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天演論》警醒災難中的中華民族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20-11-30 09:41:50 來源: 狐狸帶你看電影

舉報

  清朝末年,由於甲午海戰的慘敗,中華民族再次被推到了危亡的關頭,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不斷高漲,此時,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嚴復翻譯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進化與倫理》,宣傳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並於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國聞彙編》刊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該書的問世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赫胥黎,英國著名博物學家,達爾文進化論最傑出的代表。1893年,68歲高齡的赫胥黎應友人邀請,在牛津大學舉辦了一次有關演化的講演,主要講述了宇宙過程中的自然力量與倫理過程中的人為力量相互激揚、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根本問題。這份講稿經過整理,即為《天演論》。

  

  天演論聯繫當時中國的實際,向人們提出了不振作自強就會亡國滅種的警告。嚴復在按語中指出,植物、動物中都不乏生存競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例子,人類亦然。人類競爭其勝負不在人數之多寡,而在其種,其力之強弱。面對當時舊中國的民族危機,嚴復尖銳地指出,中國再也不能不看實際地妄自尊大,弄得不好,就會亡國滅種。《天演論》告訴人們亡國滅種的威脅,但又不是無所作為的悲觀主義,它啟示人們,中國(鴉片戰爭前後)雖弱,但仍有挽救的辦法,這就是強力競爭,通過努力,改變弱者的地位,變為強者。

  

  甲午戰爭以後,中國社會不斷積累的民族矛盾日益加深,這就使人們對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深感憂慮,《天演論》的出現,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經濟學、政治學理論以及自然科學和哲學理論較為系統地引入中國,啟蒙和教育了一代國人。

  

  《天演論》的出版告知近代中國身處迷茫的國人們:中國面臨真正的民族危機,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敲響了「興民權、啟民智」的警鐘,對於中國近代社會的轉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核心技術的壟斷和競爭更加激烈,中華民族正處於偉大的發展時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擴展和加速,我們既要做好改革開放不斷汲取新技術、新觀念,更要做好民族品牌核心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因為民族工商業是國家的經濟基礎,是實現民族獨立和富強的重要力量。

  

  《天演論》更是警示我們,未來各國民族品牌的生存將更多地取決於如何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競爭中取勝。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天生的強者,強者是通過努力磨練出來的。只有勵精圖治,爭當強者,這樣才能在同對手的競爭中超越對手,才能不斷拓展生存的空間,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他是個鴉片鬼,卻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教出個民國總統,卻
    相信大家對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並不陌生,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寫議論文經常要拿來做論據的,而且也經常被大家當做常座右銘,用來警示自己!用了那麼多年,你知道這句話是誰提出來的嗎?更準確的說,這句話是誰翻譯過來的嗎?
  • 他是個鴉片鬼,卻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教出個民國總統
    相信大家對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並不陌生,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寫議論文經常要拿來做論據的,而且也經常被大家當做常座右銘,用來警示自己!用了那麼多年,你知道這句話是誰提出來的嗎?更準確的說,這句話是誰翻譯過來的嗎?這個人的名字說出來估計都知道,但是卻不知道這句話是這個人說的!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魯迅先生何故盛讚《天演論》?
    2018年冬,吾球君在福州著名景點「三坊七巷」中,根據定位找到了這家 「嚴復翰墨館」。但它其實並不難找,因為佔地足足有3000多平方米。這不禁讓人感嘆,在這樣一個遊客絡繹不絕、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還留了這麼一塊地方給了這樣一位前輩。相比較老鄉林則徐,嚴復並不太為人所熟知。不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正是由他引入中國。
  • 嚴復在《天演論》中提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對中國人的利弊幾何?
    1859年,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1897年,嚴復在發表的《天演論》中提出「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兩者看似相差無多,但無論是在社會還是在生物角度看,兩者都不能一概而論。達爾文的進化論針對於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大家都是慢慢隨著環境的改變慢慢進化來的,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套法則卻不適用於「高等生物」的人類,人類需要適應的環境和大自然的生物不同,我們不再是單純的適應「自然環境」,我們更需要適應的是「人類社會」。
  • 每日竇摘|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考察過程中,他跋山涉水,收集了大量巖石標本和動物化石。考察結束後,達爾文對自己收集來的寶貝進行了二十多年的研究,終於,在1859年11月,達爾文出版了他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在這部書裡,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的核心思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你真的了解嗎?
    《天演論》英文原書之名直譯本來是《進化論與倫理學》,既是赫胥黎對達爾文進化論的通俗解讀,同時也是他對進化論與人類社會關係的思考與見解。值得指出的是,赫胥黎強調的核心思想和內容包括:人類社會與動物社會的差異,人為人格與天然人格的區別、社會進化與生物進化的不同、人類生存競爭與生物生存鬥爭的差別、生存鬥爭與倫理原則的矛盾等。
  • 強者生存,還是弱者生存?物競天擇,天由誰擇?
    王建平:每日一文:《物競天擇,天由誰擇?》嚴復譯著《天演論》出版,是當年中國思想界的重大事件,造成巨大的影響,此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成為人們的普遍認識,《天演論》著力表達了達爾文進化論思想,人們至今沒發現其核心理念的重大錯誤。
  • 讀達爾文的《大自然的選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說到達爾文,大家一定想到的是他的那句名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除此之外,想必大家應該和我一樣,從在初中生物課本上學過之後,對這個概念再沒什麼了解了。今天有幸讀了達爾文的《大自然的選擇》,以為可以有非常全面的理解或者認識或者收穫!
  • 四本黑暗流爽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在廢墟中夾縫生存!
    大家好,歡迎朋友們來到小杜姐愛生活的小說世界,本期小杜姐愛生活推薦給大家的是四本黑暗流爽文,看看哪一本才是你的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在廢墟中夾縫生存!想要閱讀更多的精彩內容,朋友們可點擊下方小說進行閱讀。1.
  • 一組照片記錄了殘酷的大自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一組照片記錄了殘酷的大自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最近很流行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相比那些生活在自然環境中的動物們,我們還是太幸運了!
  • 《狼道》智慧之五十八: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狼的生存中,它懂得去認真觀察和尋找目標和獵物,去適應周圍的環境,在狼的生存中也存在著這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危機意識。狼在那個優勝劣汰的動物界中,從不守株待兔,它會主動出擊,所以,它們才能在狼族中生存,在自然界中生存。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會成為新能源車企目前的生存狀況嗎?
    新能源汽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這兩年也迎來了快速的發展,同時也催生了很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隨著補貼2019年補貼政策的落實,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新能源車企或將會從百家爭鳴轉為優勝劣汰的時代。達爾林進化論的核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在自然界,按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字面意思來解釋,是指物種之間及生物內部之間相互競爭,物種與自然之間的抗爭,能適應自然者被選擇存留下來的一種叢林法則,這一法則同樣也適合在現在的新能源汽車上面,要想在市場上面站住腳,車輛的技術必須要得到提升。
  • 做一個適者
    □黃小平 ●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其中有這樣一句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意思是生物間的生存競爭遵循自然的選擇,能適應的生存下來。從表面上看,這句話強調的是自然的作用,所有的生物,當然也包括人,只是適應自然的「適者」。這樣看來,人與生物只能做一個被動而無所作為的「適者」,去無可奈何地接受自然對我們的選擇。
  • 《進化漢化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通過令人難以置信的玩法和平衡機制,在一個美麗且不斷變化的生態系統中適者生存,成長,並進化。進化的玩法不像A牌那麼複雜,卡組也不像爐石那樣繁多,可誰又能說,繁複的,才是好牌呢,要知道,《昆特牌》的玩法,說白了,可就是簡簡單單的比大小,進化的玩法有些類似,突出的是大自然的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近年來國產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發展,無論是長城還是吉利,它們在完善自身的情況下進而又推出了領克、WEY這樣的國產豪華品牌,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汽車領域。不過我國汽車發展史相對於國外來說是比較晚的,一個剛剛破殼而出的雛鳥想要翱翔藍天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WEY和領克也只不過是比長城和吉利旗下稍高一點的品牌罷了。
  • 想要快速融入職場,就要懂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
    這個社會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狀態,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不斷的適應社會,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好地生存下去!職場上這條定律運用的更為徹底,畢竟大部分的人都是需要工作的,所以競爭的壓力我們可想而知。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草原真美,片子拍得很用心,看的過程中想到的是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人類文明的進步乃至現代化漸漸擴散,直至打破這種不同物種與自然之間波動的平衡態。當一切威脅到自身存亡時,作為其中一個物種(即人類)的我們是無法評判自然界中的你死我亡的。
  • 大自然的法則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就這樣,從書中偶得的靈感,使西村金助的精神重新振奮起來,把心思又全都放到他的沙漏上,經過幾天苦苦思索,一個構思浮現在西村的腦海:做個限時三分鐘的沙漏。在三分鐘內,沙漏上的沙就會完全落到下面來,把它裝在電話機旁,這樣打長途電話就不會超過三分鐘,就可以有效地控制電話費了。  於是西村就開始動手製作。
  • 陳昌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們必須按照規律辦事!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人生中,體現的是非常殘酷的,並非輕描淡寫。 誰賺錢,我們關注誰,幫助誰, 讓更多的人去看他,學習他, 如此模式,讓這些人人氣更高,也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發展的更塊。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他的發現直接否定了神的存在?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他的發現直接否定了神的存在?達爾文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地質學家和博物學家,他最出名的是他對科學的進化。他是一個醫生和金融家的六個孩子中的第五個。達爾文於1825年夏天在一位醫生那裡當學徒。專門幫助治療什羅普郡的窮人,然後於1825年10月與他的兄弟伊拉斯謨一起前往愛丁堡大學醫學院。達爾文發現講課是沉悶的,做手術也很痛苦,所以他忽略了他的學業。在達爾文大學的第二年,他加入了普林尼亞學會,這是一個學生自然歷史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