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花兒

2021-01-13 騰訊網

花兒,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流傳於中國西北部甘、青、寧三省(區)的漢、回、藏、東鄉、保安、蒙等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共同享有的民歌。

花兒的歷史

花兒因在歌詞中將女性比作花朵而得名,它誕生於明代初年,以漢語演唱為主。除人們在平常田間勞動、山野放牧以及旅途中即興漫唱外,每年還要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自行舉行規模盛大的民族競唱活動——「花兒會」。

花兒在當地被稱為「漫花」,由於其發音多帶「兒」音,在外人聽來便有「漫花兒」。當地青年男女會在「花兒會」的這一天背起乾糧,到附近山中「漫花兒」去。他們以歌會友,有的單打獨唱,有的一問一答,有的相互對唱,形式多樣,自由而散漫,所以稱為「漫花兒」。

花兒分類及分布地區

花兒因音樂特點、歌詞格律和流傳地區不同,又分為「河湟花兒」「洮岷花兒」和「六盤山花兒」3大類。其中流行於固原地區的花兒又分為:「河州花兒」和「山花兒」。

第一類「河州花兒」,它發源於河州地區,相當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轄域,遍及臨洮、康樂、和政、廣河、永靖、夏河等縣,有的甚至流傳到寧夏。

第二類「洮岷花兒」,在洮岷地區,即甘肅省的臨潭、岷縣、卓尼一帶。

第三類「西寧花兒」,它發源於西寧地區,在青海省的西寧、湟源、貴德、樂都、循化一帶。

花兒的曲調

花兒具有音樂高亢、悠長、爽朗,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鮮明等特點。其音樂形象絢麗多彩,文學內容豐富。用比、興、賦的藝術手法即興演出反映生活、愛情、時政、勞動等內容。

另外,在河湟地區有著上百種的曲調,不同的曲調不同「令」。按流行地分為「河州令」「湟源令」「川口令」「互助令」「西寧令」。按照花兒的襯詞又分「白牡丹令」「尕馬爾令」「好花兒令」「花花尕妹令」「溜溜兒山令」「楊柳兒姐令」「咿呀咿令」「水紅花令」等。

花兒的內容

花兒的內容有情歌、生活歌以及本子歌。花兒的主體是情歌,其藝術水平高超,充滿思想激情,集歷代勞動人民群眾的智慧於一體,是花兒中最精彩、最動人、最豐富的部分。生活歌指的是情歌之外反映人們生活的內容,前景廣闊。本子歌花兒的唱詞分為「散花」「本子花」,其中「散花」為單首或幾首獨立成篇表達比較簡單內容,「本子花」則是反映歷史故事的花兒,其特徵為表現內容與故事的聯貫和富有敘事性。

花兒的現狀

隨著經濟大潮和現代文明的衝擊與滲透,在當地有著深厚群眾基礎的花兒的生存空間正在面臨著萎縮,原有農村生活被打破。再加上現在很多年輕姑娘與小夥已不能滿足原有的生存方式,紛紛離開家長外出賺錢和尋找新的生活夢想,熱愛花兒並為之努力的傳唱把式越來越少見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責編:賈亭沂

相關焦點

  • ...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宣紙製作...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宣紙是傳統手工紙的傑出代表,宣紙是中國獨特的手工藝品,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因其具備耐老化、不變色、少蟲蛀、壽命長等特點,故有「國之瑰寶」「紙壽千年」的美譽。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中國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技藝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是江蘇省揚州市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雕版印刷技藝古稱版刻、梓行、雕印等,是指將文字、圖像反向雕刻於木板,再於印板上刷墨、鋪紙施壓,使印版上圖文轉印於紙張的特殊技藝。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比活字印刷技藝早400多年。
  • 韓國泡菜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韓國泡菜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12-06 21:04:20 來源:中國日報網 據韓聯社12月5日消息,韓國越冬泡菜文化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泡菜文化,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於韓國人來講,真正的韓國泡菜被稱為「媽媽的味道」,歲月愈久,味道愈濃。泡菜不僅僅是一道道小菜,更是一種力量、一種文化的體現,是代代相傳的技藝。泡菜博物館是韓國飲食文化的代表,於1986年在首爾市建立。
  • 永遠珍視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項維護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國際性課題。因為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不僅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財富,也是屬於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保護優秀的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施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公告制度。目前,我國已成為擁有該組織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急需保護瀕危項目和保護實踐示範項目最多的國家。
  • 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提名揭曉,中國2項入圍
    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提名揭曉,中國2項入圍中國鴨綠江沿岸一個鳥語花香的河口,緬甸高山上矗立的古老的八卦寺,奧地利的一條深受尋求刺激者歡迎的高山公路,這些都是今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提名名單。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是以筆、墨、紙等為主要工具材料,通過漢字書寫,在完成信息交流實用功能的同時,以特有的造型符號和筆墨韻律,融入人們對自然、社會、生命的思考,表現出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人格精神與性情志趣的一種藝術實踐。中國書法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與演變而發展,歷經3000多年,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
  • 每日一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來源:新華社)【知識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可以是傳統口頭文學、美術書法等藝術形式,也可以是禮儀節慶等民間風俗。
  • 蒙古人必須知道的國家級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5年11月2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宣布了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蒙古國聯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 榮列榜中。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蒙古族勒勒車製作技藝蒙古族勒勒車製作技藝,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勒勒車又名大轆轤車、羅羅車、牛牛車,一直是蒙古族牧人重要的交通工具。
  • 黔東南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不得不知的故事
    特別是2009年9月30日,侗族大歌成功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實現了貴州省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零的突破,對我州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截止2019年底,我州共有48人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39人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94人入選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4013人。紮實推進民族文化進校園工作。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尚未收到埃及對中國山寨「獅身人面像」的...
    新華網合肥5月27日電(記者呂秋平 詹婷婷 朱青)針對近日河北石家莊山寨「獅身人面像」事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主任基肖爾·拉奧27日在此間表示尚未收到埃及官方對此事的正式投訴。    「據我所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尚未收到埃及官方的正式投訴。我目前對此事的了解都是通過媒體報導獲知的。」
  • 讓非遺擁有更好未來(文化脈動)
    核心閱讀  隨著我國多項非遺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成功,社會各方面對非遺的傳承發展給予很大支持  申遺成功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不同非遺項目的保護發展還需要解答各類問題    2019年是粵劇、南音、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格薩(斯)爾》等25
  • 動態保護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
    原標題:動態保護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訪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王鳳蘭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就是要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得到持續的實踐與傳承,並提升其被繼承的可能性。在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究竟該保護什麼、如何保護,目前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合作夥伴座談會舉行
    12月29日下午,一年一度的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合作夥伴座談會在北京線下和線上同步召開。長沙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剛出席長沙分會場活動。本次會議從中國14座聯合國創意網絡城市中選取了北京、南京、長沙、揚州、澳門五個城市作為代表發言。
  • 【人類遺產·瑰麗文化】西班牙世界遺產之安達盧西亞篇
    2016年,西班牙安特克拉石墓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西班牙瓦倫西亞法雅節被列為非物質遺產...也許這就是西班牙的魅力所在,不僅有令人嚮往的陽光、沙灘,刺激你味蕾的饕餮美食,還有豐富多彩、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那麼西班牙到底擁有多少世界遺產呢?
  • 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生產標準探微
    為了更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工作,可選擇部分項目為示範推進標準研究工作,待相關研究工作較為成熟之後再推廣,而選取已經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且已經進入公共領域特別是進入市場經濟的項目,能夠更好地發揮其樣板作用。研究者要在學術反思的基礎上與政府有關部門、生產企業、項目傳承人等努力建構起溫情且動態的有利於具體非遺項目傳承、發展轉化的標準體系,從而推動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發展。  注釋  [1]苑利:《〈名錄〉時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江西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
  • 關於批准並公布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關於批准並公布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2005〕4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和《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粵府〔2006〕70號)有關規定,經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席會議評定並向社會公示,現批准將廣州市「蘿崗香雪」等123個項目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予公布。
  • 中國太極,成功申遺!看仙居高山之巔太極表演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中國單獨申報的
  • 從瑞安山旮旯到聯合國會議桌,這個「字」承載了這麼多值得玩味的...
    11月28日至29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溫州市人民政府、中國印刷博物館主辦的「中國活字印刷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履約實踐十周年系列活動在瑞安舉行。 在此,我們特邀十年前該項目申報材料的執筆人和申報過程的主要工作參與者之一、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叢書《木活字印刷技術》作者吳小淮先生撰文,披露瑞安木活字印刷傳承、保護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首場「重振摩蘇爾」倡議國際會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首場「重振摩蘇爾」倡議國際會議 2018-09    當地時間9月1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辦首場關於「重振摩蘇爾」倡議的國際會議。
  •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四)——海歌
    2018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欽州海歌」入選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從最初的漁民自傳自唱、隨性而發,到如今音樂家譜曲、寫詞,海歌在新舊兩代人之間碰撞迸發,在傳承當中有了更多的生機與活力,走向了更大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