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收購歐洲LFoundry 殺入全球汽車電子市場

2020-11-25 OFweek維科網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簡稱「中芯國際」),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片代工企業之一,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LFoundry Europe GmbH (簡稱「LFE」)與 Marsica Innovation S.p.A. (簡稱「MI」), 共同宣布,三方籤訂協議,中芯國際將出資4900萬歐元,收購由LFE以及MI控股的義大利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廠LFoundry70%的股份。收購完成後,中芯國際、LFE、MI各佔LFoundry企業資本70%、15%、15%的股比。此次收購將使中芯國際和LFoundry雙方都受益,不僅能夠提高聯合產能,擴大整體技術組合,更能幫助雙方拓展市場機會,在新的市場領域站穩腳跟。這也是中國內地集成電路晶圓代工業首次成功布局跨國生產基地,標誌著中芯國際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大步,中芯國際也將憑藉此項收購正式進駐全球汽車電子市場。

  作為中國內地晶圓代工的龍頭企業,中芯國際2016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額達到6.343億美元,同比增長24.4%,已經實現連續16個季度盈利。2015年,中芯國際全年銷售額創新高達22.4億美元。LFoundry2015財年銷售額為2.18億歐元。

  本次收購將會給雙方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中芯國際12寸月產能達6.25萬片,8寸月產能達16.2萬片,折合8寸晶圓產能每月約30.26萬片。LFoundry的8英寸晶圓產能為每月4萬片,交易完成後,公司的整體產能將提升約13%,有助於提高對客戶產能支援的靈活性,為中芯國際和LFoundry帶來更多的商機。

  中芯國際擁有多元化的技術組合,應用範疇包括射頻、連接、電源管理、多種傳感器件、嵌入式記憶體、MEMS等,主要針對通訊及消費市場,而LFoundry致力於汽車電子、安全及工業應用,包括CIS、、智能電力、輕觸式顯示屏及嵌入式記憶體等。兩者的應用整合將有助於擴大整體技術組合,為雙方未來發展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

  半導體工業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此次成功布局跨國生產基地,將為中國企業樹立典範。中國和義大利企業在半導體行業的聯合,將有助於LFoundry更好涉足中國市場,也為中芯國際帶來更多潛在的歐洲客戶。同時,也有利於雙方進一步發掘歐亞市場的商業潛力。

  中芯國際執行長兼執行董事邱慈雲博士表示:「成功達成收購LFoundry的協議,是中芯國際在全球戰略上邁出的重要一步,雙方將實現在技術、產品、人才、市場方面的優勢互補,進一步擴大我們的產能規模,服務汽車集成電路領域,LFoundry也能藉此機會進入中國的消費電子市場,從而更好地滿足我們整體發展壯大的需求。通過此次收購,也加強了中國與歐洲半導體業的交流與合作,有助於促進雙方集成電路產業共同發展實現共贏。未來,中芯國際將繼續增強自身實力,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地位。」

  Marsica總經理兼LFoundry董事長Sergio Galbiati表示:「這對於LFoundry和義大利工廠來說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我們很高興成為中芯國際這樣極具全球競爭力企業的一員,將攜手進一步提升LFoundry公司在光學傳感器相關技術方面的優勢,目前這項技術已經獲得世界公認,持續為歐洲的技術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要感謝我們的合作夥伴及相關企業,與中芯國際達成協議將使我們在歐洲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LFoundry Europe總經理兼LFoundry執行長Gunther Ernst表示:「我們在先進技術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此次協議達成後,得以藉助中芯國際的商業網絡和綜合實力,能進一步優化我們的產能,獲得更加多樣化的技術支持。作為中芯國際的一部分,LFoundry將繼續開拓領先技術、幫助客戶取得成功,並為我們的合作夥伴和世界各地的員工創造價值。我們期待著與中芯國際緊密合作以確保平穩過渡。」

相關焦點

  • 世界「芯」地圖之歐洲篇
    歐洲,在半導體地圖上似乎是個尷尬的存在。曾經,是半導體最發達的地區,分割全球半導體市場中三分之一天下,西門子半導體、飛利浦半導體絕對的一代功勳,但是現在整個歐洲的半導體市場卻日漸沒落,雖然有NXP/ARM這些領頭羊,但依然掩飾不住歐洲半導體的萎靡。被收購「洗劫」後的歐洲半導體,也只能靠剩下的寥寥幾家半導體大廠來硬撐了。
  • 中芯國際 擬收購韓國晶圓廠東部高科
    據韓聯社引述消息人士表示,中國規模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擬併購韓國規模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東部高科(Dongbu HiTek)。
  • 大手筆收購樂此不疲,中芯國際去年淨賺11.6億美元
    同時,中芯國際也成功開發出了國內第一套14 nm級光罩,具備了國內最先進的光罩生產能力,2019年可為客戶提供14 nm光罩製造服務。Jqaesmc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月初中芯國際聯席執行長梁孟松曾表示,中芯國際12nm的工藝開發也取得突破。而根據近日上海市召開的會議資料顯示,中芯國際14nm晶片的良品率已經高達95%,2019將有望實現量產。
  • 德州儀器宣布收購中芯國際成都晶圓廠
    早在今年三月份的時候就有消息傳出,因經營不善,中芯國際計劃放棄位於成都的200mm晶圓廠管理權,並將其轉讓給德州儀器,今天這一事態有了最新結果。德州儀器今天官方正式宣布收購成都成芯半導體製造公司,但未披露具體收購金額。收購完成之後,成芯半導體就成為了德州儀器在中國的首個晶圓生產工廠。
  • |晶片|中芯國際|華虹...
    設計業:雖然收購受限,但自主發展迅速,群雄並起,海思展訊進入全球前十。製造業:晶圓製造產業向大陸轉移,大陸12寸晶圓廠產能爆發。代工方面,雖然與國際巨頭相比,追趕仍需較長時間,但中芯國際28nm製程已突破,14nm加快研發中;存儲方面,長江存儲、晉華集成、合肥長鑫三大存儲項目穩步推進。封測業:國內封測三強進入第一梯隊,搶先布局先進封裝。
  • 中芯國際私募6.3億美元 換股收購摩託羅拉天津晶片廠
    儘管中芯宣稱新募集的資金將用於上海三個廠的產能擴充,以及建設北京的12英寸300毫米廠,但不久前付出的中芯將收購摩託羅拉天津晶片廠的消息還是讓人浮想聯翩。  境外媒體9月11日稱,中芯正式承認正在與摩託羅拉就收購其在中國的部分半導體業務一事進行高階段談判。中芯收購摩託羅拉天津工廠的行動已接近成功。
  • 斷供後的中芯國際
    根據TrendForce統計,目前晶圓代工市場以臺廠以65%市佔居冠,其次為韓國的16%及中國的6%。中芯在全球晶圓代工市佔率約為4%,全球排名第五,在中國地區位列第一,也是中國目前唯一在14納米以下先進位程發展藍圖較為明確的晶圓製造商,作為中國半導體製程領頭羊,面臨上遊設備及原物料斷炊危機,將對其先進位程的發展以及中國半導體設備自製之路造成嚴重的衝擊。
  • 中芯國際加緊資本洽談 引資+併購同步進行
    併購進行時  中芯國際(SMIC)作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代工巨頭,近期傳出有意收購華虹NEC的股權,據中芯內部人士表示,一旦併購成功,中芯國際的產能將提高40%,而華虹NEC同時也能達到借殼上市的目的。
  • 力旺電子與中芯國際聯手布局技術發展
    力旺電子與中芯國際自2004年起展開合作,迄今成果豐碩。合作製程的類型涵蓋邏輯、高壓、模擬與 BCD 等,應用產品包括數字機頂盒、多媒體播放器、電源管理晶片、微控制晶片、藍牙控制晶片與無線射頻識別晶片等。
  • 大唐收購中芯16.6%的股份 成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
    大唐收購中芯16.6%的股份 成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 2008年11月11日 15: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1月11日電 中芯國際與大唐控股達成戰略協議,大唐控股投資1.72億美元收購中芯國際16.6%股權,正式成為後者戰略投資者,並且成為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
  • 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
    要聞 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客戶導入階段 2020年1月20日 10:15:40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晶片思想」。一、工藝製程篇1、中芯國際(00981)2019年第一季度,12nm工藝開發進入客戶導入階段,第二代FinFET N+1研發取得突破,進度超過預期。第二季度14納米FinFET製程進入客戶風險量產階段,2019年第四季實現小批量生產。第二代FinFET N+1技術平臺已開始進入客戶導入。
  • 2019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收購事件回顧
    Lemsys是全球領先的大功率半導體測試設備供應商,為電動汽車、風能和太陽能發電以及大功率工業應用等新興和不斷增長的功率分立器件和模塊市場提供服務。 收購Lemsys將擴展泰瑞達在新興和快速增長的功率分立領域測試市場中的作用,為客戶提供從研發到大批量生產的功率分立領域測試解決方案組合,通過泰瑞達全球分銷和財務實力增強Lemsys的增長。
  • 寧波公司11億美元收購全球兩大汽車零部件巨頭
    此次收購,是均勝電子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資源配置的最新案例。這也是繼收購德國普瑞後,均勝電子再次在汽車行業內進行的全球併購。藉助這次併購,均勝電子在汽車產業智能化領域成功躋身全球領先陣營。兼併重組是資源國際化配置的利器。尤其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省範圍內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現在正是併購的大好時機。
  • 重讀日本半導體興衰史,中芯國際、寒武紀能學到什麼?
    7月16日、7月20日,中芯國際和寒武紀分別登陸科創板。前者市值一躍超過6000億人民幣,後者在900億關口浮沉後也一度突破1000億人民幣。成立於2000年的中芯國際和僅有5歲的寒武紀在2020年7月交匯於科創板。有這樣兩個細節,中芯國際IPO獲得566倍超額認購,寒武紀股票漲幅一度達到272.81%。
  • 中芯國際正式被美列入「實體清單」;美政府遭遇黑客大規模襲擊...
    中芯國際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北京時間 12 月 18 日晚,美國商務部正式公告稱,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將中芯國際添加到實體清單中。中芯國際多次澄清,該公司只為民用和商用的終端用戶提供產品及服務,與中國軍方毫無關係,也沒有為任何軍用終端用戶生產。美國商務部仍然以涉軍為由,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中。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表示,實體名單是為確保中國無法通過中芯國際利用美國技術來提升先進技術水平以支持軍事行動。  在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清單後,美國出口商向中芯國際供貨時要申請許可證。
  • 中芯國際產業鏈機會深度剖析:SMIC生態圈,重構「芯」陣列
    一、中芯國際上市,材料設備鏈國產替代加速 中芯國際回歸 A 股,國產晶圓製造崛起。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市場,中芯國際來自本土客戶收入迅猛增長。根據 gartner,中國半導體市場佔比從 2000 年的 7%預計提升到 2020 年的 50%,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市場。2011~2020 年中國本土設計公司的複合增長率為 24%,遠高於全球平均的 4%。
  • 接棒中芯國際!科創板再收一家國產晶片龍頭,目標市場正在猛烈爆發
    格科微電子是中國領先的CMOS圖像傳感器晶片、DDI顯示晶片設計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全球手機移動終端及非手機類電子產品。 據公司官網介紹,公司廣泛應用於手機、智能穿戴、行動支付、平板、筆記本、攝像機以及汽車電子等產品領域。
  • 從0.35微米到28納米 中芯國際未來都有哪些布局?
    2015年2月大基金通過認購股份的形式向中芯國際投資31億港元;2015年9月大基金與中芯國際、高通聯合增資中芯長電2.8億美元,其中大基金出資10.8億人民幣,2016年5月大基金投資中芯北方(中芯國際參股)43億人民幣,預期後續會有更多資金流向晶圓製造企業。   目前,各半導體大國或重要地區的產業鏈各有所側重。但中國既有半導體全產業鏈,有又豐富的下遊終端市場。
  • 美媒稱中企收購歐洲尖端技術公司引擔憂:德國最緊張
    參考消息網9月20日報導 美媒稱,近年來,隨著中國在海外掀起投資熱潮,越來越多擁有尖端技術的歐洲企業成了它的目標。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9月18日報導,德國高科技公司愛思強在其股價萎靡不振之際,一個中國投資者同意買下公司。
  • 他被稱為中國半導體之父,回國創立中芯國際,如今市值2800億
    說起中芯國際大家可能不陌生,中芯國際是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一手創立,如今已然成為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加工廠,中芯國際的創立可謂是一路坎坷。張忠謀便向張汝京提出,用50億美金收購世大,這價格高於市場的八倍,雖然張汝京不願意放棄世大,但迫於股東的壓力只能無奈接受,張汝京收購提出附加條件,就是將下一個加工廠建在內地,張忠謀同意了這個附加條件,但一直沒有實施,這讓張汝京的建廠夢擱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