等領域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數據支撐,為實施城市空間開發利用和城市運行安全保障提供信息化平臺保障。這標誌著深圳第「10+1」區「智慧深汕」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將進入「空間融合、數據共享、開放應用」的新階段。

信息匯聚共享,打破「數據孤島」

據了解,多維空間地理信息平臺項目建設的初衷是避免重複建設、形成數據共享新局面。該可視化系統提供統一的數據匯聚平臺接口,通過平臺基本實現區級數據的共享交換,打通政務數據壁壘。

數據情況總覽

「目前可視化系統匯聚的數據涉及10大專題,涵蓋基礎地理、住建水務、城市管理、生態環境、國土規劃等多個領域,並在不斷進行數據匯聚更新。在這個平臺上,用戶可以使用深汕合作區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獲取空氣品質、噪聲監測、水情監測、消防煙感、地災監測等前端實時感知數據,使用各類空間分析功能。」深汕智研院公司數據工程師李宛儀告訴記者。

據悉,區各部門、市駐區各部門可根據工作需要,自主申請所需信息和數據應用成果權限。這些數據的規模和質量還將隨著數據平臺的推進建設不斷提升和完善,從而更好地提供服務,推進跨部門、跨行業的大數據協同發展。

三維立體時空,「深汕一張圖」

可視化系統中的城市三維模型是「深汕一張圖」的展示底板,它將地理空間現象以立體造型的方式展現給用戶,清晰表達區內自然資源空間及人類開發利用活動的空間位置關係,提供更直觀的三維立體空間感受,滿足複雜空間分析、關係管理和快速信息判讀的需要。舉例來說,通過這張圖,用戶可以很快知道一個預裝的攝像頭能夠拍攝到周圍多大區域的影像,也能快速判斷區內規劃中的施工道路是否與地下管廊相衝突。

「深汕一張圖」坡度分析功能展示

「我們希望通過這一張圖,實現各類專題信息在基礎地理數據上的集成,全面展現空間規劃、城市管理、設施服務、應急防護等各類信息,服務於城市精細化管理,實現足不出戶掌握全區最新情況。」深汕智研院公司系統架構師告訴記者。

深挖業務需求,轉化「數據資產」

目前,可視化系統已集成並上線了5個示範性應用,包括:生態環境質量基礎數據匯總分析研判應用、地下管線平臺、水務一張圖、重點項目可視化平臺和消防救援信息平臺等。

地下管線平臺

「過去,因為對地下管線信息掌握不全,道路施工挖斷各種地下管線的事件難以避免,極容易造成經濟損失。地下管線平臺建立之後,可有效規避這一風險。」據項目負責人介紹,可視化系統可以三維展示鵝埠片區全類別地下管線,包括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等,方便管理。此外,地下管線應用中還包含淹沒分析、剖面分析、開挖分析等多項實用功能,可用於管線遷改、管線接駁、地下空間管理等新城建設各領域。

據悉,除深汕合作區鵝埠先行區外,全區有望在今年年底啟動其餘片區的地下管線數據採集工作,明年將全面實現全區地下管線一張網。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續寫春天的故事》系列訪談深汕特別合作區篇:「深圳基因」+...
    本期走進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飛地之城」——深汕特別合作區。從2011年春天,廣東省委省政府在汕尾海豐劃定468.3平方公裡設立「深汕特別合作區」,到2018年12月16日揭牌正式成為深圳第「10+1」區。荒蕪之地華麗蛻變,產業新城已露芳容。
  • 三年後再創奇蹟,深汕特別合作區三年建成粵東新中心
    隨後,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11個新設機構集中完成了揭牌儀式。會議集中發布了《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2019年工作要點》及《深汕特別合作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以下稱為《要點》及《三年行動計劃》)。2019年3月25日上午,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2019年工作會議在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召開。隨後,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11個新設機構集中完成了揭牌儀式。
  • 深汕合作區樓市解凍,炒房客先別高興太早
    而深汕合作區規劃面積463平方公裡,可用建設用地145平方公裡,考慮到深圳的面積,這個體量很大很大。可目前,深汕合作區的常住人口還不到10萬。顯然,過去嚴厲的政策,以及人口和產業基數,會導致深汕合作區樓市過於平靜。那麼適度放開,這是可以理解的。這次公告,總計出臺了9條意見。
  • 權威訪談|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產耀東:「深圳基因」+「創新...
    我們布局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和高端製造業深度融合,信息經濟、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知識經濟已成為深汕特別合作區的主導產業形態。何嘉琪:那麼目前深汕特別合作區的產業布局如何?產耀東:偉中書記多次調研深汕特別合作區,強調要堅持產業帶動,打好高質量發展主動仗,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承載區、深圳自主創新拓展區。
  •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深汕望鵬人才聯盟揭牌成立
    深汕合作區正以時刻望鵬、對標鵬城的姿態和決心,構建全區更加廣闊的人才交流平臺,進一步凝才聚智,勉勵各界人才齊聚深汕,攜手共建美麗新深汕!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委員、組織人事局局長謝海生出席論壇暨聯盟揭牌活動。
  • 深汕特別合作區開展2020年學校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專項整治
    為進一步提高各部門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規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的程序和要求,結合疫情防控期間校園食品安全工作,2020年5月7日下午,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開展了  本次演練採用桌面推演的方式,模擬合作區A中學十幾名學生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學校發現後立即報告相關單位,區食藥安辦接到報告後,根據核定的事故級別和權限,向區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提請啟動食品安全事故Ⅳ級應急響應,區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按照《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相關程序展開調查處理工作。
  • 深圳灣科技生態園「姊妹園」——深汕科技生態園展示中心落成
    華燈初上,夜幕下的深汕科技生態園展示中心在燈光映襯下美輪美奐,璀璨的煙花在展示中心上空綻放。11 月 17 日晚,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合作區")舉行深汕科技生態園展示中心落成儀式,標誌著該項目開發建設已進入新階段、邁上快車道。
  • 甘肅省地方標準全文公開信息平臺上線試運行
    11月10日,由甘肅省質監局統一部署,甘肅省標準化研究院研發的「甘肅省地方標準全文公開信息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向全國社會各屆和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甘肅省地方標準全文公開服務。  為推動地方標準的應用和實施,甘肅省質監局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將甘肅省地方標準予以公開,公眾可以登錄「甘肅省地方標準全文公開信息平臺」(http://www.gsdfbz.cn)免費查詢、檢索、瀏覽、閱讀甘肅省地方標準全文。該平臺收錄了歷年發布的甘肅省地方標準2000餘件,可向全社會提供較為完整的標準信息服務。
  • 樓面價1590元/平方米,昨日深汕城建光速拿下宅地
    這也是深汕合作區開年首次交易居住用地,此前兩次拍賣均為工業用地。本次土地信息具體如下: (深汕特別合作區H2019-0017宗地)
  • 數字冰雹智慧司法 大屏可視化決策系統產品白皮書
    行政複議監測支持基於地理信息系統,對行政複議機構的數量、位置、規模進行可視化監測;支持集成行政複議信息報備管理系統、行政複議案件統計系統等數據,對各行政複議機構收案、受理、審查等要素進行可視化監測,支持具體案件行政複議程序、結果等詳細信息查看,對複議案件的案由分布、被申請人分布市級機關、複議決定等多維度指標進行可視化分析,為管理者進行行政機關內部監督提供決策支持。
  • 重磅乾貨 | 數字冰雹三維地理信息可視化·城市篇 技術解析
    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分析空間數據的科學工具  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即三維GIS,是對包括大氣層在內的地球表層,與地理有關的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
  • 深汕網刊發報告文學《這是一塊神奇的飛地》
    人才問題很快提上議事日程,合作區的一把手也兼任人才領導小組組長,下設人才領導小組辦公室,到全國各地大學巡迴演講,延攬「孔雀東南飛」。為打造更有吸引力的平臺出去招聘,管委會成立了六大國企:深汕投控集團、深汕智慧研究院、深汕城市投資有限公司、深汕景觀園林公司、深汕城市綜合集團、深汕土地管理公司。
  • 長春理工大學一行赴深汕特別區 探討打造產學研基地可行性
    深圳新聞網2019年1月22日訊 (記者 吳英敏)近日,長春理工大學校長蘇忠民率隊赴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特別區」)全面了解深圳第「10+1」區基礎條件和對高校的優惠政策。
  • 一站式地理雲平臺——極海雲(geohey.com)
    極海一站式地理雲平臺是國內首家由數據驅動的地理信息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海量地理數據、基於機器學習的位置挖掘和地圖可視化,幫助用戶構建商業分析、廣告投放、城市監測、規劃布局等獨特競爭力。私有雲平臺針對政企客戶可一鍵式部署,已為政府機構、金融、教育、地產、廣告、零售、020等行業提供地理大數據服務。
  • 北京大學新版校內信息門戶開始上線試運行
    北京大學校內信息門戶是北京大學發布校內信息的重要支撐平臺。自1999年建設以來,經2006年改版,校內信息門戶系統已經集成了31個應用系統的4000萬條業務數據,日益成為廣大師生獲取校內通知公告、辦公辦事、查詢業務信息的重要工具。
  • 自然資源標準化信息服務平臺上線
    5月28日,自然資源標準化信息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可為公眾提供1000餘項現行自然資源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全文在線閱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可通過訪問網站www.nrsis.org.cn或從自然資源部網站「標準規範」欄目入口進行免費查閱。
  • 智慧氣象大屏可視化決策系統
    地面氣象監測  支持基於地理信息系統,對地面氣象觀測設備、觀測站、觀測人員等要素的位置、狀態進行監測;支持集成氣溫探測器、天氣雷達、大氣監測儀、溼度探測器等系統數據,對區域內氣溫、降水、風力、氣壓、相對溼度等信息進行實時監控,並可對氣象數據變化趨勢進行可視化分析,支持對溫度異常、狂風暴雨等惡劣氣象情況進行可視化預警告警,以及詳細信息查詢,輔助管理者全面掌控地面氣象態勢,為氣象預報預警提供數據決策支持
  • 空間信息的可視化指的是什麼
    空間信息的可視化:  空間信息可視化是指運用地圖學、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地學信息輸入、處理、查詢、分析以及預測的數據及結果採用圖形符號、圖形、圖像,並結合圖表、文字、表格、視頻等可視化形式顯示並進行交互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
  • 地理空間信息工程專業來了!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地理空間信息工程專業的具體介紹,為方便閱讀,下文將從4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培養目標主要課程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畢業去向地理空間信息工程專業學位:工學專業類:測繪類修業年限:四年所在學院:遙感與測繪工程學院地理空間信息工程是測繪科學、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地理科學交叉發展起來的一門專業,利用測繪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傳感器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解決地理空間數據採集、處理、可視化、分析、表示和服務的工程技術問題
  • 「一帶一路」地理空間認知與地理信息系統的大數據支持
    地理信息技術、全球定位、遙感技術、數字地球、網際網路、大數據、移動技術、人工智慧、城市模擬、人臉識別等一批先進技術,極大地提升了人類地理空間的認知能力,這無疑給「一帶一路」地理空間認知以及建設方案的擬訂帶來巨大的便利。 大數據治下的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增長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直接催生了地理信息系統(GIS)的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