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晶片「卡脖子」的問題,是不是只有依賴研究院來實現突破?

2020-09-19 阿旭的世界

關於晶片的卡脖子問題,中科院院長發出了要把「卡脖子」清單變為科研任務清單的倡議。在這一方面中科院確實需要投入力量去攻關,畢竟中科院代表了國內技術的前沿,無論從科技投入,人員配置,還是技術儲備方面都有著很強的優勢,可是我在想一個問題,卡脖子的問題是不是可以發動更多的社會資源來參與,是否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我之前也接觸過一些科研院所,坦率地說,這些科研機構的研發過程的效率不夠高,至少在一些方面不是很靈活,這個也許是企業和科研院所最大的區別,科研院所的研發流程大體上包括立項、審批,資源配置,人員配置等等諸多環節,而企業的研發流程相對會更直接一些,確定目標、投入、產出結果,不需要太多的職能部門參與,所以時間上會縮短很多,同時企業的目的性更貼近於自身的發展和實際的需求,他們資源相對比較少,為了能夠節省成本和產生最大效益,通常會把有限的資本投入到最核心的位置上,而這些核心的位置其實就是現實需求中的「卡脖子」領域。


當然也不是說把所有的研發工作放到企業,畢竟科研院所的理論優勢還有技術積累是企業無法比擬的,各司其職,相互合作更適合目前的狀況,打個比方,企業通常不會購買很多的高成本的測量檢定儀器,也不會花幾十年研究一些基礎的學科,這些一手的資料和設備完全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共享給社會資源,企業也好,個人也好,發動所有的力量來做科研,產生的效果才會發揮到極致,我們本身擁有龐大的人口和企業基數,這個優勢要充分利用好。


還有一個基本的理論是科研成果的最終使用者是企業、群體、個人,他們都是具有獨立特徵和需求的個體,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我們需要所有個體都能夠有機會參與到研發的整個流程,實際上這也是為了能夠保證研發過程的準確性,我們不希望走彎路,走錯路,每個個體對於整個研發流程都可以起到監督和輔助的作用,所以發揮出他們的力量是必要的。


就現狀來看,我們國家無論從人力、財力、物力都有著雄厚的資本可以支撐起技術研發的工作,國外的晶片「卡脖子」事件其實在我看來是一件好事,給國內的研發機構和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和機遇,充分發揮研究院和社會資源的優勢,利用好全民創新的大好環境,加速實現中國國產技術領域的突破,最終實現技術自主,這是每個有理想的人應該參與和值得自豪的事情。


本文由阿旭的世界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被美國「卡脖子」,如何實現「從0到1」的突破?
    以半導體產業為例,我國核心半導體晶片自給率不足5%,關鍵技術被國外企業壟斷。工信部曾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展開調研,結果令人警醒。32%的關鍵材料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安全大到衛星導航系統,小到晶片,被「卡脖子」的滋味,並不好受。8月17日,美國商務部進一步收緊了對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的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就在幾天前,一架貨機穿越海峽,機上滿載晶片,這卻是來自臺積電的最後助力。
  • 觀察 | 把「卡脖子」清單變成攻堅清單 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我的工作是圍繞人類古基因組學,從事演化遺傳的研究,也就是通過古DNA探究『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希望國家進一步引導不以『有沒有用』來評價和發展基礎研究……」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
  • 被美國「卡脖子」,如何實現"從0到1"的突破?
    以半導體產業為例,我國核心半導體晶片自給率不足5%,關鍵技術被國外企業壟斷。工信部曾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展開調研,結果令人警醒。32%的關鍵材料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安全大到衛星導航系統,小到晶片,被「卡脖子」的滋味,並不好受。8月17日,美國商務部進一步收緊了對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的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就在幾天前,一架貨機穿越海峽,機上滿載晶片,這卻是來自臺積電的最後助力。
  • 被美國"卡脖子",如何實現"從0到1"的突破?
    以半導體產業為例,我國核心半導體晶片自給率不足5%,關鍵技術被國外企業壟斷。工信部曾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展開調研,結果令人警醒。32%的關鍵材料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安全大到衛星導航系統,小到晶片,被「卡脖子」的滋味,並不好受。 8月17日,美國商務部進一步收緊了對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的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就在幾天前,一架貨機穿越海峽,機上滿載晶片,這卻是來自臺積電的最後助力。
  • 把「卡脖子」清單變成攻堅清單
    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我的工作是圍繞人類古基因組學,從事演化遺傳的研究,也就是通過古DNA探究『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80後」研究員付巧妹,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經常有人問,『你的研究有什麼用』。
  • 石墨烯半導體晶片。中國專家突破成功。彎道超車指日可待
    一個不爭的事實便是,中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核心科技太薄弱了,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華為在晶片代工領域始終被美國川普政府「卡脖子」!華為擁有全球頂尖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半導體,但是卻沒有能夠製造晶片的生產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無法生產出高端光刻機,而或許光刻機並非中國半導體晶片代工領域的唯一出路......
  • 國家三部門牽頭,70家單位協作,誓要破解晶片「卡脖子」難題!
    晶片廣泛應用於汽車領域,是實現汽車信息感知和控制的前提。目前,一輛普通汽車至少需要40種晶片,而一輛智能汽車需要150多種晶片。但從去年12月開始,很多汽車公司陸續開始停產,主要是因為汽車晶片尤其是高端半導體晶片的供應不足。隨著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晶片製造商已經沒有能力應對汽車晶片的爆炸式需求。
  • 周漢民:掌握了規律,才能攻克集成電路「卡脖子」問題
    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性。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無論對於構建新發展格局,還是對於我國下一步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以集成電路為例,它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糧食」,是信息產業的核心,也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
  • 觀察 | 把"卡脖子"清單變成攻堅清單 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  「我的工作是圍繞人類古基因組學,從事演化遺傳的研究,也就是通過古DNA探究『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80後」研究員付巧妹,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經常有人問,『你的研究有什麼用』。
  • 中科院要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領域取得突破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一步要攻克哪些技術難關?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瞄準基礎材料、核心工藝、基礎算法、重大裝備等基礎性、戰略性的關鍵核心技術需求,在光刻機、橡膠輪胎、高端晶片等方面,我們爭取要主動揭榜,發揮多學科的綜合和建制化優勢,集結精銳力量組織系統攻關,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 ASML來了,能夠製造7nm等先進位程晶片的光刻機也來了
    晶片可以說當下網際網路科技產品中最重要的元器件,因為各種智能設備都依賴晶片的強大計算能力、聯網能力等,甚至屏幕顯示都需要晶片來驅動,等等。 也就是因為晶片重要,很多企業都爭相進入晶片領域內,但由於晶片技術難度大、門檻高,很多企業在晶片領域內是吃力不討好。
  • 年度熱詞:「從0到1」的突破 解決「卡脖子」問題 評價體系「破四唯...
    只有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才能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十三五」,輝煌落幕;「十四五」,任重道遠。科技自立自強的號角已吹響,激勵我們在攀登科研高峰的道路上踏實前行。年度熱詞「從0到1」的突破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 光子晶片取得重大突破,華為的機會來了
    前言:因晶片製造技術落後,中國企業總是被牽著鼻子走。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採用另一種技術的晶片,可以不使用光刻機,也不用依賴臺積電,從而徹底解脫晶片的束縛。或許,華為的光子晶片希望最大。 大家都知道,晶片是通過光刻機製造而來的,但是高端光刻機的製造難度絲毫不弱於原子彈。
  • 中國科學家談解決「卡脖子」問題:需重視基礎研究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馬海燕)「我們現在被『卡脖子』,可能是20年前有些東西沒有布局。所以,今天的基礎研究某些地方沒到位,很可能導致未來20年後又被別人『卡脖子』。」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17日在北京呼籲,重視技術工程與國際競爭的同時,一定要加強對基礎研究的重視,真正從根本上解決被別人「卡脖子」的問題。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7日就「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 美國卡脖子清單變科研任務,中科院未來10年將全面實現「四個率先」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所謂的美國卡脖子清單將是我們的科研任務清單,我們會逐一進行突破,在未來10年內,中科院希望能夠全面實現「四個率先」,我們也將為此不懈奮鬥。首先是關於體制機制改革的,目前我們共設立了創新研究院以及大科學中心和特色,還有卓越創新中心這四種機構,前期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但是對於該四類機構的具體方案並沒有完成,因此在接下來的5年時間裡,我們將爭取將該事情做完。
  • 中科院與華為舉行座談,將光刻機等「卡脖子」問題作為科研任務
    YlsEETC-電子工程專輯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華為公司有關部門,中科院辦公廳、前沿科學與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務局、科技促進發展局、條件保障與財務局及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理化技術研究所、半導體研究所、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等有關部門及院屬單位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
  • 變「卡脖子」清單為任務清單,「B計劃」是科研創新必答題
    此次中國科學院提出的科研任務清單,正是攻堅克難、突破重圍的積極應對舉措。可以看到,在應對「卡脖子」的問題上,中科院有了大的思路。如首先解決體制問題,目前已經設立了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中心和特色所四類機構,根據科研性質不同進行分類定位、分類管理、分類評價、分類資源配置。
  • 碳基晶片獲突破,性能提升千倍,我國碳基晶片能否實現借道超車?
    最近最火熱的就是碳基晶片了,也就是石墨烯晶片。什麼是碳基晶片? 因為摩爾定律的限制,晶片在到達2nm就幾乎無法突破了。於是就產生了新的課題,需尋找新的材料,來替代矽基晶片,經過反覆研究發現石墨烯就是一種理想的電晶體材料。
  • 中國晶片新突破,一旦石墨烯技術成熟將改變世界晶片格局
    自從華為晶片被美國斷供後,晶片國產化的呼聲高漲,因為國人都明白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只有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才不至於處於被動、受人掣肘的局面。傳統晶片也就是矽基晶片,要在短時間內突破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中國對晶片的研發並非是一片空白,晶片得以量產主要分為三大環節,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裝。
  • 芯鏈聯結,抓住「牛鼻子」解決「卡脖子」 —— 深圳市晶片科技促進...
    區塊鏈已成為國家新基建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國家通過大力扶持包括5G、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將會帶來區塊鏈計算市場行業的爆發增長,晶片技術突破的背後更是「算力爆炸」。晶片技術推動了科技浪潮,人工智慧無疑是未來最重要的算力需求方和技術牽引者。傳統晶片已經滿足不了快速增長的區塊鏈行業,並且已經對IC行業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衝擊波。未來「晶片+區塊鏈」的組合將會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青睞,通過晶片與區塊鏈的底層深度融合,為未來智能數字社會構築更安全可信的數字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