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得不到諾貝爾獎?沒關係!股市大炒青蒿素概念股 才可怕

2020-10-17 葉檀財經


2020年10月,諾貝爾獎陸續揭曉。

從10月5日到10月9日,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名花有主」,群星閃耀。今年,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醫學獎備受關注。

醫學獎關係生命健康,人類最基本的福祉,一旦這些研究成果商業化,科學家和投資者們也能得到沉甸甸的回饋——巨額的利益。

事實不像人們想的那樣簡單。

諾貝爾獎商業化的轉化之路,如長徵一般漫長,諾獎和商業化之間的距離,隔著十萬八千裡!

甚至,諾貝爾獎頒出之日,就是其商業價值喪失之時。

投幹細胞要小心 大部分倒在黑夜裡


以幹細胞為例。

幹細胞研究已經獲得幾次諾貝爾獎,已經充分說明幹細胞的重要性。

2007年,美國人馬裡奧·卡佩基和奧利弗·史密斯、英國人馬丁·埃文斯,因為幹細胞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2年,日本京都大學物質-細胞統合系統據點iPS細胞研究中心長山中伸彌與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戈登因為在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什麼是幹細胞?

具有無限的或者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細胞、能夠產生至少一種類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細胞,可以理解為分化出許多細胞的祖代細胞,是起源細胞。

一個受精卵,就可以分化出很多細胞,從心臟到肝臟到皮膚、最原始的幹細胞就是受精卵,指數級增長,不斷複製和分化,長成胚胎,再長成一個嬰兒,成為完整的人。

有了幹細胞,不就可以進行人體修復了嗎?理論上可以。

最早發現幹細胞,還得追溯到1867年,德國實驗病理學家Julius Friedrich Cohnheim在研究傷口炎症時發現了幹細胞,首次提出骨髓幹細胞概念。

真正的研究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1963年,加拿大科學家McCulloch和Till首次證明血液中存在幹細胞,並發現造血幹細胞能分化成數百種不同類型的人體組織細胞。

此後,幹細胞研究日新月異。

2007 年,美日科學家通過普通的體細胞培育出具備誘導多能幹細胞(iPS),該細胞具有類似胚胎細胞的分化能力。2008 年,iPS 細胞研究分別被《自然》和《科學》雜誌評為第一和第二大科學進展。

幹細胞現在還處於投資階段,離大規模臨床應用還有遙遠的距離。

最成熟的骨髓移植。1968年,世界上第一例骨髓移植術成功治療了一位重症聯合免疫缺陷患者,打開應用之門。

2018年,全球幹細胞市場規模達到了19.3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45.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12.9%。

83.08%是幹細胞儲存,只有16.92%是幹細胞製藥和治療。孩子出生,就有電話打過來,問要不要存臍帶血,這就是幹細胞治療的影子。有事沒事,存了再說。

我家的冰箱裡有幹細胞做成的化妝品,治療關節、心臟、眼睛黃斑病這些都有臨床案例。

藥谷裡做幹細胞研究的科學家,還在艱難度日,很多撐不下去。

幹細胞產業分上遊採集與儲存、中遊幹細胞增殖與相關新藥研發、下遊幹細胞治療。迄今為止只有技術難度低的上遊實現了較大規模商業化;技術壁壘高的中遊,全球只有十幾種幹細胞產品上市,全是歐美日韓公司的;至於下遊,更多的是醫院、治療機構在運用幹細胞技術,基本是處於臨床試驗階段。

臍帶血和骨髓存儲幾乎壟斷,化妝品賣不出去,幹細胞治療進展又非常緩慢。

考慮到風險如此之高,幹細胞現在只有幾類投資,一是政府投資,二是專業機構投資,三是大企業投資。

2009 年,歐巴馬總統籤署命令宣布解除聯邦經費資助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的限制,推動幹細胞基礎研究投入和在醫學領域的應用。

中國政府投資量很大。

2015年11月12日,科技部啟動第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試點專項的項目申報工作。2016年、2017年、2018年,「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中央財政分別撥款4.8759億元、9.4021億元、5.8544億元。

美國、日本、中國這些國家,每年投入幾億美元,或者幾億人民幣,也有不少機構撤資。

2016年,生物治療機構BioCardia放棄5000萬美元IPO的計劃,因為無人出資。

2016年12月,拜耳和Versant Ventures共同投資私營生物公司BlueRock Therapeutics2.25億美金,以支撐四年的研發經費,專注於用幹細胞研究神經病學、心臟病學和免疫學。這個團隊研發實力國際一流。

這家公司怎麼樣了呢?2019年8月,拜耳公司和BlueRock Therapeutics聯合宣布,拜耳將完全收購BlueRock Therapeutics,預計2019年底將啟動首個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項目。

拜耳交割時支付約2.4億美元現金的首款,在達到預定的開發裡程碑後再支付3.6億美元,算上拜耳目前持有該公司40.8%的股份,BlueRock Therapeutics的總市值約為10億美元。

到現在為止,幹細胞的臨床應用,還沒有什麼大的突破,風險投資數量下降。

拜耳之所以出資,是為未來技術做準備,拜耳的飛躍計劃相當於華為的方舟計劃。跟普通人在二級市場投資幹細胞機構根本不是一回事。

因為後遺症不清楚,先進國家對幹細胞臨床治療慎之又慎,監管極其嚴格。

中國有臨床研究,但還沒有批准幹細胞人體治療。目前,我國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增至119家,備案項目增至69個,6款幹細胞新藥獲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

日本人體幹細胞研究領先世界,也沒有批准一個利用幹細胞治療疾病的臨床應用。美國只批准極其有限的幾種特殊情況。

中國富豪只有到烏克蘭,去打60萬一針的幹細胞針,據說,打了第二天就能年輕,科學家不屑一顧,說如此療效只有天山童姥才能做到。

烏克蘭幹細胞治療牛,主要是因為車諾比核電站事件,從那時開始,烏克蘭國家醫療胚胎幹細胞中心聯手烏克蘭境內所有權威的醫學科學家、醫院、研究院等等,開始胚胎幹細胞移植的研究和醫療工作,為來自世界的患者提供高端醫療解決方案。

中國臺灣地區批准幹細胞治療。2019年5月3日,當地主管部門批准了首家可進行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的醫院。

首個獲批臨床應用的細胞類型為自體免疫細胞(CIK),適應症為血液惡性腫瘤經標準治療無效的患者,就是白血病。

一個療程下來,50到60萬元人民幣是標準收費。收費不低,市場很大。幹細胞市場屬於預期很好,兌現遙遙無期的行業。

在幹細胞領域,我國和西方國家「起點」接近。

想投高科技產業 看清這兩點


我們設定了兩要素,來看幹細胞這樣的高科技產業。

首先,中國專利數居世界第三,論文數僅次於美國。但這些專利質量不高,同時研產脫節,大多數專利是學術界的,不是產業界的。

由於上遊採集與存儲業務利潤高、見錢快、技術簡單,中國現在幹細胞上市公司(比如中源協和、南京新百、金衛醫療等企業)仍以儲存業務為主。

研發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技術壁壘高的中遊產品,中國一個也沒有。值得慶幸的是,截至2020年2月,國家藥監局受理的6項幹細胞研究新藥申請中,有3項有中國企業參與。

國內企業能在國內市場分到幹細胞的一杯羹就很不錯了,不要指望國外。

實際上,國際巨頭已經進來搶佔市場。在中國境內展開試驗的申請人中,已經看到了世界藥企巨頭的身影,包括拜耳、新基、葛蘭素史克、輝瑞等。

總的來看,中國幹細胞產業上遊企業,受益於市場規模的增長,掙「牌照」錢和幸苦錢。中遊屬於紅海很弱,受到激烈國際競爭,國內極個別優秀公司值得關注,下遊器械方面,可能會湧現個別出色的企業。

如果有人想投資幹細胞公司,中國只有兩三家領先機構標的可以投。像剛才提的中源協和等。

投資看亮點:一是佔據存儲最大市場的,二是臨床方面具有優勢的。

在接下來的節目裡,牛熊交易所會揭曉答案,告訴大家,什麼樣的高科技技術才能商業化,到底什麼樣的高科技企業可以投。

高科技公司,雖然想像空間巨大,但是難理解,需要花很大的功夫去了解行業,研究公司。


各位檀香,點擊下方《檀談之牛熊交易所》專欄,查看完整視頻!

相關焦點

  • 青蒿素概念股有哪些 2019青蒿素概念股一覽表
    那麼,青蒿素概念股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2019青蒿素概念股一覽表吧。青蒿素概念股龍頭 昆藥集團(600422):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1年3月,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 中國股市上炒天文下炒地圖 熱炒厄爾尼諾概念靠譜嗎
    中國股市上炒天文下炒地圖 熱炒厄爾尼諾概念靠譜嗎 2015-06-19 14:08:29來源:武漢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明燕   厄爾尼諾作為一種氣象,與中國股市有「一毛錢」的關係嗎?近期,市場上部分敏感的資金,圍繞厄爾尼諾概念股的炒作卻很較真。刺激了農作物板塊如南寧糖業、貴糖股份等個股異動,甚至連本輪滯漲的有色板塊也出現放量抄底跡象。
  • 諾貝爾獎正在頒發:中國人獲獎究竟有多難
    目前,諾貝爾獎正在頒發之中,諾貝爾獎雖然是一年一頒發為了噁心中國,以前頒發了諾貝爾和平獎給中國人,但這兩個中國人,卻並不認可自己的祖國。當然我們也不認可瑞典頒發的這兩次諾貝爾和平獎。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人在議論中國人得諾貝爾獎的事情了。比如他們希望林語堂得諾貝爾獎,因為林語堂擅長用英文寫作,但是其有影響力得作品,今天沒幾個中國人知道。當然了,魯迅也是推薦對象,但是魯迅卻沒有長篇小說,基本都是短篇,所以也是不行的。
  • 超級瘧疾擴散傳播東南亞 青蒿素概念股可關注
    文章詳述了瘧原蟲是如何基因變異,從而對青蒿素、哌喹這些主流抗瘧藥產生抗藥性的。「超級瘧疾」最早於2007年在柬埔寨發現,隨後擴散到泰國、寮國、緬甸,如今越南南部也報告出現了「超級瘧疾」疫情。  在越南,對青蒿素類治療藥物產生抗藥性的瘧疾病例已經佔到全部瘧疾病例的三分之一。在柬埔寨某些地區,這一比例更是接近60%。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獲諾貝爾獎,如今卻不是院士
    原來在不久前,屠呦呦以中醫為本在植物青蒿裡提取出了全新的抗瘧藥——青蒿素,而屠呦呦因為這一貢獻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了中國醫學領域第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因為傳統的氯喹對瘧疾產生的作用逐漸失效瘧疾成為了人類最頭疼的疾病之一,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根治這一疾病。
  • 14億人1個諾貝爾獎?拿不拿獎沒關係,嘲諷諾獎才危險
    很顯然,屠呦呦的快樂和鬥志,不是最終獲得了諾獎,而是自己發現的青蒿素,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拯救了無數人的家庭,令到無數人可以看見更加美好的世界。把更多的智慧財產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不至於受制於人,被外國宰割。從這點來說,諾獎在提醒我們重視科學,否則落後就要挨打。記得抗疫英雄陳薇領獎時候的發言嗎?她說我們研製的疫苗什麼都是自己的,擁有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她說出那些話的時候,你能感受到她眼中那份驕傲和激動嗎?
  • 海外股市熱捧推升氫電池概念股
    海外股市熱捧推升氫電池概念股 海外股市熱捧推升氫電池概念股 消息面上,美氫燃料電池股普拉格能源一年暴漲,為A股相關概念股注入興奮劑。
  •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 和中醫沒關係?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為在創製新型抗瘧藥青蒿素上的貢獻,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蒿素來源於傳統中藥青蒿,但是有一種聲音認為,青蒿素研究和中醫沒有關係。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青蒿素是什麼?
  • 粵教授揭秘青蒿素研究 他臨床證實療效(圖)
    南方日報記者 王輝 攝  北京時間10月5日晚,正在編寫「青蒿素快速消滅瘧疾」材料的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李國橋接到老朋友的電話,獲悉抗瘧路上的「戰友」、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憑藉發現治療瘧疾的開創性療法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好事情!青蒿素治療瘧疾(的發現)早就該獲諾貝爾獎了!」  上世紀60年代至今,這位年近八旬的廣東科學家一直奮戰在青蒿素抗瘧的臨床研究中。
  • 先後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都有哪些?
    她也是唯一同時獲得普立茲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是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寫中國題材的作品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賽珍珠生前曾加入中國國籍,1934年中國政局陷入了混亂,賽珍珠被迫離開中國、回到了美國。
  • 2020年兩會概念股一覽 兩會對股市利好嗎?
    兩會概念股有哪些?歷年兩會概念股都是市場必炒的題材,在隨著相關政策或者政策預期的隨之而來,相關股總是受到市場爆炒,而這些內容都是屢次被市場爆炒的熱點板塊,2020年全國「兩會」將從本周五開始,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召開;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兩會」將延續至3月16日全部結束。
  • 中國人難獲諾貝爾獎肯定是有原因的
    諾貝爾獎的青睞,除了被過度分析諾獎評委存在對中國人的偏見之外,還有的就是國內的教育與科研環境不行,學術摻假嚴重的原因了。可事實上,國內的環境雖然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但它絕對不是中國人很難獲諾貝爾獎的主要原因,當然,很多人所認為諾貝爾獎評委對我們中國人存在的偏見也不是。對於根本的原因,我們可以去了解一下諾貝爾獎評審的側重規則是什麼。
  • 直播: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現場
    屠呦呦與愛爾蘭醫學研究者威廉·坎貝爾、日本學者SatoshiOmura榮獲了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系首位獲得諾獎科學類獎項的中國人。屠呦呦是抗瘧新藥青蒿素的第一發明人。當天下午,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與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這是三位2015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在「諾貝爾周」首度與媒體直接交流。中新社記者簡單統計後發現,屠呦呦在這次與媒體的交流過程中先後三次提到自己「工作尚未完成」。屠呦呦當天首度提到「工作尚未完成」,是她在回答一位西方媒體記者問題的時候。
  • 中國人的諾貝爾獎情結
    獲得諾貝爾獎,一直以來,是國人的一個心結,覺得只有得了諾貝爾獎,中國的科技、文化、醫療等相關領域才算是世界第一流。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受到的追捧,取得的榮譽,都是巨大,連莫言的故鄉高密也都成為了一個景區。
  • 恆指已逼近阻力區 日本概念股或掀炒作
    9月9日消息,據香港媒體報導,港股上周氣勢如虹,全周累升4%,跑贏區內股市。展望本周,內地會公布多項經濟數據,但恆指已逼近阻力區,加上美國聯儲局退市在即,大市隨時出現炒股不炒市局面,當中又以內地復甦相關股份及日本概念股值得留意。
  • [大河馬和他的小夥伴也來說說十三五]第一期:股市
    各位好,我是河馬,熱議了好些天的二孩兒的事兒有些降溫,媒體也都快解讀吐了,要不要的您心裡差不多也都有個數了,當然,未來這幾年可不止造人這事兒值得您關注,翻開「十三五」規劃建議,裡邊有不少跟咱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有人說了我哪有時間翻那個,還上班呢,還掙錢呢,還做飯洗衣服呢,沒關係,您聽我和我的小夥伴兒撈乾的跟您說,保證不耽誤您。
  • 屠呦呦青蒿素能得諾貝爾獎,以錢學森的科學成就,為什麼沒得獎?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絕對是中國科學界的一件大事,可能各位有聽到各種傳聞,但我們認為屠呦呦以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是當之無愧的,尤其是對全球醫學界的貢獻與深受瘧疾肆虐影響的人們,都應該感謝當年為之付出努力的「屠呦呦們」。
  • 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為何她能獲得諾貝爾獎?青蒿素是如何被發現的
    為何她能獲得諾貝爾獎?青蒿素是如何被發現的?她是中國女科學家,她使全球數百萬瘧疾患者免於死亡,2015年10月10日23點30分,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其中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屠呦呦,因其發現的青蒿素應用在治療中,使得瘧疾患者死亡率顯著降低。因此,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當天,身著紫色禮服的屠呦呦,上臺接受了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的頒獎。
  • 「藥神」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究竟值多少錢?
    那麼,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值多少錢?青蒿素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物,是治療惡性瘧疾唯一真正有效的藥物。先來看一看,屠呦呦他們為了把青蒿素搗鼓出來,都經歷了什麼?首先,500多人的大團隊,按專業任務區分成立了化學合成藥、中醫中藥、驅避劑、現場防治4 個專業協作組,後來又陸續成立了開展中醫針灸、兇險型瘧疾救治、瘧疾免疫、滅蚊藥械等專項研究的專業協作組。屠呦呦是這些小組中的一個——中藥研究小組的成員(組長),該組的任務是「從中藥中尋找抗瘧藥」。怎麼尋找呢?先是查閱大量歷代醫藥文獻,共篩選了數百種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