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2月28日從安徽省銅陵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今年以來,銅陵市文化和旅遊局多措並舉,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工作,特別是加強非遺技藝傳習,建立失蠟法、東鄉武術、白姜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傳習基地。截至目前,今年已經培訓非遺傳承人2000餘人次。
該市重視非遺傳統挖掘記錄,常態化開展非遺項目普查工作,編輯出版《非物質文化遺產田野調查彙編(銅陵卷)》《銅陵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等。目前,全市共摸排登記非遺線索205條,公布市級非遺名錄35項,縣區級非遺名錄58項,申報省級保護名錄8項。啟動「樅陽腔」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工作,深入挖掘樅陽腔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價值,以實現對樅陽腔的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
設立了非遺專項經費,用於支持非遺傳承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積極申報省級非遺保護專項補助資金,銅陵白姜製作技藝傳習基地建設、東鄉武術傳習基地建設、竹馬燈傳習所展陳提升工程爭取省級非遺專項資金30萬元。建立了失蠟法、東鄉武術、白姜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傳習基地,支持非遺項目搶救性記錄和非遺傳承傳播。
積極組織非遺展示展演,利用文化遺產日、民俗節慶日等,積極舉辦非遺文化巡迴展、文化遺產進社區、進校園等活動,加大非遺傳承傳播力度,讓更多人近距離地感受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提升公眾對非遺傳承保護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該市推動非遺數位化建設,充分利用網際網路、雲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和管理模式,建立統一、規範、共享的全市非遺保護大數據管理機制。
在此基層上,推進「非遺+網際網路」「非遺+電商」「非遺+旅遊」「非遺+扶貧」,推進非遺企業入駐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積極參與網絡平臺「非遺購物節」。組織非遺扶貧品牌樅陽大鼓書、小磨麻油、佘家貢姜以及非遺扶貧帶頭人積極參與「非遺扶貧品牌行動和優秀帶頭人」推選活動。舉辦非遺購物節、非遺惠民消費季活動,為各類特色展品提供線下集中銷售平臺,體現非遺技藝的文化價值和商品價值,推進非遺傳承利用。
傳習龍燈製作技藝 圖片來自網絡
責編:楊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