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有特色:因鐵路而生,倚鐵路而長,隨鐵路的延伸而成長
從渭南鐵路工程學校,到陝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35年遷延發展,升格更替,陝鐵院的辦學理念在改革創新中與時俱進,但圍繞鐵路和工程做文章的理念則始終未變,體現了學校決策者執著的鐵路情懷和理性的辦學定位。學院猶如鐵路的中轉樞紐,把各種優良的辦學資源聚攏而來,又把大批優秀的畢業生沿鐵路分散而去,已累計為社會培養2萬餘名合格的鐵路建設者。鐵路是學院的聚焦點,「工程」是學院的輻射源,由此鑄就了學院依託鐵路辦專業,依託專業聚人才,依託人才興事業的良好格局。
遷延發展:因「鐵路」而生,倚「鐵路」而長。20世紀70年代,鐵路面臨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大發展的良機,而有一技之長的鐵路建設者尤為奇缺,培訓提高大批鐵路職工的業務水平成為當務之急。鐵道部決定成立渭南鐵路工程學校,開辦中專層次學歷教育,為鐵路行業培養中等專業技術人才。鐵路事業的發展,拓展了學校的發展空間,為學院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了更寬闊的舞臺,30餘年間,學校先後為鐵路行業培養了萬餘名合格的建設者,辛勤耕耘的足跡遍布各大新建鐵路幹線。學校的辦學規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教學質量及辦學效益也在不斷隨之發展和提高。
改革創新:立足鐵路,服務工程,打造品牌,提升質量。2003年,學校劃歸陝西省政府,直屬教育廳管理,升格為高職學院。學院的「軟」「硬」件優勢教學資源均集中在以鐵路工程為核心的專業布局上。如果走綜合發展之路,難以避免專業設置趨同化、辦學模式雷同化、教學資源稀缺化的弊端。只要發揮特長,辦出特色,才能生存和發展,鐵路特色是學院立足高職園地的基礎和優勢,也是學院應對市場競爭的標誌和法寶。寬而全是一種辦學形式,專而精也不失一種選擇。所以,院領導邀請專家和用人單位來校會診把脈,幫助學校合理定位。結論是:辦最好的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不求做大做全,力求做專做強。整合資源,形成優勢,發揮極值,打造品牌,依鐵路有為,依鐵路定位,辦出「陝鐵院」的鮮明特色。
專業有特點:依託鐵路工程,形成了「1+X+X'」三級專業建設格局
以鐵路工程為核心,形成了集束型專業布局特色
建校以來,院黨委提出了「依託鐵路行業,緊密結合市場,發揮以鐵道工程為主幹的『集束』型專業群優勢,精緻管理、做優做精,走內涵發展之路、實施品牌戰略」的辦學思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通過調整、改革、整合等措施,開辦了17個高職專業,形成了以鐵路工程類專業為核心的集束型專業特徵。目前,學院開辦的17個專業按照屬性來分析,有15個專業隸屬工程大類,佔88.2%;專業所屬學生佔所有在校生的98.5%,專業方向之集中居全國鐵路高職院校之首。
按照「1+X+X'」模型構建三級專業建設格局
建院以來,學院在專業建設上遵循有利於現有專業結構的優化、有利於專業向鐵路工程方向的發展、有利於學生的高質量就業的原則,提出了按照「1+X+X'」模型構建三級專業建設格局的總體思路,並已初步形成了專業構架特色。
「1」,即圍繞鐵路工程選擇優勢明顯的專業作為學院的長線主幹專業;
「X」,即圍繞「1」,拓寬專業服務面向,選擇3—5門專業作為外延拓展型支撐專業;
「X′」,即圍繞「X」,面向鐵路、公路、城市交通、工業與民用建築等行業,選擇與之相關的社會急需專業,作為輻射支撐專業群。
「1」是中心,是基礎,「X」是拓展,是專門化,「X′」是支撐,是輻射點。三級專業基礎相互融通,特別是「1」與「X」之間,最大的區別僅限於少數強化型專業課程的區別。明確了三級專業構架,學院就可以集中優勢資源,辦出「品牌」效應的特色專業和優勢專業,提升學院的專業建設水平。如:將鐵道工程技術專業作為「1」,即長線主幹專業;拓展開辦了建築工程技術、基礎工程技術、市政工程技術等專業,再輻射開辦了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工程測量技術、材料工程技術等專業,形成了相互滲透、相互融通,互相支持、互為基礎的專業發展格局。
圍繞專業格局,構建課程模塊,形成符合學院辦學特色的課程體系
近年來,學院按照長線主幹專業、相關支撐專業、輻射帶動專業三級專業建設格局,不斷加大課程改革與建設思路,形成了與專業建設相互吻合的課程建設體系。這種「基礎課程相融相通、專業課程互相滲透、核心課程部分共融」的結構,充分體現出了學院集束型專業群構架的鮮明特徵。在課程體系改革方面,學院適當增加了部分現場急需的課程,滿足生產需求。如在新修訂的鐵道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計劃中,新增了《工程爆破》,同時增加了道路橋梁概論、高速鐵路概論、高速鐵路施工或養護維修等專業拓展課程內容。工程造價專業增加了《建築測量》課程,公路與橋梁專業增設了《公路工程檢測》課程,以滿足現場要求技術人員掌握新建高速公路的質量監控和檢測技術的需要。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增加了《工程監理概論》和《工程建設法規》課程,以適應目前建築類畢業生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
圍繞專業建設,構建以鐵路工程主幹專業實訓基地為重心的校內實驗實訓基地
在實驗實訓基地建設中,學院把主要人力、物力、財力瞄準專業的「1」,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了與長線主幹專業配套的,能滿足不同鐵路行業職業崗位需求的重點實驗實訓中心,覆蓋多個「X」支撐專業,既保證了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又避免了重複投資,資源浪費。如測量實驗室先後購進靜態全球定位系統(GPS)3套(12臺),動態全球定位系統(GPS)1套,光電測距儀1臺套,全站儀79臺套,各種精度經緯儀221臺,各種類型水準儀177臺,總價值630餘萬元,能夠同時滿足7個班的課內實訓和技能強化訓練任務。該實驗室擁有儀器類型之全,數量之多居全國鐵路高職類院校之首。測繪實訓基地佔地面積達340畝,隴海、西(安)合(肥)鐵路相伴而過,橋梁、隧道、涵洞、抗滑樁、護坡、擋土牆等各類工程結構物一應俱全,其面積之大、功能之全居全國鐵路高職院校之首,可覆蓋多專業、多工種實習實訓項目,滿足多個專業實習實訓需要。
人才培養模式有創新:通過訂單培養、企業特色班等形式,探索形成「兩段三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近年來,學院在加強與34家國有大型、特大型鐵路企業合作的基礎上,緊緊依靠65個校外產學研合作基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運行機制,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形成「一生一強」或「多生一強」的畢業生能力特色。
「兩段三結合」式培養模式
「兩段」即按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將學生在校學習分為兩個階段。「三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結合、職業資格證書與畢業證書結合、頂崗實習和就業結合。第一階段是指一、二年級、三年級的第一學期前十周(2.25年)。理實並重,學做交融,突出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資格證書與畢業證書相結合;第二階段是三年級第一學期後十周到畢業(0.75年)。主要是強化技能崗前培訓,頂崗實習與就業相結合,突出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
訂單式委培模式
目前,訂單式委託培養已經是陝鐵院校企合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用人單位提前到學院預定畢業生,同時在學校培養過程中根據企業特殊需求,提出具體的人才培養要求,學院依據此要求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專業技能,使學生的綜合能力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學院先後與中鐵九局訂單委培32人,與中鐵四局五公司訂單委培101人,與中鐵一局三公司訂單委培29人,先後累計共訂單式委培學生259人,實現了校企合作、互惠雙贏的效果。
企業特色班模式
在訂單式委培模式的基礎上,學院還積極探索,選擇需求量大或者崗位人才培養要求比較集中的單位開辦企業特色班,集中管理,強化培訓。不但加強基本素質、基本能力的培養,而且針對企業特點,滲透企業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和企業自豪感。如與中鐵一局橋梁公司合作開辦「橋定班」、「物流班」,由企業在學院不同專業的學生中挑選組成新的班級,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兩班共定向培養86人;與中鐵一局物貿公司合作開辦「物貿橋建班」,採用企業和學院共同授課的形式,共培養專業人才54人。
頂崗實習模式
為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學院利用與企業建立的65個產學研合作基地,積極開展學生的頂崗實習鍛鍊。一是結合分段教育,利用課程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到工程一線實踐操作,具備真設備、真環境、真氛圍、真生產的特性,提高了課程實習的效果;二是在專業課程結束後,集中安排為期半年的頂崗實習,提高熟練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利用參與的生產任務,讓學生去有目的頂崗,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實現了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教學和現場的零距離對接。每年都有60%左右的籤約同學能夠提前6-10個月的時間奔赴各種崗位進行實習。在準就業頂崗實習的同時,企業一般會給學生發放1000元左右的實習工資。若工程結束或任務不緊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學生還可以回到學校繼續學習,參加畢業設計、畢業答辯等,真正實現了工學交替、半工半讀。
學生有特長: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
多年來,陝鐵院按照「思想道德素質是根本,科學文化素質是基礎,創新能力是核心,身心健康素質是保障」的素質教育理念,堅持「德修身、技立業」的校訓,強調基礎與特長並重,專業與人文融通,努力培養學生「吃苦奉獻、拼搏爭先」的陝鐵院精神,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推行「雙證書」制度,確保畢業生在合格的基礎上有特長
1998年,陝鐵院較早在全省高職院校推行學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並重製度。2003年,又提出了畢業生合格與特長的能力要求。針對鐵路工程各專業所對應的各種職業崗位,提出把較強的識圖和繪圖能力、工程測量能力、土工及建材試驗能力、工程施工管理和概預算能力作為學生的職業基本能力重點訓練和培養。2004年,實行了「就業準入制」。將課程教學內容、考試和考核與各種社會技能考試、鑑定考核有機結合,部分教材直接選用職業資格考試的參考用書。在院內設立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NIT考試考點、全國製圖員考試考點、陝西省造價員培訓等職業技能鑑定所(點)。目前具備15個技能工種的鑑定資格,為學生職業技能鑑定的考試取證和畢業後的就業準入提供了便利條件。近年來,各專業畢業生取證率超過91%,大多數同學都有一證(畢業證)一書或多書(職業資格證書),成為技術業務的多面手,頗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建設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做到環境育人
學院堅持以兩課活動為載體,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通過舉辦紀念黨的生日、國慶節、弘揚長徵精神等活動對全院師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宿舍形象設計大賽、創建文明校園等活動,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同學們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對學生進行軍訓、公益勞動、安全教育、專業教育,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組織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同學們了解社會,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安排教師對學生開展心理諮詢活動,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通過各種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具備了「苦得、累得、餓得、受得」的敬業精神和「團結協作、誠實守信、作風嚴謹」的職業道德,綜合素質較高,適應環境能力強,能很快和企業文化相融合,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讚賞。
就業有強勢:「四率」帶動「三率」,彰顯辦學效益
近年來,陝鐵院堅持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的辦學理念,從代表家長、考生、社會三方利益著眼,開創性的提出了「確保就業率,鞏固籤約率,拓寬專業對口率,提高崗位穩定率」的「四率」原則,輻射帶動了「報考率、報到率、第一志願上線率」「三率」逐年提高,取得了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可喜成績。
「四率」帶動「三率」,凸現鮮明的辦學特色
由於陝鐵院開辦的專業市場適應能力強,社會需求量大,就業形勢良好,畢業生以「團結協作精神好、能夠吃苦耐勞、專業知識紮實、基本功過硬、實踐能力強」的素質特色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加之就業單位相對集中在國有大型和特大型鐵路、公路等交通部門和大型施工企業,且單位的用人機制靈活、畢業生發展空間良好,個人收入滿意度高等因素,形成了較高的就業率、籤約率、專業對口率和崗位穩定率,奠定了學院就業工作的良好聲譽。「出口暢」換來「進口旺」,較高的「四率」贏得了連鎖效應,輻射帶動了「報考率、報到率、第一志願上線率」逐年提高。從2001起,學院連續六年超過了96%的較高就業率,其中簽約率平均在85%以上,而集中在鐵路行業就業的佔90%,上崗以後的專業與崗位對應率為98%,崗位穩定率也達到了95%以上,凸顯了該院畢業生的就業力,充分體現了學院以特色取勝的辦學思路。
「召回制」成就了就業大市場
2003年,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學院領導以博大的氣魄和胸襟,果斷做出了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開創意義的決策,就是試行「召回制」。把用人單位感到不滿意的畢業生,召回到學院重新學習培訓。這一重大決策,實現了家長放心、學生放心、用人單位放心的「三方共贏」,凸顯了學校教育的人性化和責任感,打出了學院就業工作的知名品牌。學院先後對2003年召回的8名、2004年召回的4名、2005年召回的3名學生進行了再培訓,使他們重拾信心,「回爐」成鋼,重新走上工作崗位。多次到該院選聘的中鐵隧道局集團人事部負責人說:「陝鐵院敢於承諾對畢業生實行『召回制』,是對自己教育實力有信心,對培養出的學生質量有信心的表現,反映了學院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市場意識」。如今,陝鐵院的畢業生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哪裡有鐵路建設,哪裡就有該院的畢業生,他們攜著母校的榮譽,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與共和國鐵路建設一起延伸。(柯昌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