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蒙古再次出現腺鼠疫死亡病例這件事,我們會不會感覺到大自然,包括人在內的整個生物鏈在最近十年或者幾十年內出現問題了呢?
按照自然規律,生物物種一向都是弱肉強食的。以前的科技沒那麼發達,包括人在內的每一種生物都沒有強大到特別離譜的地步,大家都是以一種自然生長與消亡的狀態保持著某種平衡。
自從人類的能力遠遠超出其它物種,加上隨心所欲的養殖,捕殺,濫採濫挖,空前豐富的物質基礎以及超常規應用,導致整個生物鏈上的物種出現混亂的局面:
有的珍惜動物瀕臨滅絕或者徹底滅絕,從而失去其在生物鏈上的地位,比如熊貓;有的動物因人為的幹涉,失去作為生物鏈上一個環節該有的能力和作用,導致下一級物種泛濫成災,比如吃貓糧長大的貓和下一級生物鼠;有的動物被人類大量繁殖用於食用或者作其它用途,導致野生狀態的物種逐漸失去存在的意義,比如雞鴨等。這些都跟人類的任性妄為脫不開干係。
自然界的生物鏈,因為人而陷入混亂。人類太強了,從而成為凌駕於所有生物之上的物種。所有的生物,人類想吃就吃,想讓它生它就生,想讓它滅它就滅,幾乎無一例外,唯有那些暫時還難以預知的微生物,才不受人類控制。而過於混亂的生物鏈,產生難以預知風險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比如來自果子狸的SARS病毒,來自某種禽類的禽流感病毒,來自海鮮或者其它動物身上的新冠病毒,還有這死灰復燃的腺鼠疫病毒。這些病毒的出現,極有可能是因為它們的某種天然剋星被人類的不當行為所破壞甚至毀滅,它們仿佛成了專門用來克制人類這一超級生物的新一級物種。這難道不是人類在自己給自己樹敵嗎?
無節制,無計劃,濫用生物科技,作為最高物種沒有擔負起應盡的責任,反而肆意破壞自然規律,才造成一些自然物種對人類的反撲,這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嗎?
作為這個世界的主宰,我們人類應該尊重物種起源與發展的規律,在進行大力維護的同時,也要有計劃地進行一些合理的改造。比如不合理的物種構成,過度或者稀缺的數量都應該得到調整。
在不違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對過於泛濫的生物物種,該撲殺的撲殺,但不要什麼都被當成人類的食物;該培養的培養,應該嘗試補全生物鏈中缺失物種的可能性。只有這樣才是正確的抉擇。
(本文為個人原創,文中圖片來自系統提供,請勿隨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