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廷德爾:美退出《巴黎協定》不會誘發多米諾效應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不會誘發多米諾效應

  ——專訪 《巴黎協定》 特設工作組聯合主席喬•廷德爾

  「《巴黎協定》是一個適用於21世紀、很好的多邊協議典範。

  即使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不再是籤署國,仍然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本刊記者/王齊龍

  從2010年7月起就擔任紐西蘭外交和貿易部氣候變化大使的喬•廷德爾熟知《巴黎協定》的談判過程,對於今年11月召開的由太平洋島國斐濟擔任主席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她呼籲各締約方重申對《巴黎協定》的承諾,並展現當前積極的政治勢頭,以使得協定付諸實施。

當地時間6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他同時強調,美國也許會重返有關應對氣候變化的協定,但前提條件是協定必須要對美國更加「公平」。

中新社

記者 刁海洋 攝

  如今的喬•廷德爾多了一重身份:《巴黎協定》特設工作組聯合主席。9月1日,來華訪問的她與中國外交部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苟海波舉行了會見。在北京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她多次表示,《巴黎協定》是一個適用於21世紀的多邊協議典範,並相信美國川普政府宣布退出,並不會對《巴黎協定》造成嚴重影響。 「我不認為還能寫出一個比 《巴黎協定》 更好的協議」

  中國新聞周刊:從去年5月起,你開始兼任《巴黎協定》特設工作組聯合主席一職,與你多年來擔任的紐西蘭外交和貿易部氣候變化大使職務相比,哪一個職務的挑戰更大?

  喬•廷德爾:兩個職務都挺有挑戰的。我要強調的是,當我以《巴黎協定》特設工作組聯合主席的頭銜工作時,我就不再是紐西蘭的氣候變化大使。所以今年5月波恩氣候變化談判會議舉行期間,是由我的副手領導紐西蘭的代表團,而我則全身心地擔負《巴黎協定》特設工作組聯合主席的職責。

  從許多方面看,《巴黎協定》特設工作組聯合主席是一項更難的工作。因為一旦冠以這個頭銜,就需要像養貓一樣,來引導來自190多個國家的代表沿著同一個方向前進。

  我需要努力了解不同立場背後希望傳達的內容,而不僅僅是把握表面的信息,而且要了解是什麼推動他們採取了這樣的立場,從而在廣泛採集不同意見後,我可以找到一個中立的視角,嘗試引導各方達成一個可以接受的結論和解決方案。

  中國新聞周刊:在接下來的201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3)上,你將如何平衡不同國家的訴求,推動各國沿著《巴黎協定》設定的軌道邁進?

  喬•廷德爾:在聯合國框架下有一些永恆的主題,其中一個大的主題是如何處理髮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異。這是一個幾乎貫穿每一個領域的大命題。

  我們在各個方面都在取得良好的進展。不過在為期兩到四周的大會裡,有許多議題需要討論。但由於談判的激烈和避免議題同質化的原因,往往最終在任何領域時間都不夠用。

  要使得談判變得充分,就需要提前草擬出結論,並達成一致。所以不能僅僅通過正式會議來取得進展。採取各種形式的非正式溝通和會議等,都有助於推動這一進程。

  中國新聞周刊:你對《巴黎協定》寄予厚望,認為這是首次「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採取同樣措施減少排放量」。但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籤署《巴黎協定》不到一年半後,美國就宣布要退出這項協定。這是否超出了你的預想?

  喬•廷德爾:對於美國決定退出《巴黎協定》,紐西蘭和許多國家都表達了非常強烈的失望。但我們知道,門依然是敞開的,美國可能會以不同的條件重新籤署協議。我們當然非常希望看到美國在未來會作出這樣的決定。因為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需要一個全球性的解決方案。

當地時間6月1日,墨西哥城獨立天使紀念碑亮起綠燈,表示支持《巴黎協定》,抗議川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

  在總統競選中,川普曾表示「取消巴黎氣候協議」。所以顯然美國現政府作出這一決定是為了兌現他的競選承諾。

  我個人認為,《巴黎協定》是一個適用於21世紀、很好的多邊協議典範。即使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不再是籤署國,仍然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譬如,與《京都議定書》很不同的是,在《巴黎協定》的框架下,每個國家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履行協定的義務。這是一個促進協議,而不是懲罰性的協議,旨在鼓勵參與,鼓勵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改進,實現更大的目標。坦率地說,我不認為還能寫出一個比這個更好的協議。

  在2020年正式退出前,美國仍會是《巴黎協定》的一員。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會由此引發「多米諾效應」,我們還沒有看到另一個國家考慮退出協議。

  事實上,自美國宣布退出以來,有不少國家已經完成了批准程序,而且數字在繼續增長。所以我認為,撇開美國的決定,政治動力仍將持續。我希望在第23屆氣候變化大會上看到這些表現。 「過於嚴厲的、懲罰性的協議 將難以執行」

  中國新聞周刊:今年5月召開的波恩氣候變化談判會議上,在《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制定工作方面取得了初步進展。但美國宣布退出,是否會影響國際社會履行《巴黎協定》的進程?

  喬•廷德爾:我個人認為不會。今年5月美國政府仍未作出決定,所以美國代表團能做的或能說的都非常有限,他們在參與談判的方式上也有很明顯的限制。

  不過,各方的參與還是很積極的,不僅僅是《巴黎協定》的籤署國,而且每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的締約國都參與了,因為每個《公約》締約國都可以參與到《巴黎協定》特設工作組會議。因而,參與度、參與的意願都沒有減少或減輕,都希望找到一個解決方案,達成一個結果。

  這次會議最終達成了一系列非常具有實質性的共識,為我們《巴黎協定》特設工作組制定了一個適用於今年年底前的詳細工作方案,而且與去年5月特設工作組會議和去年馬拉喀什氣候大會的成果一脈相承。

  我無法預測11月份將發生的事情,但我們知道美國將派出一個代表團參加氣候大會。他們在向聯合國秘書長的通報中已作出非常清楚的表態。所以對我而言,當談判開始時,會像往常一樣。 中國新聞周刊:有190個國家已經遞交了他們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自主貢獻文件(NDC),如何能使得《巴黎協定》的目標與之協調一致?

  喬•廷德爾:我們邀請了各締約方以及非政府組織提交書面的減排目標。我想《巴黎協定》已經寫得很清楚,按照順序,唯有提交了國家自主貢獻文件,才能籤署《巴黎協定》。

  我們認識到,各國的起點非常不同。相當一部分締約方需要時間和支持來建立起滿足各項核算指導和標準的能力。要首先確保那些缺乏能力建立起非常複雜和全面的報告和監測系統的國家不會後退、倒退。而對於那些需要走很長的路才能建立起相應國內機制的國家,不會因此受到懲罰,也不會被要求在一夜之間達到某個目標。這是制定指導的過程中需要處理的平衡。

  中國新聞周刊:如何監督各國完成他們的目標?

  喬•廷德爾:促進(締約方)執行和遵守,這將是履約委員會的工作。但是,我們需要以對事情有益的方式來敦促,而不是懲罰。

當地時間6月1日,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樓頂亮起綠色燈光,作為對川普決定退出《巴黎協定》的抗議。

  所以我認為,儘可能多地指導,讓各方認識到國家自主貢獻文件應該是怎樣的,它們應該提供怎樣的信息,以便讓其他人能夠準確地理解。

  同樣重要的是,制定出一份關於如何針對違反國家自主貢獻文件進度的衡量、監測、報告和核算的指導性文件。

  如果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了困難,還可以透過履約委員會來說明,如「我們有麻煩、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或者我們希望能如何處理事情」。

  中國新聞周刊:《巴黎協定》並不具有嚴格的法律約束力,也缺乏強有力的執行主體,這是否意味著應對氣候變化缺乏「全球治理」?

  喬•廷德爾:我不認為有任何一種協議可以迫使政府去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過於嚴厲、太具有懲罰性的協議,將難以迫使政府去執行。

  因此,我不認為治理制度需要改變。需要有更多的相互信任和信心,認識到人們正在採取行動。《巴黎協定》正是基於此,希望通過透明度和核算條款來幫助實現目標。

  人們不應該低估政治承諾的價值,這會讓自己受到同僚的監督。如果按照正確的方式去做,它可以是同樣強大的。否則,其他類型的協議更不會奏效。

  中國新聞周刊:美國在過去25年間兩度違背承諾。在你看來,氣候變化議題是否不僅僅是科學議題,更是政治議題?

  喬•廷德爾:當然是政治議題,也是經濟議題。因為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我們都要經歷重大的經濟轉型。

  對我來說,有趣的是,在許多國家裡,經濟轉型已經開始被視為一個機會,而不是一個經濟代價。而且越是進行經濟轉型,政府就越容易採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

  我想,這正是中國從低碳經濟中看到的經濟機遇,而且中國正在充分利用這些機遇。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相關焦點

  • 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是這麼一回事
    Trump)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The Paris Agreement),這一決定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應。《巴黎協定》是什麼?美國為什麼要退出? 這篇文章會為你梳理事情的全貌。什麼是巴黎協定?《巴黎協定》是世界上第一個全面的氣候協議,旨在聯繫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的努力,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關於氣候變化的議題其實已經經歷了超過20年的發展。
  • 美法就《巴黎協定》針鋒相對 法國拒絕川普要求
    美法就《巴黎協定》針鋒相對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9月1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首次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發表演講。他力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並強調只有「多極主義」才能保證長久和平。對於川普政府重新修改《巴黎協定》的要求,馬克龍在演講中表示拒絕。但他表示該協定永遠向美國敞開大門。
  •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全球氣候治理向何處去
    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巴黎協定》於2015年12月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
  • 美國為一己私利破壞國際法基本原則,今天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11月4日,美國將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巴黎協定》凝聚了國際社會合作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最大共識,豐富和發展了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為基礎的國際氣候治理體系。
  • 中紀委網站: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全球氣候治理向何處去?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沈東方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巴黎協定》於2015年12月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
  • 川普強行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各州政府卻在「自救」
    來源:第一財經川普強行退出《巴黎協定》 美國各州政府卻在「自救」作者: 馮迪凡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真的能令美國總統川普如願以償地重振美國燃煤行業嗎?同時,拉肖夫也指出,儘管川普總統要退出《巴黎協定》,重振美國燃煤行業,但美國的整體排放量沒有出現大量增加,其中原因是美國各級層面都希望以切實行動來遵循《巴黎協定》的原則。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安德魯·萊特(Andrew Light)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好消息是,美國各州、市及企業都願意繼續執行《巴黎協定》。
  • 巴黎協定內容主要是什麼? 巴黎協定有哪些國家
    巴黎協定內容主要是什麼?去年11月4日,美國政府正式通知聯合國,要求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根據《巴黎協定》規定,退出過程需要一年時間。這也就是意味著,今年11月4日,也就是今天,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
  • 川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全球氣候治理或迎來「3.0時代」
    川普說,《巴黎協定》讓美國處於不利位置,而讓其他國家受益。美國將重新開啟談判,尋求達成一份對美國公平的協議。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當天在一份聲明中批評說,美國「加入了少數拒絕未來的國家行列」。川普曾稱氣候變化是騙局,並在選舉期間威脅要退出《巴黎協定》。
  •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大選結果將決定應對氣候危機速度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大選結果將決定應對氣候危機速度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20-11-04 14:46 來源:
  • 美國退出了《巴黎協定》,科學家們說:你會後悔的
    6月1日,川普在白宮的記者發布會上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不得不說,在川普稱為美國的新總統後,他總是能以各種方式引起全世界的矚目,這次也不例外。美國國家天氣頻道(The Weather Channel)網站將主頁設置成了這個樣子…… 圖片來源:The Weather Channel《巴黎協定》由195個國家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旨在遏制全球變暖的趨勢。再結合川普對氣候變化問題一貫的態度,突然就理解了他為什麼要退出《巴黎協定》了呢(不,並沒有)。
  •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未來美國將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問題?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美國將於11月4日正式退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美國將如何繼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將取決於大選結果。《巴黎協定》在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目前仍有少數國家尚未正式批准該協定。美國總統川普在上任後不久就提出讓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但這個過程花了四年時間。
  • 川普:美國或重返巴黎氣候協定
    川普表示,他對《巴黎氣候協定》的主要不滿是它不公平地對待美國,如果能達成更好的協議,華盛頓可能會被說服重新加入協定。他還補充稱,雖然他對環境問題有「很強烈的感覺」,但是美國企業需要有能力「競爭」。
  • 俠客島:美國退出氣候協定,中國的機遇期來了?
    原標題:【解局】美國退出氣候協定,中國的機遇期來了?川普終於宣布了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消息。看來,在美國的總統那裡,「一張藍圖繪到底」這句話的效力,大概抵不過「新官不理舊帳」。是的,歐巴馬同志的政治遺產正逐個被推翻。廢了TPP,醫保法案不保,巴黎協定也退了。
  • 到2100年,4.8億人家園受海平面影響,而美國卻宣布退出巴黎協定
    而這個時候美國卻退出《巴黎協定》。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Eelco Rohling教授表示,我們沒有去預言未來,但即使是現在沒有人為幹預,自然界也可以自動做到讓海平面升高的結果,因為大自然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得多。之前的一項研究曾經警告,到2100年,海平面升高有可能淹沒4.8億人的家園,海平面的上升導致陸地損失70萬平方英裡,面積約為英國7倍。
  • 研究稱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後,2030年海平面仍將上升近1米
    據俄羅斯衛星網6日報導,周一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對氣候變化提供了一個發人深省的警示:即使所有《巴黎協定》成員國都實現了其2030年的減排目標,海平面仍可能上升約3英尺(近1米)。他指出,「有時這會造成一種錯誤的印象,認為21世紀之後什麼就都不會發生了。」上個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一份關於氣候變化中海洋和冰凍圈的特別報告。報告顯示,由於二氧化碳吸收的增加,海洋變得越來越暖和,酸性越來越強,而海洋中的氧氣濃度正在下降。美國周一正式通知聯合國,將退出《巴黎協定》。
  • 巴黎協定5周年盤點,都有哪些變化?
    2015年12月13日巴黎協定正式達成,至今整整5年了。ClimateChangeNews網站發表文章,介紹巴黎協定籤訂以來已經實現的五個方面的進展,還有五各方面嚴重滯後。1)巴黎協定展現生命力和韌性毫無疑問,美國總統川普將美國從巴黎協定中撤出對世界氣候行動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
  • 川普撕毀巴黎協定!全球變暖真的是一場騙局嗎?
    《巴黎協定》。這是繼退出跨太平洋貿易夥伴協定後,川普宣布退出的第二個由歐巴馬籤署的國際協議。認為巴黎協定是「一項對美國企業不利的協定」,對美國經濟增長產生了負面影響,「使美國處於不利競爭地位。」《巴黎協定》於2015年籤署,2016年獲美國及194個締約國確認並於2016年11月正式生效。
  • 美國為何宣布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俄羅斯會不會步其後塵?
    美、俄雙方在《開放天空條約》上的分歧 十多年來,儘管這一協定加強了締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所以,《開放天空條約》對美、俄來說,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作為美國來說,現在很多的條約都是在美國的主導下制定的。但是,隨著世界向多極化發展,美國一言堂的歷史正在改寫,美國一直想另起爐灶,重新說了算。這才是美國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根本原因。
  • 【每日一習話】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
    習近平: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採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 這段話出自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
  • 解振華、鄒驥:巴黎氣候協定差點被一個單詞毀了
    最後階段有的代表團發現這個問題及時指出來,如果不更正的話可能會影響到最終巴黎協定參與的廣泛性,個別國家無法接受巴黎協定的文本。 實際上最後的文本也是各方經過巴黎會議艱苦談判得出的成果,確實不容易。大家也是能夠從推進應對氣候變化進程往前走的角度,確實需要在巴黎邁出歷史性的一步。從大局考慮,確實也是一個技術性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