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安華教授
撰寫 |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吳安華
神經系統疾病普遍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且常伴隨嚴重的併發症和較高的病亡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疾病負擔。同時,因為神經系統疾病具有更為複雜的病理類型和病理生理變化,對神經系統疾病診療技術要求較高,診治難度普遍較大。如何更好地提高神經系統疾病診斷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制定更加優化的治療方案,一直是臨床醫師亟需解決的問題。
MDT診療模式有助於達到臨床診療利益最大化
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即多學科協作,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醫療專家組率先提出,它是指由兩個以上的臨床相關學科的專家組成相對固定的醫療團隊,針對某一特定器官或系統疾病,通過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和地點採用多學科會診討論的形式,提出並制定適合患者當前病情的最佳治療方案,同時定期對患者診療進行反饋和評估,不斷優化診療方案的臨床模式。其診療模式是以患者與疾病為中心,多學科強強聯手,適合複雜性與難治性疾病診療,以達到臨床診療的個體化和利益最大化。
為切實提高神經系統疾病診療的高效性,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較早開展神經外科MDT診療,聯合神經內科、放射科、病理科、腫瘤內科、內分泌科、放療科等學科,開展了膠質瘤、垂體瘤、腦血管病(腦卒中)、顱腦外傷、帕金森病等MDT診療,並設置膠質瘤、腦血管病(腦卒中)、帕金森病MDT門診,以患者為中心,加強多學科協作,制定適合患者的個體化診療方案,有利於患者的診治。此外,MDT的實施對於MDT成員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可促進團隊成員溝通、增加學習機會、共享治療決策、共同承擔治療責任、降低工作壓力、共同開發研究、提高學術水平。
MDT團隊組建有助於制定最優化治療方案
筆者團隊獲批神經腫瘤領域唯一的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此外還榮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勵,在膠質瘤診療領域居於國內領先位置,因此,筆者以膠質瘤MTD診療為主,就MDT在神經外科的應用價值和團隊建設經驗進行分享。
腦膠質瘤具有侵襲性強、易復發、死亡率高等特點,目前臨床治療仍然面臨一定難度。為提高膠質瘤臨床診斷與治療的針對性,筆者團隊在東北地區率先組建腦膠質瘤MDT團隊。團隊包括神經外科、放療科、腫瘤內科、病理科、放射科等多個學科,由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物等高層次人才組成,團隊定期開展病例討論、多學科協作,依託多模態手術、分子診斷、精準放療等領先技術對膠質瘤患者進行綜合診治,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進行各學科資源和優勢的整合,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最佳治療方案。
膠質瘤患者的首診科室絕大部分為神經外科,其治療方法以手術切除為主,輔以放化療等綜合治療,但即便如此,膠質瘤預後仍然較差。近年來,為了改善膠質瘤診療效果,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的努力,其中的一個結論就是如果用多學科綜合治療的辦法,可能會使患者獲益更大。MDT最大的意義就在於能夠解決單一科室的局限性,發揮病理科、放療科、腫瘤內科的優勢,將多學科醫生聚在一起,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基礎資料,結合患者的疾病進展情況、病理類型、分子遺傳學特徵等,個體化進行多學科綜合的有效治療,可以在適當節省患者經濟成本的同時,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儘可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
正確的診斷是良好施治的基礎,病理診斷的重要性更為凸顯。病理科在解決疾病診斷問題時,分為術前病理診斷、術中冰凍診斷和術後病理診斷。術前和術中病理診斷主要解決臨床醫生術式選擇問題,而術後病理診斷是對切除後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和分子改變進行全面系統的評估,為患者術後放化療、靶向治療等提供依據。對膠質瘤來說,目前國際上公認需要在形態學診斷基礎上進行分子遺傳學檢測,有助於對患者進行有目的的放化療和生物治療。與此同時,病理科的工作離不開臨床醫生、影像科醫生提供正確的信息,MDT的出現使我們和不同專業的醫師有機會坐在一起共同討論,互相解讀對方所提供的信息,最終達成診斷和治療上的共識。
膠質瘤的治療原則是最大範圍的安全切除腫瘤,但是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出於膠質瘤所處位置及保留患者神經功能方面的考慮,臨床治療原則的實施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因此放射治療和藥物治療在手術治療之後就顯得非常重要。在膠質瘤放射治療過程中,還會遇到很多問題,包括放射治療原則的實施、放療靶區的勾畫、治療中腫瘤進展的鑑別、腫瘤復發後方案的制定等,都需要影像科、病理科、神經外科等各科室不同程度的參與和探討。而在低級別膠質瘤放射治療裡,MDT探討顯得更為重要,包括放療的適應證、時機、用藥以及放射性壞死和復發的鑑別診斷等問題,都需要MDT團隊共同討論,各展所長,來確保更全面地為每一位患者制定出最優化的治療方案。
MDT診療模式的推廣與開展
為積極提高膠質瘤診療效果,發揮MDT診療的優勢,我院開設專門的膠質瘤MDT門診,擴大MDT獲益人群,讓患者直接在門診處獲得MDT診療。同時,我院每周選擇固定時間開展針對住院患者的MDT病情討論,在MDT科室的框架內,把患者在各個科室之間的MDT病情討論和轉診儘量簡化,把負擔縮減到最小。
因神經系統疾病診療水平的地區分布不均衡,為滿足遼寧省地方醫院神經系統疾病診療的迫切需求,筆者團隊積極在全省範圍推行MDT診療模式使更大範圍人群受益,牽頭成立遼寧省神經系統疾病專科聯盟、遼寧省神經創傷青年協作組、東北地區微創神經外科聯盟等醫療協作體和區域醫療平臺,建立專科聯盟共享醫療聯合體,加強MDT醫療隊伍培訓與培養,組建聯盟專家庫與會診體系。同時,依託網絡建設和平臺建設對省內各地市醫院實施遠程會診、遠程MDT診療和便民轉診,使MDT診療突破空間上和時間上的限制,為地方醫院膠質瘤疾病診治優化策略,真正提高了遼寧省膠質瘤患者的醫療受益。
此外,為進一步揭示膠質瘤惡性進展的分子機制,開發有效的膠質瘤分子治療靶點和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筆者團隊依託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以及遼寧省腦疾病與腦科學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在MDT基礎上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膠質瘤診療的基礎科研、臨床試驗與轉化研究。證實了免疫異常是導致膠質瘤惡性臨床表現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膠質瘤領域首個免疫反應評價方法,開發了首個針對中國人群的膠質瘤生存預測系統。成果被美國多家媒體及國內媒體報導。目前整體臨床研究能力處於國內一流水平,已成功建立了國人膠質瘤生存期預測系統,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在患者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MDT診療模式的實施,使臨床問題回歸實驗室,而後推動科研成果向臨床轉化,解決臨床實際問題,不但助力科研進步,更加有助於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
雖然我院神經外科在MDT診療模式的開展與推廣應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和效果,但如何在當今信息化高速發展的形勢下更切實高效地推行MDT仍然值得思考。網絡平臺是新形勢下MDT開展依託的重要平臺,可跨空間更加便捷地開展MDT診療,有助於跨區域開展MDT。MDT診療模式有待於向基層醫院大範圍推廣,加強醫療聯合體建設,便於統籌區域醫療,提高區域整體神經系統疾病診療能力。同時,MDT開展為高質量的回顧性研究或前瞻性研究提供了基礎,基於MDT的病例為臨床研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循證醫學證據,有助於總結更加有效的神經系統疾病診療模式。
總結
總之,針對目前神經系統疾病診療的需求,MDT的開展具有鮮明的必要性,有助於整合資源優勢、加強多學科協作,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使患者受益。我們應該積極推進MDT發展,揚長避短,查漏補缺,以健全和發展新形勢下的MDT診療模式,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以更好地改善人民群眾健康狀況,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的落實。
編輯:鄭夢瑩
排版:高 冀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20年22期第4版