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裔少年與澳神童合作發現新數學定理

2021-01-11 觀察者網

據中國日報網11月5日轉港媒報導,美國17歲的華裔少年梁徐明(Xuming Liang,音譯)與同齡的澳大利亞的少年澤利克(Ivan Zelich)在網上相識後,經過6個月,合作發現了一條新的數學定理——「梁-澤利克定理」(Liang Zelich Theorum),該定理可協助理解及計算出立體幾何結構,解題速度比計算機還要快。

梁徐明(下)與布裡斯班(上)

澤利克來自澳大利亞布裡斯班,智商高達180。17歲的美國華裔少年梁徐明在網上認識了同齡的澤利克,經過6個月的共同努力,他們定立了「梁-澤利克定理」(Liang Zelich Theorum)。該定理可協助理解及計算出立體幾何結構,原先要用5頁紙作論證的數學題,現在只需4行字,解題速度甚至比計算機更快。

澤利克與梁早前更獲邀到美國華盛頓出席學術研討會,並在期刊發表文章。有數學家大讚兩人的成果,稱他們改變了數學的未來。

世界上還有許多令人驚嘆的「神童」。前幾天,還有一位8歲上大學、15歲雙學士、17歲進NASA的華裔神童也紅遍了網絡,這名神童凱孝虎(Moshe Kai Cavalin)是一名混血兒,父親是巴西人,母親是臺灣人,8歲就讀東洛杉磯學院,以GPA4.0的成績畢業,成為全美最年輕的學士。15歲又獲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學士學位。17歲的時候,他進了NASA……

凱孝虎

今年高考後,廣州東莞年僅14歲的女生袁一帆,以(理科)677分的成績被復旦大學錄取。去年她高二就參加了高考,考了613分,但沒能被允許上大學。

袁一帆

2013年,鄭州中學12歲男生焦羨琪以全國第二名的成績,從2045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考進西安交通大學本碩連讀少年班。

焦羨琪

英國9歲男孩基隆·威廉森被譽為「小莫奈」,2010年7月,他的33幅畫作在短短半小時內被搶購一空,最終賣出15萬英鎊(約143萬人民幣)的高價,他已用這筆錢給父母在家鄉諾福克買了一套新房。

基隆·威廉森

2009年10月,印度5歲的女孩瓦爾莎·維諾德在一場空手道比賽中,飛身而起,一腳踢中身高1米8的英國《太陽報》記者大衛·洛威,後者應聲倒地。瓦爾莎兩歲就拜爸爸為師開始學習空手道,5歲通過了黑帶資格認證考試,把世界紀錄一下子「提前了兩歲」,成為了最年輕的空手道黑帶。

瓦爾莎·維諾德

(觀察者網綜合中國日報網、小站留學)

相關焦點

  • 澳洲華裔神童發現新數學定理!
    美國17歲華裔少年梁徐明與澳大利亞布裡斯班智商高達180的17歲神童澤利克合作發現了一條數學定理
  • 17歲華裔、澳洲神童發現新定理:改變數學未來
    美國17歲的華裔少年梁徐明(Xuming Liang,音譯)與同齡的澳大利亞的少年澤利克(Ivan Zelich)在網上相識後,經過6個月,合作發現了一條新的數學定理——「梁-澤利克定理」(Liang Zelich Theorum)。澤利克來自澳大利亞布裡斯班,智商高達180。
  • 美華裔天才和澳洲神童合作發現數學新定理
    一名17歲的美國華裔學生與一名同齡的澳大利亞神童一起在網路上合作,發現了一條新的數學定理,可以加快解題速度,甚至比計算機更快。兩人的努力也可幫助解決宇宙中的最大奧秘,且有助於理解星際旅行。據《每日郵報》報導,這兩名年齡均為17歲的「天才」,梁旭明(Xuming Liang,音譯)和澤利克(Ivan Zelich)成功地發展出自己的數學理論。
  • 澳媒:華裔數學天才咋被西媒與日式數學神童扯上關係
    中新網電 據澳洲《星島日報》報導,正在阿德雷德的澳洲華裔數學天才陶哲軒(Terry Tao)被當地西媒與日式數學補習公文式當地神童扯在一起。南澳的《廣告人報》報導,阿德雷德已出生世界其中一名最佳得獎的陶哲軒,他現時正回家協助南澳推動數學復興。
  • 曾是數學神童 華裔數學家陶哲軒獲"數學界諾貝爾獎"
    新華社/法新    1975年出生於澳大利亞的華裔數學家陶哲軒曾是一位數學神童,他21歲於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4歲成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鑑於在調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同時榮膺本屆菲爾茨獎得主。
  • 從數學神童到獲菲爾茨獎
    ,成為繼1982年首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教授榮獲菲爾茨獎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父親比爾·陶是兒科醫生,母親格雷絲是數學教師,他們於1972年從香港移民澳大利亞。早在幼兒時期,陶哲軒就顯示出過人的智商。與其他天才兒童一樣,陶哲軒就在看兒童劇《芝麻街》時自學了英文字母。父親發現,玩寫有字母和數學的積木時,陶哲軒會把積木塊按照字母順序和數字順序排列,而且不久後還能用數字作簡單的加減法。令陶家父母驚訝的還不止於此。
  • 「少年班」40年:神童也是人
    提到少年班,我們總是會聯想到「神童」,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地,是被稱為「神童」。毫無疑問,「少年班」見證了重新重視知識與人才的改革年代。
  • 揭秘各地明星神童成長
    上學後,塔尼什克不但跳過一年級,還在二年級就開始學習四五年級的數學課程。  他還發現超級新星,在半島天文學會所屬刊物上發表過文章。不久前,為了找專家請教特別的方程式,他參加搜尋智慧外星生物研究所的會議並參與討論。  他說:「我喜歡粒子物理學,喜歡思索宇宙的命運。」  「別人可能認為是我們讓他這麼做,其實那都出於他的興趣愛好。」塔吉說。
  • 一門出三傑 兄弟皆神童 華裔天才獲數學諾貝爾
    8月22日,在西班牙召開的2006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數學界的最高榮譽——菲爾茨獎由4人分享,31歲的澳大利亞華裔數學家陶哲軒成為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據環球時報報導,菲爾茨獎是著名的世界性數學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陶哲軒榮膺本屆菲爾茲獎,是因為他對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混合分析和堆壘素數論有莫大貢獻。他是本次大會最年輕的獲獎者,卻已發表了80餘篇論文。
  • 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 曾是中國著名神童
    12月1日,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張首晟意外去世。據其家人稱張首晟是因為抑鬱症導致跳樓自殺。對於世界來說,這位物理學家的死亡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死亡。據了解,張首晟曾經是中國非常著名的神童。在今年美圖公司發文宣布張首晟成為美圖的獨立董事,幫助美圖像「AI+區塊鏈」方向發展。本以為今年步入危機的美圖,會因為張首晟的加入有新的轉變。所以說張首晟的去世對於中國很多科技領域的企業都是一種損失。本來張首晟可以為中國科技企業在「AI+區域鏈」的發展中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但是終究沒有敵過抑鬱症。張首晟此生獲獎無數,幾乎包攬了物理界所有的重量級獎項。
  • 11歲考入中科大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神童確實存在,誰家要是出個神童,豈不是燒了八輩子的高香?可是我並不贊成神童過早開發,「傷仲永」就是一個很好的先例。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11進入中科大少年班,15歲讀碩士,18歲師從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院士攻讀博士。讀博期間,他又去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森。那麼,謝彥波的神童屬性是怎麼被發現的呢?原來,上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彥波的爸爸驚奇地發現孩子竟然可以解高年級的數學題目。
  • 解答數學「大問題」——證明費馬大定理的故事
    E·T·貝爾(Eric Temple Bell)在他的《大問題》(The Last Problem)一書中寫到,文明世界也許在費馬大定理得以解決之前就已走到了盡頭。證明費馬大定理成為數論中最值得為之奮鬥的事。 安德魯·懷爾斯1953年出生在英國劍橋,父親是一位工程學教授。少年時代的懷爾斯已著迷於數學了。
  • 曾受矚目的「少年班」和「神童班」為何消失?他們的經歷讓人痛心
    說到《少年班》,不知道各位想到的是什麼。或許有人會以為是前幾年的一部電影,《少年班》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五位「天才少年」被神秘導師慧眼選中,組成「世界數學大賽」攻關小組,從此早於同齡人開始苦樂交織的大學生涯。今天我要講的此「少年班」非電影《少年班》,但他們存在著相同之處。
  • 高中數學說課稿:《正弦定理》
    (根據我的教學內容與學情分析以及教學重難點,我制定了如下幾點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分析:知識目標:理解並掌握正弦定理的證明,運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能力目標:探索正弦定理的證明過程,用歸納法得出結論。情感目標:通過推導得出正弦定理,讓學生感受數學公式的整潔對稱美和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
  • [趣味數學]你也可以發現數學定理
    對於喜歡數學的人,他們在讀到一些數學家的傳記,或者關於他們的發現,往往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這些人真的很聰明,如果不是天才怎麼會發現這些難得的定理或理論呢?這些看法和印象並不全部正確。今天我想告訴你的就是如果有天才的話,你也是一個天才。
  • 華裔及留美歸國科學家接二連三離奇死亡,是意外?還是陰謀
    2020年5月2日美國華裔科學家劉冰被發現遇害於賓夕法尼亞州家中,年僅37歲。劉冰是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助理教授,在其遇害後,該校官方網站登出報導:" 劉冰在解構新冠病毒感染的細胞機制及併發症的細胞基礎研究方面,即將取得「重大發現」。
  • 費馬大定理,數學最大的浪漫
    本周小先生繼續帶來一個世界著名的數學定理—費馬大定理。由華東師大二附中附屬初中國際部「數學嘉年華」活動組提供。聽到「費馬」這個名字,不知道大家會想到什麼呢?解析幾何?微積分?概率論?費馬小定理?……小先生就來講講費馬最後的定理——費馬大定理                   我們熟知的費馬做過很多數學上的貢獻,但其實,他的主業是一名律師,而數學家只是他的業餘身份,他也因此獲得了「業餘數學家之王」的稱號。
  • 童子舉——中科大的少年班,古代選拔「神童」的制度
    當然高考的含金量依舊很高,通過高考登上人生新臺階同樣是大部分人的選擇,但除此之外,一些天才少年班偶爾會出現在新聞資訊中,選拔頂級人才從小培養,這就是高校少年班的意義所在。高校少年班不同於高考,是通過自主招生來尋找生源,對於天生智力超群者,他們對常規通識教育的掌握遠超同齡人。
  • 華裔數學家張益唐:逆境中的數學人生
    紐約《僑報》) 中國僑網11月26日電 美國《僑報》日前採訪了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夫婦。張益唐儒雅平和,標準的學者形象,一直安靜地獨自坐在休息區沉思。如果不是夫人孫女士引見介紹,沒入休息區零零散散遊客中的張益唐並不引人注意。
  • 關於舉辦「少年中國說」2019年粵港澳臺暨海外華裔青少年中華詩詞...
    ,根據中央和省對江門市提出的大力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嶺南文化和僑鄉文化的意見,「少年中國說」品牌系列活動將延續去年首屆詩詞大會的熱度,在廣東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主導下,由中共江門市委宣傳部、中共江門市委統戰部具體指導,市委臺港澳工作辦公室、江門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江門市教育局、江門市僑務局、江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江門市歸國華僑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