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1日報導,據預測,2050年,亞洲天氣狀況將變得極其惡劣,其程度不亞於災難影片《後天》中描述的情景。未來幾十年,亞洲各國要同乾旱、洪水、疾病、海平面升高、食物短缺作鬥爭。許多氣象學家對此憂心忡忡,認為只有全世界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亞洲才能避免遭遇惡劣氣候侵襲。
變化 今年感受尤為明顯
「這不僅僅是想像的畫面。」綠色和平組織氣候政策顧問索耶說。全球變暖、氣候模式改變、溫室效應是即將到來的亞洲氣候危機的罪魁禍首。而對樹木的亂砍亂伐和汙染可能會擴大氣候變化的影響。
事實上,亞洲已經感覺到氣候在變化。今年,島國日本已數次遭到10級颱風和熱帶風暴襲擊;孟加拉國、尼泊爾和印度等大部分地區遭洪水侵襲,災民達5000萬人。去年,印度寒冷的冬季和夏天的熱浪導致2000人喪生。
權威氣象機構表示,更糟的變化即將來臨,而由此可能導致出現大量移民,以及大範圍人道主義危機。
惡果 旱澇災情威脅各地
索耶說,人口過10億的印度是受氣候威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他說,乾旱和高溫是以農業為基礎的印度次大陸的最大威脅。
此外,海平面升高也將給數以百萬計的亞洲人帶來災難,迅速溶解的冰川是印度次大陸、東南亞和中國最大的威脅。海水將淹沒良田,土地含水層水量增加導致一些地區無法居人。生活在恆河、印度河等7條大河下遊的居民家園不保。印度和孟加拉國將不得不給幾百萬人重新找定居之處。
孟加拉國氣象學權威阿里說,如果海水繼續上升,下個世紀,該國現在面積的15%將沉入海中。而旅遊勝地馬爾地夫也面臨海平面升高危險。該國總統加堯姆最近在接受訪問時說:「很多島嶼受到侵襲,我們的海岸也被衝蝕。」
百萬印尼農民面臨困境。專家稱,快速工業化、非法伐木等已導致氣候惡化,氣象專家鮑盧斯表示,「現在雨季比以往短,但在這個短短的時期,降雨卻增加,有時候甚至引起泥石流和洪水。」
淨水不足可能是氣候給亞洲最苦的惡果。亞洲佔世界人口60%,但淨水擁有量只佔36%。冰川迅速溶解並不能起到水庫作用,它只意味著,在旱季,河裡的水量會更少;在雨季,更多洪水來襲的可能增加。
影響 將為水和食物而戰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在上個月公布的報告中說:「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將不成比例地施加在發展中國家和各國最貧窮的人身上。」
因天氣變化而無家可歸的人將爆發移民潮。美國五角大樓在去年報告中說,如果氣候突變,可能會產生大量移民,導致無政府狀態發生。報告說:「不太富有的國家,特別是那些原來與鄰國交惡的國家,可能爆發戰鬥,搶奪食物、淨水和能源。」
誰應對幾百萬因氣候變化面臨困境的亞洲人負責呢?索耶認為,富裕國家,至少那些汙染大國,應承擔這一責任,向因乾旱和洪水而無家可歸的人提供食品。(趙仁)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