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宣布轉賣8寸晶圓廠給無錫錫產微芯半導體

2020-11-29 IT之家

IT之家6月29日消息 本月28日中芯國際在港股發布公告稱,將以1.13億美元出售義大利8寸晶圓廠給新買方無錫錫產微芯半導體有限公司。

此前,中芯國際義大利8寸晶圓廠原買家為江蘇中科君芯。根據本次公告,賣方(中芯國際)、目標公司、前買方(江蘇中科君芯)和新買方(無錫錫產)於6月27日已達成轉讓協議。

無錫錫產微芯是由太極實業聯合無錫產業集團、無錫威孚高科、無錫思帕克、以及初芯半導體共同投資設立的半導體公司,成立於2010年7月,註冊資本達21.1億元。錫產微芯的法定代表人為葉甜春。據了解,葉甜春是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也是國家「七五」至「十五」攻關、攀登計劃、863、973、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等課題骨幹。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將一8寸晶圓廠轉賣給錫錫產微芯半導體
    6月29日,根據中芯國際在港股發布德公告顯示,中芯國際將以1.13億美元出售一座位於義大利的8寸晶圓廠給無錫錫產微芯半導體有限公司中芯國際    此前的消息顯示中芯國際該義大利8寸晶圓廠原買家應為江蘇中科君芯
  • 威孚高科:無錫錫產微芯半導體有限公司的經營範圍為半導體器件與...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3月31日訊,有投資者向威孚高科提問, 請問貴公司參股的無錫錫產微芯是什麼類型的公司?他收購中芯國際的晶圓廠是不是向晶片半導體方向發展呢?謝謝!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對威孚高科的關注。無錫錫產微芯半導體有限公司的經營範圍(公告編號: 2019-019)為半導體器件與集成電路設計、開發和銷售;電子元器件的研發;機械設備、計算機軟硬體及外部設備的銷售;計算機軟體開發;半導體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自營和代理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和技術除外)。
  • 錫產微芯半導體有限公司落戶高新區
    昨天從高新區相關部門獲悉,無錫錫產微芯半導體有限公司正式落戶無錫高新區,這個註冊資本21.1億元的大項目,讓高新區在半導體產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又增加了一支生力軍。
  • 8寸晶圓代工既不會死也不會凋零,只會穩穩的收鈔!
    據了解,華潤微8寸晶圓製造產能約為133萬片/年,華虹半導體擁有三座8寸晶圓廠,月產能約為18萬片。中芯國際則早已著手進行產能的大規模擴產,計劃分別在天津、上海、深圳三個8寸晶圓生產基地增加3萬片/月的產能。晶圓廠併購頻繁由於製程成熟且需求持續增長,全球關於晶圓廠的收購案也不斷發生。
  • 12寸晶圓價格變化趨勢_12寸晶圓能產多少晶片
    12寸晶圓價格變化趨勢分析   2016年半導體產業原材料多有上漲,存儲、晶片兩個大宗因為需求拔高而出現大面積缺貨。2017年生產鏈晶圓廠庫存處於低位水平,各大廠商紛紛補充庫存水位。
  • 國產最先進晶圓廠中芯國際擬申請國內上市 加速14nm工藝
    5月5日晚,中芯國際突然宣布將在國內科創板申請上市,發行16.86億股份,募集大約234億資金,主要用於12英寸晶圓廠及先進工藝研發。中芯國際SMIC是國內最大、也是最先進的半導體晶圓廠,去年底正式量產了14nm工藝。
  • 德州儀器宣布收購中芯國際成都晶圓廠
    早在今年三月份的時候就有消息傳出,因經營不善,中芯國際計劃放棄位於成都的200mm晶圓廠管理權,並將其轉讓給德州儀器,今天這一事態有了最新結果。德州儀器今天官方正式宣布收購成都成芯半導體製造公司,但未披露具體收購金額。收購完成之後,成芯半導體就成為了德州儀器在中國的首個晶圓生產工廠。
  • |晶片|中芯國際|華虹...
    在半導體向國內轉移的趨勢下,國際大廠紛紛到大陸地區設廠或者增大國內建廠的規模。據ICInsight數據,2016年底,大陸地區晶圓廠12寸產能210K(包括存儲產能),8寸產能611K。本土的中芯國際、華力微以及武漢新芯的12寸產能合計為160K。大陸12寸晶圓廠產能爆發。
  • 威孚高科:擬出資2億元與關聯方共同設立半導體公司
    來源:發布易發布易6月4日 - 威孚高科(000581)晚間公告稱,公司擬出資2億元,與大股東無錫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產業集團」)等共同投資設立一家從事半導體器件與集成電路設計、開發和銷售及利用自有資產對外投資等業務的公司(以下簡稱
  • 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
    二、產能擴張篇1、中芯國際1.1中芯南方(12英寸14納米) 2019年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12英寸14納米生產線正式投產,標誌著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生產工藝向前推進一步,順利完成《推進綱要》的目標。2019年第一季度,中芯南方FinFET工廠首臺光刻機搬入,開始產能布建,已經具備月產能3500片規模。
  • 華虹半導體:兆易創新將部分存儲晶片轉單給華虹半導體
    根據格隆匯最新報導,兆易創新近日已將部分NOR Flash存儲晶片下單給華虹半導體的無錫12寸廠,而邏輯晶片MCU和電源管理晶片PMIC上,仍是在中芯國際投片。據報導,兆易創新部分轉單到華虹無錫12寸廠,主要是因為這一波產能吃緊之初,中芯國際的代工產能太滿,因此策略上把資源放在邏輯晶片,兆易創新就決定把存儲晶片移到華虹半導體生產。  兆易與華虹合作可能早已開始。
  • 半導體行業否極泰來—半導體全產業鏈梳理
    從目前在投產線的設備招標情況來看,國內晶圓產線,8寸特色工藝、12寸成熟工藝(90-55nm)產線整體設備國產供應比例較高,12寸先進工藝(28/14nm)、半導體存儲產線設備國產供應比例相對較低。從設備類型來看,清洗、熱處理等環節設備國產佔比較高,光刻、離子注入設備佔比最低。
  • 蓄勢待發,半導體材料領域的國產龍頭!
    其中,北京科華的6 寸的G線、I線市場份額較高;8 寸、12 寸裡面 I-line、KrF 都有突破,目前份額較小;晶瑞股份的子公司瑞紅光刻膠產品已有幾家6寸客戶使用,2018 年進入中芯國際天津工廠8寸線測試並獲批量使用;南大光電承擔「ArF 光刻膠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02 專項項目,目前還在建設光刻膠生產線;上海新陽在已立項研發用於邏輯與模擬晶片ArF光刻膠基礎上,增加用於存儲器晶片的半導體厚膜光刻膠
  • 從代工價格上漲看8寸晶圓的供需關係和競爭優勢
    從我國8英寸晶圓線產能情況來看,根據芯思想研究院的《中國晶圓製造線白皮書》數據,我國已經投產、在建和規劃中的8英寸生產線共有38條,其中,已經實現量產的產線共有19條,對應月產能約為81.7萬片,宣布投產的產線5條,對應月產能約為22.5萬片,在建項目有10條,規劃中的項目有4條,在建及規劃項目對應月產能約為37.2萬片。
  • 中芯國際 擬收購韓國晶圓廠東部高科
    據韓聯社引述消息人士表示,中國規模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擬併購韓國規模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東部高科(Dongbu HiTek)。
  • 中芯國際產業鏈機會深度剖析:SMIC生態圈,重構「芯」陣列
    一、中芯國際上市,材料設備鏈國產替代加速 中芯國際回歸 A 股,國產晶圓製造崛起。中芯國際公布將於科創板上市,擬發行 16.86億股募集 200 億,國產晶圓製造龍頭強勢回歸 A 股,募集資金主要投資於:(1)40%用於投資 12 英寸 SN1 項目(中芯南方一期);(2)20%用於公司現金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3)40%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 中芯國際、臺積電、聯電、華虹密集擴產,「晶圓荒」釋放蝴蝶效應
    近年來,在5G、AI、大數據等技術發展趨勢下,受物聯網、汽車電子等終端需求市場的推動,目前國際上主要的8英寸晶圓代工廠已處於產能滿載狀態。02晶圓大廠密集擴產面對產能緊缺的情況,晶圓大廠均有持續擴產的計劃,努力增加產能,以此搶佔市場。
  • 從國家戰略角度看半導體製造 中芯國際(00981)和華虹半導體(01347...
    從中國大陸市場看,半導體產業國產化率較低,落後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步伐,是戰略性產業。戰略性產業就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去看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重資產的半導體製造環節,一定是做大做強才有出路。中芯國際(00981)和華虹半導體(01347)是國內最大的兩家半導體代工廠,在國家意志的頂層引導下,兩家公司必定會發展到國際準一線半導體代工水平,將來至少可以承接國內所有晶片設計公司的代工需求。
  • 專訪張汝京(上)|從中芯國際到芯恩,他一直在創業
    對張汝京來說,創業挫折也不過是生命中的漣漪,對一個有信仰的人來說不足為懼。一2009年11月10日,中芯國際以一紙公告宣布其主要創始人張汝京的離開。2000年4月,他帶著300多位來自臺灣和100多位來自美歐日韓等地的人才團隊,加上陳立武先生、徐大麟博士等投資人的支持,與王陽元院士等人創辦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趁著行業低谷期,張汝京充分利用其資源和優勢,購入大量低價二手設備,布置了3條8寸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