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用石頭做的菜在陝西竟然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1-01-09 雜說雅頌

雜說百家,雅頌千年。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道作為非物質文化的名菜。

河中的白色卵石,除了碾成石英砂、提煉矽,還有何用?這可在漢陰派上了另一種用場--用它氽肉餅湯,成了漢陰一道名菜,又是獨特小吃。此乃在中國少聽說,在中華菜譜中難覓其名,也算是一件奇事。

陝西省非遺傳承人沈蘭品將一塊滾燙的白火石放進石鍋之中,迅速蓋上蓋子,鍋內熱氣翻騰,只聽呲呲的聲音從石鍋中傳出……「石頭可以做菜吃?」食客們紛紛表示難以置信,沈師傅隨即耐心地向客人們解釋白火石汆湯的由來。幾分鐘過後當蓋子掀開的那一刻,一股獨特的香味撲鼻而來。

清乾隆七年從湖南長沙移民來漢陰的李氏第四代李訓發,在月河中拾到白色如玉和晶瑩剔透的卵石,拿回家玩,突發奇想:漂亮的白色河卵石常年躺在河水中,何不將燒紅的白色河卵石放入高湯中,使小肉丸氽熟,湯激沸?經過試驗,果然不錯,不僅肉丸異樣香酥,而且湯汁特別鮮美,比常規辦法燒的肉丸湯好的多。食用後,人們發現,白火石氽湯不僅能進補,還能去心火及虛火上升,治牙痛、咽炎和口腔炎症。

到了民國,李氏第七代李傳澤妻子劉裕雲在燒烹上做了改進,將肉丸改成薄肉餅,易於氽煮,並添加了香菇、木耳、紅棗,達到了更好效果。白火石氽湯原是漢陰城李氏家族的一道名菜,後來流傳至城區上流社會,經李家成2008年春《漢陰風情》一書推介,引起眾多人興趣,進一步推廣開了,現已在漢陰賓館酒店、農家樂風靡起來,並普及到了百姓。

2015年12月26日,白火石汆湯選進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沈蘭品從此也成為非遺傳承人。為讓更多人了解和感受白火石汆湯文化的價值精髓,同時也為了更好的傳承和推廣,沈老先生規劃了白火石汆湯的發展藍圖,希望能夠將白火石汆湯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相關焦點

  • 說白了,就是槓桿原理丨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二十二期...
    做鹽白菜的第一步是清洗和切剖。小棵的對剖,大棵的一橫一豎剖成菊花瓣,都不要切斷,底部連著一點兒,方便集中搬運。第二步是醃製,用適量的鹽進行第一次發酵。鹽白菜是一種必須經過次發酵才能得到的醃製品,就好比炒回鍋肉,肉片第一次下鍋時間再短也是一道不能少的儀式。
  • 永遠珍視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此為標誌,短短十幾年,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從初始的比較單一的項目性保護,走上了整體性、系統性的全面保護階段。2011年2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同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經在具有自覺性的科學保護的道路上邁進。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效是顯著的,其保護實踐顯示的意義,產生了重要的國際性影響。
  • 蒙古人必須知道的國家級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蒙古包包內寬敞舒適,是用特製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圍欄支撐),用兩至三層羊毛氈圍裹而成,之後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捆綁而成,其頂部用「烏耐」作支架並蓋有「布樂斯」,以呈天幕狀。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烏日何」,可通風、採光,既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移動,適於輪牧走場居住。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高於一切
    近些年,我國被評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數量越來越多,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消失。而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消失,有人認為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每一個時代的人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每個時代傳承下來的項目都會帶有時代的色彩,而一些不受歡迎或者不被認可的項目自然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有人認為項目雖然消失了,但是它的精神卻傳承了下來,這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 動態保護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
    原標題:動態保護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訪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王鳳蘭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就是要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得到持續的實踐與傳承,並提升其被繼承的可能性。在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究竟該保護什麼、如何保護,目前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 非物質文化遺產巴哈力在霍爾果斯饢產業園做強做優
    今年以來,霍爾果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在常態化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保障饢產業園的生產運行,讓入駐企業在饢產業園做強做優。  位於饢產業園的霍爾果斯荼蘼花事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新疆特色食品的企業,很多產品的智慧財產權已申請註冊國家專利,其中對特色食品巴哈力更是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大力傳承。
  • 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03-08 20:03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 黔東南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不得不知的故事
    2012年以來,我州先後出臺了《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年度考核辦法(試行)》、《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文件。這些地方性法規和政策,進一步保護了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環境,有效地促進了黔東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發展。
  • 走進蟹螺藏族鄉,發現屬於石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石棉藏族「彌卦」製作技藝:「彌卦」是石棉縣藏族特有的傳統手工服飾,用自產的綿羊毛和犛牛毛經過多道工序紡織而成。木雅藏族年俗:年俗,木雅語稱為「gu qu mu」,木雅人又用漢語稱為「燒賻紙」,是木雅藏族一年中最為重要的日子。
  • 「圖的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成果發布...
    《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主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與資源圖譜研究」首席專家、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蔡豐明主持開幕式並對「圖的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成果」介紹及作「非遺圖譜編制的總體構想與學術創新」主題報告。
  • 神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 傳統文化傳承入心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是最古老、最鮮活的文化歷史傳統。為了傳承和保護好神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繼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神木市中小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意識,近年來,神木市文化館本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堅持開展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全市廣大中小學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
  • 邁向批判性遺產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知識困惑與範式轉型
    「解放而非凝固『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存在的語境,無論是在理論的層面還是在實踐的層面上,都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佳保護;而這一語境也最好由產生與保存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區來設定。」[注]劉朝暉則提出了非遺的認定和保護過程中遺產主體與遺產保護主體分離的悖論,主張通過參與式保護,使得「自上而下」的實踐模式與「自下而上」的參與情感相結合,創造出非遺的整體性保護模式。
  •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針療法」:用一根銀針 行仁愛之術
    8月22日晚,中國山西說唱劇《九針》在山西戲劇職業學院華夏劇場上演,這臺劇目讓觀眾在欣賞舞臺藝術的同時,了解和認識到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針療法」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對中華民族的生存與健康作出的巨大貢獻。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 非物質文化遺產C位出道的酸菜魚
    本素酸菜魚十五年匠心堅守,靠非物質文化遺產C位出道的酸菜魚~360天基地活水養殖黑魚專供,現撈現殺,魚骨熬湯,精選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酸菜調配的秘制湯底,多種辣度口味自由選擇,一條魚一鍋湯,熱油滋拉一聲響,滿桌飄香,撲鼻而來的濃鬱酸香引得人食慾大開,魚肉大片厚薄均勻,鮮美滑嫩,一口一口完全停不下來!別光吃魚肉,鍋裡的配菜也個個有料,入味非常。
  • 關於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常文廣新〔2015〕132號         關於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屬地調整的通知         各轄市(區)文廣體(新聞出版、教育文體、社會事業)局、市文化館: 為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工作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開始試運行
    歷時四年建設、布展,2021年元旦起,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開始試運行,免費向觀眾開放。 新年伊始,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開始試運行。
  • 每日一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旅遊部近日集中開展了一系列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遺產日非遺活動以線上活動為主,貼近年輕群體。1000餘部非遺傳承紀錄影像、非遺題材紀錄片進行公益性展播,多家網絡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
  • 北海市統計局組織開展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專項活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承載中華民族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民族團結的基礎,也是人類智慧的體現。12月2日,北海市統計局組織全體黨員幹部開展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專項活動。我局黨員幹部前往北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展覽館,講解員詳細介紹了北海的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向大家展示北海粵劇的傳統戲服和道具,並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座談會。進一步提高我局黨員幹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加深對北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歷程、重要價值、保護與發展的方法政策的了解。
  • 韓國泡菜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韓國泡菜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12-06 21:04:20 來源:中國日報網 據韓聯社12月5日消息,韓國越冬泡菜文化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泡菜文化,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於韓國人來講,真正的韓國泡菜被稱為「媽媽的味道」,歲月愈久,味道愈濃。泡菜不僅僅是一道道小菜,更是一種力量、一種文化的體現,是代代相傳的技藝。泡菜博物館是韓國飲食文化的代表,於1986年在首爾市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