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美國退出氣候協定,中國的機遇期來了?

2020-12-01 騰訊網

[摘要]川普治下的美國優先顯然是國內事務優先,同時謀求在全球範圍內重新調整自己的權責。對中國來說,量力而行,深度參與全球事務,這可能是一個新的需要把握的戰略機遇期。

原標題:【解局】美國退出氣候協定,中國的機遇期來了?

川普終於宣布了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消息。看來,在美國的總統那裡,「一張藍圖繪到底」這句話的效力,大概抵不過「新官不理舊帳」。

是的,歐巴馬同志的政治遺產正逐個被推翻。廢了TPP,醫保法案不保,巴黎協定也退了。要知道,就在去年的杭州G20,歐巴馬還跟習總一起,向時任的聯合國秘書長一起遞交了中美兩國對巴黎協定的批准文書。

這個消息當然足夠讓世界譁然,但也符合川普的一貫風格。我們更感興趣的,是這件事、以及圍繞這件事發生的幾件事,背後隱隱透出的局勢變化。

理由

《巴黎協定》的談判過程經歷了十幾年,這場馬拉松也歷經無數波折。大體說來,其主旨就是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把全球平均氣溫的增幅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對比的基準,是工業化之前的世界。在此過程中,發達國家應當帶頭減排,同時給發展中國家進行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

在全球197個國家中,這一協定已經在147個國家生效,另有48個籤約國家尚待批准協定,只有尼加拉瓜與敘利亞兩個國家沒有籤署協定。美國是第三個。

克裡籤署《巴黎協定》

在美國,歐巴馬的民主黨一向主張清潔能源,而川普所在的共和黨則對此持批判態度。歐巴馬政府此前的承諾是,以2005年的排放量為基準,到2025年削減26%到28%的排放量;同時承諾向聯合國提供30億美元的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對抗氣候變化。歐巴馬離任前,已兌現了10億美元。

共和黨則不然。川普勝選時,傳統能源企業就曾迎來大漲。川普的就任演說,「氣候變化」隻字不提;上任後,白宮網站幾乎刪除了所有有關氣候變化的內容,取而代之的,是「美國優先能源計劃」;而他任命的新環保署署長,則以堅決反對歐巴馬遏制氣候變化的努力而著稱。

今天,川普也給出了自己的理由。和他競選時說的一樣,他一直認為氣候變化是個「騙局」。2012年,他就曾發推,說氣候變暖是「中國人捏造出來的理論」,目的是削弱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

而在他今天發給支持者的郵件中,則援引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協會經濟諮詢公司(NERA Econonomic Consulting)的數據,稱如果遵守《巴黎協定》的話,美國將遭受3萬億美元損失,丟掉650萬個工業部門崗位(其中310萬個是製造業崗位),造紙、水泥、鋼鐵、煤炭、天然氣等行業則將承受12%到86%的產能降低。

「中國人捏造的理論」這個鍋,首先我們肯定不背。川普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如果美國要遵守這個協定,像煤炭等產能的工作機會就會從美國轉移到別國,讓其他國家「取得優於美國的經濟優勢」。

他的抱怨則更直接:「中國被允許新建上百個煤炭廠,且可在未來13年內以驚人的數字繼續增加排放,但美國不被允許」;「印度可以翻番其煤炭產量,而我們卻要去掉我們的。甚至連歐洲都被允許繼續建設煤炭廠。」

「維護美國利益」、「讓美國再次偉大」,這樣的表達我們並不陌生。維護的標準很簡單,把工作機會留在美國、讓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少出錢,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是川普看重的。他說:「我是被匹茲堡選民選舉出來的,不是巴黎人民。我承諾,將會退出或者重新談判任何不能為美國利益服務的交易。」

比較尷尬的是,匹茲堡市長即刻說,作為匹茲堡市長,「我們會為了我們的人民、我們的經濟和我們的未來,遵守巴黎協定的指導」。在他背後,還有包括紐約、洛杉磯、波士頓、休斯頓、芝加哥、西雅圖等在內的68個美國市長贊同。在川普宣布決定後,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迪士尼的CEO等都退出了總統商業顧問委員會以示抗議,高盛的董事長也發推反對。

同樣,川普想要單邊重啟談判?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的回應是:「不能基於單獨一方的要求而重新談判。」

優先

作為商人,川普當然曉得姿態、談判、要價。只不過這一次,他的判斷可能需要經受歷史的考驗。

我們簡單說幾點。

第一,馬斯克的發言是有代表性的:氣候變遷是真實存在的問題,退出巴黎協定對美國或全世界而言都非好事。

中國氣象局、社科院曾經發布過《氣候變化綠皮書(2015年)》,認為「氣候變暖給全球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帶來的損失和風險與日俱增」。2014年,已是有現代氣象記錄數據135年來最為炎熱的一年;2015年的熱度可能成為又一個「有史之最」。世界氣象組織(WMO)此前公報顯示,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已經是有史以來最高,2016年則將再度刷新紀錄。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生命行星報告》則指出,在過去的僅僅40餘年間,陸地、海洋、淡水湖中的野生生物就減少了近60%,到了2020年,可能還會再減少三分之二。下面也有幾張圖表。

第二,川普(至少在說辭上)可能高估了美國傳統能源行業目前的能力,也低估了新能源、清潔能源的潛力。換句話說,他只看到了履行協議可能帶來的就業削減,沒有看到替代的可能。

比如,路透社發布的涉及32家美國電力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公司早就脫離了煤炭行業並不打算改變現狀;同時,美國去年就關閉了13000兆瓦火力發電能力,且今年預計還將減少或轉化8000多兆瓦。事實上,去年美國的太陽能和風能,一共貢獻了接近三分之二的新增發電能力。

另一頭,在全球,2016年,發展中國家的在不包含水電的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超過發達國家,全球綠色債券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00億美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總投資已經超過3000億美元,較10年前翻了6番;僅在美國,清潔能源經濟也已經帶來了數十萬的新增就業。

第三,把鍋甩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本身是很不負責任的。排放權等於發展權,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要發展,肯定要排放。而如果要控制全球升溫,控制在不超過前工業化時代2攝氏度的標準,需要全球努力——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各個國家歷史發展階段不同,發達國家早就開始工業能源革命了,歷史上已經排放了很多,因此必須長時段來計算平均排放。

數據顯示,包括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內的經合組織成員國,人均每年的碳排放值為9.6噸;而非經合組織國家,這一數據則僅為3.4噸。僅美國一國,廢氣排放量就佔全球的18%。因此,責任承擔也應當有所區別。

而在現實中,即使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也在履行自己的減排責任。除了煤炭去產能、大力保護環境之外,中國在去年9月就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了巴黎協定,成為第23個完成批准協定的締約方;2016年,中國還啟動了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

對中國的評價?在回答「哪個國家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可稱榜樣」的問題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點名提到中國。她說,中國採取了「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行動,中國在對待氣候變化問題上「非常非常認真」。

巴黎大會上,中國代表解振華曾經對一些發達國家的行為發過一番脾氣。他是這樣說的:「講大幅度率先減排,減了嗎?要對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你提供了嗎?講了20年到現在並沒有兌現。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我們要發展,我們要消除貧困,我們要保護環境,該做的我們都做了,我們已經做的,你們還沒有做到,你有什麼資格在這裡講這些道理給我!」

不誇張地說,在全球減排形勢極度嚴峻的情況下,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放棄履行17.89%的減排責任,減少在此工程中的出資,這將使美國淪為最大的「不負責任」國家。至於美國一直以來標榜的道義旗手形象,就別逗了。

這不,得知此消息,正在歐洲出訪的李克強在與默克爾共同會見記者時,是這樣表態的: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世界的呼聲與共識。中國一直積極參與、推動並籤署了《巴黎協定》,是最早通過立法程序認定《巴黎協定》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向聯合國提交應對氣候變化國別方案的國家之一。

用他的話說,「這不僅是我們作為發展中大國承擔的國際責任,也是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內在需求。中方將繼續履行承諾,努力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與各國攜手向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紮實邁進。」

中歐

還有件事值得琢磨。

川普宣布此事之前不久,剛剛去訪問了中東和歐洲。一些歐洲媒體把他此行稱為「災難性的」。在G7峰會、北約等場合,美國新總統和傳統的歐洲盟友談得不是很好。默克爾甚至說,指望別人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必須依靠自己。

默大媽這番心酸的言論,一則暗指英國脫歐,大大削弱歐盟力量;二來,則顯然是指美國指責歐洲在貿易、安全、氣候等議題的表現了。川普的言論歸結起來依然是「美國優先」——歐洲必須多出錢(在軍費上),多給美國讓利(在貿易上)。

盟友靠不住,就得有轉向。在氣候議題上,歐洲一直是領導者。現在美國退出了,權力的真空想必也是由歐洲來接棒。中國和歐盟已經發出聲明稱,雙方「決心推進」相關措施,以便「引導能源轉型」,邁向全球低碳經濟。擁有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歐盟,已經同意向中國提供1000萬歐元,以支持中國在今年推出一個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計劃。

更耐人尋味的是,川普訪歐之後,歐洲顯然正在尋求中國作為夥伴。李克強此行的成果清單已經發布,裡面有一條就是:「為遵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德國支持歐盟通過修法尋求解決辦法,修訂後的反傾銷法規不歧視任何國家,且應符合世貿組織規則」。

中國入世的第15條是什麼還記得嗎?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雖然這個話題我們已經說過邏輯上是個偽命題,但現實中依然會在很多傾銷反傾銷、技術壁壘、市場準入、投資批准等問題上卡中國的脖子。就在去年,歐洲議會(雖然沒什麼太大效力)還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今年立場立馬來了反轉。很難說這不是川普的姿態,讓歐洲感受到必須在外交上進行策略性改變。

當然,在貿易、技術、能源、投資、安全、金融、文化等N多領域,歐洲和中國的合作空間還是相當大的,否則中國領導人也不會如此高頻地訪歐(過去近10年,平均每年不少於三次)。

川普治下的美國優先顯然是國內事務優先,同時謀求在全球範圍內重新調整自己的權責。對中國來說,量力而行,深度參與全球事務,這可能是一個新的需要把握的戰略機遇期。

文/明日綾波

相關焦點

  •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全球氣候治理向何處去
    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巴黎協定》於2015年12月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
  • 中紀委網站: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全球氣候治理向何處去?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沈東方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巴黎協定》於2015年12月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
  • 川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全球氣候治理或迎來「3.0時代」
    在川普解釋他退出《巴黎協定》決定的同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發布聲明:美國民間已經選擇了低碳的未來,即便沒有美國政府的領導,儘管美國選擇加入了拒絕《巴黎協定》的小陣營,我相信,美國各州、城市、企業都會挺身而出,更加努力,捍衛地球的未來。《巴黎協定》是首個具有法律約束力抗擊氣候變化的全球性協議。幾乎所有國家都自願致力於遏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舉措。
  •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未來美國將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問題?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美國將於11月4日正式退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美國將如何繼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將取決於大選結果。《巴黎協定》在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目前仍有少數國家尚未正式批准該協定。美國總統川普在上任後不久就提出讓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但這個過程花了四年時間。
  • 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是這麼一回事
    2017年6月1日,美國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J. Trump)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The Paris Agreement),這一決定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應。《巴黎協定》是什麼?美國為什麼要退出? 這篇文章會為你梳理事情的全貌。什麼是巴黎協定?
  •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大選結果將決定應對氣候危機速度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大選結果將決定應對氣候危機速度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20-11-04 14:46 來源:
  • 喬•廷德爾:美退出《巴黎協定》不會誘發多米諾效應
    當地時間6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他同時強調,美國也許會重返有關應對氣候變化的協定,但前提條件是協定必須要對美國更加「公平」。 中新社記者 刁海洋 攝  如今的喬•廷德爾多了一重身份:《巴黎協定》特設工作組聯合主席。9月1日,來華訪問的她與中國外交部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苟海波舉行了會見。
  • 川普強行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各州政府卻在「自救」
    來源:第一財經川普強行退出《巴黎協定》 美國各州政府卻在「自救」作者: 馮迪凡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真的能令美國總統川普如願以償地重振美國燃煤行業嗎?同時,拉肖夫也指出,儘管川普總統要退出《巴黎協定》,重振美國燃煤行業,但美國的整體排放量沒有出現大量增加,其中原因是美國各級層面都希望以切實行動來遵循《巴黎協定》的原則。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安德魯·萊特(Andrew Light)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好消息是,美國各州、市及企業都願意繼續執行《巴黎協定》。
  • 美國退出了《巴黎協定》,科學家們說:你會後悔的
    6月1日,川普在白宮的記者發布會上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不得不說,在川普稱為美國的新總統後,他總是能以各種方式引起全世界的矚目,這次也不例外。美國國家天氣頻道(The Weather Channel)網站將主頁設置成了這個樣子…… 圖片來源:The Weather Channel《巴黎協定》由195個國家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旨在遏制全球變暖的趨勢。再結合川普對氣候變化問題一貫的態度,突然就理解了他為什麼要退出《巴黎協定》了呢(不,並沒有)。
  • 美國為一己私利破壞國際法基本原則,今天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11月4日,美國將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巴黎協定》凝聚了國際社會合作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最大共識,豐富和發展了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為基礎的國際氣候治理體系。
  • 川普:美國或重返巴黎氣候協定
    川普表示,他對《巴黎氣候協定》的主要不滿是它不公平地對待美國,如果能達成更好的協議,華盛頓可能會被說服重新加入協定。他還補充稱,雖然他對環境問題有「很強烈的感覺」,但是美國企業需要有能力「競爭」。
  • 俠客島:火星,中國來了
    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衝出地球。火星,中國來了。在此過程中,探索火星上的生命存在,研究火星磁場長期演變、火星大氣和氣候演化、火星地形地貌特徵與分區,都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 外媒:美國就氣候問題無理「甩鍋」中國
    據路透社10月28日報導,隨著中美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日益激烈的外交爭端轉移到氣候變化領域,一名中國高層官員28日指責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甩鍋」推責。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華盛頓不能向別國「甩鍋」推責。他說,美國是全球累計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並且下月初將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 那個美國心心念念想買下的寶藏島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掉
    依據丹麥和美國1951年籤訂的一項防務條約,美軍有權使用位於格陵蘭島北部的圖勒空軍基地,專家分析「尤其當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就可以在格陵蘭島部署中短程飛彈,並前沿安置監控雷達乃至部署飛彈防禦系統,尋求美國的絕對安全。」
  • 那個美國心心念念想買下的寶藏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掉
    依據丹麥和美國1951年籤訂的一項防務條約,美軍有權使用位於格陵蘭島北部的圖勒空軍基地,專家分析「尤其當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就可以在格陵蘭島部署中短程飛彈,並前沿安置監控雷達乃至部署飛彈防禦系統,尋求美國的絕對安全。」
  • 到2100年,4.8億人家園受海平面影響,而美國卻宣布退出巴黎協定
    根據澳大利亞的科學家說法,海平面身高主要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所產生的。當然這一說法也並非空穴來風,是對紅海化石珊瑚和古老沉積物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歷史證據顯示,大約在125,000年前,地球溫度比現在還要高1攝氏度。在今天,人為導致氣候的變化正在加速南北極冰蓋的融化,幾乎每一個世紀,海平面將升高約3.5米。
  • 歐洲頭條丨那個美國心心念念想買下的寶藏島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格陵蘭島冰蓋心動不是兩三天 格陵蘭島究竟是個啥寶藏島? 去年8月20日川普怒發推特,取消了自己原定9月2日前往丹麥的國事訪問,原因是「丹麥首相沒興趣討論購買格陵蘭一事」。是的,美國想買格陵蘭島,但丹麥不賣。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對格陵蘭島心動。
  • 正式退出!美國又一次站在人類對立面,科學家:家園燃燒的味道
    這次美國政府退出的,是和環境保護息息相關的《巴黎協定》,早在1年之前,美國就通知了聯合國,將會退出該協定,1年後的11月,美國正式退出了協定,並且美國也是唯一一個退出該協定的國家。這表明,美國作為超級大國,根本沒有想要擔起大國責任的想法。這對美國來說並不是好事,對於世界來說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 美國心心念念想買下的寶藏島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掉
    這幾天,一份發表在權威科學周刊《自然》旗下《通訊-地球與環境》上的研究報告引發不小震動,內容是由於氣候變暖,2019年全年格陵蘭島融化的冰蓋體積比2012年創下的記錄還要多15%,超級創紀錄地融化了近5320億噸冰。
  • 那個美國心心念念的寶藏島 正以平均每分鐘100萬噸的速度融化掉
    依據丹麥和美國1951年籤訂的一項防務條約,美軍有權使用位於格陵蘭島北部的圖勒空軍基地,專家分析「尤其當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就可以在格陵蘭島部署中短程飛彈,並前沿安置監控雷達乃至部署飛彈防禦系統,尋求美國的絕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