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區內1.6萬名漁民全部上岸 武漢南湖水質已穩定達到5類標準

2020-12-06 荊楚網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倩 周萍英 張建林 實習生 張欣然

昨日,湖北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上半年全省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推進情況。公布了湖北半年環保督查整改成績單:全省83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內1.6萬餘名漁民已全部上岸,武漢南湖水質已穩定達到5類標準,居民的環境幸福指數正在提升。

全省83個水生生物保護區漁民全上岸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省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呂文豔公布了省直部門和各地市環保督查整改的半年成績單。

呂文豔介紹,全省各部門積極行動,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組織5個生態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開展了整改情況現場監察,推進了督察整改工程建設類項目復工復產,今年計劃完成投資130億元。省交通運輸廳推進港口船舶汙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設施建設,截至6月底,全省實現了固體垃圾接收設施碼頭全覆蓋,生活汙水和含油汙水接收設施碼頭覆蓋率分別達到88.5%、87.3%。省農業農村廳促進涉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全省83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內所有8429艘退捕漁船已全部拆解,1.6萬餘名漁民全部上岸。省住建廳加強城鄉汙水治理,全省137個縣以上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中,已完成提標升級改造125個,佔總數的90%,新(改、擴)建汙水處理廠828座。

各地也緊盯重點任務,綜合施策,持續推進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武漢市已拆除侵佔長江岸線的10個修造船廠,清挖中東磷業堆場填埋磷石膏廢渣2.8萬方。襄陽市持續加強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宜昌市圍繞船舶汙染防治、非法碼頭治理、港口岸線資源清理整頓等重點難點問題開展整改。鹹寧市加快推進斧頭湖淦河入湖口疏浚等工程建設。孝感市組織開展沿江重化工及造紙行業企業專項集中整治行動「回頭看」。恩施州推進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機制,嚴肅追責問責。天門市著力整治天門河生態環境,水質明顯改善。

著力解決「房前屋後」生態問題

呂文豔介紹,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移交1925件投訴信訪件,「回頭看」期間移交2850件投訴信訪件。這些投訴信訪件大多數涉及的都是人民群眾身邊的生態環保方面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生態環保督察整改是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我省將以辦理督察投訴信訪件為重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房前屋後」生態環境問題,加強隨機抽查和暗訪暗查,把問題改到位、不反彈,不斷給人民群眾帶來生態環保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武漢近兩年投入近20億元治理南湖

南湖水環境問題是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的重點問題。武漢市副市長劉子清介紹,2018年以來,武漢市高度重視南湖水環境整治,成立了由周先旺市長擔任指揮長的南湖水環境提升攻堅指揮部,下設8個工作專班,統籌推進相關整治工作。

通過清理排查,武漢市形成了南湖流域管網「一張圖」,為精準整治奠定了基礎。投資5.5億元,完成南湖全湖清淤共390萬立方米。投資4.3億元,完成了龍王嘴汙水處理廠尾水排江工程,較大地削減了入湖汙染量。為加強源頭防控,武漢對南湖流域19所高校和243個小區、企事業單位,投資10億元開展了雨汙分流及海綿化改造。高校雨汙分流已完成,其他地塊雨汙分流基本完成。武漢市還在逐步構建湯遜湖—野芷湖—南湖的活水通道,形成長久、良性的水生態循環系統。

經過近兩年治理,南湖水質從劣5類穩定達到5類,有好轉。下一步,今年年底前實現「汙水無直排、水體無異味、市民能親水、水質持續向好」的治理目標。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 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新華社記者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勾畫了推動長江經濟帶
  • 壯麗「十三五」|升金湖:漁民上岸樂享幸福生活
    由於歷史原因,張忠建常年生活在水上,在「水裡求財」,碰上大雨或年成不好的時候,一家人生活就比較困難了;即使年景好,一年純收入也只有1萬餘元,連養家都困難。2014年,我市實施「漁民上岸工程」,使升金湖區226戶漁民「上岸」。2017年,我市加大對升金湖環境治理力度,要求漁民全部上岸轉產,張忠建實現了由專業漁民向升金湖管護員身份的轉變。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捕魚人變護魚人 長江再現江豚逐浪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沿岸以捕撈為生的漁民,有不低於23.1萬名,這些漁民退捕後的擇業安置,遠不是幾十名幾百名的巡護員崗位能夠解決。長江全面禁漁是大勢所趨,保護和民生的問題,也將在相向並行中不斷探索。位於安慶下遊的南京市長江江豚自然保護區,是江豚的另一個核心棲息地。通過持續觀測,目前南京市穩定生活著50頭左右的野生江豚。
  • 讓漁民變護漁人,給船舶建「免費公廁」……
    幾年來,他已陸續投入了近百萬元。據悉,目前江津區在全市率先完成了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津段)漁民退捕轉產工作,543名漁民均退捕上岸過上新生活,全面落實了安置政策。2020年1月1日長江幹流全面禁漁以來,江津共查處非法捕撈案件53起62人,沒收三無船11艘,漁網1036張,漁獲物370公斤,救護國家一級保護長江鱘3尾、二級保護大鯢3尾,建成人工魚巢43000平方米,增殖放流魚苗436萬尾。
  • 武漢湖泊接連發生藍藻水華暴發及死魚事件
    與此同時,武漢第二大湖南湖則出現大範圍翻塘。7月7日,記者在南湖湖畔步行數百米發現,大大小小白花花的死魚佔據了大部分湖面,許多死魚已經腐爛,散出惡臭,行人無不掩鼻而過。9日,雖經有關部門緊急打撈,湖邊依然漂浮著零星死魚,岸邊水體已呈深黑色,十分渾濁。南湖漁場場長蘇傳紅說:「近幾年來南湖一直翻塘不斷。
  • 長江大保護|末代漁民④:瀘州漁民轉產,有人釀酒有人護魚
    2019年初,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的《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底,長江流域水質優良的國控斷面比例要達到85%以上。根據部署,2019年底以前,長江水生物保護區漁民退捕,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
    (長江經濟帶座談會四年間)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記者高敬  漁民收網上岸另謀生路,候鳥組團歸來蹁躚飛舞
  • 梧垵溪水質穩定 達到五類水標準 已正式銷號
    目前,梧垵溪流域汙染源大幅削減,流域水質呈現好轉態勢,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極大改善,水質穩定達到五類水標準。今年9月9日,經福建省住建廳、省水利廳、省環保廳同意後正式銷號。  下一步,梧垵溪將進入「理」河工作階段。
  • 孔宇: 汙水處理達到地表準III-IV類出水標準設計案例探討
    IV類排放標準案例(1)團城山尾水處理廠尾水溼地處理工程(磁湖溼地項目)團城山汙水廠位於磁湖南湖西岸,總規模8萬m3/d,尾水達到一級A標準後排入磁湖。人工溼地處理水量按8萬m3/d設計。經人工溼地處理後的出水達到IV類水標準後,進入磁湖,作補充水。
  • 長江禁漁十年,洞庭湖「連家船」漁民上岸覓新生
    胡存庫表示,平均下來一年捕魚的毛收入能有10萬左右,除去油錢和網具損耗,能剩下3萬到4萬,基本夠一家開銷。 對於漁民來說,一個戶口就是一條生活船,一般按兩個成年勞動力計算。長大成家的子女要買船、分戶,申請捕撈證,成為一個獨立的捕撈「單位」。 目前,包括胡家在內的共140戶漁民歸屬於嶽陽縣城關鎮巴陵市場居委會管理。
  • 平潭漁民捕獲6米長小鬚鯨 打撈上岸時已死亡(圖)
    平潭漁民捕獲6米長小鬚鯨 打撈上岸時已死亡(圖) 2015-01-16 11:01:13  13日凌晨5時許,平潭白青鄉青峰村有漁民出海捕魚時打撈到一頭6米長小鬚鯨,但打撈上岸時小鬚鯨已經死亡。隨後,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小鬚鯨被運往廈門市水陸生物製品研究所進行解剖並製成標本。  平潭白青鄉青峰村船老大劉用月告訴福州晚報記者,13日凌晨5時許,他和幾名船員駕著船到青峰附近海域,當他一如既往準備起網捕魚時,卻發現漁網越拉越重。「難道捕到了大魚?」
  • 西湖水質是「劣五類」?評判標準遭質疑
    這條新聞稱:《中國發布2002年環境狀況公報》稱,「2002年度城市內湖水質較差,除北京昆明湖水質達到三類水質外,杭州西湖、武漢東湖和濟南大明湖水質均為劣五類。」  「水質一般分為五類,一類為最好,五類為最差,而達不到五類的統稱為劣五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綜合處主任朱建平告訴記者。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是全國各地江河湖泊水質的權威監測部門,他們掌控著全國各地江河湖泊的水質數據。
  • 武漢89個重點湖泊只有6個能遊泳 16個湖泊水質下降
    日前,武漢市環保局發布《武漢市2014年環境狀況公報》,2014年該市89個重點湖泊中,有16個水質下降,能達到遊泳標準的Ⅱ類和Ⅲ類湖泊數量僅有
  • 「黃岡聚焦」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先鋒衛士」
    全市現有林地面積1217萬畝,活立木蓄積量4219萬立方米,生態公益林和天然林702萬畝,居全省前列。溼地面積193萬畝,保護面積104萬畝,溼地保護率53.9%。山清水秀,萬壑鳥鳴。如今,保護區內,6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9種、瀕危保護植物27種等珍稀物種,得到了有效保護。
  • 世代打魚,他們上岸後如何生活?
    世代打魚,他們上岸後如何生活?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條生態河流。但是現在的長江「病」了,魚也越來越少了,有些魚種甚至滅絕,一些流域出現「無魚區」。保護長江,刻不容緩。「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根據中央部署,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從今年1月1日起實現全面禁捕,「一江兩湖七河」將從2021年1月1日起實行10年禁捕。
  • 衡陽市著力打造「衡陽特色」河長制升級版 全市河流水質已全部達標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李洋傑 實習生袁安報導 1月5日,記者自衡陽市河長辦獲悉,2020年省下達我市29項河長制重點任務已全部完成,全市河流水質已全部達標。2020年,衡陽市圍繞「打造衡陽特色的河長制升級版」這一目標,突出抓好河長履職、基層建設、部門合力和智慧河湖建設,使全市河長制工作取得較大成效:全市27個地表水考核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其中Ⅱ類水質斷面22個,Ⅲ類水質斷面5個;6個國考斷面中有5個斷面水質均值達到Ⅱ類水質,1個斷面為Ⅲ類水質;湘江幹流11個斷面全部達到Ⅱ類水質;13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 武漢38個湖泊汙染負荷超水環境容量水質全部超標
    新華社武漢7月31日電 最新調查結果表明:武漢市主要城區38個湖泊汙染負荷遠遠超過其水環境容量,水質全部超標,其中32個湖泊水質為劣五類。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何慶慈研究員認為,這些湖泊富營養化加劇,水體生態功能全面退化。
  • 達標率98.1%!山東5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
    魯網11月24日訊(記者 範金鑫)記者從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1-10月,全省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Ⅰ-Ⅲ類)水體比例為72.3%,達到並超過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不低於61.5%),優於去年同期10.8個百分點;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完成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基本消除),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
  • 2014年海南河流水質總體為優 空氣各項指標符合國家一級標準
    2014年海南省主要河流水質狀況  南渡江幹流和支流南溪河、南春河、腰仔河、南叉河、大塘河和龍州河的所有監測河段水質均符合或優於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水質達到優級;支流海甸溪華僑賓館段因水體溶解氧偏低,水質為Ⅳ類,屬輕度汙染。  萬泉河幹流和所有支流監測河段水質均符合或優於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且以Ⅱ類水質為主,水質達到優級。
  • 新建水質淨化廠出水標準達地表水Ⅳ類
    地處惠州南面的大亞灣區,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是國家重點建設的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近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近岸海域水質100%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