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多5項!蔡李佛拳、白眉拳、粵謳等入選白雲區級非遺名錄

2021-01-14 大洋網

大洋網訊 近日,白雲區非遺項目家族迎來新成員,分別是:廣州琺瑯製作技藝、蔡李佛拳白眉拳、粵謳、嶺南篆刻。

白雲區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管是傳承千年的重陽登高,還是獨具特色的舞火龍,都是白雲寶貴的文化基因。為進一步深挖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白雲區自2011年起,著手挖掘申報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今年4月,區文廣新局正式啟動白雲區第六批區級非遺項目申報工作。經專家論證推薦,日前,白雲區第六批非遺項目名錄公布,傳統技藝類廣州琺瑯製作技藝,傳功體育、遊藝與雜技類蔡李佛拳和白眉拳,曲藝類粵謳和嶺南篆刻等5項非遺項目入選白雲區非遺文化遺產名錄。此次入選的區級非遺項目種類豐富,鮮明特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至此,白雲區非遺名錄共計13項,其中根雕等區級非遺項目13項,洪拳等市級項目6項,舞火龍等省級項目3項。

日前,白雲區已為新入選的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授牌,廣州琺瑯製作技藝、蔡李佛拳、白眉拳、粵謳、嶺南篆刻5個項目被授予"白雲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新晉白雲區非遺項目都有哪些特色?

廣州琺瑯製作技藝

廣州琺瑯亦稱畫琺瑯,是指在底胎上用琺瑯直接作畫,用琺瑯釉燒制的一種技藝,自清康熙年間傳入廣東,歷經興盛與衰落,現今仍有流傳。廣州琺瑯根據胎地種類,可分為金胎琺瑯、銀銅胎琺瑯、瓷胎琺瑯、鐵胎琺瑯等,其表現內容主要為肖像、人物、風景、靜物等。

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是南拳的一種,為廣東新會人陳享創編。陳享幼年習佛家拳、蔡家拳與李家拳,後在實戰中總結經驗,融三家拳術之長,自成體系,故名"蔡李佛拳"。白雲區蔡李佛拳是由蔡李佛拳第四代弟子鄭抒靈及其徒弟傳承和發展,目前在石井、江高、三元裡等地均開設了武術訓練基地。

白眉拳

白眉拳是我國傳統武術南拳的拳種之一,據傳是晚清時期四川峨眉山白眉道長所創,後三傳俗家張禮泉。張禮泉通過設館授徒,將白眉功夫推向珠三角及海外。白眉拳的特點是短小精悍,攻防同體,直取橫破。白眉拳在廣州主要分布在白雲區金沙街橫沙村、江高鎮江村等地。

粵謳

粵謳是一種廣東民間曲藝,是粵語地區過去近三百年間一度流行的說唱形式,屬粵調歌謠。粵謳的音樂組織完備,最初是用琵琶伴唱,後改楊琴,亦可清歌。每四句一節,一節之間有過序,全歌結束後奏煞板。南海橫沙鄉(今金沙街橫沙村)的招子庸在道光8年(1828)編撰了《粵謳》一書,是最早、最系統和完善地保存和收錄粵謳這種廣東民間曲藝的書籍。

嶺南篆刻

篆刻是以石材為主要材料,以刻刀為工具,以漢字為表現對象,由中國古代的印章製作技藝發展而來的一門獨特的鐫刻藝術。嶺南篆刻是嶺南印人將篆刻與嶺南地區文化相結合,發展出的具有獨特嶺南審美特徵的一種文化。現廣州嶺南印社是傳承嶺南篆刻的代表性群體組織。

規劃:讓非遺文化在白雲"活"起來

下一步,白雲區將持續推進非遺代表性項目深入保護,促進非遺保護單位和代表性傳承人傳習活動的開展,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文化,讓非遺文化在白雲"活"起來。此外,還將協助新入選的5項區級非遺項目成立傳承基地,搭建起非遺項目教學、傳習、培訓、展示、研究、研討、交流的平臺。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肖桂來 通訊員陳若蘭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

相關焦點

  • 白眉拳、廣式燒臘,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廣州市白雲區再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近日公布了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由白雲區推薦申報的劉智強(白眉拳技藝)、朱嶽爭(廣式燒味製作技藝)2名代表性傳承人榜上有名。
  • 直播紅木宮燈製作全流程、非遺教材《洪拳》上線
    大洋網訊 走進武館學洪拳,打開抖音繪宮燈,登上官微長知識……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白雲區非遺保護中心組織多個非遺項目,以「線上直播+線下體驗」的形式開展了多場主題活動,並通過在線上推出非遺法律法規學習、區非遺通識教材《洪拳》電子書等,為廣大群眾送上內涵豐富、選擇多樣的非遺日
  • 線上直播+線下體驗,白雲推出非遺「套餐」
    走進武館學洪拳打開抖音繪宮燈登上官微漲知……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白雲區多個非遺項目以「線上直播+線下體驗」的形式開展多場主題活動為群眾送上內涵豐富的非遺日「套餐」讓白雲非遺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多維科普非遺直播、教材與法律齊亮相白雲非遺玩直播為了讓市民足不出戶徜徉非遺的多彩世界,區非遺保護中心攜手洪拳、白眉拳、蔡李佛拳、紅木宮燈等白雲重點非遺項目,於非遺日當天分時段開展線上直播活動,通過講解、演示等互動感極強的方式,展現白雲非遺的歷史沿革與傳承技藝,並在「文化白雲」官方微信公眾號分享直播入口
  • 灰塑琺瑯白眉拳陳式太極 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讓他們近距離感受花都非遺文化的魅力。今年6月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花都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展演暨遊園活動圍繞「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主題展開,內容豐富多彩。包括有廣州灰塑、瑞嶺盆景、釘金繡裙褂製作技藝、黃豆醬傳統製作技藝、獅嶺打銅技藝、李氏正骨等非遺項目特色展示。也有廣州灰塑、利農蒸酒製作技藝、嫁女餅製作技藝、白眉拳、陳式太極拳等非遺項目互動體驗。
  • 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2020-07-25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北「三國傳說」等21項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中新社武漢12月4日電   記者4日從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由湖北省申報的「三國傳說」、「伯牙子期傳說」、「武漢雜技」、「越調」、「楚劇」、「嶽家拳」、「趙李橋磚茶製作技藝」等21個項目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武昌魚」入選省級非遺名錄
    昨日獲悉,我省公布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市「武昌魚製作技藝」等16個項目入選,至此我市省級項目已達50項。  武昌魚學名團頭魴,最早得名與三國東吳故都的古武昌有關,當時就有「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的民謠,此後王安石、蘇軾、岑參、毛澤東等歷代名人都寫過吟詠武昌魚的詩詞。
  • 線上教拳、創作抗疫主題作品……白雲非遺傳承人助力戰「疫」
    談及當前學習非遺拳種的意義,非遺洪拳市級傳承人馮亦慧、非遺白眉拳區級傳承人劉智強一致認為,這不僅是對文化的傳承,更是防控疫情的需要。疫情期間,他們堅持非遺教學「不斷檔」,通過錄製視頻進行線上教學的方式,讓網友們足出不戶便可鍛鍊身體,以強健的體魄面對疫情挑戰。
  • 花都新增5個區級非遺項目!
    花都區第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示了!有五個非遺項目入選快往下看吧!!近日,我區公布了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駱秉章民間故事傳說、獅嶺打銅技藝等5個項目被列入我區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截至目前,我區區級「非遺」項目已有11個。
  • 甘肅瑪曲傳承保護草原文化 建立非遺名錄13類43項
    鍾欣 攝中新網蘭州8月19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連日來,在甘肅甘南瑪曲草原上,為活態傳承和保護藏族非遺文化而展示的「流動文化體驗館」吸引海內外遊客駐足體驗、拍照。現場搭建起以一戶遊牧家庭為單位的「遊牧帳篷」,展現瑪曲縣藏民族從事遊牧生產、逐水草而居,形成獨具特色的遊牧文化畫卷。
  • 駱駱聲學堂 | 廣州白眉拳太「勁爆」!威勢逼人快無影
    駱駱聲學堂 | 廣州白眉拳太「勁爆」!白眉拳內含多套拳法主要流行於我國南方地區在廣州、佛山等地均有發展從5歲開始學習功夫的劉智強是廣州市非遺白眉拳傳承人他介紹,白眉拳的功夫特點是龍之快虎之猛,威勢逼人有橋橋上過,無橋地下鑽
  • 【方志四川•資治】孫學元 瓦西木一 ‖ 試談美姑縣非遺保護傳承...
    陣地意識、堅守意識,切實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賴以生存的鄉村文化生態;以創新的精神,持續不斷推進非遺走生產性保護之路,開創了美姑縣非遺搶救、保護、傳承、發展和利用工作,並取得引人矚目的成績:截至2017年底,全縣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5項(彝族克智、彝族婚俗、尼木措畢祭祀、畢摩繪畫、畢摩音樂),國家級檔案文獻遺產名錄1項(彝族畢摩文獻),省級6項,州級12項,縣級89項,州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個
  • 安徽銅陵加強非遺技藝傳習
    記者12月28日從安徽省銅陵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今年以來,銅陵市文化和旅遊局多措並舉,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工作,特別是加強非遺技藝傳習,建立失蠟法、東鄉武術、白姜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傳習基地。截至目前,今年已經培訓非遺傳承人2000餘人次。
  • 整理 融合 創新 台州非遺的三個主題詞
    目前,台州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06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41項。歷史的饋贈,值得後人妥善保護,細心封存。近5年來,我市非遺理論研究交出了一張漂亮的答卷:組織編寫了《台州亂彈常用音樂研究》《台州亂彈》《濟公傳說》《杜式太極拳》《台州市中小學師生剪紙大賽優秀作品集》等書籍。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十佳百優」圖書評選活動,《堅守者——台州市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口述》等10本非遺書籍入選。《台州地方藝術》這一教材內容涵蓋9個縣(市、區)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向世界展示多面海南 非遺追上新潮流
    目前,我省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00多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82項,其中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名錄28項,最具海南文化特色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業內人士看來,非遺需要傳承,也需要傳播。能把「老手藝」「老樣子」繼承下來固然重要,能把「老手藝」「老樣子」告訴更多的人同樣重要。
  • 鄉愁印跡|剛柔相濟,注重實戰——深圳龍崗愛聯白眉拳
    白眉拳深圳龍崗愛聯白眉拳,是龍崗客家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拳術。白眉派功夫源出少林。清朝年間,河南嵩山少林寺赤眉收了五名弟子。其中,他的高徒白眉練武頗有慧根。白眉派第四代傳人為張禮泉,他得到白眉拳技真傳後,將白眉拳發揚光大,有「南方五虎將」的美譽。並在抗日期間,他任黃埔軍校武術總教官,培養了大批英勇善戰的將士。上世紀三十年代,龍崗愛聯新屯人李世強,慕名前往廣州拜張禮泉為師。習得白眉功夫真傳後,他返回龍崗廣收徒弟,將白眉拳技帶回家鄉,白眉派功夫,自此在龍崗落地生根。
  • 讓非遺擁有更好未來(文化脈動)
    個非遺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周年。截至目前,我國有40項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總數位居世界第一。經過10餘年,這些項目在申遺成功前後的保護傳承情況如何?積累了哪些保護經驗?發展還面臨哪些困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到多地進行了調研。
  • 不過錯過的廣州地標——白雲區元旦春節旅遊打卡攻略
    白雲山是國家5A級景區,位於廣州市東北部,為南粵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稱。白雲山山體寬闊,由30多座山峰組成,為廣東最高峰九連山的支脈。 城市規劃展覽中心為國家3A級景區,集規劃、國土和城市文化綜合展示於一體的公益性規劃展覽館,兼具科普、政民互動、學術交流、城市綜合信息查詢、規劃公示等功能,立體而生動地展示了廣州城市建設發展的脈絡和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