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單細胞測序預測化療的有效性

2020-11-27 生物谷

2020年8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在最近一項研究中,來自密西根大學的Jun Hee Lee博士課題組使用一種單細胞RNA測序的技術,首次展示了單個癌細胞群中的各個細胞對化學療法引起的DNA損傷的基因表達差異。他們發現,這些反應可以被分為三類:激控制細胞死亡,細胞分裂或應激反應。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Cell Reports》雜誌上。

「不同命運的細胞實際上具有完全不同的基因激活圖譜,而這些不同的'轉錄組學格局'決定了化療對DNA造成損傷後細胞的命運。」


相關焦點

  • Cell | 高質量&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新技術測定染色質潛力
    日,美國Broad研究所的Aviv Regev團隊和哈佛大學Jason Buenrostro團隊的馬賽博士在Cell上發表題為Chromatin potential identified by shared single cell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2020-08-27 15: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mocell:關注單細胞測序以及單抗藥物的開發領域
    陳科立:Namocell的儀器結合了流式細胞術的經典原理以及微流控晶片的技術優勢,使得儀器的操作更加簡便,分離的細胞具有更好的活性。相比於傳統的流式分選儀,Namocell採用更小的鞘液壓力(不到2 psi),這樣在分選的過程中對細胞的損傷極小,分選出來的細胞具有非常好的活性,可進行單細胞培養;Namocell採用了一次性分離晶片,從加樣、檢測、分離都在這個晶片上完成,可以完全避免樣品間交叉汙染;操作簡便,只要半小時培訓即可上機熟練操作,相比傳統流式分選儀,無需專人維護。
  • 單細胞基因測序市場分析
    一、單細胞基因測序行業:剛啟程,面臨引爆點  BCC Research的一項分析報告指出,2014年全球單細胞分析(Single-cell Analysis)的市場達5.4億美金,預測將從2015年的6.3億美金增長到2020年的16億美金,複合增長率達21%。
  • CellPress|單細胞技術和基於深度學習的藥物反應預測
    與傳統的大規模測序分析方法相比,單細胞測序分析的快速發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腫瘤基因組,轉錄組和基因組異質性的概況。不僅如此,據調查顯示,單細胞測序分析技術可以使腫瘤對藥物暴露的反應更大。目前,深度學習模型已經能夠從大量複雜的序列數據中提取出特徵,用於預測藥物的反應。
  • Nat Biotech | 第6期導讀:納米孔測序、單細胞RNA計數技術等
    作者們採用納米孔測序和名為Lathe的工作流程,結合長度組裝和短讀糾錯,從複雜的微生物群落中組裝封閉的細菌基因組。作者們使用該方法對12種細菌的基因組進行了組裝從而驗證了該工作流程的有效性。儘管與其他測序和裝配方法相比核苷酸的準確性下降,但是該方法提高了裝配的連續性,允許對微生物中重複元件的功能和適應性方面的作用進行研究。
  • 《陳巍學基因》筆記⑩單細胞DNA測序
    而單細胞測序要求幾乎所有的原始基因組片段都得到有效擴增,「上述程度的浪費是難以接受的。」擴增效率以早期的 HiSeq 測序儀為例,大約每上機 2 萬個文庫分子,才會有 1 個文庫分子,能夠在測序的 Flowcell 表面生成簇,並且被測序測到。剩下的大多數文庫分子,在上機的時候是被水衝走的。所以,單細胞基因組擴增的方法,還要有較高的擴增效率。
  • 13種單細胞測序方法的比較研究
    13種單細胞測序方法的比較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9 19:19:50 近日,西班牙巴塞隆納科技學院Holger Heyn等研究人員對用於細胞圖譜計劃的單細胞RNA測序實驗方案進行基準測試。
  •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肺臟的單細胞RNA測序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肺臟的單細胞RNA測序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41:19 美國史丹福大學Mark A. Krasnow、Stephen R.
  • 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的研究進展
    單細胞RNA測序已成為解剖細胞異質性並將組織分解成細胞類型和/或細胞狀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這為從頭發現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可揭示複雜的細胞事件並加深我們對生物系統的了解。在本綜述中,簡要簡紹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及相關應用。我們預計單細胞RNA測序在生物學中的作用將日益增強,在提供空間信息和與細胞形態的方面將進一步提高。將來,能夠更好地應用於科研領域。
  • 一篇文章終結你對單細胞核測序的所有困惑
    單細胞測序(single-cell sequencing)正是解析細胞網絡最強有力的技術手段。它通過繪製組織或器官的細胞圖譜,明確細胞的分子調控模式和狀態變化,為我們理解生命的細胞互作網絡提供了單細胞解析度的系統性洞見。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22:22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Ulrika Marklund研究小組利用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 Cell:B細胞受體高通量測序技術
    近日,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High-Throughput Mapping of B Cell Receptor Sequences to Antigen Specificity」的文章,開發了一種B細胞受體高通量測序技術
  • 單細胞測序揭秘COVID-19,TotalSeqTM & scRNA-seq 「珠聯璧合」不能少
    單細胞測序技術已經應用到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在這一場正進行的攻克SARS-CoV2-2病毒的戰役中,它也沒有缺席。事實上,目前已發表的使用新冠病毒作為樣本的單細胞測序的文章並不多,但確為COVID-19研究中的點金之筆,基於scRNA-seq VDJ的免疫組庫測序更是在疾病發病機制、抗體開發、用藥及疫苗評估等多個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 Cell:「條形碼」+ CRISPR 可追蹤單細胞譜系史和基因表達譜
    通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改造的小鼠細胞系,CARLIN可以追蹤小鼠單細胞譜系史和基因表達譜,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Cell》雜誌上。現在,研究人員通過CARLIN的方法設計了一種小鼠模型,能夠以誘導的方式在小鼠發育或成年的任何時間點上生成轉錄識別條碼——可多達44,000種條碼、與測序條碼編碼兼容且具有完全的遺傳定義。再利用單細胞RNA測序即可採集到每個條碼標記的細胞的基因表達模式,然後可以獲得該種細胞的類型和功能的相關信息。
  • 單細胞測序揭開「作物遺傳分析和產量基因挖掘」新篇章
    為突破這一瓶頸,來自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David Jackson 課題組及多個合作團隊的研究者們利用玉米這一糧食農作物作為研究對象,聚焦花序器官早期發育這一決定性階段,運用時下先進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 (scRNA-seq) 技術, 構建單細胞水平基因共表達網絡並準確預測基因冗餘,進而整合特異性細胞群體染色質開放數據,鑑定關鍵轉錄因子調控位點,最終結合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挖掘產量性狀相關基因。
  • 單細胞測序技術「遍地開花」 精準醫療「如虎添翼」!
    作者:Carrie單細胞測序技術基因測序在體外診斷市場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中,單細胞測序技術自2009年問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評為年度技術以來,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科研領域。
  • Nat Methods:開發出基於CRISPR/Cas9和單細胞RNA測序的CROP-seq方法
    這種篩選方法最為適合解決與細胞生長能力(比如,鑑定讓癌細胞抵抗化療或免疫細胞抵抗HIV感染的基因)直接相關聯的問題。相反之下,集中篩選並不能很好地用於研究基因調節和其他複雜的生物學機制。為了理解多種基因如何協同調節細胞狀態,當前針對每個CRISPR靶向的基因,分別地對細胞進行培養、編輯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這是非常繁瑣的,而且耗費昂貴。
  • 單細胞測序技術「遍地開花」,精準醫療「如虎添翼」!
    乾貨 | 靠譜 | 實用   基因測序在體外診斷市場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中,單細胞測序技術自2009年問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評為年度技術以來,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科研領域。2015年以來,10X Genomics、Drop-seq、Micro-well、Split-seq等技術的出現,徹底降低了單細胞測序的成本門檻。自此,單細胞測序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基礎科研和臨床研究。 單細胞測序是從單個細胞水平對基因組和轉錄組進行的研究。
  • 流式結合單細胞測序,名副其實的雙劍合璧
    以前以及現在較多測序的地方,常規採用大量細胞提取DNA或RNA進行測序,這樣的測序雖然給我們了解疾病、認識人類,帶來了極大的進步。但在進步到一定的程度之後,由於異質性的原因,就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大量細胞的測序,收集到的數據只能反映所有細胞整體的特徵,例如2013年的ATAC-se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