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化工廠排放汙水酸性超標導致河道寸草不生,整條河道變成黃褐色,記者取樣調查。 南都記者 高貴彬 攝
經檢測,液體酸性嚴重超標。南都記者 高貴彬 攝
原標題:工廠偷排汙水 酸性直逼鹽酸
在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的四角圍,一家化工廠的圍牆外面有6個排汙口,排出來的水有黑色、乳白色還有明黃色的。一根汙管被接到200米開外的兩溪匯流處,所排汙水經南都送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其酸性程度直逼實驗室鹽酸,pH值在1.5到2.0之間。
現場一:
乳白色的水將石頭變成紅色
爆料人黃先生稱,他留意到花都區炭步鎮的四角圍一帶存在多家汙染工廠,其中廣州市巨輪化工有限公司偷排工業廢水最明顯。
在黃先生的指引下,南都記者上周來到該公司所在地,儘管有下雨,但在工廠圍牆外面依然能夠聞到一股帶有酸性的刺激性氣味。
南都記者留意到,該企業緊貼S118省道,四周用高高的藍色鐵皮圍起來,但靠近S118省道的一側留下了六個排水口,汙水全都是直接排放到道路兩側的排水溝內。
排水溝是用石頭砌成的,石頭縫隙中長著不少的植物甚至小樹,石壁上也因為長著密密麻麻的青苔而變成綠色的。但其中一處排汙口特別引人注目,排水口位置的石頭上以及排水口以下幾米範圍內寸草不生,也沒有任何的青苔,而且石頭都變成了紅色。
南都記者現場取水樣發現,該排水口排出的水其實是奶白色的。在爆料人黃先生的提醒下,南都記者發現,整條小溪儘管有少許草木和青苔,但溝內石頭都偏紅色或黃色,而道路其它位置的排水溝內的石頭都因為青苔而表現出深綠色和黑色。
現場二:
200米管道將黃水引至小溪
離上述排水溝附近不遠有兩條排水管,其中一條黑色的管道從圍牆內伸出來直接將汙水排到排水溝,另外一條白色的排水管似乎將廢水排到了其它位置。
南都記者順著白色排水管尋找最終的廢水排放點,最終在大概200米開外的四角圍橋處找到了答案。其實白色的廢水管最終的排水口隱藏在灌木叢中,廢水還是直接排放到溝內的。但是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用200米的管道將廢水引到那裡去排放呢?
南都記者現場發現,此處有一條小溪橫穿S118省道,小溪的上面就是四角圍橋,白色塑料管的排水點恰好位於S118省道排水溝和小溪的匯合處,是附近水量最大的水溝。該處位置的水質也呈現涇渭分明的兩種顏色。其中小溪的水質清澈見底,而排水溝的水則是牛奶色,而白色排水管排出的水質是明黃色,但是被奶白色和大量清澈的溪水稀釋,已完全看不出異樣。
但,南都記者在該處取水樣時,發現明黃色的廢水有強烈的嗆人酸味。
企業說法:
排的只是冷卻水 沒草活是因溫度高
帶著疑問,南都記者現場敲開了這家企業的大門,該企業工作人員表示,這家公司名為廣州市巨輪化工有限公司,包括了樹脂類膠類生產工藝:原料催化劑—反應釜—成品和消毒脫色劑工藝:雙氧水、鹼、硫酸、氯酸鹽—反應吸收—成品。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公司已領取了排汙許可證。
該公司工作人員將南都記者帶入廠區現場查看,南都記者發現,現場多處排水溝的磚頭都出現了異常的紅色。不過工作人員表示,廠區所產生的廢水主要是設備冷卻的水,其水源是就地打的井中抽取,排水溝的紅色主要是因為井水中有黃泥。
但又有工作人員表示,有些地方的黃色磚頭是因為屋頂的鐵皮生鏽了,下雨之後鏽水滴落在排水溝的磚頭上,因而變成了紅色。為了讓記者相信,工作人員還蹲下來用手直接拿水溝中的水洗手。
不過,南都在現場並未發現奶白色的水和明黃色的水。雖然工人確認排水口和白色排水管就是他們公司所鋪設,但工人並不承認排水溝和排水管的事實,堅持認為他們排出的廢水只有冷卻水,是完全無害的。「那石頭是紅色的,沒有草和青苔是因為有時候冷卻塔的冷卻水排出來的時候溫度比較高,所以植物生存不了。」
第三方檢測
廢水酸度接近實驗室用鹽酸
南都記者取了水樣。其中一個取水樣點是紅色石頭處,一個是在四角圍橋位置取的明黃色水,還有是在黑色排水管取的水樣,並將水樣送到第三方檢測機構。水樣送到檢測機構時,明黃色的水樣水瓶中已形成滿滿的白色酸霧。實驗人員將瓶蓋打開,被刺鼻的氣味嗆得後退兩步,「企業廢水怎麼還這麼濃啊。」
經檢驗,三瓶水樣中,四角圍橋處的明黃色的水樣pH值在1.5到2.0之間,紅色石頭排水口位置乳白色的水樣pH值為4.5、黑色水管處的水質最清但pH值也為5.0,全部都是酸性。檢測人員表示,明黃色的水樣中主要成分是鹽酸。
檢測人員說,當pH值低於6即是超標排放的酸性水質,是不允許直接排放到地表水體的。而pH值低於2時具有很強的酸性和腐蝕性「快接近實驗室用的鹽酸的濃度了。」工作人員表示。
該檢測機構表示,三瓶水樣中不僅僅含有鹽酸,還含有其它化學物質,待進一步檢測才能知道具體成分,但從目前的pH值來看,尤其是明黃色的廢水,其pH值已在2以下,所到之處若沒有大量的清水稀釋,蟲魚草木都將無法生存。
回應
花都區環保局:責令立即拆除排汙管道
花都區環保局昨日通報稱,接到南都反饋的線索之後,7月8日上午,執法人員聯同監測站人員進入該單位檢查,發現該單位近期回收原料桶後未運出進行清洗處理,擅自增加清洗化學桶工序,其清洗廢水通過200米塑料管引至廠外公路側溝排放。現場檢查時該單位已自行停止清洗並對化學廢桶進行了封存。
7月8日下午,花都區環保局依法對該廠負責人進行了立案調查,調查中發現該廠未經區環保局批准,擅自設立排汙管等行為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目前已責令立即拆除排汙管道,拆除清洗化學桶生產線,並依法擬對上述違法行為處以行政罰款。據介紹,目前,花都區環境監測站正在對其水樣進行化驗分析,將視監測採樣結果對該廠進行進一步處理。
採寫:南都記者 劉軍 實習生 李明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