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蜜蜂的事業裡,光管理好蜜蜂是不夠的。不管是野外的自然蜂群,還是人工養殖的蜂群,培育一隻新蜂王,對蜂群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然而許多接觸蜜蜂不久的養蜂人,雖然學習了許多養蜂技術,但是對培育新蜂王卻一竅不通。
學習人工育王技術,要先從蜜蜂育王原理說起。蜜蜂育王有季節性,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分蜂期,一年有兩個分蜂期,分別是春季和秋季。這兩個季節是自然蜂群培育新蜂王的季節,也是人工育王的最佳時節。
人工育王的原理
蜂群自然育王,是蜜蜂先在巢脾下邊沿,建造自然王臺杯,然後蜂王再將受精卵,產進王臺杯裡。受精卵經過3天的孵化,變成小幼蟲,然後內勤蜜蜂開始吐入蜂王漿餵養小幼蟲。其實在小幼蟲發育到第3天,除了王臺杯與巢房大小的區別,其他的生長發育都是一樣的。但是到了第4天,巢房裡的小幼蟲就開始改喂,花粉與蜂蜜混合調製成的蜂糧,而王臺裡的小幼蟲依然餵養蜂王漿,直到王臺完全封蓋。
人工育王,是在受精卵剛剛孵化成小幼蟲時,將這種未超過24小時的小幼蟲,移入人工製作的王臺杯裡,然後讓蜜蜂繼續餵養蜂王漿,最後發育成蜂王。理論上講,3天內的小幼蟲,都是吃蜂王漿發育的,移3天內的小幼蟲和移24小時內的小幼蟲,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而且越大的小幼蟲越容易移出來。但事實是,移入王臺杯的幼蟲越小,越有充足的蜂王漿可以食用,培育出來的蜂王品質越優良。
人工育王的操作
1、製作人工王臺杯
人工育王首先要製作王臺杯,用育王棒和純蜂蠟水製作,然後將做好的王臺杯,粘在育王框上,再插入事先準備好的育王群裡,讓蜜蜂清理空的王臺杯2個小時左右,然後提出來人工移蟲。
提示:人工育王群簡單的說,就是提走蜂王超12小時的無王蜂群,中蜂育王群最好有4脾以上的蜂量。
2、人工移蟲
人工移蟲需要準備一支移蟲針,將移蟲針的針舌輕輕壓一壓,使針舌尖有幾分彎曲,這樣更好移蟲。接著將育王框提出蜂群,掃掉上面的蜜蜂,然後再從種王群裡提出一脾卵蟲多的子脾,抖掉上面的蜜蜂。人工移蟲的時候,用移蟲針對著24小時內的小幼蟲,然後從背部後面下針,直插到底部,再將移蟲針微微向前翹,順勢提起移蟲針,最後再將移出來的小幼蟲,放進王臺杯裡,輕輕推一下移蟲針柄,小幼蟲就進入王臺杯裡了。
3、計算育王時間
育王時間一般選擇中午之前,從移蟲完成後開始計算育王時間。育王當天算第1天,等第2天再檢查王臺接受情況,如果接受率太低,可以再次補移一批24小時左右的小幼蟲進去,第5天中午檢查王臺封蓋情況。如果第5天沒有王臺封蓋,但是許多王臺已經加高快要封蓋,就記錄第6天為封蓋期。從封蓋期為第1天,開始計算到第6天,就是介臺期了,蜂友們直接將需要換王的蜂王關起來或者提走,然後將成熟的王臺放入蜂群裡,這樣人工育王階段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