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的基本概念

2020-11-23 電子發燒友

回流的基本概念

數字電路的原理圖中,數位訊號的傳播是從一個邏輯門向另一個邏輯門,信號通過導線從輸出端送到接收端,看起來似乎是單向流動的,許多數字工程師因此認為迴路通路是不相關的,畢竟,驅動器和接收器都指定為電壓模式器件,為什麼還要考慮電流呢!實際上,基本電路理論告訴我們,信號是由電流傳播的,明確的說,是電子的運動,電子流的特性之一就是電子從不在任何地方停留,無論電流流到哪裡,必然要回來,因此電流總是在環路中流動,電路中任意的信號都以一個閉合迴路的形式存在。對於高頻信號傳輸,實際上是對傳輸線與直流層之間包夾的介質電容充電的過程。

回流的影響

數字電路通常藉助於地和電源平面來完成回流。高頻信號和低頻信號的回流通路是不相同的,低頻信號回流選擇阻抗最低路徑,高頻信號回流選擇感抗最低的路徑。

當電流從信號的驅動器出發,流經信號線,注入信號的接收端,總有一個與之方向相反的返回電流:從負載的地引腳出發,經過敷銅平面,流向信號源,與流經信號線上的電流構成閉合迴路。這種流經敷銅平面的電流所引起的噪聲頻率與信號頻率相當,信號頻率越高,噪聲頻率越高。邏輯門不是對絕對的輸入信號響應,而是對輸入信號和參考引腳間的差異進行響應。單點終結的電路對引入信號和其邏輯地參考平面的差異做出反應,因此地參考平面上的擾動和信號路徑上的幹擾是同樣重要的。邏輯門對輸入引腳和指定的參考引腳進行響應,我們也不清楚到底哪個是所指定的參考引腳(對於TTL,通常是負電源,對於ECL通常是正電源,但是並不是全都如此),就這個性質而言,差分信號的抗幹擾能力就能對地彈噪聲和電源平面滑動具有良好的效果。

當PCB板上的眾多數位訊號同步進行切換時(如CPU的數據總線、地址總線等),這就引起瞬態負載電流從電源流入電路或由電路流入地線,由於電源線和地線上存在阻抗,會產生同步切換噪聲(SSN),在地線上還會出現地平面反彈噪聲(簡稱地彈)。

而當印製板上的電源線和接地線的環繞區域越大時,它們的輻射能量也就越大,因此,我們對數字晶片的切換狀態進行分析,採取措施控制回流方式,達到減小環繞區域,輻射程度最小的目的。

實例解釋:

IC1為信號輸出端,IC2為信號輸入端(為簡化PCB模型,假定接收端內含下接電阻),第三層為地層。IC1和IC2的地均來自於第三層地層面。TOP層右上角為一塊電源平面,接到電源正極。C1和C2分別為IC1、IC2的退耦電容。圖上所示的晶片的電源和地腳均為發、收信號端的供電電源和地。

在低頻時,如果S1端輸出高電平,整個電流迴路是電源經導線接到VCC電源平面,然後經橙色路徑進入IC1,然後從S1端出來,經第二層的導線經R1端進入IC2,然後進入GND層,經紅色路徑回到電源負極。

在高頻時,PCB所呈現的分布特性會對信號產生很大影響。我們常說的地回流就是高頻信號中經常要遇到的一個問題。當S1到R1的信號線中有增大的電流時,外部的磁場變化很快,會使附近的導體感應出一個反向的電流,如果第三層的地平面是完整的地平面的話,那麼會在地平面上產生一個藍色虛線標示的電流,如果TOP層有一個完整的電源平面的話,也會在TOP層有一個沿藍色虛線的回流。此時信號迴路有最小的電流迴路,向外輻射的能量最小,耦合外部信號的能力也最小。(高頻時的趨膚效應也是向外輻射能量最小,原理是一樣的。)

由於高頻信號電平和電流變化都很快,但是變化周期短,需要的能量並不是很大,所以晶片是和離晶片最近的退耦電容取電的。當C1足夠大,而且反應又足夠快(有很低的ESR值,通常用瓷片電容。瓷片電容的ESR遠低於鉭電容。),位於頂層的橙色路徑和位於GND層的紅色路徑可以看成是不存在的(存在一個和整板供電對應的電流,但不是與圖示信號對應的電流)。

因此,按圖中構造的環境,電流的整個通路是:由C1的正極→IC1的VCC→S1→L2信號線→R1→IC2的 GND→過孔→GND層的黃色路徑→過孔→電容負極。

可以看到,電流的垂直方向有一個棕色的等效電流,中間會感應出磁場,同時,這個環面也能很容易的耦合到外來的幹擾。如果和圖中信號為一條時鐘信號,並行有一組8bit的數據線,由同一晶片的同一電源供電,電流回流途徑是相同的。

如果數據線電平同時同向翻轉的話,會使時鐘上感應一個很大的反向電流,如果時鐘線沒有良好的匹配的話,這個串擾足以對時鐘信號產生致命影響。這種串擾的強度不是和幹擾源的高低電平的絕對值成正比,而是和幹擾源的電流變化速率成正比,對於一個純阻性的負載來說,串擾電流正比於:

dI/dt=dV /(T¬10%-90%*R)。

式中的dI/dt (電流變化速率)、dV(幹擾源的擺幅)和R(幹擾源負載)都是指幹擾源的參數(如果是容性負載的話,dI/dt是與T¬10%-90%的平方成反比的)。

從式中可以看出,低頻的信號未必比高速信號的串擾小。也就是我們說的:1KHz的信號未必是低速信號,要綜合考慮沿的情況。對於沿很陡的信號,是包含很多諧波成分的,在各倍頻點都有很大的振幅。因此,在選器件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下,不要一味選開關速度快的晶片,不僅成本高,還會增加串擾以及EMC問題。

任何相鄰的電源層或其它的平面,只要在信號兩端有合適的電容提供一個到GND的低電抗通路,那麼這個平面就可以作為這個信號的回流平面。

在平常的應用中,收發對應的晶片IO電源往往是一致的,而且各自的電源與地之間一般都有0.01-0.1uF的退耦電容,而這些電容也恰恰在信號的兩端,所以該電源平面的回流效果是僅次於地平面的。而借用其他的電源平面做回流的話,往往不會在信號兩端有到地的低電抗通路。這樣,在相鄰平面感應出的電流就會尋找最近的電容回到地。如果這個「最近的電容」離始端或終端很遠的話,這個回流也要經過「長途跋涉」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回流通路,而這個通路也是相鄰信號的回流通路,這個相同的回流通路和共地幹擾的效果是一樣的,等效為信號之間的串擾。

對於一些無法避免的跨電源分割的情況,可以在跨分割的地方跨接電容或RC串聯構成的高通濾波器(如10歐電阻串680p電容,具體的值要依自己的信號類型而定,即要提供高頻回流通路,又要隔離相互平面間的低頻串擾)。這樣可能會涉及到在電源平面之間加電容的問題,似乎有點滑稽,但肯定是有效的。如果一些規範上不允許的話,可以在分割處兩平面分別引電容到地。

對於借用其它平面做回流的情況,最好能在信號兩端適當增加幾個小電容到地,提供一個回流通路。但這種做法往往難以實現。因為終端附近的表層空間大多都給匹配電阻和晶片的退耦電容佔據了。

回流噪聲是參考平面上的噪聲主要的來源之一。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返回電流的路徑和流經範圍。

回流路徑理論知識

下圖中是印製板中的一條線路,在導線上有電流通過,通常,我們只看到了敷在表面的用於傳輸信號的導線,從驅動端到接收端,實際上,電流總是在環路上才能流動,傳輸線是我們可以看到的,而電流回流的途徑通常是不可見的,他們通常藉助於地平面和電源平面流回來,由於沒有物理線路,迴路途徑變得難於估計,要對他們進行控制有一定的難度。

如圖3.1所示, PCB板上每條導線和其迴路構成一個電流環路,根據電磁輻射原理,當突變的電流流過電路中的導線環路時,將在空間產生電磁場,並對其他導線造成影響,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輻射,為了減少輻射的影響,首先應該了解輻射的基本原理和與輻射強度有關的參數。

圖3.1 印製板上的差模輻射

這些環路相當於正在工作的小天線,向空間輻射磁場。我們用小環天線產生的輻射來模擬它,設電流為I,面積為S的小環,在自由空間為r的遠場測得的電場強度為:

E――電場(V/m)

f――頻率( )
S――面積( )
I――電流(A)
r――距離(m)

――測量天線與輻射平面的夾角( )

式3.1適用於放置在自由空間且表面無反射的小環,實際上我們的產品是在地面進行而非自由空間,附近地面的反射會使測得的輻射增加6dB,考慮到這一點,式3.1必須乘2,如果對地面反射加以修正並假設為最大輻射方向,則式3.1為

由式3.2知,輻射與環路電流和環面積成正比,與電流頻率的平方成正比。

印刷電路板中返回電流的路徑是與電流的頻率密切相關的。根據電路基本知識,直流或低頻電流總是流向阻抗最小的方向;而高頻的電流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總是流向感抗最小的方向。

如果不考慮過孔在敷銅平面上形成的孔、溝的影響,阻抗最小的路徑,也就是低頻電流的路徑,是由地敷銅平面上的弧形線組成,如圖3.2。每根弧線上的電流的密度與此弧線上的電阻率有關。

圖3.2 PCB敷銅平面上高頻電流路徑

對傳輸線來說,感抗最小的返迴路徑,也就是高頻電流返迴路徑,就在信號布線的正下方的敷銅平面上,如圖3.3。這樣的返迴路徑使得整個迴路包圍的空間面積最小,也就使得此信號形成的環形天線向空間輻射的磁場強度(或接收空間輻射的能力)最小。

對於比較長、直的布線,可以看作理想的傳輸線。在其上傳播的信號返回電流流經範圍是以信號布線為中心軸的帶狀區域,距離信號布線中心軸距離越遠,電流密度越小,

如圖3.3。這一關係近似滿足式3.3:

式3.3

其中, 為原始信號電流,單位為「A,安培」;


為信號布線與敷銅平面的距離,單位為「in.,英寸」;


為敷銅平面上的點到信號線的垂直距離,單位為「in.,英寸」;


是這一點上的電流密度,單位為「A/in.,安培每英寸」。

圖3.3 傳輸線返回電流密度分布圖

根據式3.3,表3.1列出了流經以傳輸線中心為中心,寬度為 的帶狀區域內的返回電流佔所有返回電流的百分比。

假設英寸,則經過距離傳輸線0.035英寸以外的區域返回的電流只佔所有返回電流的13%,具體分到傳輸線的一側只有6.5%,而且密度很小。因此可以忽略不計。

小結

1、當信號布線下方具有連續、緻密、完整的敷銅平面時,信號返回電流對敷銅平面的噪聲幹擾是局部的。因此,只要遵循布局、布線局部化的原則,即人為地拉開數位訊號線、數字器件與模擬信號線、模擬器件之間的距離到一定程度,可以大幅度降低數位訊號返回電流對模擬電路的幹擾。

2、高頻瞬態返回電流,經由與信號走線緊鄰的平面(地平面或電源平面)回流到驅動端。驅動器信號走線的終端負載,跨接在信號走線和與信號走線緊鄰的平面(地平面或電源平面)之間。

3、當印製板上的電源線和接地線的環繞區域越大時,它們的輻射能量也就越大,因此,我們通過控制回流路徑,可以使得環繞區域最小,從而控制輻射程度。

回流問題的解決方法

在PCB板上引起回流問題通常有三個方面:晶片互連,銅面切割,過孔跳躍。下面具體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


4.1、晶片互連引起的回流問題

當數字電路工作時,將發生高、低電壓之間的轉換,這就引起瞬態負載電流從電源流入電路或由電路流入地線。

對於數字器件而言,它引腳輸入電阻可以認為無窮大,相當於開路(即下圖中的i=0),事實上,迴路電流是通過晶片與電源和地平面產生的分布電容和分布電感來返回的。以下以集電極輸出電路作為輸出信號的內部電路為例進行分析。

4.1.1、驅動端從低電平變化到高電平。當輸出信號由低電平跳變為高電平時,相當於輸出引腳對傳輸線輸出一個電流,由於輸入電阻無窮大,我們認為對於晶片而言,沒有電流從輸入管腿上流入即 ,那麼,這個電流必須返回到輸出晶片的電源管腿上。

①信號走線與電源平面緊鄰。

驅動端對信號走線和電源平面及終端負載構成的傳輸線進行充電,電流從驅動器的電源管腳進入器件,並從驅動器輸出端流向負載端;

高頻瞬態返回電流在信號走線下方的電源平面上回流到驅動器的輸出端,返回電流直接通過電源平面,從驅動器的電源管腳進入驅動器,構成電流環路。


②信號走線與地平面緊鄰。

驅動器對信號走線和電源平面及終端負載構成的傳輸線進行充電,電流從驅動器的電源管腳進入器件,並從驅動器輸出端流向負載端;

高頻瞬態返回電流在信號走線下方的地平面上回流到驅動器的輸出端,返回電流必須藉助在驅動器輸出端的電源平面和地平面的耦合電容,從地平面跨越到電源平面,再從驅動器的電源管腳進入驅動器,構成電流環路。

4.1.2、驅動端從高電平變化到低電平,相當於輸出引腳吸收傳輸線上的電流。


① 信號走線與電源平面緊鄰。

負載對信號走線和電源平面及驅動器輸出端構成的傳輸線進行放電,電流從驅動器的輸出管腳進入器件,從驅動器的地管腳流出,進入地平面,並通過在驅動器地管腳附近的電源平面和地平面耦合電容,跨越到電源平面,返回負載端;

高頻瞬態返回電流在信號走線下方的電源平面上回流到負載端,構成電流環路。

② 信號走線與地平面緊鄰。

負載對信號走線和電源平面及驅動器輸出端構成的傳輸線進行放電,電流從驅動器的輸出管腳進入器件,從驅動器的地管腳流出,進入地平面,返回負載端;高頻瞬態返回電流在信號走線下方的地平面上回流到負載端,構成電流環路。

在驅動器的輸出管腳、地管腳附近,應當布放電源平面和地平面的耦合電容,為返回電流提供返回通路,否則,返回電流將尋找最近的電源平面和地平面的耦合途徑進行回流(使得回流途徑難以預知和控制,從而對其他走線造成串擾)。

4.2、覆銅切割造成的回流問題解決辦法

地平面和電源平面可以減少電阻引起的電壓損失。如圖所示,迴路電流經過地流回,由於電阻R1的存在,勢必在1和2點產生電壓降,電阻越大,壓降越大,引起對地電平的不一致,如果有地層,可視為線寬無限大,電阻很小的信號線。迴路電流總是從最靠近信號的地層上流過,當地層不止一層時,如果信號處於兩層地平面之間而兩者又完全相同時,迴路電流將等分在兩個平面上通過。

4.2.1、在布局、布線局部化的條件下,數字地平面與模擬地平面公用同一塊敷銅平面,即對數字地與模擬地不加區分,數字電路本身的噪聲並不會給模擬電路系統帶來額外的噪聲。

4.2.2、在數字、模擬混合電路系統中,數字地與模擬地的共地點選擇在板外,即兩敷銅平面完全獨立,使得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之間的信號線不具備傳輸線的特徵,給系統帶來嚴重的信號完整性問題。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採用同一個電源系統,地平面不加分割,在數字、模擬混合電路系統的設計中,在布局模塊化、布線局部化的基礎上,數字電路模塊和模擬電路模塊公用一個完整的、不加分割的電壓參考平面,不但不會增大數字電路對模擬電路的幹擾,由於消除了信號線「跨溝」問題,能夠大幅度降低信號間的串擾和系統的地彈噪聲,提高了前端模擬電路的精度。

4.3、過孔造成的回流問題解決辦法

在印製板信號布線時,如果是多層板,很多信號必須通過換層來完成連接任務,這時就要用到大量的過孔,過孔對回流的影響有兩種:一是過孔形成溝槽阻斷回流,二是過孔造成的回流跳層流動。

4.3.1、過孔形成的溝槽

在印製板信號布線時,如果是多層板,很多信號必須通過換層來完成連接任務,這時就要用到大量的過孔,如果過孔在電源或地平面排列比較密集,有時候會出現許多過孔連成一片的情況,形成所謂的溝,如圖所示。首先,我們應該對這種情況進行分析,看看是否回流需要經過溝槽,如果信號的回流無需經過溝槽,就不會對回流造成阻礙影響。如果迴路電路要繞過這條溝返回,形成的天線效應將急劇增加,對周邊信號產生幹擾。通常我們可以在塗敷數據生成後,對過孔過密而形成溝槽的地方加以調整,使過孔之間留有一定的距離。

4.3.2、過孔形成的跳層現象

下面我們以六層板為例進行分析。該六層板有兩個塗敷層,第二層為地層,第五層為電源層,因此表層和第三層的信號回流主要在地層;底層和第四層的回流主要在電源層,換層布線時有以下六種可能:表層第三層,表層第四層,表層底層,第三層第四層, 第三層底層,第四層底層,這六種可能的情況根據其迴路電流的情況可以分為兩大類:迴路電流在同一層上和在不同層上流動的情況,即是否有跳層現象。

A、迴路電流在同一層上流動的情況包括表層第三層、第四層底層,如圖所示。

在這種情況下,迴路電流都在同一層上流動,但是,由靜電感應原理可知,處於電場中的完整的導體,其內部電場強度為零,所有的電流均在導體表面流動,地平面和電源平面實際上就是這樣一個導體。我們使用的過孔均為通孔,這些過孔經過電源和地平面時留下的孔洞就給塗敷層上下表面的電流的流通通過了路徑,因此,這些信號線的回流途徑是很好的,無需採用措施來改善。

B、迴路電流在不同層上流動的情況包括表層第四層、表層底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三層底層。下面以表層底層和第三層第四層為例,分析其回流情況。

具有跳層現象的信號,需要其在過孔密集區附近增加一些旁路電容,通常為0.1uf的磁片電容,用來提供一個回流通路的。

責任編輯:l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關於汙泥回流比計算公式的推導!
    一、基於汙泥濃度的計算公式推導   1、公式字母的含義   關於汙泥濃度的計算公式推導,咱們先確定公式內幾個字母的含義,R(汙泥回流比;外回流比),MLSS(混合液汙泥濃度),RSSS(回流汙泥濃度),Q(進水流量),QR(汙泥回流量,注Qr指混合液的回流量,這邊不能搞混
  • 回流焊機的操作流程與工藝要求
    回流焊機作用是把刷好錫膏和安裝好貼片元件的線路板送入回流焊機爐膛內,把錫膏經過高溫熱風形成回流溫度變化的工藝熔融冷卻,讓貼片元件與線路板上的焊盤結合在一起。回流焊產品的品質好壞跟回流焊機的正確操作使用有很大的關係,廣晟德回流焊這裡分享一下回流焊機的操作流程與工藝要求。
  • 回流焊接原理與工藝流程
    回流焊接是將元器件焊接到PCB板材上,回流焊接的是表面貼裝器件的,它是靠熱氣流對焊點的作用,膠狀的焊劑在定的高溫氣流下進行物理反應達到SMD的焊接。廣晟德回流焊這裡分享一下回流焊接原理與工藝流程。此時完成了回流焊。回流焊工藝過程中,可使用手工、半自動、全自動將由錫鉛焊料、粘合劑、助焊劑組成的糊狀焊膏塗到印製板上,可以使用手工、半自動或自動的絲網印刷機,如同油印一樣將焊膏印到印製板上。然後用手動或smt貼片機把元件粘接到印製板上。利用回流焊裡的加熱爐或熱吹風的方法將焊膏加熱到回流。,這一過程包括:預熱區、恆溫區、回流焊區和冷卻區。
  • 電巢學堂:高人圖解高速電路PCB回流路徑
    1 回流的基本概念 數字電路的原理圖中,數位訊號的傳播是從一個邏輯門向另一個邏輯門,信號通過導線從輸出端送到接收端,看起來似乎是單向流動的,許多數字工程師因此認為迴路通路是不相關的,畢竟,驅動器和接收器都指定為電壓模式器件,為什麼還要考慮電流呢!
  • 波峰焊和回流焊的對比(電子焊接技術)
    波峰焊和回流焊是電子焊接發展的兩個重要技術,接下來了解下它們之間的對比。波峰焊,熔融的焊錫形成波峰對元件焊接。回流焊,高溫熱風形成回流對元件焊接。回流焊是在爐前就已經有焊料,在爐子裡只是把錫膏融化而形成焊點。
  • 什麼是真空回流焊爐?有哪些分類?
    真空回流焊也是指真空共晶爐,在真空的環境下對產品進行高質量的焊接,在焊接過程中通入還原性系統(N2、甲酸、N2H2、H2),用以保護產品和焊料不被氧化,同時將產品和焊料表面的氧化物反應,使得焊接表面質量提高,減小了焊接的空洞率。
  • 回流焊機的功能與工作原理
    回流焊機是用於全表面組裝的焊接設備,在回流焊機中,傳送帶在周而復始傳送產品進行回流焊。回流焊機由加熱器部分、傳送部分,溫控部分三個部分組成。廣晟德回流焊下面詳細為大家分享一下回流焊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十溫區回流焊機回流焊機的功能回流焊機根據技術的發展分為:氣相回流焊、紅外回流焊、遠紅外回流焊、紅外加熱風回流焊和全熱風回流焊、水冷式回流焊。
  • 抖音回流票是什麼意思?抖音回流票使用方法介紹[多圖]
    抖音平臺上用戶可以通過成為主播進行直播來賺錢等,很多小夥伴會進行刷回流票,有小夥伴對回流票不大了解,抖音回流票是什麼意思,小編來為大家介紹。這是用戶在使用的時候遇到的一個新玩法,用戶可以使用手機在平臺上了解這個服務,然後在平臺上操作使用,方便用戶更好的設置,很多用戶都很喜歡這個服務,那麼在使用的時候,這個回流票是什麼意思呢?
  • 波峰焊和回流焊順序
    回流焊回流焊技術在電子製造領域並不陌生,我們電腦內使用的各種板卡上的元件都是通過這種工藝焊接到線路板上的,這種設備的內部有一個加熱電路,將空氣或氮氣加熱到足夠高的溫度後吹向已經貼好元件的線路板,讓元件兩側的焊料融化後與主板粘結。
  • 雙面回流焊接方法分類
    十溫區回流焊機到今天為止,雙面板一般都有通過回流焊接上面(元件面),然後通過波峰焊來焊接下面(引腳面)。目前的一個趨勢傾向於雙面回流焊,但是這個工藝製程仍存在一些問題。大板的底部元件可能會在再次回流焊過程中掉落,或者底部焊接點的部分熔融而造成焊點的可靠性問題。
  • 梁的布置與基本概念
    橋梁在生活中很常見,可是梁的布置與基本概念是什麼樣的呢?1梁的布置設在曲線上的鋼筋混凝土簡支梁式橋,每孔梁仍是直的,於是各孔梁中線的連接線成為折線,以適應梁上曲線線路之需要。2,基本概念橋梁工作線:在曲線上的橋,各孔梁中心線的連線是一折線,稱橋梁工作線,與線路中線不一致,如圖2,AB-BC是橋梁工作線,abc是線路中線。 橋墩中心:兩相鄰梁中心線之交點是橋墩中心,如圖2中的A,B及C各點。
  • 電學基本概念——掃盲篇
    在初、高中物理中涉及到電學基本概念相對簡單。如果已經具備比較清楚的電學概念,本篇完全可以略過,敬請關注本號後續內容。如果沒有學過或時間太久已沒有太多印象,要想深入學習可通過網絡搜索,有較多的資源可以學習。
  • 安全檢查表法的基本概念的基本概念是什麼
    一、安全檢查表法的基本概念 系統地對一個生產系統或設備進行科學的分析,從中找出各種不安全因素,確定檢查項目,預先以表格的形式擬定好的用於查明其安全狀況的「問題清單」,作為實施時的藍本,這樣的表格就稱為安全檢查表。
  • 對基本概念理解到位是解題關鍵
    , [解析與點評1] 採用二重積分的坐標變換(變量替換)解答此題,數學上的結論可取,但方法與概念嚴重超過國家考試大綱要求,暫且不說解答過程需要較長時間(至少5分鐘),對考生準確理解大綱也是一個誤導,並且,如若此題真必須用二重積分的坐標變換解答,則可以說此考題嚴重超綱,命題不合格。事實上,國家考試中心命題處的老師設計的這個考題有很高的質量,且在考綱要求之內,所用知識點非常基本。
  • 回流焊冷焊與虛焊的區別
    打開APP 回流焊冷焊與虛焊的區別 發表於 2019-06-05 14:23:43 回流焊接後的線路板不良焊點中的冷焊與虛焊比較相似,也比較容易搞混,但它們之間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
  • 差分信號回流路徑的全波電磁場解析
    為了表明較長回流路徑的影響,參見圖2,描述了一根帶狀線跨過了地參考平面上的一個溝壑,構建的一個不連續回流路徑的簡單模型,該模型結構簡單,回 流路徑很容易被理解,同時它也能被擴展應用到更多的常見結構中。回流路徑中的間隙通常用於隔離電路板上的某個區域。當電源平面用做參考層或使用分離電源層時也會出 現開槽的間隙。有時在回流路徑中出現了非故意的開槽間隙,像回流路徑中出砂孔過分刻蝕和交疊的情況,造成信號回流參考平面不完整。
  • PCB設計基本概念及高頻電路布局小技巧
    (12)片外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應儘量靠近DSP晶片放置, 同時要合理布局, 使數據線和地址線長短基本保持一致,尤其當系統中有多片存儲器時要考慮時鐘線到各存儲器的時鐘輸入距離相等或可以加單獨的可編程時鐘驅動晶片。對於DSP系統而言,應選擇存取速度與DSP相仿的外部存儲器,不然DSP的高速處理能力將不能充分發揮。
  • 回流焊點冷焊和虛焊的區別
    回流焊接後的線路板不良焊點中的冷焊與虛焊比較相似,也比較容易搞混,但它們之間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
  • 波峰焊和回流焊之間進行比較 各自的優勢如何
    金屬表面的清潔度是確保焊接性能的基本要素,具體取決於焊劑的功能。焊劑助焊劑在平穩實施焊接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焊劑的主要功能包括: 1)消除板和元件引腳金屬表面的氧化物; 2)在熱處理過程中阻止電路板二次氧化; 3)減少表面張力焊膏; 4)傳熱。 第二步:預熱。在沿著類似於傳送帶的鏈條的託盤中,PCB通過熱通道進行預熱並激活通量。
  • 回流焊熱傳遞方式有哪幾種,分別有什麼特點
    從有回流焊開始到現在回流焊熱傳遞方式也發展了好幾代,目前回流焊熱傳遞方式有以下幾種。 這類回流焊爐可以說是回流焊爐的基本型。在中使用的很多,價格也比較便宜。 熱板傳導回流焊:這類回流焊爐依靠傳送帶或推板下的熱源加熱,通過熱傳導的方式加熱基板上的元件,用於採用陶瓷(Al2O3)基板厚膜電路的單面組裝,陶瓷基板上只有貼放在傳送帶上才能得到足夠的熱量,其結構簡單,價格便宜。中的些厚膜電路廠在80年代初曾引進過此類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