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基因組測序可預測胰腺癌化療效果

2020-11-25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胰腺癌目前仍是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人類健康的一個主要負擔。研究人員對100個胰腺導管腺癌(PDAC)病人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以及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分析,結果發現染色體重排導致的基因破壞在胰腺癌病人中普遍存在,這會影響導致胰腺癌發生的關鍵基因比如TP53,SMAD4,CDKN2A,ARID1A和ROBO2,同時還會影響一些新的胰腺癌驅動因子比如KDM6A和PREX2。

  近日,國際期刊nature發表了澳大利亞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通過對胰腺癌病人進行全基因組測序以及CNV分析重新定義了胰腺癌突變圖譜。

  胰腺癌目前仍是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人類健康的一個主要負擔。研究人員對100個胰腺導管腺癌(PDAC)病人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以及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分析,結果發現染色體重排導致的基因破壞在胰腺癌病人中普遍存在,這會影響導致胰腺癌發生的關鍵基因比如TP53,SMAD4,CDKN2A,ARID1A和ROBO2,同時還會影響一些新的胰腺癌驅動因子比如KDM6A和PREX2。研究人員提出,根據結構變化的模式不同,可將PDAC分為具有潛在臨床應用價值的4個亞型:穩定型,局部重排型,零散型和不穩定型。

  目前,基於platinum的化療方法被用於臨床治療PDAC,研究人員將基因結構變化,突變特徵與基因突變結合起來對表徵這一治療方法治療效果的生物標記進行了定義,另一方面,他們發現在接受platinum治療的8名病人中,有5人存在他們定義的相關生物標記,而在這5人中,有4人對platinum治療產生了應答,說明這些生物標記能夠指示化療方法的治療效果。同時,研究人員對於靶向其他類似分子機制的治療方法的生物標記也進行了定義。

  綜上所述,該文章通過對胰腺癌病人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和CNV分析,發現了在胰腺癌病人中存在的基因變化,並且將這一變化當作PDAC的生物標記,用以表徵化療方法的治療效果。這項研究對推動腫瘤個體化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近期全基因組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Eichler說,「在5到10年的時間內,全基因組測序可能成為診斷自閉症的一種最具信息量的工具。」【2】Nat Genet:為何榴槤聞起來如此「臭」?科學家全基因組測序找原因!,來自國外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利用全基因組測序和機器學習等技術成功實現了對每個人面部及其它機體特徵進行鑑別。
  • 轉移性胰腺癌一線治療後基因組檢測取得進展
    「與其他實體腫瘤類型相比,胰腺癌在分子檢測和無區分的化療向基因組免疫靶向藥物的過渡方面已經落後了。」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摩爾癌症中心的醫學腫瘤學家Gregory Botta醫學博士說,「這些指導方針促使腫瘤學家開始將下一代測序應用到實踐中,這能改變患者的預後。」 晚期轉移性疾病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OS)約為12個月,且在初次診斷後5年存活率不到10%。
  • NEJM綜述告訴你,如何在癌症治療中應用基因組測序
    二代測序,又稱「高通量測序」,可以同時對患者的腫瘤組織樣本和正常組織樣本(通常是血液)進行測序,從而識別出腫瘤中的基因變異。基因測序在腫瘤醫學中的臨床實踐最初只針對大約300-600個已知的致癌基因,或只測序編碼蛋白質的基因(通常佔整個基因組的大約1%,也稱為」全外顯子組測序「)。這種只對基因組中特定重要區域進行測序分析的優點是成本比較低。
  • 世界首個棗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原標題:世界首個棗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廉君)10月29日,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以河北農業大學劉孟軍教授為第一和通訊作者的棗基因組測序重大研究成果《棗複雜基因組測序及其果樹生物學性狀解析》。
  •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求同存異,追本溯源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是在單細胞水平對全基因組進行擴增與測序的一項新技術,它對單個細胞異質性的研究不僅在表觀遺傳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等理論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癌症腫瘤疾病診斷治療、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篩查等臨床應用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科學網—首個蘭花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國家蘭科植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
  • AI技術運用基因測序 助力基因組計劃
    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近一年多來我國地方政府也紛紛啟動基因組測序計劃:江蘇、福建已經啟動百萬基因組測序計劃,而在北京更大範圍的基因測序也在進行。有關預計顯示,2020年我國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將達到180億元,約佔世界基因測序市場總規模的1/5。不少科技公司看準基因大數據行業爆發性增長趨勢,開始積極布局搶佔基因測序市場。除了華大基因之外,人工智慧企業也在躍躍欲試。
  • 100美元1小時全基因組測序!Illumina厲害了
    新儀器NovaSeq 5000和 NovaSeq 6000的運行速度超過現有儀器的70%,只需1個小時內,便可完成一個人的全基因組測序。不久前全基因組測序還需要一天以上的時間。隨著基因測序價格降低,測序體量的升高,曾經不切實際的技術將變得觸手可及。Illumina公司的CEO Francis DeSouza認為,「有一天」,公司的NovaSeq系列進行人類全基因組測序的價格將控制在每人100美元。
  •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0:36:33 美國紐約大學Itai Yanai團隊利用基於微陣列的空間轉錄組學和單細胞RNA測序
  • 連全基因組測序也不能找出原因,天知道我到底得了什麼病
    比全外顯子組測序更加全面的是全基因組測序。全基因組測序可以對一個人所有染色體上的DNA進行測序,因此幾乎可以鑑定出任何類型的基因突變。位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哈森生物技術研究所對70位以前接受過全外顯子組測序但沒有找到病因的病人重新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找出了17名患者(24%)的突變基因;發現了47名患者(67%)的基因組裡含有不尋常的DNA突變,但尚無法判斷這個突變是否與患病有關。
  • 腦癌細胞系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瓊森綜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1月29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專刊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首次完成了腦癌細胞系全基因組測序,這也是截至目前對單個癌症細胞系所做的最為徹底的測序分析。
  • 華大智造在漢首發基因組學最新解決方案,可滿足百萬級規模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需求
    武漢晚報10月28日訊(記者李佳 通訊員麥絲綺)28日,華大智造在漢首發「大人群基因組學一站式解決方案」,能滿足百萬級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需求。未來人類將進入「人人基因」的時代,這是很多產業內人士抱有的願景。10月26日,為期一周的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首次來到武漢,海內外院士共讀這本「天書」。
  • 科學網—全基因組測序重現小麥「家世」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魯非和焦雨鈴團隊合作,對共計414種有代表性的普通小麥和近緣麥類物種進行全基因組的重測序,並結合群體遺傳學分析重現了小麥演化歷史。該研究同時挖掘了小麥的基因組多態性,為跨物種轉移適應性成功以進行作物改良奠定了基礎並提供了新視角。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遺傳學》。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胰腺癌個體化化療選擇領域取得新突破
    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雖然目前其化療敏感性與有效率有所提高,但是缺乏實用而簡便的個體化選擇指標,臨床醫生更多根據經驗和用藥習慣來選擇用藥。這種盲目的用藥方式使得很多胰腺癌患者在治療之初就出現疾病快速進展。
  • Cell Rep:單細胞測序預測化療的有效性
    2020年8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在最近一項研究中,來自密西根大學的Jun Hee Lee博士課題組使用一種單細胞RNA測序的技術,首次展示了單個癌細胞群中的各個細胞對化學療法引起的DNA損傷的基因表達差異。他們發現,這些反應可以被分為三類:激控制細胞死亡,細胞分裂或應激反應。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Cell Reports》雜誌上。
  • WJCR:miR-21與胰腺癌的研究進展
    miR-21是研究最早也是較特殊的miRNA之一,其在幾乎所有的實體腫瘤包括胰腺癌中高表達。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的張莉娜張弘在漢斯《世界腫瘤研究》2013年5月的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miR-21與胰腺癌的文章。文中解釋,miR-21基因是最早在人類基因組中檢測到的miRNA基因之一,又可稱為bsa-mir-21、MIR-21、miR-21、MIRN21等。
  • 病毒全基因組測序結果公布
    原標題:病毒全基因組測序結果公布   11月10日,市疾控中心對本市第93例(搬運工王某某)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的呼吸道標本,進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組
  • 胰腺癌重磅級研究盤點(第3期)
    2019年4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如今,胰腺癌現已經成為全球第七大致死性癌症,患者五年的存活率不到5%。儘管臨床醫學的發展使很多癌症已經成為了一種可控甚至治癒的疾病,但非常遺憾的是,胰腺癌恰恰是科學家尚未攻克的癌症之一,該病從預防、診斷、治療到預後效果並不不理想,隨著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結構的改變,近年來胰腺癌的發病率呈現上升且年輕化的趨勢。
  • 百度AI助力CDC完成北京疫情病例樣本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和...
    為支持北京市疫情防控技術需要,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應急技術中心在6月11日接收到北京市疾控中心送檢4份病例標本後,馬上開展核酸檢測與基因組測序等應急支撐工作,6月12日第一時間完成相關病例樣本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測定和分析工作,並及時報告給國家衛健委及北京市相關部門,為北京新冠疫情防控與病毒溯源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 結核分枝桿菌全基因組測序的臨床價值
    全基因組測序(WGS)是現代分子生物學的一種新的重要手段。隨著測序技術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WGS在醫學的眾多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採用WGS分析感染暴發的菌株,追溯感染來源,不再是遙不可及。作者:SIFIC循證全基因組測序(WGS)已經成為快速檢測細菌全基因組的一種常見技術,檢測費用約500美元或更少。許多研究已經解決了結核桿菌全基因組測序的問題,並且知道整個基因組的序列,而不僅僅是幾個片段,這就大大增加了分子流行病和接觸者追蹤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