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並不陌生,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寫議論文經常要拿來做論據的,而且也經常被大家當做常座右銘,用來警示自己!
用了那麼多年,你知道這句話是誰提出來的嗎?更準確的說,這句話是誰翻譯過來的嗎?
這個人的名字說出來估計都知道,但是卻不知道這句話是這個人說的!
再提示一點,這個人他翻譯了《天演論》,說道這個90%的人都知道了,對,他就是嚴復!
嚴復
說是翻譯,也不完全準確,應該說半翻譯半評論,《天演論》的原作者是託馬斯·亨利·赫胥黎,原書的名字是《進化論與倫理學》(《EvolutionandEthicsandotherEssays》)看這兩本書的名字就知道,這兩本書的含義不盡相同!
《進化論與倫理學》和《天演論》在根本旨趣上卻完全相反——
赫胥黎夢想一個更加「和諧」的英格蘭,嚴復則夢想一個「強大」的中國,
赫胥黎夢想一個更加「仁慈」的社會,嚴復則夢想一個「尚武」的社會有機體!
嚴復之所以會把書名翻譯成《天演論》,並且在翻譯的同時加上了自己的評論和觀點,是在當時的清朝處於水深火熱背景下做出的,而且《天演論》一經出版,就獲得了社會廣泛的關注。
《天演論》從翻譯到正式出版,經歷了3年時間。《天演論》於1898年4月22日出版,這3年(1895年到1898年)是中國近代史上很不平常的3年,如果說鴉片戰爭的失敗,還是因為西洋人船堅炮利,還是離清朝很遙遠的歐洲國家,但是1894年甲午海戰慘敗,則引起了中國人的警覺,連亞洲的小國,一直跟隨中國的日本都能打敗大清,這實實在在的警醒了當時的知識分子,加上帝國列強加緊瓜分中國,中國民族危機空前深重,要求國家圖強的呼聲越來越高。
英國人眼中的甲午海戰
這也影響了當時的嚴復,因此,嚴復在英國留學發現了這本書,於是他翻譯出版《天演論》,希望能夠給當時的中國人提醒,更希望當時清朝能夠自強。嚴復尖銳指出,中國再也不能不看實際地妄自尊大,一味大彈「夷夏軒輊」(軒輊xuanzhi本義:中國古代一種前頂較高而有帷幕的車子,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老調,弄得不好,就會亡國滅種。
《天演論》通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等觀點告訴中國的統治者、廣大官員和知識分子,中國(鴉片戰爭前後)雖弱,但仍有挽救的辦法,這就是強力競爭,通過努力,改變弱者的地位,變為強者,適應這個優勝劣汰的社會,在世界大國中能夠有一席之地。這些觀點使當時處於「知識饑荒」時代的中國知識界如獲至寶,產生了振聾發聵的影響。
前面我們說過嚴復當過北京大學的校長,但是只過了幾個月就辭職了,之所以沒能長期擔任任北京大學的校長,就是與他吸食鴉片有關,作為為人師表的中國高等學府校長,不能是個吸食鴉片的人。
他的創造的非凡的成就,警醒了當時的中國人,但是吸食鴉片卻對他產生極大影響,使得他無法全心投入研究思想學說。這其中的遭遇不得不令我們唏噓啊,雖然偏離主題了,但是魯速還是要提醒一句,毒品萬萬碰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