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剝離進行時:員工陷焦慮,業務大調整|稜鏡

2020-12-06 騰訊稜鏡深網

作者 | 陳弗也 編輯 | 楊布丁

出品 | 稜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裡面的裝修正在趕工,華為那邊要得急,已經來過好幾撥人了,估計年底就可以入駐了。」保安指了指旁邊的高樓告訴作者。

11月26日,作者來到位於深圳市福田區深業中城的6A棟,一座建成不久的商住兩用樓。這裡是新榮耀母公司深圳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註冊地,也是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最新變更的註冊地。隔著圍欄,還能遠遠看到裡面忙碌著的工人。

幾個月之後,這裡將迎來一批新榮耀的員工。此前,據媒體報導,新榮耀的辦公地點會在福田區的新一代產業園。目前來看,新榮耀辦公地不止一處。

新榮耀母公司註冊地深業中城6A棟,目前尚在裝修中

11月17日上午,流傳多日的「榮耀賣身」終於塵埃落定,40家企業發布聯合聲明,他們將接收榮耀,華為也對此作了回應。

對於華為來說,榮耀從7年前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肩負著重要使命。它需要阻擊小米、OPPO、VIVO等在中低端市場對華為的圍剿,從而能夠讓華為騰出手來,用P和Mate系列在高端市場上與三星、蘋果一較高下。

如今看來,榮耀成功地完成了這一任務。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數據,2019年,作為一個子品牌,榮耀的出貨量接近7000萬部,雖然不及小米的1.2億部,但在國內市場,榮耀的出貨量超過4000萬部,以微弱的優勢反超了小米。

只是很多人沒有想到,風頭正盛的榮耀會以這樣的方式離開華為。

如今,這場千億級別的「離婚」(任正非語)正在快速推進。作者深入了解發現,為了讓這場「離婚」順利進行,深圳國資幾乎打出了自己最強的牌。

與此同時,那些即將離開華為的榮耀員工,也正經歷著複雜的情緒。一方面,他們悲壯、不舍、遺憾,同時,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時也焦慮、迷茫、不知所措。

「未來我們是競爭對手,你們可以拿著『洋槍』『洋炮』,我們拿著新的『漢陽造』,新的『大刀、長矛』,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11月25日,在華為內部召開的榮耀送別會上,任正非這樣說道。他希望新榮耀成為華為在全球最強的對手,超越華為,打倒華為。

「1.7倍的補償」沒了

「有時我們也在想,任總的講話是自己寫的,還是助手寫的?但是,對比了他平時說話的用詞,基本可以判斷,送別會的講話是出自他之手,是他自己的真實想法,助手最多只是加以修飾。」一位華為內部人士告訴作者。

在任正非的送別講話公布之前,榮耀內部員工正就「員工補償方案」掀起熱議。

此前有媒體報導,很多華為員工期望去榮耀,「削尖腦袋往裡擠」,並寫道,華為給榮耀員工提供了兩種補償方案,原價收購股票和一次性支付1.7倍2019年收入的現金補償。

根據2019年業績報告,華為的人均年薪約77萬元,依照此前媒體報導,對於很多榮耀員工來說,僅現金補償就是一筆不小的收益。

但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

有認證為華為員工的網友在職場社交平臺脈脈上發帖,稱沒有1.7倍的收入補償,只有N+1的補償和華為的股票。帖子發布後,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圍觀。截至11月28日晚,已有169條評論,其中不少評論來自認證為華為員工的網友。

作者還從內部人士獲悉,華為內部APP「心聲社區」裡,還有員工整理出了幾種不同的方案,如提供N+1現金補償、將員工持有的TUP轉換成ESOP1,為榮耀員工提供華為「股票」購買資格等。

在這些可能的方案中,「股票」是一個核心問題,方案中提到的TUP、ESOP1也正是華為的「股票」類型。

華為不是上市公司,不能公開發行股票,這裡所說的「股票」,其實是一種虛擬的股票。不過,創辦30餘年,華為的虛擬股制度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我們內部常講,奮鬥越久越划算,工資變成零花錢。」2015年10月,華為高級副總裁陳黎芳在一次公開演講上曾說。這主要就是因為華為員工的收入有不少來自於「股票」,職級越高、工作時間越長,「股票」的價值就越高。

據華為業績報告介紹,目前,華為給員工提供的「股票」主要是TUP(time unit plan,直譯為「時間單位計劃」),不需要員工購買。TUP的周期一般為5年,從第二年開始,每年獲取一定的分紅權,第五年除分紅權之外,還享有TUP的增值收益。5年之後,員工持有的TUP自動清零。

根據2019年業績報告,當年,華為共為員工提供了價值140.48億元的TUP。

此外,據華為業績報告,華為還為員工提供ESOP1(即「虛擬受限股」),但這部分「股票」需要員工出資購買,並且只有達到一定的資格才可以購買。ESOP1每年的價格、分紅不同,根據當時公司的資產、營收等財務數據來確定。

多年來,華為的ESOP1的年綜合收益率一直都保持在30%上,很多華為員工都將其視為優質投資品。同時,與TUP相比,ESOP1交易更為靈活,沒有5年的鎖定周期,分紅也不錯,顯得更划算。

根據公司規定,如果員工從華為離職,所持有的ESOP1則會由公司進行回購。不過,如果工作時間較長,這些離職員工可以申請保留這些「股票」,繼續享受「股票」帶來的收益。

不滿、安撫與激勵

但在前述脈脈的相關帖子下,有員工在評論裡直接表達不滿,認為目前的方案對新員工很不友好。

作者從華為內部人士處獲悉,華為內部的「心聲社區」已經開闢了「HONOR專區」,供員工們發帖、評論,其中不少員工就表達了自己的焦慮、迷茫和對「補償方案」的不滿。比如,有員工認為,配發的ESOP1雖然保持不錯的收益,但需要自己出資購買,會加重員工負擔。

「看著同事們的討論,還是挺為新榮耀的前景感到擔憂,一開始就有一種軍心不穩的感覺。」一位華為員工向作者表示,「不過,公司一直都沒有將這個專區下線,也表達了公司的胸懷,應該能夠把這個問題處理好的。」

溝通與安撫成為目前華為剝離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多位榮耀、華為的員工向作者表示,華為正式宣布剝離榮耀之後,公司開始陸續找員工們溝通補償方案,不同等級的員工,補償方案也會不同。

「公司在分批溝通,大家互相不知道對方的補償方案,目的是為了各個安撫。」一位榮耀員工告訴作者。

據內部知情人士透露,在11月16日晚,即宣布正式剝離榮耀的前一晚,華為召開了持股員工代表大會,通過了幾份議案,其中有方案就涉及到榮耀員工的激勵和補償。持股員工代表大會是華為的最高決策機構,目前由115名代表組成,董事長、董事就是由該大會選舉出來。

這些方案包括《關於榮耀業務剝離員工虛擬受限股增配及保留的議案》、《關於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增資及工會增發虛擬受限股用於剝離員工長期激勵的議案》和《關於調整認購條件中在職時間要求的議案》等。

多位華為內部人士向作者分析,雖然無法看到這幾份方案具體內容,但可以推測,華為將會為部分榮耀員工增發ESOP1,讓這些員工繼續享受華為的「發展紅利」。同時,通過調整相關規定,讓本來不具備保留ESOP1的榮耀員工在榮耀被剝離之後,可以繼續持有這些虛擬股。

作者注意到,工商資料顯示,今年6月29日、10月27日,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完成了兩次增資,註冊資本分別增加了21.46億元和22.57億元。

為了給新員工增發虛擬受限股,每年華為投資控股都會增資,但往年主要發生在當年的12月底,今年明顯早了很多。

目前,榮耀員工們的補償方案還在陸續溝通中,在心聲社區裡,那些已經談妥了補償方案的員工們也開始發告別帖。其中,一位員工寫道,華為是她的第一份工作,雖然時間不長,但她依然感謝在這裡的工作經歷,並表達自己對華為的祝福。

「最強對手」引發的業務大調整

「榮耀的同事有什麼好抱怨的,他們是拿著華為的工資,幹著國企的活。」由於新榮耀深厚的國資背景,有華為員工這樣向作者調侃。不過,調侃之外,榮耀和華為各自未來的前景,則是員工們真正關注的話題。

任正非在送別講話中,用「離婚」來形容此次對榮耀的剝離。他說,一旦「離婚」了就不要藕斷絲連,要嚴格按照合規管理,遵守國際規則,不能像小年輕一樣,一會冷一會熱,纏纏綿綿,劃不清界限。還說,榮耀要做華為全球最強的對手,超越華為,打倒華為。

截至11月29日,「心聲社區」裡對送別講話的評論已經超過兩千,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這樣寫道:「最後的『離婚』一說,只是老闆為了衝淡離別的悲壯和悽涼,全篇讀起來更像是父母送別獨自遠行、勇闖世界的子女,滿懷期待,又不無擔憂地千叮嚀萬囑咐。」

這次剝離讓不少員工想起了十幾年前的「新華三往事」。

2003年,華為與思科之間爆發了專利糾紛,為應對訴訟,保持發展,華為與3Com在杭州成立了華為3Com公司,主要承接中低端交換機的研發。後來,華為3Com公司逐步從華為剝離出去,並更名為新華三,在交換機市場上與華為展開競爭。

「榮耀剝離出去後,華為不會對它客氣的,這是華為狼性文化的一貫表現,就像新華三,華為一直都把它當對手來防著。」上述華為內部人士向作者介紹。

截至11月27日,新榮耀母公司深圳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對外投資了三家企業,分別為榮耀終端有限公司、西安榮耀終端有限公司、北京榮耀終端有限公司。其中,後兩者的法人代表分別是閆黎偉和方飛。

華為內部人士向作者介紹,方飛目前的職務是華為第二產品線的負責人,閆黎偉則是華為第三產品線的負責人。在華為內部,第二產品線主要是指除了P和Mate系列之外的精品手機,第三產品線則是指中低端產品,榮耀則是另外一個產品體系。

「從方飛和閆黎偉的任職來看,他們應該會到新榮耀去工作,這也意味著,華為可能只保留P和Mate系列,其他檔次的手機會注入到新榮耀。」該華為內部人士向作者介紹。

前去支援榮耀的還有一些中層、基層員工。多位華為員工向作者介紹,他們都聽到身邊一些同事已經被溝通要調到榮耀去工作。他們認為,華為是真想將榮耀培養成一個可以叫板自己的對手。

業績報告顯示,2019年華為的營收主要來自於消費者業務、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分別佔比54.4%、34.5%和10.4%。

多年來,消費者業務都是華為最重要的營收版塊,這個版塊堅持的是「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其中,1代表手機,8代表平板電腦、PC、VR設備、可穿戴設備等,N代表loT設備。如今,手機業務進行了重大調整,華為將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來撐起這塊業務。

「明年公司在這塊業務上的重點可能是平板電腦和PC。」一位華為內部人士向作者介紹。

數據顯示,2019年,華為PC的發貨量同比增長超過200%,當年第二、第三季度,華為平板電腦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超過蘋果位居第一。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華為的平板電腦一度賣斷了貨。

此外,11月25日,華為也對外宣布,汽車解決方案業務被劃到了消費者業務版塊中,未來也將會成為新的增長點。

政府投資性平臺現身

能讓這次千億級別的剝離穩步推進,與買家的雄厚實力有密切關係。作者了解到,在推動這次收購中,深圳國資委打出了自己最強的牌。

11月17日之後,新榮耀母公司的工商資料發生了一次變更,目前的四大股東是深圳智城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智城」)、深圳市春芽聯合科技合夥企業(以下簡稱「深圳春芽」)和深圳市星盟信息技術合夥企業(以下簡稱「深圳星盟」)和深圳國資協同發展私募基金合夥企業(以下簡稱「深圳國資協同」)。

其中,深圳智城是深圳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後者於2018年12月才註冊成立。綜合媒體報導,它承接了深圳智慧國資智慧國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5G網絡建設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能,是深圳國資推進5G、智慧城市、鯤鵬產業三條主線的重要抓手。

由於新榮耀的股東持股比例尚未公布,這樣的一個實幹型、而非投資性的國企是否是真正的大買家仍然存疑。

不過,在新榮耀後三個股東中,執行事務合伙人均為深圳市鯤鵬展翼股權投資管理公司(以下簡稱「鯤鵬展翼」),並且出現了投資性國企的身影。

鯤鵬展翼的母公司為深圳市鯤鵬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在業界被稱為「鯤鵬資本」,在私募市場研究機構清科研究評選的2020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機構有限合伙人30強中,鯤鵬資本位列第八。

鯤鵬資本有三大股東,分別為深圳市國資委、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投控」)、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後兩者均是深圳國資委全資的投資性公司,是深圳市最強的兩個投資性國企,他們都在此次收購中發揮了重要角色。

天音控股(000829.SZ)是深投控控股的上市子公司,也是此次收購榮耀的渠道商之一。11月25日,他們發布公告,將向星盟增加投資金額至5億元,成為第二大股東。

同時,另外一個參與收購的渠道商、上市公司深圳愛施德(002416.SZ)也發布公告,將向星盟增加投資金額至6.6億元,成為第一大股東。而愛施德的實際控制黃紹武曾多次登上福布斯中國百富榜,成為江西首富,並與天音控股董事長黃紹文是親兄弟關係。

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則是深圳創新投資集團(以下簡稱「深創投」)的大股東。深創投官網顯示,該公司管理著140隻私募股權基金,13隻股權投資母基金,管理的各類資金總規模約3999億元。

深創投管理著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這個基金被稱為市場化程度最高的政府引導基金,並被清科研究評為2020年最強政府引導基金。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則是深圳市鯤鵬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鯤鵬投資」)的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92.21%。

工商信息顯示,鯤鵬資本和鯤鵬投資的法人代表和註冊地都一樣。一位熟悉深圳本地資本市場的人士向作者介紹,二者其實是一家公司,但各自的職能不同。鯤鵬資本的主要職能是管理基金,鯤鵬投資主要是進行投資,註冊資本高達385億元。

鯤鵬投資也是深圳國資協同的大股東,持股比例達到62.34%。根據公開信息,深圳國資協同管理的基金規模達到40.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天音控股發布的公告中提到,深圳星盟正是從深圳國資協同那裡受讓的新榮耀股權。

在上述市場人士看來,新榮耀的高層保留了原來的人馬,買家又發布聯合聲明,主要追求財務上的投資回報,投資性企業對榮耀進行出資會顯得更為合理。

相關焦點

  • 武田業務再剝離,超3億美元將中國大陸非核心業務賣給海森
    [億歐導讀] 這是自2019年1月份以來,武田製藥的第十次業務剝離,累計總額已經達到113億美元。 繼8月份以高達5.62億美元剝離歐洲和加拿大業務部(EUCAN)的OTC和選定的非核心資產給Cheplapharm後,武田製藥在21日再次瘦身。這是自2019年1月份以來,武田製藥的第十次業務剝離,累計總額已經達到113億美元。
  • 剝離多項業務!科萊恩向高價值產品組合轉型!
    通過調整規模計劃,科萊恩將避免因最近和即將進行的資產剝離而產生的剩餘成本。先前宣布的效率計劃正在全面實施。在2021年底前,在持續業務中減少600個職位,並節約5000萬瑞士法郎的成本。已剝離的業務◆醫療包裝業務:2019年7月22日,科萊恩宣布,已經籤署了一項協議,將其醫療保健包裝業務出售給阿森納資本合夥公司新成立的子公司。該交易價值約為3.08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21.6億元)。
  • 外媒分析微軟沈向洋離職:所負責業務早已被陸續抽空或調整
    據外媒分析報導稱,在此之前沈向洋負責的業務逐步被剝離,轉入了其他部門中,核心的必應搜索也出現了方向性的調整。根據微軟11月13日的一份內部公告,微軟首席技術官凱文·斯科特將在現有職責之外承擔沈向洋的工作職責。據悉,沈向洋在微軟工作的最後一天是2020年2月1日,在此之後,他將繼續擔任微軟執行長納德拉和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的顧問。
  • 可口可樂出售在華業務風波不斷 員工安置成首要問題
    據記者了解,目前各地工廠均已恢復正常生產秩序,事情暫時告一段落,不過員工的訴求並沒有得到正面回應。「我們仍然會繼續堅持與總部談判,為自己爭取應有的利益。」重慶瓶裝廠員工史可(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外資企業出售在華資產時,在員工安置方面遇到阻力的情況,並不少見。
  • 【獵雲早報】蛋殼公寓拖欠供應商貨款;華為剝離榮耀:交易價格1000...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11月11日報導重要資訊蛋殼公寓拖欠供應商貨款,公司回應:沒有錢、回家等近日,有多人聚集於蛋殼公司總部討要貨款、工資,大部分從外地來到北京的供應商,還包括蛋殼子公司百家修的員工
  • 求知:如何看待華為千億出售榮耀?
    在公布榮耀被深圳智信接盤的消息後,華為在官網發布聲明表示,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是在產業技術要素不可持續獲得、消費者業務受到巨大壓力的艱難時刻,為讓榮耀渠道和供應商能夠得以延續。華為出售榮耀,是在「保護渠道有水流,別乾枯了,別害了上下遊」。
  • 武田加速推進創新戰略,以3.22億美元剝離中國大陸非核心業務至海森
    :TAK),以下簡稱「武田」)12月21日宣布與海森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中國)(以下簡稱「海森」)籤署協議,剝離在中國大陸的部分處方藥業務至海森。通過繼續執行財務穩健的目標 包括償還債務和專注高度創新產品,我們能保持業務持續的增長,同時為全球患者帶來改變人生的創新藥物和療法。」武田計劃在2021年財年至2023財年期間,通過業務剝離所得繼續償還債務,加速去槓桿進程,並實現將淨債務/經調整息稅前利潤翻2倍的目標。2020年武田繼續推進業務剝離加速轉型的全球戰略,並且已經完成剝離超過100億美元非核心業務的目標。
  • 萬科薪資大調整突出績效 有員工底薪下降40%
    從去年調整的情況來看,有人收入微漲,有的則下降,更多績效導向的意味。「雖然很多降低的部分放到績效裡面去,不過目前行業下行,實際績效工資發多少並不樂觀。許多萬科的員工認為這是一種變相裁員方式,我們也會更加積極去幫助萬科的員工跳槽。」一位地產獵頭告訴記者。萬科方面則認為,調整前後其實多數人是不變的,所以不存在普降或普升。
  • 華為出售榮耀品牌,是雙贏,也是一次投石問路
    華為出售榮耀,一場斷臂求生受美國對華為晶片制裁,導致華為沒有晶片可用,庫存晶片也只能用於華為的高端系列。雖然近來白宮鬆口可以向華為提供4g晶片,在5g時代4g晶片在競爭力上是不夠的。榮耀品牌的何去何從就成了問題,不單單是榮耀的員工,還有上下遊供應鏈都需要生存。
  • 華為擬1000億元出售榮耀
    還有其他消息稱,早在 10 月初華為出售榮耀的方案基本上就已經敲定。只不過因美國政府處於換屆的不穩定時期,公布節點時機不宜。如今拜登獲勝,華為找到了最好的時機將榮耀出售公之於眾,也將榮耀被列到實體清單的可能性降至最低,11 月 20 日華為很有可能正式公布消息。 對此消息,榮耀、華為均未置評。神州數碼則表示不會回應傳聞。
  • 蔚來活在生死場|稜鏡
    1月9日,朱江接受《稜鏡》專訪時闡述了他的想法,但對於「三年十萬輛」的最初目標,他表示「無法確認」。「做新產品,做新項目,要考慮做出來之後的銷量,是不是有足夠的毛利,是不是有健康合理的ROI(投資回報率),當時我感覺內部對這款車的銷量預估有些樂觀。」朱江說。經過3個小時的激烈討論,李斌最後拍板通過「FURY」項目,並將銷量目標調整為更實際的三年五萬輛。
  • 融創韜光養晦|稜鏡
    《稜鏡》自融創方面獲悉,在總計3.07萬億元的貨值中,超過60%的土儲通過併購方式獲取;在2019年新增的土儲中,6741億貨值系併購獲取,佔比50%。孫宏斌表示,三四線城市風險在於房價,所以2018年及2019年下半年,市場掉頭的向下時候,三四線價格波動特別大。融創財報稱,現有82%以上的土儲位於一二線城市,平均土地成本與2018年基本持平,系4306元/平方米。二、併購邊界併購拓寬著融創的業務邊界。
  • 世茂接管福晟:一場非公允交易|稜鏡
    2019年初,章文離職時拿回大部分本息。他後來千方百計託關係,總算把本息全部收回。2019年中,關於福晟「債務危機」、「破產重整」等消息開始出現,一些職工感到不安,希望取回跟投資金,但大多不像章文這麼幸運。2020年1月13日,福晟與世茂宣布「合作」四天之後,一批福晟員工找到吳繼紅討要跟投款。
  • 任正非正式發聲,售賣榮耀的真相被揭開,外媒:了不起
    其二則是認為,當下華為內部正在進行業務轉型,所以需要投入資金進行新業務板塊的發展,因此把榮耀品牌出售了。 而就在外界不斷議論之時,根據11月26日榮耀送別會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一段講話內容來看,售賣榮耀的真相被揭開了。
  • 從螞蟻金服到螞蟻集團:更名上市的隱秘深意|稜鏡
    「科技」身份更利於估值螞蟻在不斷調整姿態,從過往金融機構的挑戰者形象向合作者轉變。2017年3月,螞蟻高調宣布未來只做tech(技術),支持金融機構做好fin(金融),由Fintech變成Techfin,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大數據支撐。
  • Big Fish公司業務調整 49人被裁
    據VentureBeat透露,Big Fish公司的業務可能發生了重大變化,在該公司CEO兼創始人Paul Thelen給所有員工的一封信中,Thelen透露,49名員工將被裁員,另外的70名員工也將重新調整職位。目前該公司在西雅圖擁有524名全職員工,因此這次的裁員幾乎影響到了九分之一左右的崗位。
  • 離開華為的榮耀,如何繼續賣貨,新榮耀的飛輪在哪裡?
    文/郭鍇來源/智能相對論「相見時難別亦難,秋風送寒杏葉黃。你們走好。」華為總裁任正非在榮耀送別會上祝福道。11月17日,流言四起的華為剝離榮耀事件終於塵埃落定,榮耀被打包出售至有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於交割後的榮耀,華為不再佔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管理與經營決策。
  • 相處時難別亦難秋風送寒杏葉黃 任正非送別榮耀
    今年11月17日,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與 30 餘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的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宣布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出售後,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 華為:很多員工想去新榮耀;俄明年送女演員上太空拍電影;OPPO 發布...
    據雅虎財經頻道提供的數據顯示,5 名華爾街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蔚來汽車第三季度調整後每股美國存託股票虧損將達 0.17 美元。財報顯示,不計入股權獎勵支出等項目(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蔚來汽車第三季度的調整後每股美國存託股票基本和攤薄虧損均為人民幣 0.82 元(約合 0.12 美元),優於分析師預期。
  • ...在榮耀送別會上的一席講話」: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讓你更強大
    11月25日,任正非及華為高管出席榮耀員工送別會。他說:「我們本來是一棵小草,這兩年的狂風暴雨沒有把我們打垮,艱難困苦的鍛鍊,過幾年也許會使我們變成一棵小鐵樹。鐵樹終會開花的。」華為扛住壓力,積極克服困難,剝離榮耀業務,正是一場「壯士斷腕」式的自救與新生。文章表示,秋風送寒杏葉黃,鐵樹終會開花的。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讓你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