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走進武館學洪拳,打開抖音繪宮燈,登上官微長知識……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白雲區非遺保護中心組織多個非遺項目,以「線上直播+線下體驗」的形式開展了多場主題活動,並通過在線上推出非遺法律法規學習、區非遺通識教材《洪拳》電子書等,為廣大群眾送上內涵豐富、選擇多樣的非遺日「套餐」,讓白雲非遺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多維科普:非遺直播、教材等齊亮相
為了讓市民足不出戶徜徉非遺的多彩世界,白雲區非遺保護中心攜手洪拳、白眉拳、蔡李佛拳、紅木宮燈等白雲重點非遺項目,於6月13日分時段開展線上直播活動,通過講解、演示等方式,展現白雲非遺的歷史沿革與傳承技藝,並在「文化白雲」微信公眾號分享直播入口,介紹非遺項目。
「做一盞宮燈,首先要組裝好燈架,然後在磨砂玻璃上畫畫。」直播間裡,廣式紅木宮燈第四代傳承人盧碧瑤一邊向觀眾介紹宮燈的製作流程,一邊熟練地製作起來,不一會兒,一盞古色古香的宮燈就出現在了鏡頭前。盧碧瑤表示,這場直播主要介紹宮燈的款式和製作技藝,讓觀眾更清楚地看到每一個步驟,從而對這一非遺文化產生興趣。同樣,在合勁道武館、鄭抒靈蔡李佛拳館中,白眉拳與蔡李佛拳「課堂」也在直播中熱鬧地拉開序幕,各種用於日常防身的招數紛紛亮相,網友直呼過癮。
值得一提的是,白雲區非遺通識教材《洪拳》電子書教程也於當天在線上推出,系統展現非遺洪拳文化形象。白雲區文化館負責人介紹,該教材由區文化館牽頭編著,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傳播非遺知識,讀起來輕鬆有趣而又乾貨滿滿,將派發給白雲多所學校及傳承基地,鼓勵青少年學習。
薪火相傳:青少年積極參與非遺展演
非遺文化的源遠流長依賴於一代代的薪火相傳。當天,白雲區不少青少年加入到非遺表演中,為非遺傳承注入了希望。
「吼!哈!嘿!」非遺洪拳市級傳承人馮亦慧一聲令下,幾十名弟子整齊劃一地擺出挑、衝、推等洪拳姿勢,以聲助威,氣勢逼人。他們當中,年齡最小的不到10歲。馮亦慧的大女兒馮敏婧今年14歲,她5歲就開始練習洪拳,曾多次在洪拳比賽中斬獲大獎,其在抖音上發布的一段表演視頻獲得了近20萬的點擊量。
馮亦慧告訴筆者,青少年是洪拳傳承的中堅力量,自己在珠三角一帶開了46間武館,發展弟子3萬餘人,並將8所學校作為洪拳教學基地。「洪拳有200多年歷史,現在成為了白雲一些學校的課間操,下一步計劃編排成表演性節目,在青少年群體中推廣。」
在廣式紅木宮燈製作技藝傳承基地裡,幾名身穿漢服的小學生正舉著宮燈,向直播間的觀眾展示宮燈精緻的雕刻與優美的圖飾。據了解,廣式紅木宮燈起源於明朝,在中國燈具發展史上佔有非常獨特的地位,兼具照明和裝飾的用途。「我對宮燈散發出的古典文化氣息非常著迷,從三年級開始學習製作廣式紅木宮燈,從一開始無處下手到現在組裝宮燈只需要5分鐘時間。」看著自己的技藝在漸漸進步,神山第一小學五年級學生黃建怡表示,傳承這項非遺的動力也更足了。
為鼓勵更多青少年了解白雲非遺文化、參與傳承非遺項目,白雲區圖書館聯合區非遺保護中心舉辦「線上」「線下」(廣州購書中心白雲店)非遺主題圖書薦購、非遺館藏資源推薦及非遺文化傳播活動,用書本搭建起青少年認識非遺的橋梁。據悉,該活動將延續至6月20日。
【來源:大洋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