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軟體史就是大魚吃小魚的歷史 | 工業軟體史

2020-12-05 和訊

  隨著數字製造的發展,CAE仿真能力,正在成為數字空間和物理世界融合的最重要的武器。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現在則被稱作計算機分析工程,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

美國

的航空航天核電等高技術產業誕生的,時至今日已成為擁有數百億美元市場規模的高附加值產業。半個多世紀以來,政府搭臺,學界編導,企業表演,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產業發展大戲,美歐的CAE產業在這一歷程中迅速崛起,牢牢佔據了工業價值鏈的高地。

  大魚吃小魚,池子裡總有魚

  在CIMdata的報告中,CAE軟體的市場被定義為「模擬&分析」市場,包含26類產品和服務。在2017年,CAE市場的12家領導廠商分別是美國三大翹楚Altair、ANSYS、MSC (已歸屬瑞典海克斯康)、西門子旗下的CD-adapco、Mentor Graphics、Siemens PLM Software,法國達索的Dassault Systèmes和Exa、法國ESI Group,其他COMSOL Group、Cybernet、IDAJ、Livermore、MathWorks、也都屬於美歐。

  巨頭的身影無比清晰,CAE的天空和地面都由美歐企業定義。

  巨頭是如何煉成的?回答簡單粗暴:買買買。CAE大廠的發展史,是波瀾壯闊的併購史。二十年來,僅ANSYS、達索、MSC、ESI和西門子這五家廠商就併購了一百多家CAE企業,其中有三十多起併購事件發生在三年內。

  依託資本 一朝稱雄

  ANSYS公司由西屋電氣的John Swanson博士於1970年創立,最初名為Swanson Analysis Systems Inc,以非線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起家,主要客戶是老東家西屋電氣。

圖1 ANSYS公司併購情況,作者手繪

  Swanson博士在西屋電氣的太空核子實驗室從事核子反應火箭的應力分析工作,他發現如果有一套通用的有限元分析程序來取代複雜的手算,應該能夠為西屋電氣及其他公司節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但西屋電氣並不支持他的想法,於是他1969年離開西屋創建了SASI公司,1970年開發出了ANASYS軟體。在最初的幾年裡,訂單主要來自於西屋電氣。

  1992年併購的Compuflo公司,源於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生Rita J .Schnipke的項目,開發出著名的CFD軟體FLOTRAN,到1994年已完全整合成ANSYS產品的一部分。Schnipke女士後來又創立了著名的「藍脊」CAE公司,後者於2011年被歐特克收購。

  2003年收購的CFX軟體產品線是全球第一個通過ISO9001質量認證的大型商用CFD軟體,是英國AEA公司為解決其在科技諮詢服務中遇到的工業領域實際問題而開發的。

  2006年對Fluent的收購,在業界被形容為「驚天駭浪」,Fluent公司與ANSYS公司規模相當,且有著16%的高增長率。成交的關鍵在於ANSYS通過籌集現金、銀行融資、發行大量普通股的方式聚集了5.65億美元的巨額資金。經過這次強強聯合,ANSYS成為CFD仿真商業軟體領域的「最佳」公司。

  2008年對Ansoft公司的收購,揭示了ANSYS的戰略發展中心從流體轉向了電磁。為完成這次收購,ANSYS收購了Ansoft公司的1200萬股普通股和190萬股虛擬股。

  從ANSYS公司的併購簡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ANSYS產品主要分析對象地演變軌跡,從結構分析到環境分析,從機械結構到電子結構,從載具到有效載荷,從部件設計到系統設計的演變。ANSYS公司是以資本市場的成功引導產品業務成功的典範。

  後來居上 左右兼顧

  西門子工業軟體公司可以追溯到1963年創立的United Computing公司。1976年,McDonnell Douglas收購United Computing,成立UGS數位化設計部門。1991,EDS收購McDonnell Douglas公司,成立EDS UGS事業部。2001年,EDS收購SDRC,成立EDS PLM解決方案事業部。隨後,幾經周折,2007,Siemens AG 收購UGS,冠名UGS PLM軟體事業部,而後更名為Siemens PLM Software,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終於成長為引領產業發展潮流的巨人。

圖2 西門子公司併購情況,作者手繪

  西門子公司對LMS軟體公司的收購,價值6.9億歐元,而就在這次收購的三天前,西門子公司剛剛宣布以10億歐元出售旗下的水處理業務。LMS公司在當時是全球唯一有能力為汽車、飛機以及其他複雜產品提供整套建模、仿真和測試軟體平臺的供應商,幫助優化產品聲學實驗、振動控制、振動噪音分析、疲勞實驗以及動力學控制。

  西門子公司對Polarion公司的收購,增強了對MBSE驅動的產品開發過程的支持,有助於在開放環境中實現MBSE和MBD的融合。Polarion是第一個提供基於瀏覽器的應用程式生命周期管理(ALM)企業解決方案的廠商。在各行各業的產品開發過程中,軟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通過ALM,製造企業能不斷集成、核實並驗證其產品中不斷增加的軟體內容。PLM+ALM=SysLM,系統生命周期,恰是支撐工業4.0的核心理念之一。

  2016年,西門子公司為收購仿真軟體CD-adapco公司,給出了9.7億美元的高價,以全股票的方式支付。CD-adapco公司的當年營收額接近2億美元,近三年平均增長率是12%左右。

  而對於三大電子設計軟體商之一的Mentor Graphics的併購,則使得西門子成功地進入了電子輔助設計EAD領域。這意味著,機械設計CAD和電子設計EAD的頂級軟體商,都進入了工業巨頭西門子的囊下,這使得各種軟體,包括機械、熱能、電氣、電子和嵌入式軟體設計功能與仿真,都可以裝在一個集成平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融合,如此開闊的戰略布局落子,它的回聲只有在很遠之後才能聽得見。

  本是大魚,反入龍口

  MSC Software Corporation於1963年創建,全程參與美國NASA的Nastran項目使其迅速成為有限元結構分析軟體產業的新星。從MSC的併購軌跡,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條技術供應商的發展路線,它的產品業務始終聚焦於虛擬產品開發的工程過程,始終引領CAE技術發展潮流,得到了航空航天船舶等行業客戶的廣泛認可。

圖3 MSC公司併購情況,作者手繪

  略顯一點諷刺的是,這次大魚被小龍王吃掉了。一個來自測量領域的硬體巨頭,一張口吞併了這條肚子裡裝滿了小魚的大魚。2017年2月2日,海克斯康集團宣布併購MSC軟體公司。此次併購為無現金無負債的併購方式,併購價格為 8.34 億美元。

  60億人民幣斬獲一個仿真巨頭。太便宜了,不是嗎?然而,中國工業界和投資界對此熟視無睹。60億人民幣去買一個軟體,對很多國人而言,這是瘋子的想法瘋子的舉動。

  達索系統

  達索系統起源於法國達索飛機公司。達索飛機公司從1960-1965年開始引進IBM計算機和使用數控加工工具機,1967年著手用Bezier曲面建立飛機外形的數學模型,1970年用批處理方式全面展開幻影的數位化設計。1975年引進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CADCAM,學習CADAM的技術訣竅。1978年開發出CATIA並投入使用。1989年洛克希德飛機公司缺少資金開發新型戰鬥機,決定出售CADAM子公司。1990年1月IBM用2.7億美元收購CADAM,並於1992年起託付達索管理。

圖4 達索公司併購情況,作者手繪

  達索系統是一家法國公司,最初銷售渠道和PDM產品來自於IBM,在2005年以前對造型、三維圖形、製造過程、PDM、工作流和知識創新以及銷售渠道等業務的一系列收購,撐起了強大的PLM品牌。

  2005年,達索系統收購HKS公司,創建SIMULIA品牌,建立了系統仿真的核心平臺。HKS公司是著名的Abaqus軟體開發商, Abaqus是業界領先的多物理場仿真分析軟體。之後是一串金光閃閃的名字,Dynasim AB的Dymola建模仿真環境、ENGINEOUS公司的Isight集成設計和多學科優化軟體、SimPACK的多體仿真、Modelon的系統建模仿真,GreenSoft公司的嵌入式系統開發平臺,NoMagic的MBSE建模環境…這其中的每一個名字,都維繫著一大群系統仿真工程師的飯碗。

  在分析求解方面,達索系統也在積極布局。2013年,達索系統收購FE Design公司,FE Design 是產品開發前端的設計優化解決方案開發商,擁有結構和流體領域無參數優化解決方案。2013年,達索系統收購Safe Technology,該公司是疲勞仿真技術的領導者,提供產品耐久性預測解決方案;同年,收購Simpoe公司,該公司是塑料注塑仿真技術的領導者。2016年底,達索系統宣布收購Next Limit Dynamics公司。Next Limit Dynamics是全球高度動態流體場仿真領域的領導者,其解決方案適用於航空航天與國防、交通運輸與汽車、高科技、能源等行業。 此次將有助於強化達索系統3DEXPERIENCE平臺行業解決方案中的多物理場仿真能力,並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 市場中佔據戰略性地位。2017年,達索系統收購以大約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Exa公司,該公司是產品工程仿真軟體全球創新企業。

  從達索系統的併購線來看,從2012年後,有一個明顯的業務拓展,就是比以往更加注重對「內容」產業鏈的支撐。這或許正是對達索系統CEO夏伯納3D體驗戰略的落地實施,強調的是融合產品、自然和生命的可持續創新戰略。

  工藝仿真巨頭 低調吃魚

  1973年,ESI集團創立,最初是為歐洲的防務、航空航天和核工業部門提供工程諮詢服務,開發了基於有限元法的精密仿真技術,並獲得了對工業流程和需求的廣泛理解。

表1 ESI併購事件,南山工業書院研究組整理

  與其他CAE公司相比,ESI公司更加接近具體的工業應用場景,更加傾向於研究系統行為問題,更加像是面向總師提供設計自動化解決方案。從2013年起,ESI公司也開始加速向工業雲平臺發展,通過一系列的併購加速向設計雲平臺轉型。

圖5 ESI公司併購情況,作者手繪

  中國CAE市場:乾涸的池子

  如果將目光投向工程軟體領導廠商的併購歷史,深感觸目驚心,就仿佛一頭老虎帶著山林之王的威風走進了生態豐富的小樹林。不管大魚吃了多少小魚,池子裡總有新的魚群,這是一個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

  反觀我國的工程軟體產業,中國在CAE領域,也出現了一個百花齊放的小陽春。上世紀80年代。以北航、清華為代表的一批高校和科研人員開始做相關的軟體開發。這些人中,以唐榮錫老師、孫家廣老師、梁友棟老師、周儒榮老師為代表,成為國內第一代從事CAD軟體開發的標誌人物。隨著CAD/CAE軟體在製造業的推廣普及,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連理工等一批高校和中科院、航空航天等一批院所先後開展CAD/CAE軟體自主研發,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包括中科院的飛箭、鄭州機械所的紫瑞、大連理工的JIFEX、中航的APOLANS、HAJIF等商業化和大企業自用軟體。

  然而,這些當年幾乎跟國際平行發展的幼苗,在後來三十年的信息化建設中逐漸失去了蹤影(參見閱讀:中國工業軟體失去的三十年)。在中國自主CAE品牌的市場,大魚沒有,小魚也不多。不妨說,中國CAE池子裡幾乎無魚。沒有生態,甚至沒有希望。在當下,隨著工業網際網路的熱浪紛紛高企,各種資本和項目澎湃而來的時候,甚至股市都在向高科技項目傾斜的時候,最為底層的基礎CAD/CAE軟體似乎已經不再被人提及了。

  正如行業前輩陸仲績所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國內CAE最紅火最熱騰的那幾年,恰是國內正「窮」的階段;而現在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項目風生水起、網際網路+發展迅速的時候,CAE卻落得鬱鬱寡歡、逐漸式微的局面。

  中國CAE發展的式微,跟錢肯定有關係;但又有很多其他原因。看看國外CAE巨頭「胡吃海塞」的併購之下,仍然是無數小蝦米的鮮活不斷,我們會意識到,一定有一個生態在主宰著它的發展規律。

  「中興禁令」事件是一個整個基礎工業的警鐘。如果不能守衛關鍵領域的產業安全,很多發展勢頭很好的產業都有遭遇狙擊,瞬間裸奔的風險。以CAE為代表的高端工業軟體產業正是必須誓死守衛的高地。沒有CAE仿真,工業領域的數字空間就幾乎毫無價值。沒有仿真,就沒有賽博。中國CAE工業仿真軟體的產業發展,自然需要眾多企業家精神和市場自發的規律,但國家戰略計劃的推動作用和技術創新體系的轉化作用也不容忽視。在國家扶持發展CAE這方面,美國做出令人大吃一驚的榜樣作用,且聽下篇分解。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知識自動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趙豔萍 HF094)

相關焦點

  • 大魚吃小魚是天性,誰也沒說慈鯛科的親魚就一定不吃小魚!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蝦吃沙。這是一句俗語,事實上蝦也不是靠吃沙長大的,估計吃沙容易得胃結石。由於最近養魚老道一直在講七彩神仙魚和其他小型魚的繁殖,所以很多魚友一直在問,關於慈鯛科觀賞魚,大魚吃小魚的問題,養魚老道給予的解答是,因為大魚不習慣,停一段時間就好了。有些魚友就不理解了,說是別扯了,停一段時間到底是多長時間,為什麼連續七八窩了,這個大魚還是在吃小魚呢?
  • 宇宙中的大魚吃小魚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說的是海洋裡各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鏈關係。茫茫宇宙中,有無數大大小小的星系,它們之間竟然也存在這樣的關係。宇宙中的恆星,比如我們熟悉的太陽,都是從星系中「孕育」出來的。天文學家發現,小星系要比大星系具有更強的「造星」能力,很多巨大的星系已經不再能「孕育」新星了。這樣說來,只有小星系中的恆星會不斷增加,巨大星系中恆星的數量就不會變化了嗎?
  • 網友揭露:大魚吃小魚的真相原來是這麼恐怖!
    不管海洋動物還是陸地動物在捕到獵物後基本不會在意動物是否死掉,直接開吃是動物界的標誌,雖然有些動物會戲弄獵物,但也基本在獵物還沒死掉的時候就開吃了!可有網友發現,自家魚缸裡養的兩條霓虹燈魚不見了!網友稱:平常魚缸裡的大魚沒有吃過小魚,每天都會餵魚食,就算隔一天沒有餵食也沒有吃過小魚。可為什麼會消失呢?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網友才發現原來大魚不吃活魚居然吃死魚!一般如果魚死了第二天小編都會清理掉,可由於霓虹燈魚體型太小,晚上死了大魚一口就能把它吃掉,自然也就找不到它了!按說大魚吃小魚是不會在乎它是否活著的,那為什麼這些魚要等小魚死掉後才吃呢?
  • 買了個大魚缸養魚,大魚天天吃小魚,沒幾天還都死光了,咋回事呢
    剛開缸,小白就買了不少觀賞魚回來,有大有小,加起來有十來條,她就期盼著它們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大魚護小魚,小魚開心的玩耍,然而,事情並不像她預期的那樣發展。第二天她就發現不對勁了,感覺魚缸裡的小金魚好像變少了?小白放進去的小魚有6條,可是等她發現少了的時候,就只剩下4條了。
  • 魚生(5):大魚和小魚
    隔離結束,好心的同事用礦泉水瓶裝了兩條小魚送給我,一路長途跋涉,隨我回到了城裡。魚實在是太小,路上我只能湊到瓶子底兒去看它們有沒有被顛出去。不過還好,兩條魚快樂的遊著,沒有意識到已經到了繁華的大都市,無知無覺的做了兩條「南漂」魚。兩條小魚還分不清雌雄,尾巴上有一點兒青色,我就叫它們為大青和小青。
  • 大鯊魚吃小魚好玩嗎 大鯊魚吃小魚玩法簡介
    大鯊魚吃小魚好玩嗎 大鯊魚吃小魚玩法簡介 作者:九遊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19-05-29 21:56:37手機訂閱
  • 孔雀魚小魚,多久能和大魚一起合缸飼養?取決於以下很多因素
    光照時間過長,不但容易導致水溫不恆定,還會造成過度爆藻等現象,對於小魚苗也不是什麼好事情,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小魚苗和大魚合缸。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算什麼問題,但是很多新魚友都在詢問,原因會在哪裡呢?
  • 孔雀魚生完小魚要把水全換掉,要不然大魚會死,是不是真的?
    一位魚友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說是孔雀魚生完小魚之後,就要把水全部換掉,要不然大魚一定就會死,是不是真的如此呢?而且,這位魚友還信誓旦旦的說,這是某位專業飼養孔雀魚的主播說的,這個問題看來就有點大了。這個時候才會牽扯到大魚在生小魚的時候,一些體內代謝物存留繁殖缸裡,可能更會敗壞水質的問題了,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是可以把隔離盒給它全部換水的,但是一定要換取原缸水,具體操作倒也不難,我就不再去詳細說明了。
  • 真實的娛樂圈食物鏈,誰是大魚,誰是小魚,誰又是蝦米
    本文就聊聊娛樂圈存在的食物鏈,看看誰是這條食物鏈裡的大魚,誰是小魚,誰又是蝦米。一、明星也分流量和咖位在某次娛樂圈的活動中,流量小生李振寧遍尋會場都沒找到自己的座位,原因是工作人員把他給忘了,李振寧在會場來回徘徊找座位的畫面看起來頗為滑稽又讓人感到悲哀。在其他的活動中還曾曝出過「流量小鮮肉坐在前排,資深老戲骨在後面當背景」的新聞。
  • 別總抱怨大魚不咬鉤,這2個細節做不好,大魚進窩了也不會吃餌
    每個釣魚人出去釣魚的時候都盼望著能有好的收穫,如果還能釣幾條大魚那就完美了。於是在長期釣小魚的情況下,釣大魚的心思就淡了。於是我們不得不問這樣一個問題,大魚為啥這麼難釣?有人說大魚數量少,也有人說大魚不靠岸,還用一些釣友說釣位沒選好,窩料和餌料不給力等等。
  • 《大魚海棠》: 遇見,就是奇蹟
    (原標題:《大魚海棠》: 遇見,就是奇蹟) 衛昕近日市場熱映的國產動畫劇
  • 為什麼大魚喜歡吃粗糧?從體型、生存環境出發,聊聊選餌之道
    咱們都知道,釣小體型的魚要用霧化好、散落性強、味道偏腥的餌料,而釣大魚則反之要用低霧化或沒有霧化,味道低調的餌料,理由是什麼呢?理由就是,小魚個體小、群體大、數量多,同時膽子大、進窩快,餌料霧化好、氣味重更有利於誘魚;而大魚個體大、群體小、數量少、同時膽子小、進窩慢,餌料霧化好味道重會引起它們警惕,更會招來雜魚擾亂釣者的心神。
  • 為啥新手很容易中大魚?新手的3個「不會」,其實是釣大魚的精髓
    釣魚是個非常容易上癮的活動,而我們上癮的主要原因就是剛學釣魚的時候釣到了大魚。很多釣友都有這樣一個感覺,在剛學釣魚的時候什麼都不懂,開餌,調漂什麼的完全不懂卻能經常中大魚。等自己學習了各種調漂理論,開餌技巧之後,反而很難釣到大魚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真的有新手光環嗎?
  • 孔雀魚為什麼吃小魚?它們是真的無情,正確飼養方法是公母魚分養
    好久沒和大家聊孔雀魚了,今天要跟大家聊聊孔雀魚大魚吃魚苗的問題。大家肯定多少有疑惑:不是自己生的小魚嗎,幹嘛還自己吃掉,孔雀魚真是無情啊。 其實這是孔雀魚這個物種演化而來的結果,包括瑪麗魚,米奇魚等其他卵胎生鱂魚都會有這樣的習性:吃魚苗。
  • 小魚怎樣油炸好吃?
    我認為小魚要油炸的好吃,關鍵是掛糊要好而且調味料要放好才可以平時我們都很喜歡吃油炸小魚,我隔三差五也經常給家裡人做油炸小黃魚,雖然我們吃著紅燒或者清蒸的個頭大的鯉魚草魚等魚類也是很好吃的,但是我們也非常喜歡吃小魚的味道,而且這個做法和其他魚類的味道是稍微有點不同的,我個人感覺非常好吃還下飯,所以我也看到題主這個問題,就和大家分享下小魚怎麼油炸好吃。
  • 釣野生大魚就別用商品餌了,這幾種天然餌料才是它們的「真愛」
    大叔說,這個水庫的老闆經常去飯店收剩飯剩菜來餵魚,這裡的魚已經吃慣了這些東西。所以,一個餌料的好與壞並不是看它是否高級,而是看是否符合魚情。對於野生魚兒來說,最好的餌料其實就是就地取材,根據當前魚情量身打造,而不是什麼昂貴的商品餌。比如說以下幾種魚餌基本上都不要錢,但是我就拿它們釣到過不少大魚,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試試。
  • 清道夫魚遭萬人唾罵,那麼它們吃不吃剛出生的小魚呢?
    結果有一缸金魚裡剩下了一隻清道夫,老鄒大叔就懶得拿了,經過我們的仔細觀察還是發現了吸魚現象,並且清道夫也會吃魚蟲,但是它們大部分時間只吃魚缸底部的死蟲,活蟲有的好像它們追不上或者說懶得去追,所以我認為它們只要是能輕鬆追的上的東西就一定會去吸食。
  • 什麼技巧都不會,怎麼釣大魚?學會這幾招,下竿就上大魚
    所以要釣大魚,優先考慮深水區。2、回水灣大魚喜歡生活在水流緩慢處,水流緩慢適合它們覓食和生活。水流緩慢處小魚小蝦比較多,還有其它經過水流走向帶過來的食物。魚個體越大,食量就越大,每天都需要吃掉很多食物的。所以我們選擇釣位時,可以考慮選擇水流緩慢處,這樣才有機會上大魚。
  • 子線細遇到大魚就會切?一個O型卸力環助你,野釣輕鬆搏大魚
    釣魚人總有一個大魚夢,希望能釣上一條大魚打破記錄,可是自然水域中大魚的可遇不可求限制了釣友們的大魚夢,為了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釣上來魚只能退而求其次釣更容易上鉤的小魚,小魚的吃口動作相較於大魚來講很輕,為了能讓它們的吃口動作更直接的反饋在浮漂上,需要我們採用合適的線組大小和鉤號進行應對。
  • 有養孔雀魚的魚友,你能照顧好新生的小魚嗎?
    孔雀魚是一種耐養繁殖又快的熱帶小魚,而它們也是新手魚友最愛養的小魚,但是很多魚友在孔雀魚繁殖的時候不懂怎麼照顧小魚,結果最後小魚也沒得活,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再出現,小編就來說說孔雀魚繁殖的時候要注意的情況吧。如何判斷母魚是否要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