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巴哈力在霍爾果斯饢產業園做強做優

2021-01-09 新華網新疆頻道

  今年以來,霍爾果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在常態化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保障饢產業園的生產運行,讓入駐企業在饢產業園做強做優。

  位於饢產業園的霍爾果斯荼蘼花事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新疆特色食品的企業,很多產品的智慧財產權已申請註冊國家專利,其中對特色食品巴哈力更是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大力傳承。作為維吾爾族的傳統糕點,巴哈力的內涵很豐富,中間有各種果仁,如核桃,杏仁,巴旦木等乾果,在表面上還有葡萄乾,滋味香甜,非常可口。該企業充分利用霍爾果斯的區位、政策、開放優勢,將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省市,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目前該企業正積極拓寬外銷渠道,準備將巴哈力出口到中亞市場。

  霍爾果斯荼蘼花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嵐說:「大列巴具備三項國家發明專利,巴哈力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產品,我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會繼續把它傳承下去,我們的產品不但要面向國內市場,更是面向中亞五國乃至全世界,今後我們將繼續優化產品質量,口感更加精細化,保質期更長,更利於流通。」

霍爾果斯饢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5億元,佔地約70畝,該項目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以「小饢餅撬動大產業」為思路,採取「加工+出口貿易+文旅」發展模式,打造集科研、包裝印刷、電子商務為一體的地產品加工基地,主要產品為多品種特色烤饢、麵包、列巴等。

  霍爾果斯市開建饢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秋潔說:「饢產業園依託霍爾果斯便捷的口岸優勢和園區的規模、產品特色優勢開展生產和經營,目前日產量達到40萬個,已實現200餘萬個饢產品的出口,今後,霍爾果斯饢產業園將圍繞特色饢產品的開發和提升,更好地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

相關焦點

  • 打造伊犁新名片 饢產業實現規模效益雙豐收
    > 11月27日,記者從伊犁州饢產業園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今年7月以來,伊犁州直以饢產業為突破口,做大做強「伊犁饢」品牌,昔日的傳統食品如今正成為帶動一方經濟發展的朝陽產業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高於一切
    近些年,我國被評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數量越來越多,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消失。而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消失,有人認為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每一個時代的人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每個時代傳承下來的項目都會帶有時代的色彩,而一些不受歡迎或者不被認可的項目自然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有人認為項目雖然消失了,但是它的精神卻傳承了下來,這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 黔東南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不得不知的故事
    2012年以來,我州先後出臺了《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年度考核辦法(試行)》、《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文件。這些地方性法規和政策,進一步保護了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環境,有效地促進了黔東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發展。
  • 永遠珍視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此為標誌,短短十幾年,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從初始的比較單一的項目性保護,走上了整體性、系統性的全面保護階段。2011年2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同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經在具有自覺性的科學保護的道路上邁進。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效是顯著的,其保護實踐顯示的意義,產生了重要的國際性影響。
  • 用石頭做的菜在陝西竟然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道作為非物質文化的名菜。河中的白色卵石,除了碾成石英砂、提煉矽,還有何用?這可在漢陰派上了另一種用場--用它氽肉餅湯,成了漢陰一道名菜,又是獨特小吃。此乃在中國少聽說,在中華菜譜中難覓其名,也算是一件奇事。陝西省非遺傳承人沈蘭品將一塊滾燙的白火石放進石鍋之中,迅速蓋上蓋子,鍋內熱氣翻騰,只聽呲呲的聲音從石鍋中傳出……「石頭可以做菜吃?」
  • 動態保護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
    原標題:動態保護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訪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王鳳蘭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就是要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得到持續的實踐與傳承,並提升其被繼承的可能性。在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究竟該保護什麼、如何保護,目前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 蒙古人必須知道的國家級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蒙古族勒勒車製作技藝蒙古族勒勒車製作技藝,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勒勒車又名大轆轤車、羅羅車、牛牛車,一直是蒙古族牧人重要的交通工具。
  • 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03-08 20:03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 「圖的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成果發布...
    《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主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與資源圖譜研究」首席專家、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蔡豐明主持開幕式並對「圖的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成果」介紹及作「非遺圖譜編制的總體構想與學術創新」主題報告。
  • 走進蟹螺藏族鄉,發現屬於石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石棉藏族壇壇酒釀造技藝:壇壇酒是石棉藏族的常備飲料,主要用於喜慶及各種禮儀場合,例如:結婚、生孩子、待客、過節、開路、做道場等等。爾蘇木雅藏族刺繡:爾蘇木雅藏族刺繡富有原始古樸的傳統技法,精巧奇妙的傳統構圖。
  • 神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 傳統文化傳承入心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是最古老、最鮮活的文化歷史傳統。為了傳承和保護好神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繼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神木市中小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意識,近年來,神木市文化館本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堅持開展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全市廣大中小學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
  • 非物質文化遺產C位出道的酸菜魚
    本素酸菜魚十五年匠心堅守,靠非物質文化遺產C位出道的酸菜魚~360天基地活水養殖黑魚專供,現撈現殺,魚骨熬湯,精選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酸菜調配的秘制湯底,多種辣度口味自由選擇,一條魚一鍋湯,熱油滋拉一聲響,滿桌飄香,撲鼻而來的濃鬱酸香引得人食慾大開,魚肉大片厚薄均勻,鮮美滑嫩,一口一口完全停不下來!別光吃魚肉,鍋裡的配菜也個個有料,入味非常。
  • 關於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常文廣新〔2015〕132號         關於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屬地調整的通知         各轄市(區)文廣體(新聞出版、教育文體、社會事業)局、市文化館: 為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工作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開始試運行
    歷時四年建設、布展,2021年元旦起,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開始試運行,免費向觀眾開放。 新年伊始,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開始試運行。
  • 每日一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旅遊部近日集中開展了一系列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遺產日非遺活動以線上活動為主,貼近年輕群體。1000餘部非遺傳承紀錄影像、非遺題材紀錄片進行公益性展播,多家網絡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
  • 韓國泡菜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韓國泡菜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12-06 21:04:20 來源:中國日報網 據韓聯社12月5日消息,韓國越冬泡菜文化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泡菜文化,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於韓國人來講,真正的韓國泡菜被稱為「媽媽的味道」,歲月愈久,味道愈濃。泡菜不僅僅是一道道小菜,更是一種力量、一種文化的體現,是代代相傳的技藝。泡菜博物館是韓國飲食文化的代表,於1986年在首爾市建立。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專題展在瀋陽順利舉行
    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堅定文化自信,傳承非遺文化及技藝,推動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2019年9月9日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主辦,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黃金文化專項公益基金管理委員會承辦,瀋陽萃華金銀珠寶股份有限公司具體承辦的「文化黃金 傳承創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專題展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 說白了,就是槓桿原理丨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二十二期...
    (第三期)千裡相逢的盛宴丨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四期)我能聽到麻花的笑聲丨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五期)合川一家人丨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六期)>來,幹了這碗75℃的雞湯丨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七期)魚,我所欲也丨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八期)船到橋頭自然直丨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九期)古鎮守望者丨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十期)
  • 邁向批判性遺產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知識困惑與範式轉型
    一、引言: 民俗學與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知識困惑 自2004年中國政府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來,以行政主導、廣泛的社會動員和明確的制度建構目標為特徵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在中國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