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儀器宣布收購中芯國際成都晶圓廠

2020-11-25 驅動之家

早在今年三月份的時候就有消息傳出,因經營不善,中芯國際計劃放棄位於成都的200mm晶圓廠管理權,並將其轉讓給德州儀器,今天這一事態有了最新結果。

德州儀器今天官方正式宣布收購成都成芯半導體製造公司,但未披露具體收購金額。

收購完成之後,成芯半導體就成為了德州儀器在中國的首個晶圓生產工廠。德州儀器在其網站上表示,收購成芯半導是其公司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它可以讓德儀的生產更加接近其日益增長的客戶群。

成芯半導體位於成都高新區,擁有完整的200mm晶圓生產設備,它擁有12萬平方英尺(約11148平方米)的生產區,可支撐超10億美元的年營業額,並為未來需要留有13.4萬平方英尺(約12449平方米)生產區。

德州儀器高級副總裁Gregg Lowe表示,他們已經僱傭了前中芯國際和成芯半導體的700名員工,並將立即開始模擬集成電路的生產。德儀初期將主要在該工廠生產電力管理的集成電路,最後在拓展到其他模擬組件的生產。

Gregg Lowe說:「越來越多的客戶將德儀的模擬晶片用於其電子產品中,成都廠將加強我們滿足客戶日益增長需求的能力。只要客戶有需求,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的將這些模擬產品送到他們的手中。」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將一8寸晶圓廠轉賣給錫錫產微芯半導體
    6月29日,根據中芯國際在港股發布德公告顯示,中芯國際將以1.13億美元出售一座位於義大利的8寸晶圓廠給無錫錫產微芯半導體有限公司    本次出售的義大利工廠名為LFoundry,成立於1989年,當時該廠在義大利城市阿韋扎諾擁有歐洲最大的6英寸DRAM生產線,於1994年建立小規模8英寸DRAM生產線,1998年被臺灣美光科技收購,在之後10餘年的時間內成為美光科技的子公司。2016年6月,中芯國際出資4900萬歐元,收購LFoundry 70%的股份。
  • 中芯國際 擬收購韓國晶圓廠東部高科
    據韓聯社引述消息人士表示,中國規模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擬併購韓國規模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東部高科(Dongbu HiTek)。
  • 中芯國際宣布轉賣8寸晶圓廠給無錫錫產微芯半導體
    IT之家6月29日消息 本月28日中芯國際在港股發布公告稱,將以1.13億美元出售義大利8寸晶圓廠給新買方無錫錫產微芯半導體有限公司。此前,中芯國際義大利8寸晶圓廠原買家為江蘇中科君芯。根據本次公告,賣方(中芯國際)、目標公司、前買方(江蘇中科君芯)和新買方(無錫錫產)於6月27日已達成轉讓協議。無錫錫產微芯是由太極實業聯合無錫產業集團、無錫威孚高科、無錫思帕克、以及初芯半導體共同投資設立的半導體公司,成立於2010年7月,註冊資本達21.1億元。錫產微芯的法定代表人為葉甜春。
  • 國產最先進晶圓廠中芯國際擬申請國內上市 加速14nm工藝
    5月5日晚,中芯國際突然宣布將在國內科創板申請上市,發行16.86億股份,募集大約234億資金,主要用於12英寸晶圓廠及先進工藝研發。中芯國際SMIC是國內最大、也是最先進的半導體晶圓廠,去年底正式量產了14nm工藝。
  • 德州儀器會收購AMD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不開玩笑的說,德州儀器是這個星球上最能折騰的半導體廠商,搞過石油勘探,造過飛彈。至於收音機、計算機,手機,投影,醫療,工業,攝像機、汽車這些無論是曾經還是現在火熱的產業中多少都有德州儀器提供的元器件。從資本的角度來說,德州儀器絕對擁有收購AMD的能力,想想一年前AMD市值最低的時候只有30億美元,對於德州儀器來說不就是一年的淨利潤麼?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德州儀器若收購AMD到底圖什麼?無人駕駛火熱促高性能計算車載晶片需求走強當筆者看到收購信息時第一反應和很多人一樣:難不成德州儀器準備在PC市場再幹一票?
  • 他被稱為中國半導體之父,回國創立中芯國際,如今市值2800億
    2020年5月,美國發布禁令,臺積電宣布於9月14日後不再繼續向華為提供晶片代加工的服務。中芯國際也是華為晶片代加工廠之一,對於這次禁令中芯國際在8月7日的財報會上首次回應對於美國禁令,稱對於此次禁令仍在可控範圍。
  • 張汝京創立的中芯國際本可以是華為的最好幫手
    父親成了冶金專家,母親與幾個校友一起創立了金陵女中。張汝京1970年從臺大畢業以後,去了美國在紐約州立大學獲得工程碩士,並在南方衛理公會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畢業後來到德州儀器工作,幹了8年的技術研究工作以後,公司派他去世界各地創立新工廠,十幾年時間在美國、新加坡、義大利、日本等地參與創立了9個晶片工廠,被稱為「建廠狂魔」。
  • 大唐收購中芯16.6%的股份 成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
    大唐收購中芯16.6%的股份 成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 2008年11月11日 15: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1月11日電 中芯國際與大唐控股達成戰略協議,大唐控股投資1.72億美元收購中芯國際16.6%股權,正式成為後者戰略投資者,並且成為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
  • 中芯國際收購歐洲LFoundry 殺入全球汽車電子市場
    (簡稱「MI」), 共同宣布,三方籤訂協議,中芯國際將出資4900萬歐元,收購由LFE以及MI控股的義大利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廠LFoundry70%的股份。收購完成後,中芯國際、LFE、MI各佔LFoundry企業資本70%、15%、15%的股比。此次收購將使中芯國際和LFoundry雙方都受益,不僅能夠提高聯合產能,擴大整體技術組合,更能幫助雙方拓展市場機會,在新的市場領域站穩腳跟。
  • 中芯國際私募6.3億美元 換股收購摩託羅拉天津晶片廠
    本報記者 高改芳 上海報導  「據我所知收購摩託羅拉天津工廠的方式不是完全出錢而是通過換股實現。如果是換股的話,中芯就能以很少的錢換得最大的產能。」上海晶片業資深人士介紹。  9月13日,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SMIC)宣布已經完成最新一輪融資,以私募方式發行新股集資約6.3億美元。
  • 專訪張汝京(上)|從中芯國際到芯恩,他一直在創業
    對張汝京來說,創業挫折也不過是生命中的漣漪,對一個有信仰的人來說不足為懼。一2009年11月10日,中芯國際以一紙公告宣布其主要創始人張汝京的離開。2000年的炙熱夏天,中芯國際在上海張江打下第一根樁,經歷飛速擴張和技術升級,到2009年已在上海、天津、北京、深圳擁有多座晶圓代工廠,並託管經營成都成芯和武漢新芯的生產線,晶片加工技術從最初的0.35微米推進至45納米。在國外「瓦森納協議」的捆綁,以及國內計劃經濟體制的框架下,中國大陸的集成電路產業走得步履蹣跚,「908」和「909」兩個「中國芯」工程均陷入困憂中。
  • 「愛國科學家」張汝京,不顧「同胞」阻撓,堅持到大陸造「芯」!
    在美國修滿學業之後他就入職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德州儀器」,他的頂頭上司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也是集成電路的兩位發明者之一——傑克·基爾比。就在這家公司裡,他也遇到了和他同樣來自華夏大地的同胞,並且同樣來自中國臺灣的張忠謀,也沒想到,這個人會成為他的人生中產生無盡糾葛的一個人。
  • 德州儀器將大力發展12英寸模擬IC晶圓
    打開APP 德州儀器將大力發展12英寸模擬IC晶圓 電子元件技術網 發表於 2019-11-28 15:05:36 (文章來源:電子元件技術網) 隨著模擬IC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模擬IC龍頭廠商德州儀器(TI)已計劃在美國德州Richardson地區投資32億美元新建工廠,主要用於生產模擬IC的12英寸晶圓設施。
  • 斷供後的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4日發布正式公告,針對美國商務部向其供應商發出信函,對於向中芯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進行說明。
  • 中芯國際、臺積電、ASML的大股東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02中芯國際的大股東首先來看中芯國際,中芯國際成立時間是在2000年,當初由張汝京創建。張汝京和臺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有一定的關係,都曾經在美國德州儀器任職過。後來張汝京回到國內,先是到了臺積電任職,但已經半導體行業有一席之地的張汝京,想要自己創辦一家半導體企業,於是在2000年4月在上海創建了中芯國際。
  • 中芯國際擬科創板上市 四成募資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中芯國際擬科創板上市 四成募資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5月5日晚間,國內晶片製造龍頭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在科創板申請上市。2004年3月中芯國際已在港股上市,5月6日上午,截至記者發稿,中芯國際股價為16.38港元,上漲7.34%,總市值約為844億港元。此前,中芯國際在美國以ADR的方式上市,但是2019年5月份宣布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出。如今,中芯國際將要回歸A股。
  • 半導體行業:被中芯國際收購或是武漢弘芯的最好歸宿
    國信海外觀點:  1.武漢弘芯規劃「三高」(高投資、高標準、高速度)超中芯國際。  高投資:武漢弘芯2017年11月成立,項目計劃總投資額200億美元。高標準:直接14nm起步,要從14nm、7nm、5nm到3nm積極追趕先進半導體製程工藝;高速度:率先布局後摩爾時代工藝需求,取得3nm以後「集成系統」的先進技術。
  • |晶片|中芯國際|華虹...
    設計業:雖然收購受限,但自主發展迅速,群雄並起,海思展訊進入全球前十。製造業:晶圓製造產業向大陸轉移,大陸12寸晶圓廠產能爆發。代工方面,雖然與國際巨頭相比,追趕仍需較長時間,但中芯國際28nm製程已突破,14nm加快研發中;存儲方面,長江存儲、晉華集成、合肥長鑫三大存儲項目穩步推進。封測業:國內封測三強進入第一梯隊,搶先布局先進封裝。
  • 大手筆收購樂此不疲,中芯國際去年淨賺11.6億美元
    同時,中芯國際也成功開發出了國內第一套14 nm級光罩,具備了國內最先進的光罩生產能力,2019年可為客戶提供14 nm光罩製造服務。Jqaesmc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月初中芯國際聯席執行長梁孟松曾表示,中芯國際12nm的工藝開發也取得突破。而根據近日上海市召開的會議資料顯示,中芯國際14nm晶片的良品率已經高達95%,2019將有望實現量產。
  • 中芯國際高層人事巨震,一山難容「臺積電二虎」?
    12月16日,中芯國際宣布迎回技術大牛蔣尚義,卻「逼得」現聯席CEO梁孟松提出辭呈。這兩位曾在臺積電共事多年的頂尖技術大牛,究竟有何恩怨?這場高層人事巨震對中芯國際又會造成什麼影響?12月16日,晶片中芯國際A股開盤暴跌約10%,最終收跌5%。港股方面,中芯國際早間停牌,下午復牌後一度大挫超9%,最終收跌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