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議》作用不大?溫室效應導致亂象頻發,人類該如何應對?

2020-12-03 奇點使者

前段時間,我國南方遭受到降雨和降溫天氣的襲擊,本來是生機盎然的春天季節,讓人感受到一陣冬天的寒冷,有人感嘆稱:「想不到廣東能夠再次入冬」。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冬天這個詞語離我們越來越遠,越發感到陌生。古代詩人筆下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美麗景象不復存在,花大價錢購買的棉襖放置衣櫃最底層吃了多少的塵埃,這些都是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效果。

提到全球氣候變暖,那就不得不說溫室效應了,它是罪魁禍首,是它破壞了本來的生態平衡,它也是由人類一手創造出來的。工業革命後,科技成為了第一生產力,機器取代了手工,生產力得以大程度的解放,各類工廠如同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商人們不顧後果地排出未經處理的黑煙,再加上對森林的亂砍亂伐和汽車、生活尾氣的排放,溫室氣體充滿大氣層,溫度自然而然升高了。

這個問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認為這是關係全球各國命途的重大問題,不可掉以輕心,因而每隔一段時間,各國的首腦就會匯聚法國首都巴黎舉行協商會議,即著名的《巴黎協議》。經過商議,他們確定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全球的升溫高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但是,這個目標實現了嗎?從實際情況看來,前景似乎不太樂觀。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了解一番。關注媒體的朋友們應該都看過這樣一段視頻,一段無加工剪輯的南極洲景象視頻。在溫室效應的影響下,南極洲大量冰塊融化,崩潰融化,倒進海洋中,爆發出一種刺耳的聲音。有人說,這是大自然對於人類破壞大自然的憤怒咆哮!

根據美國海洋管理和大氣檢測局的最新報告顯示,2020年1月份,南極洲的最高氣突破了20攝氏度,準確數值為20.75℃。南極是地球的「冰箱」,試想想,假如將你家冰箱的溫度調至20攝氏度以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後果可想而知。另外,根據外媒消息報導,2019年全球海洋的氣溫突破歷史記錄,近5年來所產生的熱量相當於數百顆原子彈爆炸的熱量。這種變化對於海洋環境而言,是極為沉重的打擊,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無可置疑,這些都是全球氣候變暖的「傑作」。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現象更為嚴重,永久凍土地帶發生融化現象。根據俄羅斯媒體報導,有人在西西伯利亞地區的永凍土地帶發現了一具鳥類屍體,經過碳-14檢測結果顯示,這具鳥類屍體死亡時間距今約為4.6萬年,而且在其屍體上發現了數種未知病毒。這一消息使得不少人感到震驚,畢竟每次有罕見病毒出現,都會協同死神而來,收割一批批生命。永凍土之下還蘊含著大量未知病毒外,還有甲烷,它也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元兇之一。如此惡劣的循環正在地球各地不斷地上演著,危害人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一定要引起注意,不可掉以輕心。朋友們,你們對此怎麼看?

相關焦點

  • 溫室效應與公地的悲劇
    而今年6-7月份南方地方普發洪澇災害,湖南、安微、關東、福建、浙江等地數千萬人受災;最北方的漠河縣在8月28日,傳統的七夕節就開始下雪,比往年提前了一個多月。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近幾年的極端氣候比之前增加許多。科學家的解釋是因為人類工業革命以來碳排放激增,形成的一種溫室效應導致地球升溫。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全球溫度升高主要是由於強厄爾尼諾和全球變暖的共同作用。  據WMO數據分析顯示,受氣候變化影響,2011年至2015年是有記錄以來的最暖五年,大約高出1961至1990年標準參照期平均值0.57℃。期間,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  「種種破記錄的事件將讓歷史記住2015年的全球氣候狀況。
  • 全球高溫極端天氣頻發,德國媒體:都怪川普!
    而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充滿地球大氣層,而且人類工業化使這個現象加劇,海洋及陸地上的熱能無法釋放,整個地球都在升溫。近年來溫度變化來源:NOAA全球升溫直接可以從每年持續的高溫看出,「這個夏天,氣候變化正以前所未見的熱浪、洪水、乾旱和野火等形式,在全球各地上演」。
  • 溫室效應導致乾旱,下半年會導致饑荒嗎?網友:我們根本不怕!
    現在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被破壞的支離破碎,如果人類在繼續這樣下去,那麼未來將會有一場滅頂之災。2020年是世界上最不平凡的一年。世界上災難頻發,不光疫情,就連各種自然災害也是非常常見,在美國現在正經歷著數百年以來最大的旱災。美國的氣象局表示,美國多個州地區都已經被旱情所覆蓋。旱災會導致糧食減產或無法產糧。
  • 人類將如何應對未來溫室效應—新聞—科學網
  • 世行:溫室效應導致全球2030年增加一億氣候難民
    中國網11月11日訊 據西班牙媒體11月8日報導,世界銀行日前發布警告稱全球溫室效應將對眾多產業造成影響,其中對農業的影響尤為嚴重。為慶祝巴黎氣候大會召開在即,世界銀行日前發布了一則報告,報告稱如果人類不及時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應對氣候變化,那麼在2030年到來之跡,世界上將有一億的貧困人口成為氣候災民。
  • 溫室效應如何作用於全球?
    在大氣層當中存在天然的溫室氣體,包括水蒸氣、自然散發出的二氧化碳,這些氣體使地球溫度提高了30攝氏度,也正因為這樣使人類在地球生存變為了可能。這樣一些自然的溫室效應,實際上對人類的生存是很有好處的。但目前我們面臨的問題,由于越來越多的人類活動,造成了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就使全球氣候發生了變化,從而給人類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威脅。
  • 疫情告訴我們:解決「溫室效應」只有採取隔離人類,才能取得效果
    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按目前的排放速度,21世紀全球平均氣溫可能升高超過3℃。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以及更頻繁的極端天氣模式表明,世界已經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影響。可持續發展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方式。《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支持達成了新的全球性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協定,致力於將21世紀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2℃甚至1.5℃以內。在2015年巴黎大會之前,氣候變化問題首腦會議於2014年9月在紐約舉行,通過支持達成氣候變化協議和催化行動,幫助人們認識到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要性。
  • 溫室效應導致極端天氣頻發,地球各地正上演「冰火兩重天」
    溫室效應恐怕地球上已經沒有人不知道了,溫室效應會導致全球氣溫普遍升高,但是對於局部來說,並不代表每天的溫度都升高。相反,氣溫的反常變化才是溫室效應對每個地區實實在在的影響。就比如如今的北方,冷空氣都要比往年來的早、來的兇。
  • 溫室效應,人類亟待解決的問題
    所謂的溫室效應是地球大氣層與地表形成相對封閉的對流環境,從而使地表和大氣層之間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像溫室一般,從而稱為溫室效應。由於工業發展和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聚集在大氣層,使地球的溫度逐年升高,將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如果地球溫度持續升高,會出現一些不可預見的後果,因此人類正在想辦法去解決這一問題。
  • 我們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如何把預警信息有效地發布到人們手裡,解決好「最後一公裡」問題,是能不能有效預防災害發生的關鍵之一。                                                我們如何應對極端天氣的頻發
  • 極端天氣頻現 唯有合力應對
    最近,全球極端天氣頻現,折射出嚴峻的氣候變化形勢,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正為人們敲響警鐘。   專家普遍認為,人類活動導致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是全球變暖的主因,而這又導致熱浪、颶風和寒潮等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   局地氣候變化的原因與當地的生產力發展方式和氣候特徵有關,不能一概而論。「但人為因素導致溫度變化的震蕩曲線平衡態在不斷地上升,對全球的增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自我抉擇的溫室效應後果
    自工業革命後,由人類帶來的對大自然的不加節制的開採早已惡化多端。近年代幾乎全球各地都能夠感受到平均氣溫的升高與暖冬帶來的環境惡化或者是病毒危機。而此刻更有全球生物圈失衡的消息不得不被世界各國重視。好在人類已經認識到自己所犯下的錯誤,人類目前正站在地球溫室狀態臨界點上。
  • 2020人類應該警惕,地球兩極正在融化,溫室效應帶來的不止這些!
    這表現了全球溫室效應在加劇,全球溫室效應帶來的不僅僅是溫度的上升,帶來的更多的是災難。南極是世界上最後一片被人類所踏足的地方,南極大陸對於人們來說都是一個神秘的世界。放眼望去一片白色。科考隊員們在南極發現了上萬年前冰川下的動植物所存在的證據。或許,曾經的南極存在過人類文明。
  • 地球為何災害頻發?人類親手對它進行傷害,地球也有自己的情緒
    近年來,地球災害頻發,比方說最近幾天,颱風「海貝思」在日本肆虐,不僅災情嚴重,而且已經有多人死亡和受傷。很多人都感到,地球貌似沒有以前那麼「開心」了,無論是極端天氣,還是自然災害,地球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上一場,有的時候,甚至是多種災難一起降臨,人類和動植物都開始迎來了生存危機。
  • 溫室效應/低碳經濟與我國節能減排對策分析
    而發展中國家應對自然災害的手段相對匱乏,更容易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  本文在闡述溫室效應危害性的基礎上,首先探討了發達國家應對溫室效應的新舉措――發展低碳經濟,然後從宏觀戰略到微觀具體措施兩方面分析中國如何緩解外部國際環境壓力,如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為經濟發展贏得更大空間,同時希望能為保護中國生態環境有所幫助。
  • 全球極端惡劣天氣頻發,罪魁禍首真的是「氣候變暖」嗎?
    一方是以世界氣象組織為首的各類國際組織,堅信全球已經逐漸變暖,並呼籲各國政府共同努力繼續頒布"節能減排及治理環境汙染"的相關措施;另一方是來自美國物理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巴黎大學等學術機構的16位科學家,於2012年1月發表聯合聲明,明確反對"全球變暖"理論,並提出該理論就是愚弄大眾的"騙局",聲明發表後得到很多科學界專家的支持。
  • 氣象學家警告:溫室效應正持續惡化 影響每一個生命體 包括人類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地球大氣中起溫室作用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裡昂以及水汽等。
  • 氧化亞氮增加溫控難度 氣候變暖人類如何應對
    近年來,全球平均氣溫屢創新高、兩極冰川融化、極端天氣增多等氣候變化已經對生態系統以及人類的生活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脅。2015年,《巴黎協定》通過,各國加強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努力,減少碳排放成為現階段減緩全球變暖速度的主要方式。
  • 知識點 | 什麼是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後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太陽的短波輻射能夠透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使地表增溫;同時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又能吸收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減少地表熱量的外散,使氣溫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