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我們怎樣理解科學

2021-01-15 科學網

 

要想讓科學在中國茁壯生長,首先要正確理解科學,理解科學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環境。

 

科學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然而,如果把科學視為工具,過分從功利目的出發去看待科學研究,就是對科學本質的偏離。科學的動力是求知,如果一切以實用價值來衡量,就很難形成原創性研究,也很難走到世界最前列。

 

科學的認知體系中包含「不可知論」。科學認為對於現實的認識是不可能窮盡的,科學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有許多領域和內容都是科學不能認知的。科學不但承認實證這種認知方式,同時也承認其他可能的認知方式。這種包容性是科學的重要特點。

 

此外,科學也具備人文價值,因為科學最終的發展目的,是為了人類的福祉與文明的進步。

 

在這個意義上,正如科學社會學家羅伯特·K·默頓所說,普遍性、公有性、無偏見性、懷疑性是科學家的行為規範,也是科學精神的本質。

 

《中國科學報》 (2012-07-02 B1 思想周刊)

相關焦點

  • 我們應培養怎樣的數學大師?—新聞—科學網
    35載再憶華羅庚精神:
  • 科學教育成為熱議話題—新聞—科學網
    論壇以「聚焦教育改革,共話未來教育」為主題,設置了14個主題報告和平行論壇,探討了新時代教育改革過程中的前沿議題,特別是後疫情時代的教育重塑、面向未來的科學教育等問題。 中國教育明德論壇2020年年會現場 本屆論壇由中國教育明德論壇主辦、世紀明德承辦,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智慧教育專業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
  • 科學網—《科學》:發現新中微子振蕩標誌中國科研崛起
    《科學》雜誌3月16日發表文章,報導了大亞灣實驗發現的第三種中微子振蕩,並稱此重大成果標誌著中國科研正在崛起。
  • 當故事和科學相遇:我們如何用故事理解世界
    但是更多的答案涉及我們身上更深層次的生物學。找把椅子坐下來,讓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我們都是講故事的人,我們通過故事來理解世界如何運作。科學是故事的一個重要來源。「才不是!」你可能會說,「科學是客觀地收集並解讀數據。」我完全同意。在研究純物理現象這個層面,科學是確立關於世界的事實的唯一可靠手段。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回首來時路,我們奮力架起一座橋,讓不同學科、不同年齡、不同地區的科學家在這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展望夢歸處,我們願盡全力點亮一盞燈,為天南海北、世界各地關心中國科教事業發展的人們送去微光。 一路走來,我們欣喜有一大群可愛的科學家與《中國科學報》、科學網一起成長,在新的起點,我們願與益友們共同前行,一起講述更多中國科技發展的故事。
  • 「奇點」是怎樣的存在?我們該怎樣理解宇宙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如果說在宇宙誕生學說中最有影響的,莫過於宇宙大爆炸理論了。1927年,來自比利時的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大爆炸理論。其實我們大多數人的理解就是錯的,奇點並不是一個空間上的一個點。可能我們大多數人的時空觀念還停留在牛頓的時空觀裡,雖然我們都知道相對論,但我們在潛意識裡都認為時間都是獨立於空間之外存在的,而且在均勻地流逝著。其實按照大爆炸理論,時間與空間本就是不可分割的,它們共同組成時空。
  • 【專家分析】在「做科學」中理解科學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可以能動地獲得對科學的理解。  「做科學」的重要價值與目標: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科學  「做科學」的價值是什麼呢?通過「做科學」,目標在於更好地實現孩子對於科學的理解。事實上,當前強調的科學教育的多維目標是一種立體的目標結構,在這種目標結構下,「獲得對科學的理解」、「更好地理解科學」是進行科學教育的基礎,由此構成了科學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做科學」、「探究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應該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
  • 怎樣理解逆矩陣
    a/b(當b不為0的時候有意義);同理你理解逆矩陣就是與矩陣成導數關係。
  • 聚焦論文造假-新聞專題-科學網
    確立科學而明確的研究生培養定位,才能避免論文的「異化」。研究生培養階段,對學術論文的「一刀切」要求,日益成為一種普遍性趨勢。 研究生培養中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導師。對學生的表格式管理、數量指標管理,異化著導師與學生的關係。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需要導師對學生的培養方式、培養內容、培養質量真正負責。這也正是治理高校學術不端的必由之路。
  • 李大潛院士:數學建模是開啟數學大門的金鑰匙—新聞—科學網
    3月2日,復旦大學在線開課第一天,該校數學科學學院的同學們迎來了改革後的《數學模型》課程。 為什麼要學習這門課程?怎樣才能學好這門課程?
  • 怎樣正確理解楊振寧的科學成就,及其他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地位?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很多人對楊振寧的科學成就不了解,這很正常。基礎科學理論一般都很高深,對楊先生的成就,時空通訊也只是略知皮毛。但廣大科學界,特別是理論領域的科學家們,對楊振寧的理論理解、推崇,並從中受益。
  • 怎樣理解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怎樣理解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黨的十五大指出:實踐證明,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前途和命運問題。
  • 科學網—E言E語
    ——詳見科學網博客:馬臻,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縱觀當今世界,所有的科學家都可歸納進這兩類之中,即精明的科學家和糊塗的科學家,前者為了個人的利益而不懈地努力奮鬥,他們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不顧科學的原則和人類的公德,只考慮商業利益;而後者只求明哲保身和養家餬口,沒有勇氣來捍衛科學的原則和人類的正義。
  • 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新聞—科學網
    本次發布的十個問題以聯合國《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個發展目標為基礎,聚焦人類可持續發展中最迫切、最基本、最具挑戰性的需求,內容涉及衛生、安全、資源三大領域。 衛生領域的問題是: 1. 人類行為引起的生態環境變化對傳染病大流行的影響機制是什麼?
  • 廣東科學中心國慶中秋異彩紛呈—新聞—科學網
    8日中秋國慶假期,廣東科學中心正常開放,開館時間為9:30至17:00。   廣東科學中心座落於廣州大學城,是廣東省實施科教興粵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的大型綜合性科普場館。2018年11月,該中心通過金氏世界紀錄認證,被授予「最大的科技館/科學中心」稱號,這是我國科技館首次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也是目前唯一一個。
  • 我理解的科學概念
    我理解的科學是一個理性與客觀的認知事物的方法,近代自然科學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哲學的直接產物。科學是哲學的進一步發展,在這個意義上自然科學即是哲學。科學方法論基礎,一是觀察和實驗,二是理性的思考。科學的實質是它的方法而不是它的結論,科學知識是不斷進步和發展的,但科學的方法卻是不變的。我們研究中醫科學需要學習和應用科學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學習它們的相關科學知識。近代生命科學的研究是以精密的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解剖學丶生理學等科學知識是不容置疑的。
  • 科學網招聘兼職英文審核人員啟事—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基金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由具有六十年媒體經驗的中國科學報社主辦,具有良好的科教界口碑。
  • 廣東科學中心推出全新科普主題展—新聞—科學網
    展覽現場,一小朋友觀看野生動物標本  5月15日,廣東科學中心結合當前疫情和公眾科普需求,推出全新科普主題展覽——《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從客觀中立的角度闡釋病毒的相關基本概念和原理、人類與病毒的抗爭故事,以及人類與環境如何和平共處的思考。
  • 2019科學突破獎揭曉 莊小威陳志堅許晨陽上榜—新聞—科學網
    10月17日,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名單揭曉。
  • 「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完成—新聞—科學網
    獲取的樣品   近日,隨著「向陽紅18」科考船安全停靠國家深海基地碼頭,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組織實施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