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蜜蜂不會人工育王怎麼辦?先了解原理,再看老蜂農的操作技術

2021-01-08 閩南蜂哥

在養蜜蜂的事業裡,光管理好蜜蜂是不夠的。不管是野外的自然蜂群,還是人工養殖的蜂群,培育一隻新蜂王,對蜂群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然而許多接觸蜜蜂不久的養蜂人,雖然學習了許多養蜂技術,但是對培育新蜂王卻一竅不通。

學習人工育王技術,要先從蜜蜂育王原理說起。蜜蜂育王有季節性,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分蜂期,一年有兩個分蜂期,分別是春季和秋季。這兩個季節是自然蜂群培育新蜂王的季節,也是人工育王的最佳時節。

人工育王的原理

蜂群自然育王,是蜜蜂先在巢脾下邊沿,建造自然王臺杯,然後蜂王再將受精卵,產進王臺杯裡。受精卵經過3天的孵化,變成小幼蟲,然後內勤蜜蜂開始吐入蜂王漿餵養小幼蟲。其實在小幼蟲發育到第3天,除了王臺杯與巢房大小的區別,其他的生長發育都是一樣的。但是到了第4天,巢房裡的小幼蟲就開始改喂,花粉與蜂蜜混合調製成的蜂糧,而王臺裡的小幼蟲依然餵養蜂王漿,直到王臺完全封蓋。

人工育王,是在受精卵剛剛孵化成小幼蟲時,將這種未超過24小時的小幼蟲,移入人工製作的王臺杯裡,然後讓蜜蜂繼續餵養蜂王漿,最後發育成蜂王。理論上講,3天內的小幼蟲,都是吃蜂王漿發育的,移3天內的小幼蟲和移24小時內的小幼蟲,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而且越大的小幼蟲越容易移出來。但事實是,移入王臺杯的幼蟲越小,越有充足的蜂王漿可以食用,培育出來的蜂王品質越優良。

人工育王的操作

1、製作人工王臺杯

人工育王首先要製作王臺杯,用育王棒和純蜂蠟水製作,然後將做好的王臺杯,粘在育王框上,再插入事先準備好的育王群裡,讓蜜蜂清理空的王臺杯2個小時左右,然後提出來人工移蟲。

提示:人工育王群簡單的說,就是提走蜂王超12小時的無王蜂群,中蜂育王群最好有4脾以上的蜂量。

2、人工移蟲

人工移蟲需要準備一支移蟲針,將移蟲針的針舌輕輕壓一壓,使針舌尖有幾分彎曲,這樣更好移蟲。接著將育王框提出蜂群,掃掉上面的蜜蜂,然後再從種王群裡提出一脾卵蟲多的子脾,抖掉上面的蜜蜂。人工移蟲的時候,用移蟲針對著24小時內的小幼蟲,然後從背部後面下針,直插到底部,再將移蟲針微微向前翹,順勢提起移蟲針,最後再將移出來的小幼蟲,放進王臺杯裡,輕輕推一下移蟲針柄,小幼蟲就進入王臺杯裡了。

3、計算育王時間

育王時間一般選擇中午之前,從移蟲完成後開始計算育王時間。育王當天算第1天,等第2天再檢查王臺接受情況,如果接受率太低,可以再次補移一批24小時左右的小幼蟲進去,第5天中午檢查王臺封蓋情況。如果第5天沒有王臺封蓋,但是許多王臺已經加高快要封蓋,就記錄第6天為封蓋期。從封蓋期為第1天,開始計算到第6天,就是介臺期了,蜂友們直接將需要換王的蜂王關起來或者提走,然後將成熟的王臺放入蜂群裡,這樣人工育王階段就完成了。

相關焦點

  • 人工育王的四大優點,不會這門技術就不能養意蜂
    人工育王在養蜂過程中是一門不可或缺的養蜂技術;我們想要把蜜蜂養好、想要快速發展蜂群數量、想要實現蜂蜜增產,都需要依託於人工育王。在聽蜂之語看來,人工育王具有以下四個非常明顯的優點:一、方便養蜂人把控時間。
  • 養中蜂不懂人工育王,該怎麼分蜂?
    在人工分蜂之前我們一般都會選擇在人工育王以後進行,特別是繁殖意蜂的過程中,育王似乎就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門養蜂技術。但是育王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而且對操作技巧有一定的要求,不是大規模的養殖一般很少有人願意花時間去學習人工育王的這個技巧,所以有很多剛養蜂的朋友並不知道如何育王。另外就是養殖中蜂也不像養殖意蜂,育王的難度更高,所以在中蜂的養殖過程中,育王的工作也相對較少。既然不會育王,那養殖中蜂的時候該如何實現人工分蜂呢?
  • 人工育王為什麼王臺會被咬掉?新王同時出來該怎麼操作?
    人工育王利用的是人工王臺和人工移蟲來實現。每次育王都是上十個,甚至二三十個。很多剛養蜂的或者沒有人工育過王的人會比較困惑這麼兩個問題:①、人工育王為什麼每次都不成功,王臺總是被咬掉了?②、人工育王同時出來這麼多蜂王該怎麼辦?聽蜂之語也經常收到這方面的提問。其實只要育過王的,都知道實際操作並不是這樣的。
  • 真正挽救養蜂業的育王技術,彰顯蜜蜂智慧,如今被養蜂人棄用
    第一:自然分蜂培育自然分蜂的時候,蜜蜂會自行的培育蜂王,這種蜂王在蜂群正常的情況下培育,所以屬於優質蜂王培育的蜂王,質量較好,在養蜂業中如果沒有人工育王技術,這種蜂王被養蜂人大量採用。對於養殖中蜂的朋友來說,家庭養殖和少量養殖的,多數採用這種育王方式,順應蜜蜂習性,在自然分蜂的季節看到王臺後進行人工分蜂或者收捕分蜂團。
  • 蜜蜂人工育王的原理,你知道嗎,作為養蜂人的你是怎麼進行育王的
    育王前需把蜂王囚禁起來,讓蜂群處於失王狀態,退脾壓蜂,把蜂量壓厚,讓蜂多於脾,有利工蜂對臺基內的幼蟲集中哺育,這樣成長出來的蜂王體質會更好人工育王就是模擬蜜蜂急造王,當蜂群失王后,工蜂會積極改造王胎,在巢脾的下方建造數個王臺會從巢房中移動1-3日齡的幼蟲去臺基中繼續發育
  • 解讀蜜蜂建造王臺,了解蜂王發育全過程,這下人工育王都清楚了
    經過早春的繁殖,蜂群普遍壯大起來,蜜蜂採集時間明顯比以前更長,子脾圈和封蓋子也明顯更大更完美,只有蜂王顯得力不從心。經過長時間的刺激,蜂王產卵的爆發期已經肖蘭橋退,無法再次出現噴射式的產卵場景,只能聽從領頭工蜂的安排。蜂群建造王臺,首先要有一定的形成條件,才能順利的產生王臺。如果在建造王臺時候,遇到天氣突變或者是自然界中流蜜突然終止,都有可能導致王臺被蜜蜂咬掉的現象。
  • 人工培育蜂王簡單,中華蜜蜂人工育蜂王就三步
    養殖中華蜜蜂,就需要更換蜂王,人工分蜂。當自然王臺不夠用時,或者我們想選種育王時,就需要人工育蜂王。那麼人工如何育蜂王呢?1.選擇培育群。培育群是指把蜂王放到培育群裡培育。儘量挑選強群一些的蜂群當做培育群。
  • 那些從不人工育王的養蜂高手,他們是如何分蜂的?方法就2個
    對於現代化的養蜂來說,人工育王可以說對於我們的養蜂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大規模的養殖蜜蜂,可以說沒有了人工育王技術,全場的蜜蜂控制將會遇到巨大困難。雖然說人工育王技術現在已經非常成熟,就算是一般的個人養蜂場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基本上都會操作,但是對於我們新養蜂的朋友來說或者說對我們蜜蜂養殖不是很了解朋友來說,人工育王技術的掌握還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可以說學會了人工育王技術,我們養殖蜜蜂的技術就更進一步,與成功距離也會拉近很多。
  • 蜜蜂自然分蜂,多王臺的取捨原則是什麼?老蜂農絕不透露的秘密
    對於養蜂來說,王臺的出現本來就是一個果斷決定的事情,但是很多新養蜂的朋友由於急切看到王臺,只要王臺出現,哪怕整箱蜜蜂都變成王臺他們都想要完全保留下來,曾經蜂部落也是這樣的心態,但是我們必須要搞清楚一點,如果我們蜂群不適合飼養多箱蜜蜂,王臺再多也無用,所以該毀掉的時候還是果斷毀掉。那麼在自然分蜂中,蜂群中出現多個王臺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一個自然分蜂群中出現多個王臺的取捨原則是什麼?
  • 移蟲技術夠硬才能育出好蜂王,卵幼蟲日齡你學會看了嗎
    蜜蜂蜂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怎樣才能得到一隻優秀品質的蜂王呢?這就需要養蜂人有一門好技術,人工育王的好技術。人工育王技術貴在移蟲技巧,怎樣才能移好蟲和移出好品質的蟲呢?接下來蔡哥為大家講解人工育王移蟲的關鍵技術。移蟲不是簡單的把蟲移出來放進王臺杯裡就完事了,要移出品質移出好蟲來,還要不傷蟲體的放入王臺杯裡。移蟲動作要連貫一次挑起不可重複挑,放入王臺杯裡也是一次推入不可反覆推。
  • 蜜蜂急造王能用嗎?蜂群3種不同的育王方式,急造王優點與缺點
    二、蜂王年老體衰失王。蜂王的正常壽命一般是三到五年,如果是超過三年的老蜂王,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突然死亡,所以老蜂王出現突然死亡,也是引起急造王臺的一個原因。說完蜜蜂失王的兩個主要原因,接著說急造王臺和自然王臺的區別,為什麼有的急造王,不但不比自然王差,甚至還超過自然王。其實原因非常簡單,看一下蜜蜂造王臺育王的3種方式就明白了。一、正常自然分蜂育王。
  • 只養一群蜜蜂,怎樣換王?方法有三種
    導讀:只有一箱蜜蜂怎麼換王?更換蜂王,是為了增加產卵量,也能抑制分蜂,目的是促進蜂群發展,一箱蜜蜂,也能換王,只是換王的風險比較大,可以利用蜂群本身來實現換王,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1.天氣,必須在天氣晴朗,外界溫度在20攝氏度以上,而且未來15至20天,能持續較好天氣。
  • 人工養殖蜜蜂,培育蜂王有區分,這些知識你學過嗎?
    人工養殖蜜蜂,培育蜂王有分:人工培育和自然培育這兩種。一般養蜂場都是採用人工培育蜂王來更換全場的蜂王,而少量蜂群和一些業餘養蜂新手,大多採用自然培育蜂王。人工培育蜂王,需要育王工具和育王技術,才能培育出優質的蜂王,自然培育蜂王相對簡單許多,只需要等待季節的到來,蜂群會自然培育出蜂王來。
  • 養蜂業上公認的劣質蜂王,老蜂農卻很喜歡,果然有獨門秘法
    在活框養殖技術如此發展的今天,養蜂人已經知道了蜂王對一個蜂群的重要性,所以養蜂業上也有這麼一句話,那就是養蜂就是養王,可見蜂王對一個蜂群的重要性。提到蜂王,對於現代化的養蜂來說,一般常用的方法都是人工育王,對於我們年輕一代的養蜂人來說,似乎會不會人工育王,可以說是養蜂是不是上道的一個標誌,雖然說養蜂技術多,光有育王技術是不行的,但是到了能夠人工育王的地步,實際上其它技術相對來說已經比較簡單了,所以以會人工育王作為新手和老手的一個標準,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有道理的。
  • 蜜蜂的特點和生活特徵
    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社會昆蟲,在植物開花的季節幾乎隨處可見,因其能採花釀蜜而被人們所熟知,更因其尾部有毒針而被人們所畏懼,但不管從什麼方面說蜜蜂都是不折不扣的益蟲,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蜜蜂的特點和生活特徵吧!
  • 蜜蜂餵白糖的正確方法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蜜蜂餵白糖的正確方法吧!2.時間:缺蜜期夜晚進行蜜蜂餵白糖一般不會在流蜜期進行,大多數是冬季或早春外界蜜源匱乏的季節,此時外界基本沒有蜜源供蜂群採集,而蜜蜂釀製的蜂蜜又被養蜂人取走了,如果不進行人工飼餵其最終結果往往就是蜂群被餓死,同時在給蜂群飼餵白時糖最好在晚上進行,因為白天用白糖來飼餵蜜蜂非常容易引發盜蜂。
  • 人類養蜜蜂,到底是對還是錯呢?蜜蜂知道自己被飼養著嗎?
    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裡面寫到人類其實是被外星人圈養在地球上的,只是人類自己不知道,就像我們人類養殖家禽,家禽同樣也不知道自己是被圈養的。看完這篇天馬行空的文章後,我的腦海裡突然出現一個思想,我們養殖的蜜蜂,他們知道自己是被飼養的嗎?人工養殖蜜蜂真的好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寫下了這篇文章。
  • 養了三窩土蜂,自然繁殖太慢,能不能進行人工分蜂?
    導讀:養了三窩土蜂,自然繁殖太慢,能不能進行人工分巢的問題,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科學的蜜蜂養殖業提倡人工分蜂,但是人工分蜂必然涉及人工育王,或者就是藉助蜂群中有王臺的時候分蜂,所以養殖土蜂通過人工分蜂的方式來擴大蜂巢思路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 何必大動幹戈處理蜜蜂產卵問題呢?老農的方法很實用,可很少人懂
    陽光明媚,微風輕拂,天空中燕子飛舞,田園間蜜蜂勞作。原本一切是那麼的美好,卻因為人工更換新蜂王而開始起伏不定。前期蜜蜂產卵,可以採用直接合併蜂群或者直接介入蜂王的方法,中期和後期蜜蜂產卵,建議先對蜂群進行處理後,再來合併蜂群或者介入蜂王。首先:利用產卵蜜蜂有戀巢性和不外出採集的特點,養蜂人可以將蜂群搬離幾百米,然後在原地址放一個蜂箱和調入蟲脾一張。搬離的蜂群,需要進行快速抖蜂,同時快速放回巢脾。這樣已經產卵的蜜蜂會繼續爬上巢脾產卵,沒有產卵的蜜蜂會飛回原地址。
  • 蜜蜂要分家,讓人歡喜讓人憂,蜜蜂要分蜂怎麼辦?
    圖片來源於海南蜂友如果是正值採蜜期,想要蜜蜂的群數,不要蜂蜜,那就任由蜜蜂分蜂,但是最好還是人工分蜂好,因為不知道蜜蜂什麼時候分出來,不知道蜜蜂分蜂會不會飛到高樹上,這會給收捕蜜蜂增加難度。人工分蜂就不需要擔心這些問題,在蜂群內的自然王臺封蓋成熟之後,把巢脾上面多餘的王臺清理掉,只留一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