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由於甲午海戰的慘敗,中華民族再次被推到了危亡的關頭,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不斷高漲,此時,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嚴復翻譯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進化與倫理》,宣傳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並於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國聞彙編》刊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該書的問世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赫胥黎,英國著名博物學家,達爾文進化論最傑出的代表。1893年,68歲高齡的赫胥黎應友人邀請,在牛津大學舉辦了一次有關演化的講演,主要講述了宇宙過程中的自然力量與倫理過程中的人為力量相互激揚、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根本問題。這份講稿經過整理,即為《天演論》。
天演論聯繫當時中國的實際,向人們提出了不振作自強就會亡國滅種的警告。嚴復在按語中指出,植物、動物中都不乏生存競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例子,人類亦然。人類競爭其勝負不在人數之多寡,而在其種,其力之強弱。面對當時舊中國的民族危機,嚴復尖銳地指出,中國再也不能不看實際地妄自尊大,弄得不好,就會亡國滅種。《天演論》告訴人們亡國滅種的威脅,但又不是無所作為的悲觀主義,它啟示人們,中國(鴉片戰爭前後)雖弱,但仍有挽救的辦法,這就是強力競爭,通過努力,改變弱者的地位,變為強者。
甲午戰爭以後,中國社會不斷積累的民族矛盾日益加深,這就使人們對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深感憂慮,《天演論》的出現,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經濟學、政治學理論以及自然科學和哲學理論較為系統地引入中國,啟蒙和教育了一代國人。
《天演論》的出版告知近代中國身處迷茫的國人們:中國面臨真正的民族危機,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敲響了「興民權、啟民智」的警鐘,對於中國近代社會的轉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核心技術的壟斷和競爭更加激烈,中華民族正處於偉大的發展時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擴展和加速,我們既要做好改革開放不斷汲取新技術、新觀念,更要做好民族品牌核心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因為民族工商業是國家的經濟基礎,是實現民族獨立和富強的重要力量。
《天演論》更是警示我們,未來各國民族品牌的生存將更多地取決於如何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競爭中取勝。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天生的強者,強者是通過努力磨練出來的。只有勵精圖治,爭當強者,這樣才能在同對手的競爭中超越對手,才能不斷拓展生存的空間,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