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魯迅先生何故盛讚《天演論》?

2021-01-18 齊魯壹點

2018年冬,吾球君在福州著名景點「三坊七巷」中,根據定位找到了這家 「嚴復翰墨館」。

但它其實並不難找,因為佔地足足有3000多平方米。這不禁讓人感嘆,在這樣一個遊客絡繹不絕、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還留了這麼一塊地方給了這樣一位前輩。

相比較老鄉林則徐,嚴復並不太為人所熟知。不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正是由他引入中國。1898年,嚴復迻譯的英國學者赫胥黎《天演論》刊行,一經問世,便產生了巨大社會反響。

除此外,他還成功地翻譯了亞丹·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爾的《群學肄言》、約翰·穆勒的《群己權界論》和《穆勒名學》、孟德斯鳩的《法意》等西方哲學社會科學名著。

最早讀到《天演論》譯稿的,便有桐城派最後一位宗師吳汝綸。在《天演論》翻譯過程中,嚴復便常與吳汝綸,以及錢塘夏曾佑相切磋。日後,吳汝綸還為此書寫序。

讓吳汝綸嘆服的,一個是其中「人之爭天而勝天」的思想,一個則是此書的文學價值。也就在《天演論·譯例言》中,嚴復首推「信、達、雅」為譯事楷模。

在一些研究者看來,1854年生人的嚴復,因父親病逝早早放棄走科舉「正途」,後求學福州船政學堂,以及赴英學習海軍,1879年畢業於倫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軍學院(Royal Naval College),讓嚴復之文崇尚西學,不以桐城之學為根基,但是他與桐城之間的關係頗為密切。

除了與吳汝綸相往還,他還曾接受姚永概的盛情邀請,於1906年出任安徽高等學堂監督。而他的塾師金子善也正是桐城人士。

正是這些親密關係,讓嚴復吸取了桐城之文重視文法的特點,其文章深受桐城古文影響。

儘管譯著介紹的多是西方思想和文學,但是他和林紓等人成功地運用古雅的文體翻譯,使這些包涵著嶄新思想的譯著,能為舊式士大夫所接受。

《天演論》刊行後,連魯迅也以詼諧的筆調為之稱讚:「最好懂的自然是《天演論》,桐城氣息十足,連字的平仄也都留心。搖頭晃腦地讀起來,真是音調鏗鏘,使人不自覺其頭暈。這一點竟感動了桐城派老子吳汝綸,不禁說是『足與周秦諸子相上下』了。」

某種意義上,正是嚴復、林紓以翻譯之手段,繼續恪守桐城家法,讓桐城派在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時,有了繼續前行的力氣。

今天,嚴復翰墨館嘗試用卡通的形式,讓嚴復在當下為更多年輕人所了解,和喜愛。

1912年,已是60歲的嚴復被當局聘為北京大學的校長。嚴復又聘請姚永概來北京大學任文科學長,其兄姚永樸為教授,桐城派又一次登上北大文科講壇。

但這似乎是桐城派最後為數不多的輝煌了。1920年1月,當局通令將小學一、二年級的國文一律改為語體文,同年4月又規定凡過去編的文言文教科書到1922年以後一律廢止。此後,大中小學文言文教材逐步被白話文教材所代替,各種報刊更是爭相使用白話文,以示跟上時代前進之腳步。

也正是1921年7月,從桐中走出來的朱光潛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白話作品《福魯德的隱意識說與心理分析》,發表在當時很有影響的《東方雜誌》上。

對深受桐城派文化影響的朱光潛來說,從文言到白話無疑是一種「脫胎換骨」。當年,他對錢玄同等人那種直接喊出「桐城謬種」這一無異於挖桐城人祖墳的偏激之言,憤慨異常,但作為一個接受現代教育的現代青年,經過一番劇烈的內心衝突,終於「看出新文化運動是必需的」,並「放棄了古文和文言,自己也學著寫起白話來了」。

事實上,就連嚴複本人,在融入桐城義法之餘,也有明顯的口語化和白話化傾向。在他作品《論譯才之難》中,「中土」「萬萬不能」「洋語」「鄉談」「語言」已近俗語。

就像寧波人在歷史大轉折時期,接受新鮮事物,創辦了銀行,從而殺死了自己的看家本領——錢莊,使得他們又一次站立在歷史舞臺的中央。這種背叛其實是對自己生命的豐富和延伸。

如果我們能跳出「古今之爭」,你就會發現,講究務實以及經世致用的桐城派,其實是一直將變革當成了自己內在的主旋律。

它們並不迂腐,也並非泥古不化。不讀懂這些,你就很難理解,像桐城這樣一個文都,為什麼會在改革開放後,迅速崛起為鄉鎮企業的排頭兵(具體故事將在下期「吾球商業地理」呈現)。

更重要的是,當所有人都往前跑,甚至棄舊學如敝履之際,它們卻在注重變革的同時,也不廢傳統。不管何時何地,內心總會藏著一份家國情懷。

這也是「嚴復翰墨館」力推嚴復的緣起。他不僅有著高超的藝術素養,更在於其多年來一直救亡圖存,並提出了救國夢、強國夢、興國夢。在今天這樣一個處於重要變革期的中國,仍有積極的意義。相應的,整個桐城派也應該被重新發現。

此外,桐城派還注重修身養性,以德服人。當下的桐城,正濃墨重彩地推出又一塊文化——以六尺巷為代表的「禮讓」文化。故事正和張英有關。他在處理家族與鄰居爭地糾紛時,沒有以官壓人,而是主動提出「讓它三尺又何妨」,結果感動到了鄰家,最後雙方各讓三尺,於是便有了這六尺巷。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2019年2月22日上午,作為桐城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桐城市六尺巷片區(含張府、吳府)恢復與修繕PPP項目開工。

還需要將桐城派重新請回來的原因是,它們有著鮮明的「義利觀」,提倡「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強調「以德教為之本,禮教為之用」……

儘管這種高蹈的道義,往往陷大家於戴名世《錢神問對》中的尷尬局面,但是,面對著當下利益和社會階層明顯分化,人心浮躁,以及有著功利、金錢、美色等多種誘惑,它何嘗又不是一種非常剛需的猛藥?!

某種意義上,要想建設和諧、富強、文明的社會 ,桐城派不可不提。在今天,它不再是錢玄同等人眼裡的「謬種」,換句話說,是「有種」。

不過,重新發現桐城的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桐城派之所以發展壯大,在於自身的「兼容並蓄和而不同」,在於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結果。

沒有像曾國藩、嚴復、林紓,以及梅曾亮、管同等人的堅持與傳承,桐城派也不會有往日的光芒。今天,我們也同樣需要用開放的心態來面對桐城派,它不僅屬於桐城人,更屬於為之付出和堅守的任何一個人,和任何一個地方(比如今天的樅陽和銅陵)。

桐城,這個曾盛產桐油的桐子國,在今天依舊能為這個世界,持續提供光明。

此文為吾球商業地理《天下文都唯桐城》第五章,對桐城故事有興趣,請關注本壹點號《天下文都唯桐城》此前相繼推出的四篇文章。

採寫 | 王千馬(中國企業研究者,中國商業地理寫作第一人。出版有小說《媒體這個圈》、《無所適從的荷爾蒙》,主編有《無法獨活:致餵大的年輕人》、《不焦慮的青春》,近年來相繼推出《重新發現上海1843-1949》、《海派再起》、《寧波幫:天下第一商幫如何攪動近代中國》、《盤活: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玩美:紅星美凱龍30年獨家商業智慧》以及《新製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等作品。)

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

編輯| 大腰精

製作 | 粉紅女佩奇

文章在微信公號、齊魯壹點號、頭條號等平臺同步推出,敬請關注,並轉發、評論。如需和作者探討,請加作者個人微信號:wqianm。

《天下文都唯桐城》在創作中參考了:《桐城派士人的遊幕生涯》,張秀玉,《安慶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清代桐城派文人治生研究》,張秀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豐碑還是謬種 桐城派的二百年沉浮》,師之app;《發揚桐城派」崇文重教」之傳統》,方雲龍,安慶文聯;《鴉片戰爭前後桐城派經世致用思想的嬗變及其原因分析》,康立厚;《桐城派與嘉道時期的經世致用思潮》,曾光光;《桐城文化淺說》,張澤國;《戴名世論》,張繼禾;《姚瑩:文武兼備、「皆堪大用」的一代奇才》,陳友冰;《略述《康輶紀行》的史料價值》,劉建麗,《西藏研究》2011年第2期;《康輶紀行校箋》,(清)姚瑩撰、 劉建麗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7月版;《吳汝綸棄官從教辨析》,董叢林,《歷史研究》(京)2008年第3期;《吳汝綸與我家三代的書香師友情》,六尺巷文化;《吳汝綸與《天演論》——寫在桐城中學建校110周年之際》,李國春;《論吳汝綸教育思想對桐城中學的影響》,劉惠 ,《江西師範大學》;《論嚴復的「信、達、雅」翻譯標準》,張玥; 《嚴復與姚永概》,張皖生;《中國現代學術經典:錢基博卷》,劉夢溪主編,河北教育出版社;《桐城古文學派小史》,魏際昌,河北教育出版社;《朱光潛學術人生的通達與執著》,錢念孫,《光明日報》……等文獻/文章,及圖片,在此一併致謝。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天演論》警醒災難中的中華民族
    清朝末年,由於甲午海戰的慘敗,中華民族再次被推到了危亡的關頭,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不斷高漲,此時,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嚴復翻譯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進化與倫理》,宣傳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他是個鴉片鬼,卻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教出個民國總統,卻
    相信大家對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並不陌生,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寫議論文經常要拿來做論據的,而且也經常被大家當做常座右銘,用來警示自己!用了那麼多年,你知道這句話是誰提出來的嗎?更準確的說,這句話是誰翻譯過來的嗎?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你真的了解嗎?
    鑑於此,我十分欣喜地看到,苗德歲先生這樣既熟悉相關專業,又學貫中西、文理兼通的學者,來為我們解讀和普及通常說來比較「難啃」的傳世經典。這本書雖然名為少兒彩繪版,然而,對於一般成年讀者而言,同樣不失其閱讀的價值。  《天演論》英文原書之名直譯本來是《進化論與倫理學》,既是赫胥黎對達爾文進化論的通俗解讀,同時也是他對進化論與人類社會關係的思考與見解。
  • 他是個鴉片鬼,卻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教出個民國總統
    相信大家對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並不陌生,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寫議論文經常要拿來做論據的,而且也經常被大家當做常座右銘,用來警示自己!用了那麼多年,你知道這句話是誰提出來的嗎?更準確的說,這句話是誰翻譯過來的嗎?這個人的名字說出來估計都知道,但是卻不知道這句話是這個人說的!
  • 每日竇摘|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這部書裡,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的核心思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19世紀,由於宗教和文化的影響,歐洲人都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上帝創造的,而且所有生物的樣子從造物之初一直到現在,都是從來沒變過的。比如說,他們認為現在的麻雀和一萬年前的麻雀是一樣的,現在的鯊魚和一萬年前的鯊魚也是一樣的,它們都是由上帝創造出來的。
  • 嚴復在《天演論》中提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對中國人的利弊幾何?
    1859年,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1897年,嚴復在發表的《天演論》中提出「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兩者看似相差無多,但無論是在社會還是在生物角度看,兩者都不能一概而論。達爾文的進化論針對於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大家都是慢慢隨著環境的改變慢慢進化來的,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套法則卻不適用於「高等生物」的人類,人類需要適應的環境和大自然的生物不同,我們不再是單純的適應「自然環境」,我們更需要適應的是「人類社會」。
  • 強者生存,還是弱者生存?物競天擇,天由誰擇?
    王建平:每日一文:《物競天擇,天由誰擇?》嚴復譯著《天演論》出版,是當年中國思想界的重大事件,造成巨大的影響,此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成為人們的普遍認識,《天演論》著力表達了達爾文進化論思想,人們至今沒發現其核心理念的重大錯誤。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近年來國產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發展,無論是長城還是吉利,它們在完善自身的情況下進而又推出了領克、WEY這樣的國產豪華品牌,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汽車領域。不過我國汽車發展史相對於國外來說是比較晚的,一個剛剛破殼而出的雛鳥想要翱翔藍天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WEY和領克也只不過是比長城和吉利旗下稍高一點的品牌罷了。
  • 一組照片記錄了殘酷的大自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一組照片記錄了殘酷的大自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最近很流行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相比那些生活在自然環境中的動物們,我們還是太幸運了!
  • 四本黑暗流爽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在廢墟中夾縫生存!
    大家好,歡迎朋友們來到小杜姐愛生活的小說世界,本期小杜姐愛生活推薦給大家的是四本黑暗流爽文,看看哪一本才是你的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在廢墟中夾縫生存!想要閱讀更多的精彩內容,朋友們可點擊下方小說進行閱讀。1.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會成為新能源車企目前的生存狀況嗎?
    新能源汽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這兩年也迎來了快速的發展,同時也催生了很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隨著補貼2019年補貼政策的落實,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新能源車企或將會從百家爭鳴轉為優勝劣汰的時代。達爾林進化論的核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在自然界,按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字面意思來解釋,是指物種之間及生物內部之間相互競爭,物種與自然之間的抗爭,能適應自然者被選擇存留下來的一種叢林法則,這一法則同樣也適合在現在的新能源汽車上面,要想在市場上面站住腳,車輛的技術必須要得到提升。
  • 《進化漢化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通過令人難以置信的玩法和平衡機制,在一個美麗且不斷變化的生態系統中適者生存,成長,並進化。進化的玩法不像A牌那麼複雜,卡組也不像爐石那樣繁多,可誰又能說,繁複的,才是好牌呢,要知道,《昆特牌》的玩法,說白了,可就是簡簡單單的比大小,進化的玩法有些類似,突出的是大自然的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狼道》智慧之五十八: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狼的生存中,它懂得去認真觀察和尋找目標和獵物,去適應周圍的環境,在狼的生存中也存在著這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危機意識。狼在那個優勝劣汰的動物界中,從不守株待兔,它會主動出擊,所以,它們才能在狼族中生存,在自然界中生存。
  • 做一個適者
    □黃小平 ●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其中有這樣一句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意思是生物間的生存競爭遵循自然的選擇,能適應的生存下來。從表面上看,這句話強調的是自然的作用,所有的生物,當然也包括人,只是適應自然的「適者」。這樣看來,人與生物只能做一個被動而無所作為的「適者」,去無可奈何地接受自然對我們的選擇。
  • 讀達爾文的《大自然的選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說到達爾文,大家一定想到的是他的那句名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除此之外,想必大家應該和我一樣,從在初中生物課本上學過之後,對這個概念再沒什麼了解了。今天有幸讀了達爾文的《大自然的選擇》,以為可以有非常全面的理解或者認識或者收穫!
  • 想要快速融入職場,就要懂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
    這個社會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狀態,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不斷的適應社會,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好地生存下去!職場上這條定律運用的更為徹底,畢竟大部分的人都是需要工作的,所以競爭的壓力我們可想而知。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草原真美,片子拍得很用心,看的過程中想到的是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人類文明的進步乃至現代化漸漸擴散,直至打破這種不同物種與自然之間波動的平衡態。當一切威脅到自身存亡時,作為其中一個物種(即人類)的我們是無法評判自然界中的你死我亡的。
  • 陳昌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們必須按照規律辦事!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人生中,體現的是非常殘酷的,並非輕描淡寫。 誰賺錢,我們關注誰,幫助誰, 讓更多的人去看他,學習他, 如此模式,讓這些人人氣更高,也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發展的更塊。
  • 大自然的法則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大自然的法則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現在是競爭時代,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人們所欣賞的那些成功人物都是通過競爭和不斷地創新而逐漸脫穎而出,成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他們具有常人所不具備的堅韌毅力,勇於創新,不斷進取。真可謂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
  • 專家:達爾文沒明確提出「適者生存」
    [摘要]「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實出自嚴復編寫的《天演論》。他從赫胥黎《進化論與倫理學》一書中,抽出來介紹達爾文演化論的部分內容,並加進去他自己的很多見解和想法。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在晚晴洋務運動時期就被嚴復先生翻譯並介紹給國人的思想,在我國婦孺皆知,被很多人當做達爾文進化論的精髓。「其實,這是一個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