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年少自卑驕傲,成名迷失抑鬱,半生走完我只想做真實的自己

2020-12-05 如其所是做自己

提起演員陳坤,不知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陳坤演的劇我其實很少看,但對他的顏還是很認同的,如同在《金粉世家》中令他一夜爆紅的金燕西這一富家少爺形象,我以為現實中的陳坤就當是這樣一個無憂無慮、自富足家庭長大的公子哥。

然而在帶有自傳色彩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一書中,陳坤卻向我們展示出了一個與熒幕貴公子截然不同的形象。

讀完此書才發現,優秀如他,也曾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經歷過那些幼時的自卑、年少的孤傲。

不同的是成年後在輕而易舉獲得了世人眼中的難得成就後,他卻一路質問自己何以當得這些鮮花和掌聲?

這一路經過不斷內觀自省,苦苦探索,陳坤終於找到了一條與自己、與社會的和解之路。

從陳坤身上,我突然意識到,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條孤獨的自我修行之路,當你能找到真實的自我,開始傾聽內心的聲音,你的人生進入了另一番別有意義的探索之路

01 自卑孤傲的背後,都缺少一顆穩定的自我內核

「自卑常常以驕傲的面目出現。人的自傲與自卑是一對孿生兄弟,有時候過於自傲反倒說明你是自卑的。——陳坤」

陳坤在《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中,坦誠的分享了許多帶著自卑底色的成長故事。

小時候,由於父母離婚,小朋友都不跟陳坤玩,還欺負他。膽子小、缺乏安全感的陳坤在那個時候特別希望在自己被欺負的時候,能夠有個人站出來幫幫他……

但是沒有,從童年到少年,一個也沒有。

這樣的陳坤無疑是自卑的。長久的孤立無援,讓他變得不再寄希望於別人,他開始希望自己變得強大。

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後,陳坤常常用驕傲掩蓋自己的自卑,他開始在精神上假扮強大。

這種虛假的驕傲與骨子裡的自卑一旦衝撞,往往會產生令哭笑不得的喜劇效果。

當時電影學院組織了一次郊遊,老師安排陳坤騎自行車去幾公裡外的超市買東西。

不會騎自行車的陳坤,寧願步行推著自行車去推著自行車回,也不願如實的告訴老師,其實自己並不會騎自行車。

可見,當時的陳坤是有多麼在意別人可能否定的目光,又是有多麼想要得到他人的認可。

這不就像我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大部分普通人嗎。

年少自卑的我們無法客觀的認識自己,總是把個人存在寄托在別人身上,因他人的評價好壞或喜或悲,還常常因為害怕被人的消極評價而把自己偽裝成一個驕傲優秀的人。

其實,無論是自卑還是自傲,都是一種由於缺少對自己的客觀認識而表現出的自我為中心。

在自卑或自傲者眼中,渺小的自己和廣闊的外界是相互對立、相互衝突的兩個部分,自己是什麼樣完全取決於比較的對象處於外在坐標參照系的什麼位置。

若優於他人,則會自傲,若不若他人,則會自卑;而無論是自傲還是自卑,骨子裡都是一種自我為中心,自戀到妄想把自己與整個外界世界進行比較。

只有放下與別人比較的好勝心,把自己看成是客觀世界中的一個微小組成部分,認清自己在整個環境中所處的位置,我們才能客觀的認識自己,認識到自己是一個有優點、有缺點、立體豐滿的獨特個體。

百歲老人楊絳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

忘掉別人,我們才能看到真實的自己。

02 對內自省、對外行動,我們終將充實自己的內核

「小時候,一個五兩的球就把我打敗了。後來慢慢長大了,在事業上取得了一點成績,得到了一些認可,心裡的力量比以前強大了,我開始放下假扮的強大,找回真實的自己。——陳坤」

小時候的陳坤帶著驕傲和深藏內心的自卑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前行,讓人只覺不好接近。

長大後,陳坤通過自己的表演天賦,一夜爆火,名氣帶來的片酬、邀約、讚美,讓所有那些未曾體驗過的東西都被主動送到他的面前。

此時的陳坤人生得意,巨大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帶給其極大的滿足。

一般人面對人生的「低開高走」,往往會因為別人的吹捧奉承、虛榮心的極大滿足、物質的充分享受而變得膨脹和得意。

他們沒有意識到,人生幾十年,起起伏伏,在最高點如果不調整狀態,轉換賽道,拋物線的頂點往往意味著降落的起點。

「眼見他高樓起,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是許多輝煌至一時之人的真實寫照,在娛樂圈中尤為如此。

如果沒有內觀,想必陳坤也終將在短暫的繁榮後走向「高開低走」之路。

陳坤在《突然就走到西藏》中對這段心路歷程進行了坦誠的剖析。

在《金粉世家》爆火之後,隨之而來的物質滿足帶給了他巨大的衝擊,「這一切突然就變得不一樣了,突如其來的財富和名聲打亂了我從記事以來對人生的計劃,而且它們強大到足以消滅我作為一個普通人自我進取的希望和快樂」。

在名氣的暈眩中,他隱隱保留著一些對當下的懷疑、迷茫和焦慮,突如其來的名利似乎把他推向了另一條自己不能控制、並不真正想要的軌跡。

而此期間,他總覺得內心缺點什麼,又不知道缺的是什麼。

陳坤形容2003-2006是他人生最迷惘的三年,在這三年裡,他從得到名利後的欣喜、膨脹,到厭惡、恐慌,再到低落情緒的谷底、身患抑鬱。

所幸,時刻的反省和自律讓他慢慢找到了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那就是禪定(打坐)。

在安靜的打坐中,陳坤打開了自己的心門,開始與內在的自己對話。

「財富的擁有或許是對我的一個考驗」。

「用我所擁有的財富與資源去幫助更多的人,我擁有的東西才有意義,我的人生才有真正的價值」。

對於陳坤來說,當他耽於名氣所帶來的財富時,他是被財富牽著走的,心是被動的;但當他主動利用財富和資源做些有價值的事情時,他就成了自己的主人。

至此,陳坤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內核,褪去名氣、財富等身外之物,真實的自己就是一個沒有任光環的普通人。

這一路走來,陳坤用自己付出的每一步行動、用自己在演藝事業上取得的成就,逐漸把內在乾癟的氣球變大。

然而不同於一般人在取得一定成就後的狂妄自大,陳坤始終在探索認識真實的自己,比起輕而易舉的吹大一戳就破的氣球,他選擇踏踏實實的往氣球裡填充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讓內在的自己變得更加的紮實和本真。

陳坤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顆在宇宙中運行的石頭,只是我剛巧被幸運之星撞了一下,那顆撞了我的幸運星也會撞別人,而我不會因為被撞了一下就成為其他的星星,我還是那顆石頭」。

我們每個人都只是一顆石頭,一顆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就普普通通,但又有自己獨特運行軌道的石頭。

如果把目投向外界,對自我的認識來自其他石頭的光亮時,你看到的只是自己時大時小的影子;而把關注點放到自身時,你會發現無論外界照射下的影子有多大,你還是那個可以我自巋然不動、可以按著自己節奏規律運轉的石頭。

03 從做真實的自己開始,找到人生使命和奮鬥方向

「從一個自卑的孩子,到一個傳播正面力量的男人,這條路,我走了近三十年的時間。——陳坤」

曾經我以為那些能演出經典角色、一舉成名的演員,都是真正熱愛演戲的人,不然他/她怎麼能演的這麼好。

然而,讀完《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我才發現,最初演戲之於陳坤,只是一次次巧合的積累。

陪朋友去考電影學院,朋友落榜自己卻考上了;想出國在設計領域進行深造,卻因為學費太貴,只能退而求其次繼續回來演戲;2003年出演《金粉世家》後一夜爆紅,享受成名的快樂之餘,卻始終惴惴不安,迷茫抑鬱……

這個階段的陳坤,並不熱愛拍戲,最初他要用在電影學院學表演留在北京,後來想通過演戲賺錢,成名後,也只是享受成名的快樂。

真正的轉變發生在陳坤32歲這一年。

這一年陳坤出演了電影《畫皮》,他突然發現自己從來沒有熱愛過表演,只是愛上了表演所帶來的一切。

從影的前十年只是在用自己的天賦和本能表演,而這種本能和天賦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被透支。

意識到這一問題的一霎那,陳坤突然跟演戲這件事和解了。

他開始在內心裡把表演奉上神壇,無關名利,無關別人喜歡與否。他開始不再考慮出演的角色對自己地位與名氣的影響,而是依據內心是否真正喜歡而進行選擇。

主角、配角,電影、電視劇,只要感興趣都可以去嘗試。

其實也是從這個時刻開始,陳坤真正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他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義和價值,那就是利用自己擁有的財富和資源去幫助更多的人。

「我的生命中不光有我的家人需要我照顧,還有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才是我未來真正要去努力的方向。

我要在有生之年盡我所能去幫助更多的人,幫助他們的生活遠離痛苦,幫助他們的心態遠離灰暗。

當我生出這個信念之後,我的心裡重新充滿了力量,對未來也生出了新的希望。」

所以,後來我們看到的陳坤不再簡簡單單是那個虛榮浮華的娛樂圈貴公子,而是盡己所能的組織「行走的力量」徒步禁語活動,希望通過特殊的行動體驗在更多人心中種下正能量的種子。

這樣的陳坤通過反思行動持續拓展自己的生命底蘊,內在有溫度、有深度,外在有能量、有影響,當之無愧得到更多人的喜愛,雖然此時被人的喜歡和認可對他來講並沒有那麼的重要了。

明星可以通過找到真實的自己洗淨鉛華,我們每一個生活中的普通人,也可以通過探索真實的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的方向。

生涯大師金樹人說:「人是生涯的主動塑造者,只有在個人尋求它的時候,它才存在」。

身在社會,很多時候我們都被時代的洪流所裹挾,不假思索的朝著社會期待的方向前行,卻無暇停下來問問自己:

他人眼中的成功和財富真的對自己有那麼重要嗎?有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不問結果、真正樂在其中的?站在生命的盡頭,有哪些事情是自己做了之後,覺得此生無憾的……

當你開始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人生,傾聽自己的聲音,你會發現忘掉別人,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真的會讓人產生無與倫比的快樂。

我是生涯諮詢師如是,歡迎和我一起@如其所是做自己。

相關焦點

  • 李榮浩「神理論」刷屏:真正厲害的人都把自卑當跳板
    面對四位殿堂級導師的肯定,劉佳琪說出了自己其實是個非常自卑的人。然而,寫出「年少有為不自卑」的李榮浩對劉佳琪說了這麼一段話:「自卑和自信是相對的,你有多少自卑,就有多少自信。因為我就是從小這麼一路過來的。」李榮浩在成名之前,經歷了一段心酸艱辛的北漂時光。
  • 陳坤,咱不做BE大魔王了可以麼?
    更何況,陳坤還親自發話,大家不滿意的別怪我,冤有頭債有主,要鬧你們找編劇。陳坤真正意義上的成名作《金粉世家》,劇中金燕西和冷清秋從初識到相愛的點點滴滴,會讓人覺得愛情的美好大抵就是這樣吧。無非看劇前多備點速效救心丸和抗抑鬱藥罷了。其實要說為何陳坤的劇BE比例為何會這麼高?
  • 抑鬱復康者:恢復1種力,輕鬆治抑鬱
    雖然抑鬱症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已發現生物、遺傳、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抑鬱的根子在於受遺傳因素、成長環境、教育方式、家庭環境、文化背景的長期影響形成的不正確的認知和思維模式,而應激事件又是觸發器。為什麼很多抑鬱患者堅持自救最終能成功走出來?我的感悟是自勝力起了關鍵作用。
  • 我的前半生靠你,我的後半生靠自己
    《我的前半生》這一部電視劇,折射了當代中國都市女性生活的很多熱門話題:婚姻、出軌、職場、育兒... ...等。《我的前半生》這部戲,劇裡沒有年輕的「小鮮肉」,沒有浪漫的情情愛愛,更沒有華麗的特效。都是一幫結了婚的「老演員」,在辦公室、小區、餐廳裡普普通通的上班生活。但就是這部戲,卻在朋友圈「刷屏」,成為人們議論最熱的一個話題,因為它實在是太真實了!
  • 王傑:為何不浪漫也是罪名,我只想做自己
    王傑:為何不浪漫也是罪名,我只想做自己假如要列一個娛記最喜歡採訪的明星排行榜,王傑絕對榜上有名。不用顧忌問題敏感,他答得掏心掏肺,你採得痛快淋漓,有時候甚至會替他擔心:「王傑你這樣說真的沒關係嗎?」他笑著說:「希望上天快點賜我一個人」。祝你早日如願。在有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記者問道:你在娛樂圈算是很率直的人,有沒有什麼話是你說了之後感到後悔的?王傑回答:「沒有,因為我從來沒有說過不應該說的話。如果王傑當年是個很虛偽、圓滑的人,我今天可能有很多戲拍,可能輪不到你們那幾位,這是真心話,我夠狂妄說這句話。
  • 《劍來》:他年少成名,體質特殊,能預測未來
    #劍來#年少成名的人很多陸臺是一個很典型的年少成名的角色,他不論在客觀條件還是主觀條件方面都遠超於常人。同時,他也有著十分特殊的體質,更是世間少有的美男子。只不過陸沉對自己的家族沒有過多的關照,更多都是一種聽之任之的態度。陸臺也正是在這個家族之中除去陸沉老祖之外最有天分的修道之人,可以說現如今的陸臺多多少少有著一種和自家老祖較勁的意思。當然陸沉自然也清楚這一點,畢竟這兩人的名字就有著一種針尖對麥芒的感覺。
  • 「抑鬱自救指南」,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抑鬱?抑鬱症是怎樣產生的?
    如果你至少有其中四個以上症狀的話,就可以判斷出自己是否有抑鬱症。無論何時幾乎都有佔總人口近百分之十的人受到抑鬱的困擾,而且有超過百分之十的人患有一種以上的焦慮障礙,另外還有許多人患有某些心理障礙或存在個人困擾。許多人一直默默不願意公開並獨自承受著多種心理困擾,雖然他們試圖尋找合適的幫助,但這種幫助很難及時出現,有時他們對把自己的問題公開暴露給他人感到難堪或內疚。
  • 陳坤倪妮一路同行做公益,陳坤發九宮格紀念,曬搞怪合影有心了!
    在娛樂圈中,很多明星都非常喜歡做公益,有的捐款,有的捐物,甚至還有身體力行去行動的,而陳坤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其實他的公益行還是非常低調的,極少對外面宣傳。他自己組建了一個公益團體,叫「行走的力量」,這是他自掏腰包創建於2011年的一個公益項目,主要是為了調節參與者的自身的心靈。
  • 李佳琦:「成名後,我飄了」,但我更想做中國的絲芙蘭
    當一個孩子看到朱廣權和李佳琦直播的時候,他告訴他的媽媽說「媽媽,長大後我想成為李佳琦。」媽媽問「你為什麼不想當朱廣權呢?」孩子說「李佳琦多火呀,我想和他一樣,在直播間裡說說話,就可以賺很多錢,還能邀請好多明星來直播間做客。」媽媽問「那你想當成為什麼時候的李佳琦呀?」是成名前?還是成名後?
  • 勵志的文案:年少時代的憂鬱是對整個宇宙的驕傲
    年少時代的憂鬱是對整個宇宙的驕傲。 你說你拼爹拼不過,你還不拼你自己!你偷過的懶,都會在日後成為遺憾。
  • 《我的前半生》:如果不逼自己一下都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最近看完了這部《我的前半生》,看完之後最大的感慨就是,就算是溫室裡的花朵,在被逼到絕境的時候,也會成長為參天大樹。生活中,永遠活在舒適區的我們,如果狠狠的逼自己一下,你都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優秀。為了全心全意的照顧家庭,羅子君辭去了自己的外企工作,成為了全職太太。陳俊生說,「我養你,你的工作就是在家好好做太太。」於是羅子君全心全意的經營好這個家,雖然羅子君經常大手大腳的花錢打扮自己,那是因為她信了陳俊生的那句,「我負責養家。而你負責貌美如花。」
  • 天才少年林嘉文,16歲出書18歲跳樓身亡,遺言:請給予我尊重
    他曾說,「如今的社會,很多人不太歡迎別人的年少成名,大家對年少有才華的人並不看好,會地認為其中有作假,或想當然地料定別人會『傷仲永』。」2016年,年僅18歲的林嘉文跳樓身亡,留下了一封遺書,其中簡單地說明了自己自殺的原因。表面光鮮開朗的林嘉文其實早已患有抑鬱症,在信中他提到,「我已經可以預見自己未來的生活,活著是蒼白的,我的靈魂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歸處,我早已認清了我所不能超越的界限。」
  • 羅斯:球衣從1號到25號,替補席的小弟成大哥,今我只想證明自己
    平民窟年少成名 沾染黑幫德裡克-羅斯出生於芝加哥的英格爾伍德區,黑幫,槍擊、吸毒充斥著這片土地,不必說在芝加哥市的範圍內,即便是在全美國,這裡也被認為是最危險的一個區域。但就是在這樣一個惡劣的環境中,羅斯不斷成長,伴隨著羅斯成長的還有那個「公牛王朝」。喬丹在芝加哥第一次奪冠時,羅斯不到3歲,最後一次奪冠時,羅斯不到10歲。
  • 葉羅麗:一向驕傲的藍孔雀,背後的真實故事讓人心酸!
    我們知道動漫中的藍孔雀是和陳思思締結契約的,藍孔雀的身份可以說是仙境中仙子中最最神秘的一位仙子了,很多的漫迷們都懷疑藍孔雀一定還有另外一個特殊的身份,隱藏得特別的深,藍孔雀非常擅長變裝法術和操縱時空,可以說藍孔雀會的比其它的葉羅麗仙子都多,並且藍孔雀還會鏡子魔法,而會鏡子魔法的只有曼多拉女王,所以很多漫迷們懷疑是不是藍孔雀的身份和曼多拉有關,藍孔雀之所以會選擇思思做自己的主人是因為思思和自己的性格一樣
  •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無法認清自己
    不看輕自己,是一種坦然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會做這道題,卻因為害怕被說成愛出風頭,而選擇默默低頭;公司年底競選優秀員工,你每次都是推薦別人,從來不敢推薦自己;有人誇你會搭配、有品位,你立刻搖頭否認,說只是隨便穿穿。不知不覺間,就讓自卑,困住了自己的人生。
  • 我只想默默地寫下自己的感受!
    這個電影讓我心情很波動!讓我波動的第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這個故事其實揭示了世間最大的一個本質,就是不完美,不完美也許是真實的,所有的所謂完美都是因為妥協,正像故事裡的兩個主人公,因為都特別的追求極致,所以註定是一場悲劇,其實悲劇才是事物的本質,你如果不想悲劇,只能妥協!
  • 《我的前半生》:女人需要警惕「溫水煮青蛙式」的婚姻!
    《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亦如實驗裡的「青蛙」,十多年過著舒適的婚姻日子,毫無上進心,每天用打牌、美容等虛度光陰,空有一幅美麗的皮囊。最終她的老公陳俊生受不了她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在外面找了志同道合的女人,並果決地與羅子君離婚。直到這時,羅子君才覺得天都塌了。這些年她享受慣了,什麼都不會,離開陳俊生她將如何生存。
  • 你也抑鬱嗎?幾幅插畫,帶你了解抑鬱患者的真實感受!
    每天將分享推薦權威精神心理相關的治癒經驗、科普資訊 抑鬱症是一種難以捉摸的感受,普通人很難想像抑鬱的真實感受。下面讓我們跟隨著插畫家生動的描繪,看看抑鬱症病人講述他們真實的抑鬱體驗。 感覺自己的大腦像是生病了 明明外邊看上去完好無損,但感覺自己的大腦已經不受控制了。
  • 自卑的人容易患抑鬱症嗎?
    自卑讓人自我感覺極差。你知道嗎,長期自卑會導致抑鬱等嚴重的精神問題。Self-esteem is, very simply, the set of feelings you have about yourself.
  • 自卑的女孩,從小在什麼樣的家庭?自卑不是性格,而是思維方式
    自卑的人是什麼樣子的?自卑的人連走路都充滿了自卑感,不敢被別人注意,不敢和喜歡的人表白,因為自卑,甚至不敢和別人說話,也不敢和別人交流,只想默默地走在路上,沒有一個人認識自己。「在我沒有上大學之前,我一直都覺得女生是最笨的生物,女生不管做什麼都不行」,沐陽無奈地對我們說。因為父親對她的否定,她漸漸地疏遠了父親,直到現在,二十多歲的年齡,一兩個月也不會給他打一個電話或者發一條簡訊。因為在沐陽心裡,她始終不願揭開心裡的那道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