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泡菜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0-11-29 中國日報網

韓國泡菜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12-06 21:04:20 來源:中國日報網

據韓聯社12月5日消息,韓國越冬泡菜文化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泡菜文化,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於韓國人來講,真正的韓國泡菜被稱為「媽媽的味道」,歲月愈久,味道愈濃。泡菜不僅僅是一道道小菜,更是一種力量、一種文化的體現,是代代相傳的技藝。泡菜博物館是韓國飲食文化的代表,於1986年在首爾市建立。(圖片來源:東方IC)

...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註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籤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300聯繫;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繫,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相關焦點

  • 黔東南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不得不知的故事
    2012年以來,我州先後出臺了《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年度考核辦法(試行)》、《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文件。這些地方性法規和政策,進一步保護了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環境,有效地促進了黔東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發展。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花兒
    花兒,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流傳於中國西北部甘、青、寧三省(區)的漢、回、藏、東鄉、保安、蒙等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共同享有的民歌。
  • 關於批准並公布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關於批准並公布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2005〕4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和《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粵府〔2006〕70號)有關規定,經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席會議評定並向社會公示,現批准將廣州市「蘿崗香雪」等123個項目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予公布。
  • 蒙古人必須知道的國家級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6月7日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8,蒙古族養駝習俗蒙古族養駝習俗源遠流長。在歷史悠遠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駱駝在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同時,也成為人類最忠實的夥伴(夥伴)。鑑於駱駝對人類的貢獻,蠻荒時代的遊牧人視駱駝為天賜之神物,把駱駝的形象用以供奉可溯源於舜。
  • 永遠珍視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自序  中華民族具有保護、傳承優秀文化遺產的深厚傳統,但我國現代意義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卻是近十幾年的事情。2001年5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世界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我國的崑曲藝術名列其中。
  • 動態保護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
    原標題:動態保護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訪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王鳳蘭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就是要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得到持續的實踐與傳承,並提升其被繼承的可能性。在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究竟該保護什麼、如何保護,目前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 ...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宣紙製作...
    元代建立後,南北統一,經濟文化有所發展,尤其是繪畫的繁榮,使得宣紙有了極大的發展空間,宣紙作為畫家們發揮的基本工具而被重視起來,大大刺激了宣紙業的發展,加上宣紙製造工藝的日趨成熟,使宣紙生產有了長足的進步。明朝宣德年間(1426年—1435年)由皇室監製的「宣紙」加工紙的出現。
  • 那麼多美食 為何韓國人獨愛吃泡菜
    泡菜幾乎是韓國人生活飲食中必備配菜,而韓國也常常被稱為「泡菜國」。對於韓國人而言,泡菜似乎甚至超越了所謂美食的範疇,上升到文化品牌的地位。那麼,韓國人為什麼如此熱衷於泡菜呢?本期Dr.YOU關注韓國人與泡菜。
  •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四)——海歌
    2018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欽州海歌」入選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從最初的漁民自傳自唱、隨性而發,到如今音樂家譜曲、寫詞,海歌在新舊兩代人之間碰撞迸發,在傳承當中有了更多的生機與活力,走向了更大的舞臺!
  • 說白了,就是槓桿原理丨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二十二期...
    韓國泡菜也好,四川泡菜也罷,都得用鹽水來泡白菜。松溉這道鹽白菜卻是反著來:榨乾白菜的水分。每年立春前後,松溉鎮上的調味品廠便會從山東購進大量大白菜,每棵都重一公斤左右。這可能是中國最好的大白菜了,根肥葉茂、水分充足、口感爽脆、極適烹飪。川渝一帶習慣叫它「黃秧白」。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 走進蟹螺藏族鄉,發現屬於石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爾蘇藏族「環山雞節」:爾蘇藏族「環山雞節」是石棉縣爾蘇藏族每年農曆八月舉行的傳統節日,爾蘇語稱為「古扎子」意為過年,2007年3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選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爾蘇木雅藏族「母虎曆法」:「母虎曆法」是目前爾蘇、木雅人至今還在用於測算日子的方法,其功用與夏曆、殷歷、周曆等古代曆法和現在廣泛使用的黃曆有相似之處。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中國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技藝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是江蘇省揚州市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雕版印刷技藝古稱版刻、梓行、雕印等,是指將文字、圖像反向雕刻於木板,再於印板上刷墨、鋪紙施壓,使印版上圖文轉印於紙張的特殊技藝。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比活字印刷技藝早400多年。
  • 每日一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旅遊部近日集中開展了一系列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遺產日非遺活動以線上活動為主,貼近年輕群體。1000餘部非遺傳承紀錄影像、非遺題材紀錄片進行公益性展播,多家網絡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
  • 湖北「三國傳說」等21項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中新社武漢12月4日電   記者4日從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由湖北省申報的「三國傳說」、「伯牙子期傳說」、「武漢雜技」、「越調」、「楚劇」、「嶽家拳」、「趙李橋磚茶製作技藝」等21個項目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生產標準探微
    關鍵詞:傳統美術; 非物質文化遺產; 生產標準; 動態  作者簡介:張兆林(1980-),男,山東濟寧人,文學博士,聊城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山東省民間美術資源保護與研發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羨林學者培育工程」「光嶽英才支持計劃」入選學者
  • 中國結成韓國文化遺產?網友:偷國名不虛傳,果然是「宇宙起源」
    近日有網友發現,我們熟悉的中國結,出現在了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上,而從韓國人發布的內容來看,中國結已經成功申請了韓國國內的「國家無形文化遺產22號」,按照網友熟悉的韓國人的套路,網友不僅諷刺道,「韓國人下一步是不是要在世界申遺了?」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高於一切
    近些年,我國被評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數量越來越多,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消失。而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消失,有人認為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每一個時代的人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每個時代傳承下來的項目都會帶有時代的色彩,而一些不受歡迎或者不被認可的項目自然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有人認為項目雖然消失了,但是它的精神卻傳承了下來,這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 蔡李佛拳、白眉拳、粵謳等入選白雲區級非遺名錄
    白雲區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管是傳承千年的重陽登高,還是獨具特色的舞火龍,都是白雲寶貴的文化基因。為進一步深挖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白雲區自2011年起,著手挖掘申報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今年4月,區文廣新局正式啟動白雲區第六批區級非遺項目申報工作。
  • 泥塑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而成,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5月20日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而成。泥塑的材料一般選用帶些粘性又細膩的土,經過捶打、摔、揉,有時還要在泥土裡加些棉絮、紙、蜂蜜。製作出精美、樸實、直觀、形象、誇張、逼真的作品。但在珍藏時間上極具挑戰性,且具有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